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 HRP 逆行性追踪技术对6只家兔左侧腓总神经的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来源及其节段性分布进行了观察,并以右侧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左侧腰_7~骶_2脊髓灰质前角腹外侧部和相应的脊神经节内出现较多 HRP 标记细胞,尤以骶_1所含标记细胞数最多,骶_2次之,腰_7则甚为稀少,同侧骶_1、骶_2脊神经节中有少量细胞被标记,表明腓总神经传入和传出纤维主要来源于上位骶髓前角及相应的脊神经节,并呈现明显的节段性分布。对照侧观察结果皆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大鼠皮质运动区纤维投射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6只大鼠运动皮质注入HRP观察顺向标记的皮质脊髓束纤维的走行与分布以及观察逆向标记细胞在各低级中枢的分布情况。皮质脊髓束在延髓内交叉后进入延髓背侧索并向尾侧进入脊髓背侧索形成皮质脊髓背侧束。各低级中枢内逆行标记细胞分布广泛,以网状结构细胞为主。大量的广泛的细胞向运动皮质投射上行纤维对运动皮质的兴奋性的维持以及构成锥体外系的反馈路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方法,对大鼠颞叶皮质谷氨酸(Glu)能神经元至纹状体的投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将HRP注入一侧新纹状体后,从侧颞叶皮质Ⅲ~V层内可见3种不同的标记细胞:HRP单标记细胞、Glu单标记细胞和HRP与Glu双标记细胞,其中HRP单标记细胞及HRP与Glu双标记细胞以同侧略多。提示,大鼠颞叫皮质Ⅲ~V层的Glu能神经元有至双侧纹状体的投射,以同侧为主,此外尚有含其他神经递质的神经元也直接投射至纹状体。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探讨大鼠下丘脑和脑干至脊髓腰6和骶1节段的亮氨酸-脑啡肽能(L-ENK)下行投射纤维的细胞起源。研究设计用HRP注入大鼠腰骶髓,观察下丘脑及脑干的HRP标记细胞部位,然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处理标记细胞,对其递质定性。研究对象健康成年Wistar大鼠。研究方法HRP注入腰6和骶1的一侧半后,取间脑和整个脑干冰冻切片,TMB成色,经过DAB+COCl2法稳定1-MB产物后,再经L-ENK抗体孵育及PAP法至色,观察HRP和L-ENK免疫反应江标细胞。结果下丘脑室旁核、红核、前庭神经外侧核、Minimus核、脑桥尾测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均出现了HRP-L-ENK双标细胞。结论下丘脑室旁核及脑干有脑啡肽能神经元投射至大鼠腰骶段脊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皮质脊髓束(eorticospinal tract,CST)投射神经元的方法研究嗅球成鞘细胞移植对损伤的皮质脊髓束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OEC制成细胞悬浮液移植至大鼠C1—C2节段右侧皮质脊髓束电损毁的部位。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损伤组和移植组。移植第12天,三个实验组分别在右侧L2-3节段相应CST的位置注入HRP。2d后,观察计数双侧额顶叶皮质标记的CST投射神经元。结果 移植组与损伤组比较,标记的锥体细胞数量多,细胞形态清晰,排列较规则,可见模糊柱状结构。结论 移植组标记的HRP逆行追踪CST投射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损伤组,由此可认为损伤的CST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进而确信OEC的移植能够促进皮质脊髓束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6.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研究大白鼠屏状核与视皮质之间往返的纤维联系。结果显示:1.在屏状核中部引入HRP:视皮质内未见标记细胞。逆行标记细胞出现在同侧丘脑腹侧核的腹外侧部,背内侧部以及丘脑腹内侧核。2.在视皮质(17区)各部位引入HRP:屏状核内未见标记细胞。而在双侧视皮质18区和对侧视皮质17区、双侧外侧膝状体背核和丘脑外侧后核可见逆行标记细胞。由此提示:大白鼠视皮质与屏状核之间无往返的纤维朕系。屏状核主要接受丘脑腹侧核团的投射。  相似文献   

7.
脊髓腰段微量注射和微电泳辣根过氧化酶(HRP)研究都证明,下丘脑室旁核(PVH)与脊髓有直接的纤维联系。PVH—脊髓投射纤维可发自PVH的大细胞区和小细胞区的各部,以背侧、外侧和内侧小细胞部为主。腰髓背角电泳导入HRP的动物,仅在PVH的小细胞区找到标记细胞,以外侧小细胞部为主。PVH至脊髓背角的这种定位投射说明,PVH可能参与脊髓背角神经元对躯体传入信息的初级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将WGA—HRP注入25只大鼠脊髓灰质内,顺行追踪脊髓至外侧网状核的纤维投射。其结果为:颈髓注射例,标记终末投射至两侧外侧网状核尾側背外侧之大细胞部,小细胞部和三叉下部,以同侧大细胞部外侧区和邻近的小细胞部为密集。胸髓注射例也投射至外侧网状核大、小细胞部和三叉下部,但标记终末较少,两侧差异不显,主要标记终末占据外侧网状核的腹内侧区。腰髓注射例,主要投射至对侧外侧网状核的小细胞部及邻近的大细胞部,标记终末占据外侧网状核尾侧的腹内侧部。三叉下部接收从颈、胸、腰髓两侧来的投射纤维,标记终末腰髓稍显。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HRP注射于大白鼠的一侧球海绵体肌和坐骨海绵体肌后,在脊髓腰骶段的不同平面可观察到支配该两肌的运动神经元胞体出现标记并具有一定的局部定位关系。支配球海绵体肌的运动神经元主要位于L_5~S_1的背内侧群,而支配坐骨海绵体肌的运动神经元主要位于背外侧群和腹侧群。本文认为大白鼠腰骶段前角背内侧群和背外侧群同腹外侧群细胞一样,同属于Onuf's核的同源神经细胞。本文还观察了大白鼠腰骶段脊髓前柱细胞的配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注射于7例家兔的腰6段内以后,追踪了下丘脑中的标记。除观察了逆行标记细胞的分布外,还发现了明确的顺行标记纤维及终枝。 下丘脑-脊髓投射细胞主要分布于注射侧的下丘脑后区、背侧区、外侧区及室旁核中;穹窿周围核中也有一些:少见或偶见于结节区、乳头体上核及视上核之背侧方。  相似文献   

11.
大白鼠臀中肌神经的脊髓内起源——F-HRP和CT-HRP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为探讨腰背痛的机制,日益重视了对臀部软组织损伤的研究。本文用HRP法研究了大白鼠臀中肌神经的脊髓内起源,旨在为臀中肌筋膜综合症的发病机理提供神经解剖学资料。在大白鼠一侧臀中肌内注射HRP后,该侧L_2~S_2髓节前角有标记细胞914个,以L_3~S_1节段最多,向吻侧及尾侧递减。标记细胞大都出现在前角外侧部,以大型细胞为主。腰骶段后根节内也见有一定的标记细胞,其节段低于运动细胞的节段。本文还就臀中肌及其筋膜解剖特点与臀中肌筋膜综合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分别注入家兔脊髓一侧的颈、胸和腰等不同节段,逆行追踪顶盖脊髓束在脊髓的下行投射节段。研究结果表明,上丘的HRP标记神经元恒定地见于上颈段(C_(2~3))注入例动物,而未见于颈膨大和胸腰段注入例动物。标记神经元仅分布于注入侧对侧上丘尾外侧部的中灰质层和深灰质层,并以深灰质层数量居多。结果提示,家兔顶盖脊髓束越边投射到上颈段脊髓。  相似文献   

13.
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的顺行运输观察了支配家兔膝关节滑膜层的感觉神经元胞体部位和细胞数目。将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膝关节腔内。在腰髓6、7;骶髓1、2、3节段的脊神经节内,看到了被HRP所标记的细胞。在腰髓7节段的脊神经节中标记细胞的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4.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微电泳于大鼠的楔状核和脊髓内,观察其逆行标记分布。楔状核主要接受同侧额皮质,下丘脑背内侧核,中央上核,中央灰质的腹外侧部,脑桥的网状核,延髓巨细胞网状核,前庭神经核,迷走神经背侧核和脊髓的RexedⅡ-Ⅴ的传入。又在两侧楔状核内见到阳性标记细胞和终末,表明楔状核与脊髓间存在往返性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鼠腰6和骶1两脊髓节段的脑内传入纤维来源。方法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edishperotidase,HRP)逆行追踪技术,注入HRP于大鼠脊髓内72h后,取脑干,做40μm冰冻连续冠状切片,四甲基联苯胺(tetramethylbenzidine,TMB)呈色,中性红复染,光镜下观察记录。脑干内HRP标记细胞。结果(1)中脑:中央灰质、E-W核、后连合核、Cajal间位核、蓝斑、蓝斑下核、脑桥被盖核、楔状核、外侧丘系核、外侧丘系旁核、中脑线形核嘴侧部、红核反Mininus核。后二核是对侧优势,余皆为同侧优势。(2)脑桥和延髓:前庭神经内侧核、外侧核。下核、脑桥尾测网状核、脑桥吻测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外侧旁巨细胞网状核、背侧旁巨细胞核、小细胞网状核、背侧旁正中核、旁正中网状核、外侧网状核、延髓中央网状核、腹侧亚核、中缝大核、中缝苍白核反中缝隐核,标记细胞均为同侧优势。结论大鼠脊髓腰6和骶1的传入纤维,广泛起源于脑干,提示腰骶段脊髓功能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17.
陈幽婷  高向阳 《徐州医学院学报》1994,14(2):103-106,T000
在14只SD大鼠的一侧听皮质泳注HRP,观察听皮质与中缝背核以及蓝斑的联系。标记细胞分布于DR的各部,主要见于中缝和同侧,对侧汉占总数的30%;在LC见到的标记细胞主要位于该核同侧尾份的3/5,对侧者稍多于6%。作者并进行了标记细胞类型的观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0只树鼩的脊髓进行了研究,树鼩的脊髓共有33个节段。其中颈髓8段,胸髓13段。腰髓6段,骶髓3段和尾髓3段。颈膨大位于颈3~颈8;腰膨大位于腰4~骶1。对各节段的径线及长度进行了测量,观察了脊髓的内部结构,包括脊髓中央管、灰质和白质,并叙述了灰质的板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