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雷公藤多苷抗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月琴 《医药导报》2012,31(3):295-297
摘要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的抗炎作用。方法①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0.3,0.6,1.2 g•kg-1组,吲哚美辛10 mg•kg-1组,共6组,各10只,灌胃给药5 d后,均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溶液0.01 mL•g-1,小鼠处死后,收集腹腔冲洗液,测定吸光度(A值);②对大鼠角叉菜胶足肿胀的影响: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雷公藤多苷0.25,0.50,1.00 g•kg-1组,地塞米松4 mg•kg-1组,共5组,各10只,造模后,连续灌胃给药7 d,测定右后肢容积。结果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0.3,0.6,1.2 g•kg-1组,吲哚美辛10 mg•kg-1组小鼠腹腔冲洗液A值分别为0.24±0.16,1.41±0.60,0.99±0.45,0.93±0.45,0.88±0.58,0.52±0.38,显示雷公藤多苷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一定抑制作用。末次给药5 h后空白对照组,雷公藤多苷0.25,0.50,1.00 g•kg-1组,地塞米松4 mg•kg-1组大鼠足肿胀率分别为(36.3±13.7)%,(26.3±13.9)%,(37.9±14.5)%,(32.5±12.4)%,(17.2±10.9)%。结论雷公藤多苷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痫8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药物保留率。方法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随访研究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9月经小儿癫门诊诊治的87例各种类型癫患儿给予奥卡西平治疗,从开始处方用药到随访时间1~2年。其中单药治疗56例,添加治疗31 例。通过逐步加量的方法达到目标剂量。奥卡西平起始剂量5~10 mg•kg-1•d-1,最初1~2个月每周递增,以20~40 mg•kg-1•d-1为目标剂量,分2次口服。结果总有效率 81.61% (71例),完全控制率 66.67%(58例)。单药治疗总有效率 87.50%(49例),完全控制率 76.79% (43例);添加治疗总有效率 70.97%(22例),完全控制率48.39%(15例)。单药治疗和添加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3.63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5.62%,未见严重不良反应。1年药物保留率76.40%。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小儿癫安全、有效,药物保留率高,有较好的依从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川芎嗪对顺铂所致大鼠肾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薛英  黎七雄  李爽 《医药导报》2012,31(2):150-152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顺铂(DDP)所致大鼠肾氧化损伤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各8只:DDP+TMP 50 mg•kg-1•d-1组和DDP+TMP 100 mg•kg-1•d-1组分别腹腔注射TMP 50和100 mg•kg-1•d-1,连续5 d;对照组和DDP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均5 mL•kg-1。给药第3天,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腹腔注射DDP,8 mg•kg-1。实验第5天收集代谢笼中大鼠24 h尿,测尿蛋白含量;处死大鼠后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24 h尿蛋白、肾皮质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 S 转移酶(GST)活性及肾皮质一氧化氮(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与DDP组比较,DDP+TMP50 mg•kg-1•d-1组和DDP+TMP100 mg•kg-1•d-1组大鼠24 h尿蛋白分别下降41.45%和65.33%;BUN分别下降18.12%和57.51%;SCr分别下降14.39%和48.89%(P<0.05或P<0.01);与DDP组比较,DDP+TMP 100 mg•kg-1•d-1组大鼠肾皮质MDA、NO含量及NOS活力分别降低36.73%,45.39%,22.86%(P<0.05),GSH含量和SOD、GST活性分别为DDP组的1.33,1.66,1.57倍(P<0.05)。结论TMP对DDP所致大鼠肾氧化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观察精制蛇毒酶的安全性。方法小鼠100只,随机分成两组,尾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精制蛇毒酶后观察动物出现的急性毒性反应,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小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各30只;家兔40只,随机分成4组。观察不同剂量组小鼠连续腹腔给药90 d,家兔静脉给药45 d(隔天一次)的健康状况。在给药后第91天采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和血常规,并对肝肾组织作病理学检查。结果精制蛇毒酶小鼠尾静脉给药的半数致死量(ivLD50)为6.695 U•kg-1,90%的可信限为5.434~7.956 U•kg-1;小鼠腹腔给药的半数致死量(ipLD50)为4.599 U•kg-1,90%的可信限为3.735~5.462 U•kg-1;各剂量小鼠和家兔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指标与空白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在实验剂量范围内,精制蛇毒酶属低毒性。乳膏中蛇毒酶的含量为1.25×10-2 U•g-1,按成人用量0.05 g•cm-1(6.25×10-4 U•cm-1酶活力)局部用药,其用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东莨菪碱对小鼠行为和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确定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障碍模型的合适剂量。方法48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其他各组分别腹腔注射东莨菪碱2,3,5 mg•kg-1。回避反应法检测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脑皮质和海马区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及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含量及活力。结果东莨菪碱3,5 mg•kg-1组小鼠上、下台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小鼠脑ACh、AChE和ChAT含量和活力受到显著影响。结论东莨菪碱对小鼠行为和记忆障碍损伤的程度随剂量增大而增强,3,5 mg•kg-1均能显著造成小鼠学习记忆行为损伤,显著影响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Ach的合成与代谢;东莨菪碱对小鼠的行为及记忆功能损伤的合适剂量为3 mg•kg-1。  相似文献   

6.
顾教伟  王大斌  王勇 《医药导报》2012,31(5):599-601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70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左乙拉西坦口服,20 mg•kg-1•d-1,1周内逐步增加到30~40 mg•kg-1•d-1,最大剂量2 000 mg•d-1,平分两次服药;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口服,0.03 mg•kg-1•d-1,每1~2周增加0.025~0.050 mg•kg-1•d-1,最大0.15 mg•kg-1•d-1。采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及《副作用量表》(TESS),于治疗后第8周末及第16周末评价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8,16周末,治疗组运动抽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6周末治疗组发声抽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ESS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优于氟哌啶醇,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7.
奥卡西平单药和添加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与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三清  刘艳  周艳霞 《医药导报》2008,27(10):1217-1218
目的 观察奥卡西平治疗儿童部分性发作(PS)和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GTCS)癫痫患者的疗效、耐受性和副作用. 方法 73例癫痫患儿, 其中56例新诊断者进入单治组, 17例应用过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者进入加治组. 奥卡西平起始剂量5~10 mg•kg-1•d-1, 最大剂量30~40 mg•kg-1•d-1, 维持剂量中位值20 mg•kg-1•d-1, bid. 加治组其他抗癫痫药物的使用不变. 通过自身对比开放性观察, 分析单治组与加治组52周的疗效、不良反应、耐受性和安全性. 结果 全部患者总有效率84.9%、控制率54.8%、累积退出率11.0%, 其中3例(4.1%)失访, 不良反应或其他原因退出者5例(6.8%), 其中因皮疹退出2例(2.7% ). 常见不良反应:乏力8例、烦躁7例, 困倦和皮疹各2例. 单治组临床控制率(62.5%)显著高于加治组(29.4%). 结论 奥卡西平是治疗儿童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癫痫相对理想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8.
陈云舟  杜光  宗凯 《医药导报》2008,27(6):623-624
[摘要]目的研究STEM X的急性毒性和体内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急性毒性实验:选取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禁食24 h后一次性给药。给药后连续观察14 d,详细记录小鼠的死亡数目、死亡时间及主要毒性反应。抗肿瘤实验:建立S180荷瘤小鼠模型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即低剂量药物组(浓缩液10 mL•kg 1),高剂量药物组浓缩液(20 mL•kg 1),氟尿嘧啶(5 Fu)阳性对照组(20 mg•kg 1),空白对照组。连续灌胃给药10 d,处死动物,称重,完整剥离瘤块并称瘤重。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急性毒性实验的3个剂量组均未出现小鼠死亡,无明显异常。 STEM X浓缩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50 mL•kg 1。抗肿瘤活性实验中,高、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的瘤重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高剂量组的肿瘤抑制率和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STEM X在正常剂量下,安全、毒副作用极低。对S180肉瘤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芷香豆素组分对兔体内氨茶碱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超  王德才  吴从平 《医药导报》2009,28(2):162-164
目的观察白芷香豆素组分(TCD)对家兔氨茶碱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取家兔9只,采用自身对照法。静脉注射氨茶碱15.0 mg•kg 1,6 d后灌胃给予TCD 50.0 mg•kg 1,qd,共3 d,末次给药1 h后静脉注射氨茶碱,15.0 mg•kg-1,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茶碱浓度。结果给予TCD前、后茶碱的K分别为0.213和0.139 h 1;t1/2分别为3.253和4.993 h;Vd分别为1.416和1.437 L;CL分别为0.302和0.200 L•h 1;AUC分别为134.322和202.968 μg•h•mL 1。结论TCD能抑制氨茶碱在兔体内的代谢,使K降低,t1/2延长,AUC增大,CL下降。  相似文献   

10.
吴荣荣  张晓锐  孙磊  齐春会 《医药导报》2010,29(11):1425-1428
目的从黑骨藤(HGT)中分离筛选免疫抗炎活性部位,探讨其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为研制和开发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巴豆油诱发的急性小鼠耳肿胀及二硝基氯苯(DNCB)诱发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作为免疫抗炎活性的评价指标,观察HGT 5A对急性炎症及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HGT 5A 100~500 mg•kg 1灌胃给药对巴豆油诱发的小鼠急性耳肿胀具有明显抑制作用,50~100 mg•kg 1灌胃给药对DNCB诱导的DTH反应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对DTH模型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HGT 5A具有较明显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观察叶酸对宫内发育迟缓(IUGR)大鼠胎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1(Flt1)表达的影响和对胎鼠发育迟缓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4组:正常对照(N)组,正常饮食;IUGR组,妊娠期给予低蛋白饮食;叶酸+IUGR(A+IUGR)组,交配前2周至妊娠期给予叶酸每日2.0 mg/kg灌胃处理,受孕成功后妊娠期给予低蛋白饮食;叶酸+正常对照(A+N)组,交配前2周至妊娠期给予叶酸每日2.0 mg/kg灌胃处理,正常饮食。各组孕鼠在孕20 d时剖宫产取胎鼠,观察每组胎鼠体质量、胎盘质量、胎盘系数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胎盘VEGF和Flt1蛋白表达,qPCR检测胎盘VEGF和Flt1 mRNA表达。结果 与N组相比,IUGR组的胎鼠体质量、胎盘质量、胎盘系数均明显降低,且胎盘中VEGF和Flt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A+IUGR组较IUGR组胎盘质量、胎盘系数显著增加(P<0.05),A+IUGR组胎盘组织中VEGF和Flt1表达明显高于IUGR组(P<0.05)。结论 叶酸可以通过上调IUGR大鼠胎盘中VEGF及Flt1的表达,进一步提高胎盘血管密度,从而促进胎盘和胎鼠发育,降低IUGR子代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物实验观察大豆异黄酮对雌性大鼠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12周龄雌性大鼠42只随机分配为三组:低剂量组每日灌胃大豆异黄酮40mg·kg^-1·d^-1,高剂量组每日灌胃大豆异黄酮80mg·kg^-1·d^-1,对照组灌胃0.9%氯化钠注射液。14d后颈静脉取血,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四项指标。结果大豆异黄酮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三组FSH分别为(0.13±0.02)mIu/ml、(0.12±0.02)mIu/ml、(0.15±0.02)mIu/ml,LH分别为(0.17±0.03)mlu/ml、(O.15±0.04)mIu/ml、(0.18±0.05)mIu/ml,三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E2分别为(0.09±0.03)nmol/L、(0.03±0.03)nmol/L、(0.12±O.04)nmol/L;P分别为(1.43±0.27)ng/ml、(2.82±0.37)-s/ml、(0.67±0.56)ng/ml。三组相比较大豆异黄酮组的E2活性明显降低(P〈0.01),尤其高剂量组的降低更为显著。大豆异黄酮组的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高剂量组P的升高更为显著。结论大豆异黄酮对大鼠的垂体激素无明显影响,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可能通过雌激素活性和抗雌激素活性而影响雌性大鼠卵巢激素的分泌调节。  相似文献   

13.
香椿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香椿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香椿叶总黄酮大剂量(800 mg·kg-1·d-1)、中剂量(400 mg·kg-1·d-1)和小剂量组(100 mg·kg-1·d-1),优降糖组(60mg·kg-1·d-1),连续给药30 d后,观察血糖的变化。结果香椿总黄酮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结论香椿叶总黄酮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为临床上防治糖尿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叶酸在预防胚胎神经管畸形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有生育准备的育龄妇女并成功怀孕的孕妇1080例,将所有孕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80例,对照组300例,观察组在妊娠之前3个月与成功怀孕后的3个月内,每日服用叶酸0.4mg,对照组孕妇不服用任何叶酸片等,观察两组各自新生儿的先天性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在服用叶酸期间未曾有任何不良的药物反应与不良反应。观察组胎儿未出现神经管缺陷性疾病,而对照组有2例神经管缺陷,总发生率为0.67%。(P<0.05)。结论保证孕妇充分的叶酸补充能有效降低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因此,在准备怀孕初期到成功怀孕初的三个月内应该保证足够的叶酸补充,可以大大降低胎儿神经管缺陷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Fascaplysin对ICR小鼠移植性骨肉瘤S180瘤体的体内抑制作用。方法:急性毒性实验采用LD50数据处理程序1.01版计算LD50。皮下注射技术建立荷S180骨肉瘤的ICR小鼠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CTX,30 mg.kg-1.d-1)、Fascaplysin高剂量组(20 mg.kg-1.d-1)和Fascaplysin低剂量组(5 mg.kg-1.d-1)共4组,观察相应处理10 d后各组小鼠移植瘤生长状况(抑瘤率)及瘤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结果:阳性对照组、Fascaplysin高剂量组和Fascaplysin低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3±9)%、(52±10)%和(30±12)%;给药期间Fascaplysin对ICR小鼠肝、肾组织未产生明显的病理性影响,而对ICR小鼠体内S180移植瘤组织的病理性影响较为明显。结论:一定剂量的Fascaplysin对ICR小鼠S180移植性骨肉瘤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是一个有潜力的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16.
韦婕  陈建  胡冰  季楚舒 《安徽医药》2018,22(3):414-418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对腹水瘤小鼠腹水疗效的差异.方法 建立腹水瘤小鼠模型.将16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32只,依次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Control组)、12.5 mg·kg-1恩度、25 mg·kg-恩度、50 mg·kg-恩度、100 mg·kg-1恩度,隔天给药.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腹围及生存期,观察腹水的性状,检测腹膜通透性.结果 (1)第7天各组随机解剖13只小鼠检测腹膜通透性,观察到小鼠腹水发生率为80%;(2)体质量方面,仅100 mg·kg-1剂量组与Control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剂量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腹围方面,对比Control组,50 mg·kg-1和100 mg·kg-1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剂量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着恩度剂量增加,血性积液程度整体上呈减少趋势;(5)与Control组相比,各恩度剂量组的生存期、540 nm波长处Evan蓝的吸光度(OD540)值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度对血性积液的效果与剂量相关.50、100 mg·kg-1剂量组相对其余剂量组腹水抑制作用明显,为恩度腔内治疗的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单次iv给予HX0507后,在健康受试者体内活性代谢物丙泊酚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30名健康受试者分组(10、20、30 mg·kg-1),分别接受单次iv HX0507,以GC-MS法测定丙泊酚的血药浓度,用DAS 2.0药动学软件以非房室模型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者单次iv低、中、高浓度HX0507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分别为150.72±42.63、133.35±33.76、145.77±51.76 min、Cmax分别为1.96±0.47、4.27±1.54、9.71±4.78 mg·L-1,AUC0-t分别为174.80±33.49、397.34±62.19、642.28±90.69 mg·min·L-1。结论 HX0507的活性代谢物丙泊酚在10~30 mg·kg-1给药剂量范围内,Cmax和AUC与给药剂量呈线性相关,在体内呈现线性药动学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小剂量和常规两种给药模式下对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建立肝癌H22小鼠模型后,小鼠随机分组4组,5%葡萄糖对照组、奥沙利铂0.75 mg.kg-1和1.5 mg.kg-1组,第二天开始给予腹腔等容积注射给药,连续10 d,奥沙利铂15 mg.kg-1组,第二天腹腔给药1次。第十二天处死小鼠,计算瘤重抑瘤率,测定肿瘤标本的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奥沙利铂1.5 mg.kg-1组肿瘤生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下降,而且瘤重抑瘤率与奥沙利铂15 mg.kg-1组没有差别(P〉0.05),与对照组比较能明显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及MVD的表达。奥沙利铂15 mg.kg-1组出现体重下降及血液学副作用,不能明显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及MVD的表达。结论小剂量奥沙利铂的抑瘤作用明显,而且没有副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对实验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鼻腔滴注法建立小鼠肺部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模型,给予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灌胃治疗,考察不同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动物的死亡率、细菌浓度及最低抑菌浓度(MIC)变化情况。结果:15 mg·kg-1和90 mg·kg-1剂量组治疗前后MIC无明显变化;30 mg·kg-1主要选择低水平突变,MIC值较接种时升高2倍,而60 mg·kg-1剂量组则主要选择高水平突变,MIC值较接种时升高8倍。结论:不适宜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后会降低细菌敏感性,使MIC增加,诱导细菌逐渐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