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5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消毒隔离,重视皮肤、口腔、心理等综合护理;结果15例重症患儿平均住院10天时间,均临床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消毒隔离是护理的基础工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重症息儿的护理方法,促进患几康复,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12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在住院期间主要采取呼吸道和消化道隔离,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重视皮肤、121腔、心理等综合护理;加强健康宣教.结果 12例重症患儿平均住院9 d,均临床治愈出院,无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以及院内交叉感染.结论 消毒隔离是重症手足121病患儿护理工作的关键;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诊治处理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1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亚红 《工企医刊》2009,22(4):50-5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大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重症病例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桐庐县2008-2012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及重症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桐庐县2008-2012年手足口病平均发病率为82.08/10万,4-7月为发病高峰,0~5岁儿童占全部病例的91.60%,散居儿童为70.91%,主城区发病占41.75%。检测185例咽拭和粪便标本,EV 71、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7.57%、31.89%和23.24%。22例重症病例中,EV 71占63.64%,表现为持续高热、精神软弱、嗜睡、肢体抖动和颈抵抗。结论 手足口病流行有明显的年龄与季节特征,在不同年份,手足口病流行血清型有所不同,重症病例以 EV 71感染多见,持续发热不退伴精神软弱,肢体抖动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早期最有特征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5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对其进行临床流行病资料分析,探讨患儿在抗感染以及对症治疗的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注射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来降低患儿的颅压,并且改善患儿的循环、呼吸支持以及营养心肌等综合症状。结果 52例患者中口足病症发生在3岁以下占49例,所占的百分比为94.23%,其中在1-2岁之间的患儿占31例,所占的百分比为59.62%;临床表现为嗜睡、精神差占46例,所占百分比为88.46%,易惊、皮疹占50例,所占的百分比为96.15%,恶心呕吐占9例,所占百分比为17.31%,肢体抖动占16例,所占的百分比为30.77%;血常规诊断WBC升高占29例,所占的百分比为55.77%,血糖升高占14例,所占的百分比为26.92%,C反应蛋白升高占11例,所占的百分比为21.15%。结论针对该次试验所选取的患儿研究,患有手足口病患儿年龄〈3岁,并且伴有嗜睡、发热、惊醒等症状,需要进行高度重视,并且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血糖、血压以及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为患儿的手足口病的预防提供相应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测结果,为及早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调查处理的7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儿中发病年龄小于3岁的占83.33%;男女比例1.44:1;以散居儿童为主;所有病例均出现了发热症状,有2例在发病过程中未见明显皮疹;68例合并了脑炎、肺炎、肺水肿等并发症;重症手足口病例的病原以肠道病毒EV71型为主,发病3 d内采样检测阳性率较高,疱疹液的阳性率高于咽拭子。结论年龄小于3岁的男性患儿是重症手足口病例的高危人群,病原学采样应尽早并尽可能采集疱疹液。尽早识别引起重症患儿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降低重症病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7,(5):723-724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平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危特征,以便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市某定点医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21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手足口病中年龄偏小、营养偏差的男性儿童,持续高热、皮疹稀少、精神差、肢体抖动、血压和血糖升高的患儿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结论:充分掌握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危特征,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重症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展开探讨,阐述了其防护办法,以便和同行交流与切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对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展开探讨,阐述了其防护办法,以便和同行交流与切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共收治的24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45病例中,3岁以下180例(73.47%),治愈出院221例,治愈率90.20%,好转出院6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13例,死亡率5.30%。平均住院天数为10d。结论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年龄小于3岁的患儿,尤其集中在2岁左右。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是其主要病因。早期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高燕  赵春媛 《工企医刊》2014,27(6):1095-109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2月收治的34例重症手足口病脑炎患儿作为对照组,2014年2月-5月收治的34例重症手足口病脑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P〈0.05)、肢体抖动康复时间(P〈0.05)、口腔溃疡愈合时间(P〈0.05)均少于对照组患儿,护患满意率(P〈0.01)提高,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改善重症手足口病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又能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分析易诱发儿童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2年12月-2014年4月在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82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68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特征进行比较,总结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并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手足口病患儿以轻型病症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87.9%)、口痛(86.4%)、厌食(76.2%)、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64.1%)为主;玩具定期消毒(OR=0.357)、养宠物(OR=2.241)、类似症状者接触史(OR=2.667)、公共设施接触史(OR=2.833)、卫生习惯(OR=1.033)和家长对手足口病的了解情况(OR=2.021)与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为主;而玩具不定期消毒、养宠物、与类似症状者接触、公共设施接触、不良卫生习惯和家长对手足口病的不了解是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98例手足口病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198例手足口病患儿均治愈。结论:加强皮肤、心理、口腔护理,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可以提高治愈率,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超高热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5例超高热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超高热手足口病患儿均治愈,无1例死亡。结论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皮肤、口腔、心理护理;注意营养与水分的补充;严格消毒隔离可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引起的能通过空气、唾液或粪便传染的疾病,以夏秋季节多见,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以发热,手足口肛周部位皮疹、疱疹、溃疡为特征,少数患儿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个别患儿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严重的并发症。2008年4月安徽省阜阳市及周边地区发生了由EV71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救治措施.方法 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0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儿病情较为严重,对照组患儿病情相对较轻;经治疗后,比较综合治疗和常规治疗措施的效果.结果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易惊或四肢抖动、惊厥或昏迷、皮肤花纹状、四肢末梢凉、收缩压> 130mmHg、心率>130次/min,甚至有呼吸节律不整、点头样呼吸等症状,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实验室检查中,研究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血糖、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316、9.457、6.769,均P<0.05),但两组患儿的二氧化碳总量(TCO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的呼吸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5.971、28.653,均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x2=12.753,P<0.05,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x2=15.117,P<0.05.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的病情进展能够在易惊或四肢抖动、惊厥或昏迷、皮肤花纹状、四肢末梢凉、收缩压>130mmHg、心率>130次/分、发生率、发热时间,以及WBC、血糖、乳酸水平升高中得到有效预测.综合治疗较常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2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中,对照组实施儿科手足口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前瞻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77%(60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65%(5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并发症3例(4.84%),明显低于对照组11例(17.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预见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入住重症监护室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严密病情监护,观察分析持续重症监护对治愈患儿的作用。方法将18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按优先收住重症监护室的原则分为两组:①监护组,103例,即入住重症监护室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严密持续监护患儿的呼吸、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体温、皮肤病变以及用药情况;②对照组,79例,即在普通病房救治未进行重症监护的患儿。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监护组死亡率1.94%(2/103),对照组死亡率6.33%(5/79),严重后遗症发生率监护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85%(5/103)、10.13%(8/79),两组间死亡率与严重后遗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治愈率93.20%(96/1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54%(96/103)(P<0.05)。结论对重症手足口患儿进行严密持续监护,可在早期发现病情危象,做出及时救治,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林楚兰 《现代保健》2011,(18):149-150
目的了解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30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手足口病多发于儿童,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于发病后约3d出现。临床特点为发热、手足口部位皮疹、疱疹,合并精神萎靡、呕吐、醉酒样步态、肌肉震颤、抽搐、肌无力和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经血常规、脑脊液检查、胸片、CT、MILI等进行诊断,治疗主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控制补液量、并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良好。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明确诊断、适当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