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透析液中K^+、Na^+、Ca^2+、Mg^2+离子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透析液中K^+、Na^+、Ca^2+、Mg^2+离子的含量。结果:K^+、Na^+、Ca^2+、Mg^2+离子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μg~1.8μg(r=0.9957);20μg~100μg(r=0.9973);1μg~5μg(r=0.9997);0.2μg~1.0μg(r=0.9897);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2.8%、97.1%、101.2%、108.3%;RSD为1.5%、2.3%、2.6%、2.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透析液中K^+、Na^+、Ca^2+、Mg^2+离子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周期性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期性麻痹是一组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发作性弥漫性弛缓性骨骼肌瘫痪或无力,肌肉对电刺激的兴奋性丧失;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普遍认为与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的波动有关:发作时,大多伴血清钾浓度改变。但有些病人的麻痹发作不伴血清钾浓度改变。根据发作时血清钾浓度之不同,可分为低血钾、高血钾和正常血钾3型。国外报道周期性麻痹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我国,本病有家族史者极为罕见,以散发性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最为多见。其中有部分病例合并甲亢,称为甲亢性周期性瘫痪。本病治疗方法简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正>周期性麻痹是以四肢骨骼肌周期性发作的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根据发作时血清钾浓度之不同,可分为低血钾、高血钾和正常血钾三型,其中以低血钾型最为常见[1]。血清钾降至2.5mmol/L以下时易产生松弛性瘫痪、严重的心律失常、消化道  相似文献   

4.
周期性瘫痪是一组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疾病,与钾代谢异常有关。临床上按其发病时血钾浓度可分为低钾型、高钾型和正常钾型三类,以低血钾型者多见,现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31例住院患者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谢行才 《职业与健康》2006,22(5):385-385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是一组临床常见的、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点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钙通道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病人往往伴有周期性麻痹,甚至是甲亢的首发症状。现将我们1993~2003年间收治的58例病人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8例病人,男52例,女6例。年龄  相似文献   

6.
周期性瘫痪是一组反复发作的以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肌病,与钾代谢异常有关。肌无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周,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根据发作时血清钾的浓度,可分为低钾型、高钾型和正常钾型3类,临床上以低钾型者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8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主要表现为四肢肌无力,近端、下肢较严重,双侧膝腱反应减退或者消失。辅助检查提示血清钾水平普遍低于正常值,心电图有低钾型改变,部分患者T3、T4升高,肌电图有电位幅度降低表现。采取口服和静脉补钾方法治疗后,全部患者均痊愈。结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治疗主要采用口服和静脉补钾方法,多数可痊愈,但是应该加强预防,减少诱发几率。  相似文献   

8.
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多伴有血钾的变化,以低钾性最常见,但该病多表现为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我们收治1例三肢瘫痪的低钾性麻痹患者,极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詹海涛  陈钢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6):1178-1179
[目的]了解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的改变及其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临术资料,探讨其血清肌酸激酶改变及其规律.[结果]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增高占71.43%,血清肌酸激酶改变呈现一定规律,肌酶升高的时间稍迟于血钾的降低,恢复亦迟于血钾的恢复.[结论]血清肌酸激酶增高是原发性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多发生在青年男性,发病突然,多无明显的先兆症状,常使患者及家属感到恐慌.在基层医院虽不多见,但却是急症内科须快速诊治的疾患之一.现将我科收治的3例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低血钾软病是由食用粗制棉籽油引起的发生于棉产区的一种地方病,主要临床特点是四肢弛缓性瘫痪和低血钾。本病需要与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格林—巴利综合征、尿崩症、心肌炎、癔病性瘫痪等相鉴别。我院1984年4月至1990年3月共收治62例,其中误诊18例(包括在外院、门诊及住院期间误诊者)。本文对18例误诊病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肾小管细胞膜Aa^+-K^+-ATP酶、Ca^2+-ATP酶活性,探讨扶正解毒汤(FJD)对NiSO4致肾脏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NiSO4腹腔注射染毒,FJD灌胃防治,测定肾小管细胞膜Na^+-K^+-ATP酶及Ca^2+-ATP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 NiSO4组与NS组比较,两种酶活性均明显抑制(P〈0.01)。用FJD防治后,两种酶活性明显改善(P〈0.01)。结论 FJD  相似文献   

13.
2,5-己二酮对运动神经元钙稳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正己烷代谢产物2,5-己二酮对运动神经元钙稳态的影响,探讨正己烷中毒致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 对运动神经元细胞系VSC4.1细胞不同浓度的2,5-己二酮体外染毒,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的变化;同时检测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力.以Fluo-3/AM为荧光指示剂,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瞬时变化状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钙平均浓度的变化.结果 经2.5、5.0、7.5、10.0、15.0、20.0 mmol/L浓度的2,5-己二酮对VSC4.1细胞染毒后与对照组比较,Ca^2+-Mg^2+ATP酶和Na^+-K^+-ATP酶的活力均下降.33.5 mmol/L的2,5-己二酮可在10 s内引起VSC4.1运动神经元细胞内钙浓度升高,40s后恢复到基线水平.VSC细胞与2,5-己二酮接触后即刻引起细胞内钙水平的增加,10 min后达到最高.结论 2,5-己二酮可能通过干扰细胞钙稳态产生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4.
上海读者郝先生:我的一个工友在加班干活后的第二天,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别的地方没有不舒服。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该怎样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有一种病叫作"低钾性周期性麻痹",连续工作、不知疲倦的年轻人好发。首发症状就是双下肢无力,站不起来,如瘫痪一般。诱发周期性麻痹的因素有感染、创伤、情绪激动、受冷等,连续工作、过度疲劳也可以导致。周期性麻痹症较顽固,一旦缠身,很难摆脱,只要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心电图和血钾测定在周期性麻痹的诊断及分型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然而临床上心电图和血钾测定结果不符合的现象并不少见,给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困难。为了总结这方面的经验,特对48例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1.有周期性发作的肢体瘫痪病史(首次发作者不列为必要条件);2.发作时呈弛缓性瘫痪;3.发作时血钾测定和/或心电图提示低血钾改变;4.补充钾盐后有显效;5.除外其他可引起低血钾的疾患。  相似文献   

16.
周期性麻痹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多伴有血钾的变化:以低钾性最常见,但该病多表现为肢体对称性弛缓性瘫痪。我们收治1例三肢瘫痪的低钾性麻痹患者,极少见,现报道如下。患者男,37岁。因双下肢、右上肢活动障碍3h入院,伴有肌肉酸痛,以肢体近端明显。既往身体健康。人院时查体:神清语明,颅神经未见异常,右上肢肌力3级,左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2级,双侧膝腱反射消失,右上肢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深浅感觉无异常,双侧病理征阴性。血钾2.3mmol/L,ECG示T波低平。临床诊断为低钾性麻痹,给予口服氯化钾治疗后四肢肌力恢复正常,3个月随诊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17.
硫酸镍对大鼠心肝肾ATPase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硫酸镍对心、肝、肾的毒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对大鼠腹腔注射硫酸镍2.5、5.0、10.0dmg/kg连续10d染毒,制备心肌、肝及肾小管细胞膜,定磷比色法检测细胞Na^ .K^ -ATPase、Ca^2 -ATPase活性。结果 硫酸镍明显抑制心肌、肝、肾小管细胞膜Na^ .K^ -dATPasc、Ca^2 -ATPase活性,其抑制作用肾脏最强,心脏次之,肝脏最轻。结论 硫酸外长致心肝肾损伤与其抑制细胞膜ATPase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伴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病例.  相似文献   

19.
低钾性周期性瘫痪一家系山东省菏泽市人民医院(274015)马洪明,李炳义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松弛性瘫痪为特征的,发作时伴有血钾降低的一种疾病。本病在国外多有家族史,而国内有家族史者甚少,作者遇到一家系,现报告如下:患者(先证者Ⅲ5),...  相似文献   

20.
心脑血管疾病行为危险因素及干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烟、饮酒、高Na^+饮食等行为因素与高血压有关,国内已有报导导,高血压又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及暴露因素分级资料分析方法,对大同市2000年9~11月5种慢性病调查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就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干预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