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启亮 《吉林医学》2012,33(11):2362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IPF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多于女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干咳、呼吸困难、Velcro叶罗音、杵状指、紫绀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呈间质状纤维化表现,易出现呼吸衰竭。结论:本病胸片诊断较为困难,HRCT可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细微结构,病变位于肺下叶后底段,胸膜下分布是其特点,为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HRCT)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42例拟诊为IPF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常规CT及病变局部HRCT。比较各影像学检查诊断IPF效能,并绘制ROC曲线,评估IPF患者各影像学检查表现。结果 HRCT诊断IPF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CT、X线;CT及HRCT均可在IPF患者肺部显示弥漫性分布病灶,其中HRCT小叶内间质、间隔不规则增厚显示率、小叶性肺气肿及胸膜下弧线影显示率均高于常规CT(P0.05),两检查方法支气管扩张、胸膜增厚、网状改变、蜂窝肺及磨玻璃样密度影显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经HRCT确诊的20例IPF患者中,主要病变分布于上肺者5例(25.00%)、分布于下肺者15例(75.00%);分布于中央及肺门者2例(10.00%)、外周分布18例(90.00%);双侧分布20例(100%)。结论 HRCT诊断IPF效能良好,有利于IPF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部X线片和高分辨CT(HRCT)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IPF患者分别做胸片、HRCT的检查,并随访分析其动态变化与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X线胸片两肺有多发的斑片状影,病灶以中下肺、胸膜下分布为主。HRCT上的表现呈多样性:磨玻璃样影45例,囊、蜂窝征49例,胸膜下线、网状影39例,结节影16例,肺气肿26例,肺牵拉性支气管柱状及囊状扩张42例。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HRCT不仅能显示胸片、CT无法显示的特殊影像,还可显示叶间裂,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等改变,更能准确判断IPF纤维化程度,同时间质纤维化基础上出现磨玻璃样阴影则HRCT可考虑病变有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系统性回顾88例RA合并IPF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并与113例单纯RA患者(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均为高分辨率CT(HRCT)提示肺间质改变,包括网状影、磨玻璃影、蜂窝肺、胸膜肥厚等;其中有干咳症状者18例(20.5%),有胸闷、气促症状者11例(12.5%),有呼吸困难者22例(25.0%),有Velcro啰音者23例(26.1%)。观察组患者年龄、病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滴度、类风湿因子(RF)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补体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红细胞沉降率、补体4水平、口干、眼干、抗角蛋白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抗干燥综合征抗体阳性、抗干燥综合征抗体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合并IPF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但临床症状轻微,应尽早完善肺HRCT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高滴度抗CCP抗体、RF可能与RA合并IPF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肺部高分辨CT(HRCT)表现及与病程的关系。方法28例确诊AS患者,根据病程分为3组。每位患者均作胸部平片,肺HRCT,肺功能检查。结果肺HRCT显示21例(75%)肺内病理性改变,其中1组3例,2组5例,3组13例。而全胸片仅3例(11%)显示肺内病理改变。HRCT显示AS最常见的肺内改变是肺气肿、间隔增厚、胸膜增厚,然后是结节影、胸膜下线。4名患者有肺尖纤维化。在非吸烟患者中间隔和胸膜增厚是最常见的改变。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肺HRCT改变多样化,这些改变开始于疾病的早期阶段,随病程延长而发展。虽然吸烟也可并发肺部改变,但主要在间质炎症形成方面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迪开  谭莉平  陆建常 《广西医学》2012,34(7):866-867,870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HRCT)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IPF患者14例,使用普通CT扫描(层厚10 mm)及HRCT(层厚1 mm)两种方法 检查,分析IPF的CT表现.结果 IPF主要CT征象有8项,HRCT可以清晰显示小叶性肺气肿,胸膜下线,而普通CT扫描则无法清晰显示;HRCT在显示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方面优于普通CT,两法均能显示网状改变、蜂窝肺、磨玻璃样密度影等征象.结论 HRCT有明显优势,能显示肺的细微结构,显示病灶清晰,能观察到很多普通CT扫描不能显示的征象,能反映IPF的早期表现,评价病灶的活动性,为临床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PF)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胸部CT或高分辨CT(HRCT)结果,并与COPD进行比较.结果 ①IPF常在患COPD多年后发生,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并进行性加重,而且表现为混合性呼吸困难为主,肺部听诊可闻Velcro音伴有杵状指(趾);②IPF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大于COPD组,COPD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IPF组;③IPF组PaO2降低显著高于COPD组;IPF组PaCO2 >40mmHg者显著高于COPD组;④影像学显示IPF患者以弥漫性点状、结节状、网状、毛玻璃状和蜂窝肺为多,其次为肺纹理增多、紊乱.胸部CT及HRCT IPF患者以支气管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扭曲、变形,小叶间质、间隔增厚为主.结论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其独特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依据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X线胸片和肺CT,尤其肺HRCT可为确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璐 《罕少疾病杂志》2020,27(3):25-26,38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患者高分辨CT(HRCT)的特征。方法选择我院经支气管镜病理活检诊断为IPF的患者56例,对其进行普通CT扫描及HRCT扫描,观察其病变情况及影像表现,分析其特征。结果普通CT显示,56例患者病变部位均呈弥漫性分布,均可见胸膜下间质网状影或线影,多分布于双肺下肺野,可见囊状、蜂窝状影及磨玻璃密度影或实变影;HRCT显示,56例患者均为双肺受累,病变部位多数分布对称,病变多分布于肺尖肺底方向上(以下肺野为主)和轴位上(以周边分布为主),偶见上肺野或随机分布HRCT影像学结果均见胸膜下间质网状影或线影,多数见肺气肿以及网状或蜂窝征,部分可见磨玻璃密度和两下肺牵拉支气管扩张。结论IPF患者HRCT具有一定特征,但应注意联合各征象与其他肺部间质疾病区别,准确诊断,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原发性间质性肺炎HRCT特征并探析其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5年8月收治96例原发性间质性肺炎疑似患者为例,均行HRCT检查,对原发性间质性肺炎HRCT影像表现特征进行总结。结果 96例患者HRCT共获得576个层面图像,以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内间质增厚、细支气管扩张、蜂窝影等较为常见,分别为81.1%、79.2%、71.0%、58.0%、44.4%、42.9%;此外还包括小叶内结节影、肺气肿、气腔性实变影、网格影、胸膜下线影、囊性变、间质结节、马赛克征,分别为16.3%、15.1%、15.8%、10.6%、7.3%(42/576)、6.6%、3.6%、2.2%。结论原发性间质性肺炎的HR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可为临床诊断提供较大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综合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老慢支 )的CT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 ) ,完善老慢支及其并发症的CT及HRCT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 80例已确诊为老慢支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常规CT扫描加HRCT扫描。结果 支气管纹理异常 (增多、增粗、纤细、稀疏、走行紊乱 )者 76例 ;肺气肿 (小叶中心型、全小叶中心型及混合型 )和 /或和并肺大泡者 4 6例 ;线状影 (胸膜下线、小叶间隔增厚、间质增生 ) 38例 ;毛玻璃和浸润影 4 9例 ;蜂窝影 4 6例 ;支气管扩张 2 1例 ;结节 (间质结节、肺泡结节 ) 6 9例。老慢支是老年人(6 0岁以上 )常见病、多发病 ,尤以东北地区为多。具有咳、痰、喘、炎临床表现 ,病程长。CT及HRCT可清晰显示支气管血管纹理及肺气肿异常改变 ,及在此基础上合并症的改变 :毛玻璃影或浸润影的合并感染征象 ;结节影 ;线状影 ;蜂窝影 ;支扩 ;肺大泡等。其中蜂窝影可诊断老慢支伴有间质纤维化。结论 CT、HRCT对检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并发症具有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3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IPF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2.09岁、病程2.68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干咳、呼吸困难、Velcro罗音、杵状指、紫绀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呈间质纤维化表现,易出现呼吸衰竭。结论 综合典型的病史、体征、肺功能和胸部影像学等资料,可做出IPF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沈明  沈文富 《吉林医学》2012,33(30):6538-6538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炎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IP-RA)的临床特点,并为早期发现并诊断IP-RA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0例间质性肺炎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60例间质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间病程、雷诺现象、血沉等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HRCT检查IP-RA患者肺部均存在异常,特别是肺间质改变。主要表现在双肺中下部,小叶间隔增厚(11例,占13.75%)、支气管血管分布异常(51例,占63.75%)、胸膜粘连增厚、呈磨玻璃影(8例,占10.0%)、网状结节影(7例,占8.75%)及蜂窝状改变(3例,占3.75%)。结论:IP-RA患者以主要咳嗽为首发症状,HRCT能较早提示肺间质的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病程、雷诺现象、血沉等指标的变化与间质性肺炎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8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该院1991年至2006年间收治的28例IPF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干咳、Velcro罗音和杵状指为突出表现,胸片/胸部CT显示双下肺外带弥漫网状结节影,肺功能呈限制性通气功能和弥散障碍,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I型呼吸衰竭。1例为IPF合并肺癌。71.4%的患者经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研究期内7例死亡,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结论IPF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等特征性表现,并除外其他间质性肺病,不典型病例确诊还需肺活检。激素治疗对部分病例有效。IPF合并肺癌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特点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1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18例均行X线胸片检查及螺旋CT扫描,并选择3个层面(即主动脉弓、右肺门及右膈上2cm的层面)追加HRCT扫描。结果:IPF的主要HRCT表现:18例中,磨玻璃影4例,小叶问隔增厚12例,小叶内问质增厚8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9例,胸膜下线6例,胸膜增厚8例,蜂窝肺13例。同一病例中可同时有上述几种改变。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主要分布于肺的中央部;而小叶问隔增厚、小叶内问质增厚、蜂窝肺主要分布于肺的周边部。结论:IPF的HRCT表现有一定特征并能反应其病理变化。经全面分析,大部分可与其他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理基础及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螺旋CT表现及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5月~2005年5月收治1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IPF患者的CT影像资料,并评价其CT征象与组织病理的相关性。结果①磨玻璃样密度影2例,优势地分布于肺的周边部,病理为间质性肺泡壁炎。病程多在一年以下。②小叶间隔增厚7例,小叶间质内增厚6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5例,病理为小叶内细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及肺泡间隔增厚。病程多在2~3年。③蜂窝肺4例,分布于肺的周边部,其病理为肺腺泡固有结构破坏。病程多在3年以上。结论IPF的螺旋CT表现反应其不同病程的病理变化,对IPF的诊断及判断其进展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急性加重期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IPF急性加重期患者的HRCT影像学改变,总结其特点。结果IPF的HRCT影像学改变多样,可表现为双肺多灶性病变、磨玻璃影、网状影、蜂窝状影、细支气管扩张、胸膜下线、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以及肺气肿。急性加重期HRCT特点为双肺出现新增磨玻璃影,与双侧胸膜下网格状影及蜂窝状影重叠。结论IPF急性加重期HR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HRCT对IPF的诊断及急性加重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慢性肺间质性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及20例继发慢性肺间质性疾病的临床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特点。结果:慢性肺间质性疾病的主要HRCT表现为异常线样影、蜂窝影、磨玻璃影及结节影。IPF的HRCT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网状影或蜂窝影,病变主要分布于两肺基底部、肺外带胸膜下。在临床上有典型的进行性呼吸困难,常伴杵状指、发绀及肺底部的爆裂音。结论:IPF在临床及HRCT表现上有其特点,有别于继发性肺间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8.
阎蘅 《中级医刊》2011,(8):57-5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PF)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胸部CT或高分辨CT(HRCT)结果,并与COPD进行比较。结果①IPF常在患COPD多年后发生,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并进行性加重,而且表现为混合性呼吸困难为主,肺部听诊可闻Velcro音伴有杵状指(趾);②IPF组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大于COPD组,COPD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IPF组;③IPF组PaO2降低显著高于COPD组;IPF组PaCO,〉40mmHg者显著高于COPD组;④影像学显示IPF患者以弥漫性点状、结节状、网状、毛玻璃状和蜂窝肺为多,其次为肺纹理增多、紊乱。胸部CT及HRCTIPF患者以支气管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扭曲、变形,小叶间质、间隔增厚为主。结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具有其独特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依据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X线胸片和肺CT,尤其肺HRCT可为确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与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connective tissues disease—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征象的不同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HRCT扫描的17例IPF患者和36例CTD—ILD患者,根据磨玻璃密度影及实变影、蜂窝、小叶内间质增厚、牵拉支气管扩张、胸膜下曲线及小叶间隔增厚、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增大的HR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蜂窝是IPF的主要征象占64.7%,而CTD—ILD占16.7%(P=0.003)。磨玻璃影和实变影是CTD—ILD的主要征象占72.2%,而IPF占29.4%(P=0.000)。牵拉支气管扩张多见于IPF中占41.2%,CTD—ILD占13.9%(P=0.027)。结论虽然IPF的HRCT征象与CTD-ILD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IPF患者肺间质纤维化的进展程度明显超过CTD-ILD。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HRCT诊断(附54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54例IPF患者经HRCT扫描后对兴趣区行高分辨率薄层回顾性重建,观察病变的分布及HRCT表现。结果IPF的主要HRCT表现:1)磨玻璃样密度影;2)网状改变;3)蜂窝肺;4)胸膜下间质纤维化;5)肺气肿;6)牵拉支气管扩张。结论HRCT能细致、准确地反映IPF的影像特征,但各种征象均可见于其他各种肺部间质性疾病,HRCT在能够排除其它肺纤维化病变并有以上明确CT表现时可诊断为IP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