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与脾脏直径、门静脉内径、P2/MS[血小板计数(×109/L)2/单核细胞百分比(%)×分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关系,并建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高危人群筛查模型。方法 随机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肝硬化且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92例患者为出血组,未曾发生过出血的67例患者纳入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脾脏直径、门静脉内径以及P2/MS,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各变量的回归系数,据此建立筛查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及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肝硬化病程、脾脏直径、门静脉内径、P2/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脾脏直径增大、门静脉内径增宽、P2/MS降低均为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筛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标准误=0.032,P=0.000,95%CI:0.770~0.895),敏感度为80.4%,特异性为79.2%。结论脾脏直径、门静脉内径以及P2/MS有一定程度的单独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价值;筛查模型较各独立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套扎术(EVL)患者凝血功能与营养指数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我科行EVL术的152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根据预后分为再出血组与无再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各指标对术后早期再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EVL术,短期止血成功率达100%,随访表明有15例(9.9%)患者在EVL术后6周内再次出血,发生在术后15.3d(4~36d)。再出血组患者的Child-Pugh分级为C级、门静脉血栓、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发生率、EVL术的总套扎环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总胆红素等显著高于无再出血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预后营养指数(PNI)评分显著低于无再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门静脉血栓、PT、PNI评分是患者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  相似文献   

3.
秦琍 《医学综述》2012,18(1):158-159
目的探讨肝硬化时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关系,寻求预测EVB的方法。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正常人(A组)、肝硬化-无食管静脉曲张(B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无出血(C组)和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合并出血(D组)4组,患者门静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3个血流动力学参数,对4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A组正常人比较,肝硬化3组患者门静脉内径明显增宽(P<0.01),血流量明显增加(P<0.05),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1)。D组与B、C组相比,门静脉血流速度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与EVB的发生有关,动态监测门静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可望成为预测EVB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超声检查在其出血预测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彩超及临床资料齐全者370例,其中出血组153例,未出血组217例.收集患者临床及超声指标.对比两组间指标的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在年龄及性别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未出血组相比,出血组患者腹腔积液者较多,血小板计数、Child-Pugh评分、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均较低(P<0.05).与未出血组相比,出血组门静脉内径较宽、门静脉平均速度较慢、门静脉血流量较大、脾静脉内径较宽、胃左静脉内径较宽、脾厚度较宽(P<0.05).两组在脾静脉平均速度及脾静脉血流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提示血小板计数(OR 0.56;95% CI 0.05~0.81;P<0.001)及白蛋白(OR 0.68;95% CI 0.12~0.91;P<0.001)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保护因素,Child-Pugh评分(OR 1.49;95% CI 1.33~3.14;P=0.020)、凝血酶原时间(OR 1.23;95% CI 1.01~3.17;P=0.032)均为其危险因素.超声指标中门静脉内径(OR 3.68;95% CI 2.15~8.53;P<0.001)、脾静脉内径(OR 1.45;95% CI 1.04~4.98;P=0.023)、胃左静脉内径(OR 1.88;95% CI 1.04~4.78;P=0.006)以及脾厚度(OR 2.32;95% CI 1.01~5.68;P=0.001)均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小板计数及白蛋白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保护因素.Child-Pugh评分、凝血酶原时间、超声指标中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胃左静脉内径以及脾厚度均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时需注意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减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乙肝肝硬化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VB)经内镜治疗后患者的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探讨该两项指标对EVB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7月行内镜治疗的EVB患者,根据治疗后是否发生早期出血分为出血组(27例)、未出血组(201例),记录两组患者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并比较。对可能导致EVB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因素进行赋值,然后行Logstic回归分析,对EVB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因素进行初步探讨。通过描绘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观察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与预测内镜治疗后再出血的相关性,并对上述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度进行计算,观察上述指标联合检测的价值。结果 (1)本次研究的228例EVB患者中,有27例术后出现了早期再出血现象,EVB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率为11.84%。(2)早期再出血患者HBV-DNA含量、肝脏硬度值显著高于未出血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DNA、肝脏硬度值、空腹血糖、曲张静脉数量是EVB术后早期再出血的风险因子。(4)通过描绘ROC曲线发现,HBV-DNA含量、肝脏硬度值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预测EVB术后再出血的敏感度、特异性。结论 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在EVB术后再出血患者中明显升高,是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子,临床上可通过HBV-DNA定量、肝脏硬度值检测评估EVB术后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其特点是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再出血风险也高。虽然近年来治疗进展较快,但仍有30%~80%患者在曲张静脉消失前发生再出血,EVB和门脉高压性胃病是常见的出血原因。准确预测EVB的危险性,对预防出血、改善预后都很重要。本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方法分析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资料190例,并评价各危险因素对EVB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支持向量机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305例,以电子胃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食管静脉曲张分为无或轻度曲张150例,中重度曲张155例,构建支持向量机、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风险预测。结果:构建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86.8%和83.5%,二者的AUC、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31、0.896,84.8%、82.6%,88.9%、84.4%,88.6%、84.4%,85.1%、82.6%。支持向量机输出预测变量重要性居前4位的依次为肝硬度值、门静脉直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脾脏厚度,与Logistic回归模型一致。结论:支持向量机构建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较传统的Logistic回归模型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8.
背景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致命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能显著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病死率。然而,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统一的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无创模型。目的 构建肝硬化患者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入院24 h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胃镜检查,评估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采用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腹部增强CT扫描。采用LASSO回归模型、十折交叉验证法获得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最佳风险预测因子子集,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风险预测因子。根据风险预测因子,应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内验证,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以评估模型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以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结果 共纳入204例患者,其中低危食管静脉曲张92例,高危食管静脉曲张112例。胃左静脉内径〔OR=2.174,95%CI(1.547,3.056),P<0.001〕、血小板计数〔OR=0.970,95%CI(0.950,0.991),P<0.001〕、脾厚径〔OR=1.061,95%CI(1.003,1.123),P=0.039〕、腹腔积液〔OR=3.091,95%CI(1.768,5.404),P<0.001〕是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95%CI(0.921,0.978)〕;经内部验证,该模型的C-index为0.951;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良好。结论 本研究基于胃左静脉内径、血小板计数、脾厚径、腹腔积液4项独立风险预测因子构建出肝硬化患者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校准度,有助于在肝硬化患者中筛选出高危食管静脉曲张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增强CT扫描与超声在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确诊且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分析方式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参照消化内镜检查结果,以有无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暴露分组,对比门静脉主干(MPV)管径、胃左静脉(LGV)管径、计算门静脉充血指数(PV-CI)、肝静脉减振指数(HV-DI)、肝动脉渡越时间(HAAT)、肝静脉-肝动脉渡越时间(HV-HA)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有差异项目在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以消化内镜检查是否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暴露分组,其中19例纳入出血组,21例纳入未出血组,经对比分析可见出血组LGV、HV-DI显著高于未出血组,HA-HA显著低于未出血组,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ROC曲线分析,LGV、HV-DI、HV-HA预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阳性阀值依次为6.00mm、0.66、5.50s,诊断敏感度依次为LGV(82.87%)﹥HV-DI(75.57%)﹥HV-HA(46.26%),诊断特异度依次为HV-HA(84.57%)﹥LGV(78.36%)﹥HV-DI(69.19%)。结论增强CT扫描与超声应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断时,两者在敏感度、特异度上各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张静  吴丹丹  强丽  吴刚   《四川医学》2023,44(4):372-379
目的 构建肝硬化患者首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非侵入性预测模型及模型的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358例既往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n=254)和验证集(n=104),随访至少1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首次出血训练集分为出血组(n=97),非出血组(n=157),验证集分为出血组(n=51),非出血组(n=53);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训练集中研究肝硬化患者首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分别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中使用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校标曲线等指标评价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预测模型的临床效用。结果 Child-Turcotte-Pugh评分(CT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与肝硬化患者首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有良好的相关性。基于CTP、HGB、PLT、NLR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上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3(95%CI 0.771~0.876),灵敏度为0.75、特异度为0.77;在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