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华 《中国卫生产业》2013,(35):177+179-177,17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肺内孤立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84例肺内孤立结节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肺内孤立结节患者中,分叶征患者有62例,其中良性结节分叶征14例;恶性结节分叶征48例,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分叶征有显著性差异(P〈0.05)。毛刺征有22例,其中良性毛利征8例;恶性毛刺征14例,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毛刺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实现了各项同性,具有对病变多方面进行观察的特点,能使肺内孤立结节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的CT诊断及临床表现。方法对60例肺癌患者临床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中央型肺癌CT检查显示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阻塞,周围型肺癌表现为肺内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病灶多有边缘分叶、毛刺状等形态特点。结论 CT可明确病变侵犯的范围,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以及有无纵隔淋巴结与肺内转移等,由于CT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故对微小病变内部结构,如空泡征与细支气管充气征以及有无钙化与空洞等,要比常规X线胸片显示得更加清楚有助于肺癌与其他肺部病变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经过病理证实的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资料完整,并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进行检查,并对其中良性、恶性两种疾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包括22例良性病变和40例恶性病变。两者之间病变直径有显著差异,P〈0.05;恶性组肺结节多伴有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和含气支气管征,与良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性与恶性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A期孤立结节型浸润性粘液性肺腺癌(Invasive mucinous lung adenocarcinoma,IMA)的CT特征以及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我院2 017年1月—2 019年12月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IA期IMA 53例患者53个病灶,以及浸润性非粘液性肺腺癌(Invasive non-mucinous lung adenocarcinoma,NIMA)141例患者141个病灶作为对照,行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在人口统计学及CT征象上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孤立结节型IMA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主要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为基础建立risk score(风险评分)预测模型,最后用ROC(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此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在年龄、结节的最长直径、瘤肺界面、分叶、毛刺、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血管异常改变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且毛刺征在两者之间的CT表现不同,前者较长且软,后者较短且硬;在性别、结节形状、胸膜牵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不规则形态在IMA中出现率相对稍高。多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佩如 《药物与人》2014,(8):279-279
目的:探讨高分辨螺旋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微细诊断结果。方法:对50例肺癌孤立性癌结节进行螺旋CT扫描,选择同一层面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强化值及其强化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影像鉴别。结果:高分辨螺旋CT扫描能充分显示肺孤立性结节内的细微结构,肺窗位所见胸膜凹陷征为有意义的征象、增厚及结节内空泡征为特征性改变。32例恶性结节中点状钙化4例,10例结核瘤中9例钙化,空洞8例,密度不均匀坏死12例,17例炎块中14例钙化,2例错构瘤中既有钙化又含脂肪成份。结论:常规CT扫描结合高分辨CT扫描或增强扫描,能明确显示结节征象、内部结构等,有助于鉴别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靶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64排CT肺部扫描发现的30例SPN患者进行靶重建,分析其影像特点,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30例靶重建显示小结节征8例、空泡征9例、钙化4例、分叶征16例、毛刺征12例、棘突征13例、胸膜凹陷征12例、血管集束征7例及20例增强病例显示密度变化均高于常规扫描;靶重建后诊断符合率为90%,也高于常规扫描的66.7%。结论:靶重建技术有助于提高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观察良性及恶性结节的CT征象。方法:选择本单位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5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33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设为对照组,将17例肺癌患者设为研究组。全部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计算诊断符合率,并组间对比结节平均直径以及胸膜牵拉征、血管包被征、毛刺征、分叶征等CT征象的分布率。结果:研究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4.12%(16/17),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6.97%(32/33)。研究组的结节平均直径为(3.41±1.36)cm,大于对照组的(1.14±0.69)cm,统计学对比有差异(t=6.445,P=0.000)。研究组有9例(52.94%)患者存在分叶征,13例(76.47%)患者存在毛刺征,10例(58.82%)患者存在血管包被征、14例(82.35%)患者存在胸膜牵拉征;对照组有3例(9.09%)患者存在分叶征,4例(12.12%)患者存在毛刺征,6例(18.18%)患者存在血管包被征、3例(9.09%)患者存在胸膜牵拉征,两组比较,统计学对比有差异(χ2=11.828,20.70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的多排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螺旋CT表现。结果 18例病变中,有13例位于胸膜下,12例位于肺下叶;CT表现为类圆形结节16例、空气支气管征15例、血管集束征8例、宽基底与胸膜相连7例、晕征6例、胸膜反应5例、胸膜凹陷2例、毛刺征4例、分叶征2例。结论孤立结节型肺隐球菌病的多排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真分析其征象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扫描合并MPR在孤立性肺结节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在2017年4月到2018年11月,均为经过临床病理证实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12例和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5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合并MPR进行扫描,评价检验的结果和应有价值。结果:MPR图像和常规横断位扫描可更好显示患者病灶的特殊征象,特别是对患者的胸膜凹陷、血管集束、毛刺征、小钙化、空泡征以及凸起等情况进行表现。结论:临床通过选择16排螺旋CT扫描合并MPR能有效发现孤立性肺结节的各种特殊征象,对有效区分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肺结节特点与其病理结果的相关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临床因素、检验结果、胸部CT影像特征)对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分为良性组39例,恶性组10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吸烟史、恶性肿瘤家族史)、肺癌4项[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抗原(SCCA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以及高分辨率CT征象,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在鉴别良恶性肺结节中的效能。 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4个肺癌指标(CEA、SCCAg、NSE、Cyfra21-1)、结节大小、结节边缘、毛刺征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结节形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高分辨率CT征象中,分叶征对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最高,敏感度达79.6%。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磨玻璃结节、分叶征、空泡征都是恶性的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患者的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结节形态(磨玻璃结节)、分叶征、空泡征、胸膜牵拉征、血管集束征对鉴别肺结节良恶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熊力 《现代养生》2023,(21):1622-1624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影像后处理系统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因咳嗽、胸痛入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行多层螺旋CT平扫,再将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处理,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各征象的检出率和对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果。结果 102例患者病理确诊恶性82例,良性20例。三维重建技术对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分叶征的检出率高于CT平扫,对空泡征的检出率低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对短毛刺征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结节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Kappa值均高于CT平扫,但仍有较高的漏诊率(17.1%);因此采用两种技术并联的方法进行联合试验,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Kappa值均有极大提高,漏诊率不到3%,同时保留了较高的特异度。结论 多层螺旋CT影像后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仍存在较高的漏诊率,而采用CT平扫与三维重建技术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征象,从而提高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水平,从而降低误诊率。方法:统计45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恶性肺孤立性结节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其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探讨影像学特异性表现与病变良恶性之间的关联。结果:当病变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束聚集征时更倾向于对恶性病变的诊断。结论:薄层CT及增强可更清晰的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特征性表现,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煤工尘肺(CWP)并发肺癌(LC)的风险因素及对比单纯CWP与并发LC的临床表现和螺旋CT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9年1月在同煤集团总医院就诊的322例CWP患者资料,分析CWP并发LC发生的危险因素,观察并对比单纯CWP及并发LC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螺旋CT特征。结果 322例CWP患者共确诊LC 122例,合并率为31.1%。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吸烟状况和CWP分期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吸烟状况(OR=1.8,95%CI:1.4~2.4,P0.01)和CWP分期(OR=1.9,95%CI:1.4~2.6,P0.01)是CWP并发LC的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提示,随着吸烟状况和CWP分期等级的增加,CWP并发LC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单纯CWP临床表现常为咳嗽、声嘶、喘鸣和胸疼;而CWP并发LC还常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咯血和发热。螺旋CT征象显示,对比单纯CWP,CWP并发LC的患者在支气管征象、分叶、钙化、毛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方面存在差异。CWP并发LC常表现为支气管截断、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分叶和毛刺等CT征象发生率均高于单纯CWP,而钙化发生率却低于单纯CWP患者。中心型LC的常见征象包括纵隔淋巴结、肺门肿块、支气管截断、肺门淋巴结、支气管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分叶、毛刺、肺内结节与团块及胸膜牵拉等,周围型LC的常见征象包括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分叶、毛刺、肺内结节与团块、纵隔淋巴结及肺门淋巴结等,转移性LC可见肺内结节与团块、纵隔淋巴结、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及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结论吸烟状况和CWP分期是CWP并发LC的危险因素;单纯CWP和CWP并发LC在临床表现和螺旋CT征象上存在差异;积极控制CWP患者进展和吸烟对于预防CWP并发LC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关注临床表现和螺旋CT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孤立结节患者CT表现与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ER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病理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186例肺孤立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胸部CT影像征象在肺良恶性结节的表现差异,并分析肺恶性结节CT影像征象、病理结果与血清CEA、CYFER21-1、NSE水平的关系。结果肺恶性结节在毛刺征、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棘突征出现率高于肺良性结节,其钙化灶出现率低于肺良性结节(P0.05);肺恶性结节伴有毛刺征、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棘突征,患者血清CEA、CYFER21-1、NSE水平高于无毛刺征、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棘突征患者(P0.05);肺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高于肺鳞癌、肺小细胞癌(P0.05);肺鳞癌患者血清CYFER21-1水平高于肺腺癌、肺小细胞癌(P0.05);肺小细胞癌患者血清NSE水平高于肺腺癌、肺鳞癌(P0.05)。结论肺孤立结节CT表现征象对鉴别结节病理良恶性质,反映肺癌肿瘤标志物水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肺癌的具体病理类型与肿瘤标志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孤立性肺结节直径较小,常规检查难以鉴别诊断结节性质,误诊和漏诊率较高,延误患者治疗。本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10-01-2018-12-31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78例,患者均经肺结节穿刺或手术病理活检确诊,均行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分析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影像学特征,并依据病灶形态特征评估结节良、恶性,同时以肺结节穿刺或手术病理活检为"金标准",评估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结果恶性结节毛刺征(χ~2=10.428,P=0.001)、分叶征(χ~2=36.706,P<0.001)、血管集束征(χ~2=9.411,P=0.002)和胸膜凹陷征(χ~2=9.263,P=0.002)发生率均较良性结节高,空洞(χ~2=5.032,P=0.008)、晕征(χ~2=11.126,P<0.001)和钙化(χ~2=5.682,P=0.017)发生率均较良性结节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特异度为88.46%(23/26)、灵敏度为92.31%(48/52)、准确度为91.03%(71/78)。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从多方位、多层面显示孤立性肺结节形态特征,为临床早期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提供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从本院收治的肺结节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取自2020年4月~2022年10月。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剂量与低剂量的螺旋CT扫描,对比不同剂量下螺旋CT的诊断效果。结果:两种剂量螺旋CT扫查出的肺结节数量与直径等指标结果相当,差异不明显。与低剂量扫查相比,常规剂量扫查出的微小结节与小结节数量更多,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关于大结节的扫查结果相同。关于征象的检出情况,2种剂量在毛刺、分叶、钙化、空洞方面的检出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支气管充气征与胸膜粘连的检出情况,两种剂量结果一致。对比辐射剂量,低剂量组为(6.3±1.6)mGy,常规剂量组为(9.5±1.9)mGy,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螺旋CT诊断肺结节时可选择低剂量,诊断结果与常规剂量扫查差异不大,而且对患者的伤害更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结核瘤影像学表现。方法报道肺结核瘤患者70例,全部病例有胸片检查,32例进行了CT检查。结果肺结核瘤发生率占肺结核的4.7%;82.9%发生于两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68.6%表现为圆形、类圆形,30%呈浅分叶状;31.4%的结核瘤出现朝肺门方向凸出的尖角形态;瘤体内可见小空洞及分布不均斑点状钙化;82.9%结核瘤见卫星病灶;55.7%的病例见引流支气管影;30.0%病例伴邻近胸膜增厚;5.7%病例出现胸膜凹陷征。结论(1)肺结核瘤可朝肺门方向凸出而无肺门方向凹陷征,可有浅分叶及粗毛刺,而无深分叶及细小毛刺。(2)出现卫星病灶、引流支气管征、瘤体内层状钙化及包膜下新月形空洞是结核瘤的特征,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3)动态观察:结核瘤形成初期,瘤体可增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肺磨玻璃样结节(GG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肺部检查后确诊为GGN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肺部结节检出率及分叶、毛刺、胸膜尾征、空泡征检出比例。结果在肺部结节检出率方面,64排螺旋CT检出结节95例(89.62%),其中,检出良性结节39例,恶性肿瘤56例,未检出结节11例(10.38%)。良性GGN患者分叶、毛刺征象比例高于恶性GGN患者,胸膜尾征、空泡征比例低于恶性GGN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可早期诊断出GGN,可为早期肺部良恶性肿瘤的有效判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李明鉴  王国栋 《现代保健》2010,(34):139-140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经纤维支气管镜、淋巴结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痰、胸水细胞学检查确认的细支气管肺泡癌13例,男5,女8例,年龄38~66岁,平均56.5岁。均行螺旋CT扫描,其中5例加扫薄层,根据临床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孤立结节型6例,结节中心距胸膜均小于3.1cm,病灶直径为1.4~3.5cm,CT表现有边缘光滑2例,呈分叶征6例,5例病灶发生于肺的外周或近胸膜下,病灶直径为1.0~3.2cm,CT表现呈分叶征2例。短毛刺征1例,胸膜凹陷征3例,含气支气管征2例,空泡征3例;炎症型或实变型共2例,病变呈多个肺段或肺叶的炎症样实变,变区密度多偏高,体积部分可缩小,叶间裂平直呈弧形凹陷或向外隆凸,2例可见支气管气相以及蜂房状含气腔;弥漫结节型共5例,双肺纹理增多,弥漫分布粟粒状与结节状致密影,大小不等,分布不均,以中下肺为主,结节灶边缘部分欠清,部分清晰,可融合成片状影。3例伴肺门、纵隔内淋巴结转移。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复杂,无明显特征性,需结合临床及多种影像检查结果,认真细致地综合分析,才能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增强CT动态扫描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良、恶性结节的CT影像学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增强CT动态扫描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增强CT动态扫描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值及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CT影像学特征。结果 病理检查诊断结果显示恶性病变患者217例,良性病变患者183例;增强CT动态扫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度为86.25%,诊断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87.10%,特异度为85.25%;增强30 s、60 s、120 s、180 s、240 s、300 s时孤立性肺结恶性结节的CT数值显著高于良性结节;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出现毛刺征、磨玻璃征、分叶征及胸膜凹陷的占比显著高于良性孤立性肺结节(均P<0.05)。结论 增强CT动态扫描检查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中可鉴别良、恶性结节的征象,并依据不同时段CT值的差异辨别孤立性肺结节的性质,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