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纳米晶体是以少量表面活性剂或高分子聚合物为稳定剂,将难溶性药物粒子分散于水或油中形成的纳米级(1~1 000 nm)分散体系。纳米晶体含药量高,制备工艺简单成熟。目前,已上市的24个纳米晶体制剂主要集中在改善难溶性药物溶解性以及提高生物利用度上。近几年来,关于纳米晶体通过控制粒径或表面修饰实现靶向给药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用于延长纳米晶体体内循环时间、增加对肿瘤细胞的亲和力、实现对内外刺激的响应的3种靶向策略,并探讨了纳米晶体技术应用于靶向抗肿瘤药物存在的瓶颈,为纳米晶体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纳米载体是药剂学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作为一类新型给药系统,它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且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纳米载体有纳米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胶束、和纳米结晶等,它们的粒径、表面性质及其释药环境等是影响纳米载体药物口服吸收的主...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进步,新开发的活性化学物质数量稳步增加,但大多数是不溶于水的。据统计,高通量筛选获得的药物中有40%难溶于水中,直接合成的药物中又有高达到60%难溶于水[1]。目前通过大多数口服剂型制备出的难溶性药物在服用后很难达到治疗疾病所要求的生物利用度,这大大限制了许多药物的应用。因此,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一直是近年来药物研究的热点。其中纳米药物(nanodrug)是指在纳米尺度采用纳米技术从动植矿物资源中提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难溶性药物纳米混悬剂制备工艺及其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方法:查看最近这些年国内国外的一些参考文献,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研究。结果:从对难溶性药物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上进行了总结。结论:对于难溶性药物纳米混悬剂制备研究,最后得知,制备的方法比较多,应用也比较广泛。如果对纳米混悬剂的研究进行开展,这对纳米混悬剂在工业上的意义十分重要,具有两种特性,一种是可能性,一种就是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但由于其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较低,临床应用受到了极大限制。纳米晶体技术可通过降低难溶性黄酮类化合物的粒径,显著增加其溶出度,改善其生物利用度,从而解决黄酮类化合物的递送困难。本文概括了黄酮类化合物纳米晶体稳定剂的筛选与制备方法,并对黄酮类化合物纳米晶体应用于口服、注射、经皮等多种给药途径进行综述,以期为黄酮类化合物纳米晶体递送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纳米晶技术将难溶性药物姜黄素制备成方便给药的口服纳米晶固体制剂,以提高姜黄素的溶解度及溶出速率,进而提高生物利用度.采用介质研磨法制备姜黄素纳米晶混悬液,得到两种稳定的姜黄素纳米晶混悬液处方,稳定剂分别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1∶1),以及吐温80;通过流化床底喷包衣工艺将姜黄...  相似文献   

7.
综述近年来水飞蓟素新型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目前纳米传递系统可通过增加水飞蓟素的溶出速率(如:纳米混悬液、β-环糊精包合物、自乳化药物传递系统、固体分散体和微粉化技术)、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如: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以及其他方式(如:胶束、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聚物)等,促进水飞蓟素的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对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肿瘤组织由于肿瘤微环境、生物屏障等特点,化疗、免疫、中药等药物难以靶向渗透破坏肿瘤遗传物质。多肽聚合纳米药物具有易组装、可降解、靶向性等特点,由多肽聚合纳米药物介导的递送系统已成为肿瘤靶向性释药的主要研究方向。通过概述了近年来多肽纳米药物利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多靶点结合、响应,对肿瘤靶向性释放,提高化疗、免疫、中药等抗肿瘤药物精准渗透疗效,降低口服吸收难溶性及毒副反应的研究进展,该领域也将成为未来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姜黄素纳米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毅文  张玲 《医学综述》2014,(2):237-238,241
姜黄素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作用,但由于姜黄素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在临床上应用受到限制。纳米给药系统具有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靶向性给药等特点。目前多种姜黄素纳米制剂,如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脂质体、纳米粒等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其能改变姜黄素药动学和药效学,有效提高姜黄素生物利用度及靶向性,进而提高姜黄素的有效性。该文就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脂质体、纳米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肿瘤检测、诊断及治疗的发展与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最终形成"肿瘤纳米药物"的新兴领域。纳米颗粒因能克服生理屏障、有效地输送疏水性药物,并特异性地靶向到肿瘤组织中而倍受关注。目前,纳米药物主要包括脂质纳米粒、聚合物纳米粒、金纳米粒、磁纳米粒、介孔二氧化硅等不同剂型。以纳米材料为载体在肺癌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在实现靶向性给药、缓释药物、提高难溶性药物与多肽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烧烫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外伤伤害之一,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较多,但疗效差异较大.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发现药物治疗烧烫伤过程中对免疫系统、细胞因子、酶等均有影响,现对药物治疗烧烫伤的机理研究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分析中药传统组方理论,结合现代理学研究成果,改进了的药物加工工艺,单味药物功效研究知识,探讨新的中药组方思路 。  相似文献   

13.
活细胞药物的研发以及治疗的成功实施均需要充分阐明移植后的细胞命运,这对活细胞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细胞成像技术进入人们视线,利用可视化技术对活细胞药物进行无创示踪,可以了解活细胞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归巢、活性等,有助于确定最佳的移植细胞数量、优化给药方案、提高移植效率、增强作用的靶向性、降低潜在的靶外积累风险。本文从放射性核素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磁颗粒成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荧光成像技术以及多模态成像技术综述了活细胞药物体内无创可视化示踪的研究进展,旨在指导应用合适的造影剂和示踪技术,获得活细胞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学行为,为活细胞药物研发及其移植治疗提供更加合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药炮制是一门传统的中药制药技术,通过炮制技术,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可以降低毒性、增强疗效、改变药性、便于调剂制剂等。中药的炮制解毒技术是对有毒中药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的一大创举,它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并扩展药物临床应用的范围。通过对有毒中药在中医药古籍文献的记载和炮制技术整理,并对它们现代国内外前沿研究文献的归纳和分析,在毒性中药的毒性分级、毒性作用部位及毒性成分、炮制解毒技术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总结,同时提出采用相同炮制技术进行解毒的有毒中药具有共性的炮制解毒规律的理论,以期为有毒中药的炮制解毒技术及炮制解毒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与药物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药研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周期长、成功率低。传统药物研发在于发现疾病相关的有效靶点,借助各种技术进行小分子(或大分子)的筛选与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多个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其在新药研发领域能整合大量高通量组学数据、网络药理学数据和图像等高维表型数据,进行有效靶点的筛选和药物设计,节省药物研发成本,缩短药物研发时间。本文探讨了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的药物发现过程,旨在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估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预防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深静脉血栓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国际卫生技术评估机构网络、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199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10日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Cochrane Handbook 5.3系统评价对随机对照实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系统评价和卫生技术评估文献直接提取结果.结果:使用IPC预防术后病人DVT有明显的疗效,但是与使用弹力袜及药物预防DVT的效果相比较,尚缺乏统一结论;IPC联合药物预防DVT的作用比单独使用药物或者IPC的预防效果好.结论:IPC单独及联合药物预防DVT都有明显的疗效,IPC从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药物预防DVT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造影技术是近十年来超声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是超声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临床上已应用于包括肾脏、甲状腺、乳腺等多个器官疾病的诊断,大大提高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靶向微泡的出现更为超声分子影像提供了可能。微泡造影剂也是一种有效的药物或基因载体,通过局部超声辐照破坏微泡,实现药物或基因的定位释放,可以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关注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在基础研究及临床中的进展,提高研究级临床认识水平,必定能促进超声微泡造影更多、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头孢噻肟钠伍用他唑巴坦钠的临床前抗菌效果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的伍用复方处方筛选、药学研究、毒理学等研究,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筛选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2:1)伍用复方抗菌作用确切、工艺稳定、质量可控、高效低毒,经济适用可供进行临床研究。结论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抗感染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数据挖掘技术的方秀兰中医辨治肺癌学术经验的规律,以此为基础分析方秀兰的肺癌治疗思想及用药特征。方法:收集方秀兰教授2022年1月~2023年1月门诊时确诊的124例肺癌患者的治疗处方,将各项用药信息转化为方剂基础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159味药物(出现频数进行系统的聚类分析,并借助于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律分析等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间的配伍规则,以两周为1疗程,评价用药后1个月时的疗效,深入挖掘方秀兰教授治疗肺癌的用药思路。结果:中药方剂共378首,涉及中药159味。中药四气以寒性药物居首,以温性药物次之。五味以苦味、甘味药物为主。归经以肺经药物使用频率最高,脾经、肝经的药物次之,分别位列第二、三位,药物功效以补虚为主。结论:方秀兰教授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癌强调病症结合、辨证论治,以益气养阴、解毒化痰、活血化瘀、健脾化湿、化痰散结为法,辅以补虚、理气、清热,符合肺癌以正虚为主,痰、瘀、毒夹杂为病的发病机制。方秀兰教授的用药规律与治法可为肺癌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存质量。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治疗BPD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效果仍不理想,争议也颇多。药物治疗作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仍然在BPD的预防和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总结分析临床常用的BPD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为更有效地防治BPD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