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妇科失血性急腹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近3年本院收治的225例妇科失血性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休克、低体温、酸中毒及血红蛋白测定值分8组,休克组(78例),非休克组(147例);低体温组(73例),非低体温组(152例);酸中毒组(96例),非酸中毒组(129例);低血红蛋白组(152例),非低血红蛋白组(73例)。并对各组入院当日急诊时抽取血标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红蛋白及血气分析等指标,比较各组指示变化。结果休克组较非休克组、低体温组较非低体温组、酸中毒组较非酸中毒组、低血红蛋白组较非低血红蛋白组,血凝异常(PT〉18s、APTT〉60s、TT〉15s)患者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失血性急腹症患者血凝异常与休克、低体温、酸中毒、低血红蛋白明显相关,监测妇科失血性急腹症患者凝血指标,对成功诊治妇科失血性急腹症患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溶血对血凝结果测定的影响。方法:收集住院患者标本100例,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曲测定。结果:溶血组与溶血重抽复测组(非溶血组)PT、APTT、TT测定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测定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中标本溶血对凝血结果的检测有干扰,建议重抽复测。  相似文献   

3.
陈川 《现代保健》2010,(36):145-145
目的 探讨临产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20例临产妇(试验组)与6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PT、APTT和FIB值与对照组的相应PT,APTT和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血对PT、APTT、Fbg和TT结果测定的影响。方法:收集住院患者标本100例,进行PT、APTT、TT和Fbg测定。结果:脂血组与脂血重抽复测组(非脂血组)PT、APTT、TT、Fbg测定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中标本脂血对凝血结果的检测均有干扰,建议患者空腹12h后重抽复测。  相似文献   

5.
金伟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6):3757-3758
通过对358例正常临产孕妇及26例妊高征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低产物(FDP)、D-二聚体6项指标的检测发现,这些指标对临产孕妇及妊高征患者的临床监测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内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肝移植手术中血浆输注对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本院同种异体肝移植术患者150例,根据术中是否输注血浆分为输血浆组与非输血浆组,比较2组间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术中输血浆组患者血小板(PLT)指标低于非输血浆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ICU住院天数、住院天数等指标均高于非输血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预测术中输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的曲线下面积最高(0.64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是术中血浆输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中输血浆组的患者凝血功能、肝功能指标较差,终末期肝病患者术前调整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是防止术中大量出血、增强手术后预后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血栓、止血试验在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止血凝血试验用于恶性肿瘤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法国STA COMPACT止血凝血分析仪检测330例恶性肿瘤和14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浆4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PT、APTT、Fib三项指标有明显差异的肿瘤是鼻咽癌、卵巢癌、肠癌、肺癌、肝癌、食管癌,二项指标有差异的是恶性淋巴瘤、乳腺癌、胃癌、宫颈癌、宫肌瘤、头颈部恶性肿瘤,而四项指标完全没有差异的是子宫体癌。值得注意的是凝血酶时间TT在330例恶性肿瘤、14例良性肿瘤中都与正常对照组没有差异。结论:PT、APTT、Fib可作为恶性肿瘤凝血像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脂蛋白(a)和出凝血初筛试验各指标变化特点,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20例健康人进行脂蛋白(a)[Lp(a)]、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测定。结果:急性脑梗塞(CI)患者的脂蛋白(a)[Lp(a)]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部分凝血酶时间(API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1),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脂蛋白(a)[Lp(a)]和凝血时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脂蛋白(a)可作为急性脑梗塞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CI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与CI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SD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高压电烧伤组(简称对照组)、高压电烧伤组(简称电伤组),每组又随机分为电伤前15 min、电伤后5 min内、电伤1 h、2 h、4 h、8 h 6个时相组,每个时相组10只大鼠。测定每只烧伤SD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C)水平及血小板(PLT)数量的变化。结果 SD大鼠在高压电烧伤后PT、TT、APTT时间明显缩短,至伤后8 h PT、TT、APTT时间低于对照组时间。而Fib-C、PLT数量在烧伤后5 min即明显升高,至伤后8 h其浓度仍逐渐上升。结论高压电烧伤严重影响SD大鼠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Sysmec CA-500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50例临产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时间(TT)水平.结果 临产孕妇组APTT、PT、和TT值与对照妇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原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防产科意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施新萍  王伟  娄域峰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0):1408-14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出凝血时间及血脂水平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神经内科的脑梗死98例住院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2二聚体(DD),血小板(platelet,PLT),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C,PKC),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检测结果。脑梗死诊断按1981年NINCDS及1990年WHO关于脑梗死诊断标准;健康对照组108例,为两个医院同期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志愿者及献血员。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患者血清Lp(a)和其他的血脂指标中,除apoAI外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PCT、PDW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M—PKC和P-PKC指标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TT以及Fib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型半胱氨酸(HCY)、hs-CRP和DD指标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指标变化并不具有一致性。因此,在对脑梗死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更应该关注指标一致性的重要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12.
李青  余正希 《医疗装备》2023,(6):153-155
目的 探究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室强化保温护理对其应激反应、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于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8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保温护理,观察组采取手术室强化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及手术前、手术结束时的应激反应、凝血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手术结束时,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手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对照组APTT、PT、TI、FIB水平较术前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观察组APTT、PT、TT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室强化保温护理可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减轻应激反应,对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凝血功能变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立文  李晓斐  刘玉兰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734-1735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凝血功能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测定8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与28例健康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PT、APTT、Fbg水平与对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检测结果显示A、B、C级之间PT、APTT、Fbg相互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血浆PT、APTT、Fbg,可作为判定病变程度的指标,可对预后作出有价值的判断,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五步蛇咬伤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出凝血功能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136例五步蛇咬伤患者未治疗前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计数(PLT)。按照咬伤后就诊不同时间段分为蛇伤A组、蛇伤B组和蛇伤C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五步蛇咬伤患者D-Dimer、PT、APTT、TT显著高于对照组,PLT、FIB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蛇伤A组PLT、FIB检测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Dimer、PT、APTT、T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蛇伤B组、蛇伤C组分别与对照组、蛇伤A组相比,PT、APTT、TT、D-Dimer显著升高,FIB、PL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蛇咬伤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凝血功能状态,临床上应对五步蛇咬伤患者进行动态全面的凝血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LAC)及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对严重产后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严重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重度组),并分别以71例同期轻度产后出血患者及58例未出现产后出血者为轻度组及对照组,分析ScvO2、LAC及凝血指标与产后出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根据产妇生存情况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将重度组分为预后较好组及预后不良组,分析ScvO2、LAC及凝血指标对严重产后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ScvO2、FIB值随着产后出血的加重而减小,LAC、PT、APTT、TT值随着产后出血的加重而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介于55.127~529.745之间,P<0.05);ScvO2、FIB值与产后出血严重程度呈负相关,LAC、PT、APTT、TT值与产后出血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2、-0.301、0.366、0.252、0.228、0.436,P<0.05);预后不良组的ScvO2、FIB值小于预后较好组,LAC、PT、APTT、TT值大于预后较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2.191~4.920之间,P<0.05);ScvO2、LAC及凝血指标联合预测严重产后出血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978,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产后出血患者ScvO2、LAC及PT、APTT、TT、FIB值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60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组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PT、APTT和TT结果均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明显降低(p0.01),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机制明显异常,呈现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指标变化对肝硬化患者的抢救、治疗及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检验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的4 86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开展研究,按照患者病情将其分为1~2期组(973例)、3期组(973例)、4期组(973例)、5期末透析组(973例)及5期组(972例)。所有患者均实行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检验,分析检测成效。结果 五组间的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lasma prothrombin time,PT)及国际标准化蛋白原(International standardized proteinogen,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1~2期组显著低于5期透析组及未透析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血浆D-二聚体(plasma D-dimer);R、K和eGFR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D-dimer和eGFR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P <0.05)。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恶性程度肿瘤患者凝血象的变化。方法:用法国STAGO Compact 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36例正常对照,30例子宫肌瘤,72例恶性实体肿瘤(20例肺癌、12例食管癌、14例胃癌、10例直肠癌、6例肾癌、10例宫颈癌)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4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恶性肿瘤患者PT、APTT、TT水平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IB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子宫肌瘤患者凝血4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恶性实体肿瘤FIB含量增高,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19.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作为内、外源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对于保证抗凝治疗患者和手术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由于不同实验室所用试剂、仪器不同,导致检测结果缺乏可比性.为此,对PT与APTT的2种报告方式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凝血功能状态,并探讨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设病例组48例(住院的川崎病患儿),根据入院时冠状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CAL组)12例,无冠状动脉病变组(NCAL组)36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30例。检测3组凝血功能,即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原活化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川崎病患儿CAL组在急性期的PT、APTT、TT均较对照组缩短,而FIB则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NCAL组在急性期的PT、AP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FIB较对照组增高(P=0.01);CAL组与NCAL组比较,PT、APTT、TT明显缩短(P≤0.01),FIB值增高(P=0.02)。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凝血功能处于高凝状态,较易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推测与血管炎症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