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质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医学领域对生命质量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及健康观点的转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对生命质量的定义及研究中的一些相关问题的认识已逐渐统一,其应用范围正在不断地扩大。  相似文献   

2.
质性研究在护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尤其是北美)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出现了由以往量性研究向质性研究发展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护理学家将质性研究这一研究方法引入护理学专业,20世纪90年代护理学质性研究在美国、加拿大及韩国等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被认为是21世纪很有发展前景的研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SD大鼠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致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严重威胁着婴幼儿的生命,影响了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术后长期的生存质量。先天性心脏病(下简称先心病)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由于模型制备十分困难,采用的方法也不多.至今国内极少见到此方面的研究报道。我们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建立了左向右分流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应用”潜在生命损失年”(ypll)和”潜在工作损失年”(wypll)分析了盐亭县20世纪70、80、90年代脑血管病死亡危害情况。结果显示脑血管yplls标化随年代后移而上升,尤以女性变化更明显,男性20世纪70年代为2.10‰,20世纪80年代为2.83‰,20世纪90年代为2.68‰。女性20世纪70年代为-0.46‰,80年代为2.49‰,909年代为4.94‰。世纪7、80年代均是男性高于  相似文献   

5.
主观幸福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心理学层面来研究幸福感始于20世纪60年代,WannerWilson(1967)对幸福感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和概括性的总结。我国关于幸福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对一些特殊群体的研究,如女性、大学生、患者群体等,研究的内容大都是关于在某一时期内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特征,或者研究在同一时期内不同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情况。  相似文献   

6.
药学服务(PC)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90年,美国Hepler教授提出了药学服务定义:PC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以达到绝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于欢  杨晓苏  龙艺  胡威 《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4(5):533-536,541
生命伦理学是根据道德价值和原则对生命科学及卫生保健领域内的人类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我国的生命伦理学教育、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后的三十年,由于研究不断发展壮大,已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研究的问题也涉及生命科学及临床医学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包括试管婴儿、器官移植、安乐死、基因治疗、脑死亡、  相似文献   

8.
SF-36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而另一方面,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WHO将健康定义为“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且指躯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生命质量(QOL)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各种生命质量的测量工具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生死观教育的兴起是人们反思生存的必然产物,始于欧美地区20世纪50年代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明确提出生命教育和敬畏生命的道德教育,20世纪70年代生死观教育在欧美得到普及,紧随其后我国台湾、香港对生命教育也给予了极大关注.相比之下,大陆“生死观”教育滞后,随着大学生轻生、自杀、伤人、杀人事件的日益增多,人们开始反思大学生“生死观”教育方面的缺位,要求改进大学生生死观教育,开设生死观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轻生、自杀进行心理干预,使大学生珍爱生命,形成关注生死体验的理念,从根本上防止大学生轻生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一般及特殊人群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活质量一词来源于英文quality of life(QOL),常译作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等。生活质量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当时作为一个社会学指标使用。社会学意义上的生活质量既从宏观上研究人群的生活质量,如世界、国家及地区人口的生活质量,也从微观层次研究个体、家庭的生活质量。在医学领域研究生活质量时,与医学实践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eah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继续医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1)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CME)始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欧美等国,5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其特点是:起步早发展快;理论研究深入;形式灵活多样;法规制度健全;质量效果显著;社会认同度高。20世纪80年代初CME的概念引入我国,1988年卫生部在浙江、吉林和长春等省市CME试  相似文献   

12.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Ma 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1):1443-1444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在逐年增多,特别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患者的发病和死亡病例均有明显增加,这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1993年美国115家医院真菌感染调查显示,20世纪90年代住院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率为20世纪80年代的1.9倍。而2004年的调查结果表明,真菌感染率为20世纪90年代的2.4倍。2003年北京协和医院统计的IFI发生率是20世纪90年代的3.6倍。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2004年报道的血液病IFI的发生率是20世纪90年代的4.0倍。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表明IFI发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出一门应用伦理学的新学科--生命伦理学,它是一门研究与生命相关的所有伦理学问题的交叉学科,女性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活跃于西方社会的一种新的学术视角。近些年来,生命伦理学争论的热门主要有流产、代理母亲、人工授精以及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等。本文集中研究女性主义对于这些问题的见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研制并经过了方法学评价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CPHD V1.0)对120例CPHD患者的生命质量进行测定.所用到的统计学方法有统计描述、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结果CPHD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分在不同年龄、职业及经济状况的人群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不同性别、民族的CPHD患者部分领域得分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职业、年龄和经济状况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影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年龄、职业、经济状况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技术哲学发展特点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技术哲学的专业化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对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明显禾足等。通过历史的回顾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技术哲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生命伦理学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门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命科学给人类社会生活和伦理道德带来的诸多后果与负面影响.本文综述了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研究现状,有关遗传学和克隆技术争论的一些国内外学术研究成果,对国内外相关政策制定情况做了简要比较,并提出我国政府在考虑生命伦理学问题和制定公共政策时需注意的一些问题:正视争论存在、立足本国国情、加强中外交流、重视公众参与以及增加决策过程透明度.  相似文献   

17.
医院评审是评价医院运行状态和推动医院工作持续改进,更好地满足服务对象需求,适应医疗市场变化,提高社会认知度的重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卫生行业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文明医院”评审,90年代的“医院等级”评审和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评审认证,对医院服务功能、基础服务、环境、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化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  相似文献   

18.
欧阳梓华  管保章  尹良红 《广东医学》2012,33(23):3668-3669
血液透析的发展已有90多年的历史,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了血液净化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在全国各地普及开展,并挽救了千千万万名尿毒症患者的生命。但目前,许多血液透析中心仍然只停留在延长患者生命的基础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面色晦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iPTH)、皮肤瘙痒、高磷血症、肾性骨病、相关淀粉样变性、不安腿综合征、炎症状态、肾性贫血、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及由此导致的生活质量问题,如:生活质量、睡眠  相似文献   

19.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7,17(12):717-717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原名《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1991年创刊)是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期刊。2003年正式更名为《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人)之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较医学真正形成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他是随着实验动物科学诞生而同时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首先兴起比较医学,在20多个医学院校中建立了比较医学系,使分散的各分科动物实验集中于比较医学这一新的学科中,发挥边缘学科杂交优势,使病原(病因)…  相似文献   

20.
陈浩  梁运章 《医学教育探索》2005,(5):641-643,768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离子束生物效应以来,离子注入技术已被应用于生物改良、生命起源和进化以及环境辐射生物学效应等多个研究领域。其中,在植物遗传育种、创造新种质资源方面的成果尤为突出。药用植物是中药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其遗传育种工作对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重点综述了离子束生物技术及取得成果,然后指出药用植物的研究现状,并对离子束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