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纳洛酮早期应用于心肺脑复苏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早期心肺脑复苏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45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予纳洛酮治疗及常规复苏治疗,对照组(22例)仅予常规复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率、意识恢复时间、复苏成功率及48 h存活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19例(82.61%)、自主呼吸恢复13例(56.52%)、意识恢复时间(35.O±12.5)min、复苏成功12例(52.17%)及48 h存活12例(52.17%),与对照组[分别为11例(50.00%)、6例(27.27%)、(48.0±11.8)min、5例(22.73%)、4例(18.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早期应用于心肺脑复苏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心跳骤停犬复苏后及纳洛酮干预后脑组织中S100B蛋白mRNA的表达情况,了解纳洛酮对脑复苏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只,予体外电击诱发室颤,对照组:心跳骤停后予标准心肺复苏术;纳洛酮组:心跳骤停后予标准心肺复苏术加纳洛酮;空白组:不诱发室颤,于复苏后6h取脑海马组织行脑形态学检查及S100B蛋白mRNA表达的测定。结果纳洛酮组S100B蛋白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纳洛酮组脑组织的病理损害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纳洛酮后心肺复苏犬脑组织的病理损害有所减轻,脑组织S100B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纳洛酮可能通过减少S100B蛋白的表达而减轻心肺复苏后脑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心肺脑复苏过程中应用纳洛酮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各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及常规组。常规组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电击除颤、静脉用药(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等基础心肺复苏术及高级生命支持。纳洛酮组除上述治疗措施外,同时给予盐酸纳洛酮2.0mg静脉注射,对比观察两组心肺脑复苏情况。结果纳洛酮组心肺复苏与脑复苏成功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能提高院前急救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纳洛酮对心肺复苏犬脑组织及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心跳骤停犬给予纳洛酮干预后脑组织及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了解纳洛酮对心肺脑复苏的作用。方法18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只,予体外电击诱发室颤,对照组:心跳骤停后予标准心肺复苏术;实验组:心跳骤停后予标准心肺复苏术+纳洛酮;空白组:不诱发室颤。于复苏后6小时取脑海马组织及肺组织行形态学检查。结果实验组脑组织及肺组织的病理损害低于对照组。结论使用纳洛酮后心肺复苏犬脑组织和肺组织的病理损害有所减轻,纳洛酮可减轻心肺复苏后脑组织和肺组织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山莨菪碱(654-2)治疗淡水淹溺后昏迷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998年9月~2007年9月经心肺复苏成功后仍昏迷患者49例分成2组: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654-2治疗;对照组24例,予常规脑复苏治疗.结果:治疗组25例住院期间脑复苏成功14例,成功率56%(14/25),对照组24例成功复苏6例,成功率25%(6/24),二组间脑复苏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住院期间死亡11例,病死率44%(11/25);对照组死亡18例,病死率75%(18/24),二组间脑复苏病死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呼吸心跳恢复到脑复苏成功时间明显缩短:治疗组为(1.4±0.5)d;对照组为(3.5±0.8)d,二组间有显著性临床效果(P<0.01).结论:纳洛酮、654-2在抢救淡水淹溺后昏迷患者在治疗上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心肺脑复苏中的疗效。方法将本院院前120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纳洛酮复苏,对照组采用常规复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始抢救时间<15min与>15min抢救成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开始抢救时间<15min与>15min抢救成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在心肺脑复苏中可加快自主呼吸恢复、心脏复苏成功及脑复苏的成功,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的抢救成功率,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很好药物,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接受神经生长因子(NGF)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方案后血清S100B蛋白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则采取NGF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方案,2组疗程均为7 d。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2组血清NSE水平以及S100B指数,评估2组NBNA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治疗后血清S100B以及NSE水平均有大幅度的降低,NBNA评分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来说,神经生长因子与纳洛酮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血清S100B蛋白以及NSE指数水平,降低脑损伤,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应予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乌司他丁治疗组(简称治疗组,23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标准心肺复苏,治疗组除了进行标准心肺复苏外,还使用了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心肺复苏成功和存活情况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 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60.9%)、自主呼吸恢复率(47.8%)、心肺复苏成功率(34.8%)和存活率(26.1%)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2.9%、28.6%、19.0%、14.3%);而且治疗组的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使用乌司他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早期机械通气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心肺复苏后患者氧代谢、颅内压及脑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235例行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插管时机将患者分为早期组与延迟组。102例在5 min内插管成功者纳入早期组,133例超过5 min插管成功纳入延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血气指标、脑氧代谢、血清细胞因子、血流动力学、颅内压、复苏情况、昏迷程度以及脑复苏转归。结果早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27.5%)显著高于延迟组(6.8%),P0.05。早期组自主循环恢复后24 h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ajvO_2)、脑氧摄取率(ERO_2)、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β)、颅内压分别为(70.53±6.42)ml/L、(25.96±2.05)%、(53.89±11.76)μg/L、(6.34±0.79)μg/L、(28.97±4.52)mm Hg,均显著低于延迟组的(65.26±5.18)ml/L、(24.58±1.83)%、(62.46±14.92)μg/L、(6.92±0.71)μg/L、(32.36±6.15)mm Hg(P0.05)。结论心脏骤停发生后应尽快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以提高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乌司他丁治疗组(简称治疗组,23例)。对照组患者仪进行标准心肺复苏,治疗组除了进行标准心肺复苏外。还使用了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心肺复苏成功和存活情况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牢(60.9%)、自主呼吸恢复率(47.8%)、心肺复苏成功率(34.8%)和存活率(26.1%)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2.9%、28.6%、19.0%、14.3%);而且治疗组的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使用乌司他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讨论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方法 查阅并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内进行的115例心肺复苏.其中2009年和2010年的患者抢救方式为2000AHA心肺复苏指南,此期间病例定为对照组;2011年患者抢救方式按照2005AHA心肺复苏指南,此期间病例定为观察组.对两组过程中影响复苏效果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77例,成功16例,成功率为21%;观察组38例,成功15例,成功率为39%.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新的指南中提出的除颤后立即按压、快速心脏按压、应用纳洛酮及缩短判断时间等,都能够有利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髓鞘碱性蛋白(MB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8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非手术及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同时随机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7、14 d,对照组于入选当天检测血清MBP及NSE水平.结果 B组有效率为92.5%(37/40),高于A组的80.0% (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治疗前血清NSE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8±2.9)、(13.1 ±2.8) μg/L比(5.3±2.4)μg/L,P< 0.05],B组治疗后血清NSE水平较A组下降更明显;而血清MBP水平予治疗后1d升高,治疗后7d下降,与A组比较,B组下降更明显[(5.4±1.5)μg/L比(6.9±1.3)μg/L,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更明显,且对血清MBP及NSE的影响更大,更能有效降低其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非溶栓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作用.方法 153例非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根据头颅CT复查有无出血情况分为出血性转化组和非出血性转化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NSE水平,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头颅CT改变进行分析.同时与6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出血性转化组、非出血性转化组与对照组血清NSE水平分别为(29.4±14.4)、(18.3±12.3)、(7.9±8.1) μg/L,出血性转化组、非出血性转化组血清NS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出血性转化组血清NSE水平高于非出血性转化组(P<0.01).出血性转化组不同亚型及有无症状性出血性转化患者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清NSE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46,P<0.01).结论 通过检测血清NSE水平可以对脑梗死出血性转化进行早期预测,增加临床溶栓治疗的安全性,预防出血性转化,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癫痫患者认知障碍程度与NSE、L-EK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86例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同时检测患者组及对照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亮氨酸-脑啡肽(L-EK)水平变化,以探讨NSE、L-EK与癫痫患者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对86例癫痫患者及33名健康人进行测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NSE、L-EK水平,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组的LOTCA评分为(66.17±16.39)分,对照组为(102.25±7.34)分,患者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血清NSE为(39.98±11.25)ng/ml、L-EK为(136.74±66.51)pg/ml,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清L-EK、NSE水平随认知障碍程度加重而提高,各不同认知程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患者存在认知障碍的倾向,测定患者血清L-EK及NSE水平对判断患者认知障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过程中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心肺复苏,观察组采取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以及复苏成功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急救用时。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45.00%(P<0.05);两组复苏成功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对照组(13.68±3.54)min,观察组(13.42±3.08)min]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4.56±0.44)min、急救用时(3.12±1.28)min均短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5.34±1.58)min、急救用时(4.13±1.37)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能缩短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促进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缩短急救用时,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牛居辉  马聚峰  程戌春 《现代预防医学》2014,(22):4124-4126,4143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窒息性心跳骤停/脑复苏大鼠脑皮质电图(Electrocorticogram,Eco G)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异丙酚组(n=10),乳剂组(n=10),心肺复苏成功后,异丙酚组予异丙酚10 mg/kg静脉推注,继之以30 mg/(kg·h)速率持续输注1 h;乳剂组则以等容积的1%脂肪乳剂按同样方法处理。分别记录窒息前即刻和复苏后2 h的Eco G;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元NSE的表达。结果心肺复苏后2 h,2组大鼠脑皮质电图频率和波幅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鼠海马CA1区NSE阳性神经元和细胞质的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于治疗脑复苏时,异丙酚不能明显改善大鼠脑皮质电图;不能提高NSE在神经元胞内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头针电刺激和高压氧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2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7例行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头针电刺激和高压氧。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水肿及认知障碍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SE、脑水肿、认知障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头针电刺激和高压氧,能提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总有效率、减轻炎性反应及脑水肿,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市萝岗区中医医院2012年2月-2016年4月经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建立2 h的心脏骤停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抢救察组在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应用参附注射液,对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后血氧饱和度与平均动脉压、病死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后1 h、3 h、6 h、1 d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6 h之后,各时间段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28.57%,对照组为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中应用参附注射液可提高远期平均动脉压,也能提高近期血氧饱和度,降低患者死亡率,可作为新的协同用药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长时程亚低温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其术后亚低温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行短时程亚低温治疗,观察组行长时程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血清NSE、MBP水平及术后28 d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及血清NSE、MBP水平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8 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时程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降低其血清NSE、MBP水平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心肺复苏机,对照组采用人工标准心肺复苏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可提高心、肺、脑的复苏成功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