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 (V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性肠病 ;该病在我国发病率较低 ,基层医院容易误诊。现将我院 10年来 (1988~ 1997年 )收治的37例VC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7例VC均符合《1993年太原市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讨论会标准》。其中男 2 3例 ,女 14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59岁 ,平均年龄 37 0岁 ;<4 0岁占 59 5% ,病程 <5年 30例(81 1% ) ,>10年 6例 (16 2 % )。1·2 临床表现及结肠镜检病变部位 主要临床表现为 :腹泻粘液脓血便 36例 ,腹痛 30例 ,里急后重感 2 2例 ,发热 10例 ,关…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作者收集1991年3月至2000年5月我院收治资料较全的7l例UC病例,分析UC住院病人的特点及并发症,并就其重型溃疡性结肠炎(SUC)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特点.方法 对我院近年收治确诊的97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完全缓解52例,显著缓解16例,部分缓解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70.1 %.结论 UC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无特征性体征,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症状、结肠镜及实验室检查.以联合治疗为主,选择个体化用药方案,同时调节饮食增强营养减轻症状,达到消除症状和维持无症状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141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两院12年来确诊的141例UC。结果:发现141例UC中,发病以20-45岁为主,在57-67岁有较小的第二发病高峰。症状以腹泻(87.2%)和大便带血(87.9%)为主,严重并发症及结肠癌少见。病变部位,疾病严重度和肠外表现关系密切,有肠外表现的患者患重度UC和全结肠炎的比例比无肠外表现的患者高(P<0.01)。结论:传统的内科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对某些严重和激素依赖病例,应尝试运用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反复发作侵袭结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包括遗传易感性、上皮屏障缺陷、免疫反应失调和环境因素.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范围广,通常发生于直肠、降结肠,甚至可以延伸到整个结肠.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及黏液脓血便,结肠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诊断.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过去7年来300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210例痊愈出院住院平均天数20d,手术治疗50倒,保守治疗250例,癌变13例,死亡7例.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虽然起病缓慢,但是病程长、病情变化无常,时轻时重,合并症多,对患者消耗较大,但及时合理的诊治能有效提高治愈率,控制癌变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多累及远端结肠,我院从1998年6月~2003年10月收治的UC病人中筛选累及直肠、直乙状结肠(距肛门30CM以内)病变的病例进行药物灌肠治疗,目的是探讨药物灌肠治疗远端结肠UC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特别是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但与欧美等国相比仍低得多。回顾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肠外并发症和治疗情况,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本组收集1991年~2001年38例住院患者的诊治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纤维结肠镜和钡灌肠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经电子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确诊溃疡性结肠炎116例临床资料,分析病变部位、内镜下表现、治疗及转归.结果 结肠镜下表现主要是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内镜和病理检查是诊断的主要依据.结论 UC是一个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多数患者经过内科综合治疗能进入缓解期,在治疗规范性和服药依从性需进一步加强,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结肠镜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来确诊的85例病例。结果发现85例病例中,发病以30~40岁为主,临床表现以黏液脓血便(89.4%)和腹痛(77.6%)为主,肠外病变较常见(14.1%);实验室指标中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白蛋白、血沉、C反应蛋白(CRP)以及电解质都有较高的异常率。结肠镜表现中有黏膜充血水肿(85.7%)、血管纹理欠清晰或消失(50.8%)、溃疡(47.6%)、出血糜烂(41.3%),呈弥漫性、连续性分布。结论我国UC近年来明显增多,UC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结肠镜表现,实验室指标有助于UC严重度分级。  相似文献   

11.
何丽珍 《现代保健》2010,(34):35-3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该病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09年12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变部位、镜下特点、活检组织病理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好发年龄为30~59岁,占全部患者的83.3%,男女比例为1.26:1。病变分布主要见于直肠、乙状结肠和左半结肠,病变多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病程类型分型主要为慢性复发型和初发型。病情程度以轻、中度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或伴溃疡形成。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有22例患者接受了病理活检,活检结果以黏膜急慢性炎症、隐窝脓肿、糜烂及溃疡为主。治疗上以柳氮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类固醇激素为主,配合应用益生菌、肠黏膜保护剂、抗生素等,单纯内科治疗总有效率达93.58%。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发年龄为30~59岁,病变分布主要见于直肠、乙状结肠和左半结肠,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疾病类型以慢性复发型和初发型为主,轻中度患者治疗以柳氮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类固醇激素为主,配合应用益生菌及肠黏膜保护剂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孙春梅  张燕 《现代保健》2009,(17):152-152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直肠、结肠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本病的发生与免疫异常、精神神经因素、遗传因素及非特异性感染有关。病变主要分布于直肠、乙状结肠,严重者可累及整个结肠,主要侵犯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部位可见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出血以及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主要症状是慢性反复发作的腹泻伴黏液脓血便、低热,贫血等。按病程的缓急轻重一般分为轻型、重型和暴发型三种。本病以20~40岁者居多,男女发病率差别不明显。本病轻者可适当休息,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饮食以柔软、易消化、富于营养、有足够热量为原则,宜少食多餐,避免烟酒和刺激性食物。贫血及全身情况较差者可考虑输血。本病相当于中医学“便血”、“肠风”、“久泄”、“痢疾”等范畴。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80例结肠镜检查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年来共做纤维结肠镜检查2821例,结合活检、临床诊断溃疡性结肠炎80例(2.8%)。其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龄414岁;病程在1年内的48例,1年以上的32例,最短1个月,最长11年,平均20个月;临床表现为粘液脓血便51例,占638%,便血21例,占263%,伴有腹痛48例;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密布糜烂或浅表小溃疡76例,占950%;分布范围:跳跃性分布1例,连续性分布79例,连续性分布中病变位于直、乙状结肠的45例,占570%(45/79);病态分期及类型:缓解期3例,活动期77例,其中初发型15例,慢性复发型48例,慢性持续型14例:溃疡性结肠炎程度:轻度51例,中重度29例。提示该组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年龄偏大,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病变以左侧结肠为多,易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近5年收治的经结肠镜及病理诊断证实的2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表现为反复粘液脓血便、腹痛等非特异性表现,应用SASP或5-ASA为常规治疗方案。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在儿童少见,近年有增多趋势,使用SASP或5-ASA治疗,并改善患儿一般状态可很好地诱导溃疡性结肠炎活动至缓解并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不明确,尚无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根据该病的厌氧菌感染病因学说,用抗厌氧菌较强的药物甲硝唑、洁霉素治疗此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例病人,男85例,女115例,平均年龄为32岁(20~62岁),均按1993年太原会议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及/或粘膜活检确诊为该病。类型:慢性复发型122例,慢性持续型78例;病变范围;(?)乙状结肠炎122例,左半结肠炎64例,右半结肠炎10例,全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24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检查、治疗、随访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近6年UC患病例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住院UC患者以轻度(35.2%)和中度(51.4%)为主。主要症状有腹泻(83.8%)、腹痛(61.5%)、血便(70.4%)等。肠外表现(10.1%)少见。UC治疗上以氨基水杨酸类(67.2%)和类固醇激素(24.7%)为主,仅8.1%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手术率2%。治疗1年后、2年后和3年后的黏膜愈合率分别为31.3%、35.8%、38.7%。结论:UC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以轻中度为主,肠外表现及并发症较少。国内轻中度患者治疗以柳氮磺胺吡啶及类固醇激素为主,维持治疗有助于黏膜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60岁以上的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特点。方法将2008年4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0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非老年患者组(年龄小于60岁)与老年患者组(年龄大于60岁)两组,对其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变分布范围及病变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患者腹痛、腹泻、脓血便均为常见症状,老年组患者上述症状较非老年组多见,但二者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与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老年组病变范围以直乙状结肠(38.2%)、左半结肠(20%)及全结肠(20%)较为常见,单纯直肠(3.6%)或右半结肠较少见(3.7%)与非老年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特征临床表现与非老年组无显著差异,便秘与腹泻交替较为多见,在内镜观察下有一定的特点,临床上应加以重视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因不明,认为主要与感染、免疫、遗传和精神因素有关,是多因素多环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病率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临床症状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为主。临床上往往反复发作迁延数月、数年乃至数十年。其病变累及范围包括直肠、乙状结肠、左半结肠(脾曲以远)、广泛结肠(脾曲以近)、全结肠,从远端向近端发展,病理改变局限于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对于不同的病变范围患者,需要给予不同的药物剂型。其治疗药物有氨基水杨酸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抗感染药与益生菌、生物制剂、中药等。本文对治疗UC的药物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归纳和回顾,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2月确诊的96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UC的腹泻率为71.87%,镜下充血水肿率为95.83%,直、乙部位病变率为96.87%,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71.87%。结论UC易复发,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好。结肠镜加病理检查是诊断、鉴别诊断及随访UC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2月确诊的96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UC的腹泻率为71.87%,镜下充血水肿率为95.83%,直、乙部位病变率为96.87%,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71.87%。结论UC易复发,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好。结肠镜加病理检查是诊断、鉴别诊断及随访UC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