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艾滋病相关心血管系统损害的超声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体后,特异性地破坏CD4 T淋巴细胞,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临床上,患者经过较短的急性感染期后,便进入持续时间较长的无症状带毒期,此期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称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最后并发一系列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而进入AIDS期.为便于叙述,本文把以上所有3期患者均称为HIV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截至目前为止,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累计已超过100万,其中艾滋病患者约20万,现存活的艾滋病患者约8—10万。  相似文献   

3.
应用流式细胞仪研究HIV/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 (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免疫状况。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 ( flow cytometer,FCM)四色荧光计数 ( CD4 5 +、CD3+、CD4 + 、CD8+ )检测 2 0例正常人、38例 HIV无症状感染者、2 4例 HIV有症状感染者和 2 1例 AIDS患者的外周血 CD4 + 、CD8+ 淋巴细胞 ,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结果  HIV无症状感染者、HIV有症状感染者和 AIDS患者的外周血 CD4 + 细胞数( 45 6± 99.8、2 87± 85 .3、4 5± 4 1 .9)及 CD4 + / CD8+比值 ( 0 .4 6± 0 .1 4、0 .39± 0 .1 5、0 .1 1± 0 .0 9)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的CD4 + 细胞数 ( 84 2± 2 64.1 ) ( P<0 .0 1 )及 CD4 + / CD8+ 比值 ( 1 .79± 0 .5 1 ) ( P<0 .0 1 ) ;二者随病程进展不断下降 ,且不同病程间差异明显。结论 CD4 +细胞绝对数和 CD4 + / CD8+比值可作为检测 HIV感染临床分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非CD4^+T细胞的免疫补偿机制与中医药治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中医整体论角度揭示艾滋病非CD4^+T细胞的免疫补偿机制以及艾灸强壮三穴促进整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根据中医整体论思想和系统自稳原理,对艾滋病患者临床表现与CD4^+T细胞水平不完全呈正相关的现象和艾灸强壮三穴作用机制的现代免疫学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非CD4^+T细胞免疫补偿机制的组成要素及其与中医药治疗的关系,揭示其在整体免疫功能中的作用。结果:非CD4^+T细胞免疫补偿机制的存在是艾滋病患者整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非CD4^+T细胞免疫补偿机制能够解释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与CD4^+T细胞水平不完全呈正相关的现象和艾灸强壮三穴的促进整体免疫功能的原理。结论:重视非CD4^+T细胞免疫补偿机制的作用并加强研究,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内容;提示中医药扶正治疗艾滋病,可能是通过提高艾滋病患者非CD4^+T细胞免疫补偿机制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梧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水平,为现场干预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新发现的209例HIV感染者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结果 209例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250.19±177.26)个/μl,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μl、500~351/μl、350~200/μl、<200/μl分别为13.40%、10.53%、23.92%、52.15%。结论梧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半数已进入爱滋病期,应加大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力度,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同时提高HIV检测频率,提高HIV感染或潜在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毒特异性地侵犯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引起一系列条件性感染或肿瘤,病死率极高,艾滋病不仅折磨病人的身体,也使病人在心理上受到极大刺激,甚至有自杀的念头,所以心理护理非常重要。我院自2004年成立艾滋病科以来,共收治了艾滋病病人20例。现就艾滋病病人心理护理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是由HIV病毒侵入体内导致CD4T细胞减少,引起免疫系统缺陷的疾病。  相似文献   

8.
鄢心革  李杰  刁丽梅  林萍  于国龙  林鹏 《新医学》2009,40(6):366-368
目的:了解广东省监狱系统在押HIV/AIDS犯人的细胞免疫状况,为临床防治AIDS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436例广东省监狱系统的在押的HIV/AIDS患者进行CD4^+T细胞计数,并定期监测。结果与结论:436例中的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结果少于200/μL者占24.5%,200~350/μL者占26.6%,超过350/μL者占48.9%。不同年龄组之间CD4^+T细胞计数存在差异,25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CD4^+T细胞计数呈下降趋势。未经治疗的201例患者3个月后CD4^+T细胞计数较首次检测明显下降,而经治疗的20例则明显增加。提示应对HIV/AIDS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进行检测及定期监测,以了解其免疫状态的变化,并应予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以改善其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9.
许超宇  张宇锋  李仕雄  朱宇佳 《新医学》2011,42(10):666-668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特点及其CD4+T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收治的210例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分析其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及感染类型,检测210例患者的CD4+T细胞计数,分析不同CD4+T细胞计数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210例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总发生率为86.7%,主要的机会性感染类型是口腔假丝酵母感染(56.2%)、细菌性肺炎(46.7%)、肺结核(42.4%)、败血症(21.4%)、感染性腹泻(20.5%)。CD4+T细胞计数≤0.2×109/L患者的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为96.5%,高于CD4+T细胞计数〉0.2×109/L患者的63.2%(P〈0.05)。结论:广西地区HIV感染或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高,CD4+T细胞计数≤0.2×109/L提示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可能性高。  相似文献   

10.
李莉 《护理研究》2008,22(2):369-370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的性传播疾病。目前,中国HIV的流行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的数目正在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孕妇也在增加。世界每年有250万艾滋病感染妇女分娩,每天有2000名婴儿受感染。如何护理感染艾滋病的孕妇,如何指导她们服药进行母婴传播阻断以及在护理过程中如何进行职业防护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我院在2005年10月24日对1例妊娠合并艾滋病的孕妇成功实施了剖宫产手术,术后辅以精心护理,产妇及婴儿康复顺利,12个月随访对婴儿进行检测HIV抗体阴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血常规总淋巴细胞数(TLC)、Hb、PLT、WBC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的研究,探讨用血常规多项指标检测联合预测HIV/AIDS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可行性.方法 778例HIV/AIDS患者共采集1 038份血样,血常规中四项指标:TLC、Hb、WBC、PLT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和相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判断各项指标预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真实度及其最佳临界值,计算各临界值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联合试验评价多指标联合预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可行性.结果 TLC、Hb、WBC、PLT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均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64,P=0.000;r=0.36,P=0.000;r=0.24,P=0.000;r=0.09,P=0.000.TLC、Hb预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在0.82~0.84、0.66~0.70之间.单独使用TLC预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50、200、350个/μl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TLC<1 100 × 106/L、1 200 ×106/L、1 400 × 106/L.TLC<1 200 × 106/L与Hb<120 g/L联合预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敏感度为45.3%,特异度为82.8%.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TLC<1 200 ×106/L与Hb<120g/L联合预测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临床使用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其病原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亦称艾滋病病毒。目前,艾滋病不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且已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变化(ΔCD4^+T)和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变化(ΔTLC)的相关性。探讨用ΔTLC预测ΔCD4^+T在监测HIV/AIDS患者疾病进展以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确诊的91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ΔTLC与ΔCD4^+T呈直线正相关(r=0.809,P〈0.01),好于TLC与CD4^+T的相关性(r=0.712,P〈0.01)。分别用ΔTLC170、330、630、910个/μL细胞预测ΔCD4^+T50、100、200、300个/μL细胞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各项评价指标符合率基本达到90%以上,显著高于相同时间下用TLC预测CD4^+T计数的价值。结论应用ΔTLC预测ΔCD4^+T,可比TLC更加直观、准确的反映HIV感染者疾病进展和评价AIDS患者HAART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脓毒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51例HI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8例,女23例.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无脓毒症组两组,比较分析两组年龄、手术前后CD4、CD8、CD4/CD8、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等指标.根据手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0~99 cells/μl (A)、100~199cells/μl(B)、200~349 cells/μl(C)、≥350 cells/μl(D)四组,比较各组围手术期脓毒症发生率,x2分割法对各组进行两两比较.进一步将HIV感染者分为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两组,比较两组脓毒症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脓毒症组与无脓毒症组术前CD4、术后CD4、术后血红蛋白有统计学差异.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脓毒症组(290.00±194.603)显著高于脓毒症组(174.39±206.411)(P<0.05).CD4+T淋巴细胞水平与脓毒症发生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19,P =0.000).A、B、C、D四组围手术期脓毒症发生率分别为75.5%、50.9%、28.3%和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609,P <0.05).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V感染者年龄<60岁组与≥60岁组脓毒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μl为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脓毒症的高危因素,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作为HIV感染者围手术期脓毒症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情况。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结果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早期、后期与正常人比较,均有CD4^+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0.000,P=0.000),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00,P=0.002),CD4^+/CD8^+明显降低(P=0.000,P=0.000)。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程早期与病程后期无明显差异(P=0.985),CD8^+1淋巴细胞计数病程早期明显高于病程后期(P=0.000),CD4^+/CD8^+病程早期明显低于病程后期(P=0.000)。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发病早期存在明显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在发病后期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6.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eney virus,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病毒,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致病因子。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属于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是丙型肝炎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该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eiency virus,HIV)感染而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小儿HIV感染发病隐匿,潜伏期短。疾病进展快,病死率高。绝大多数小儿HIV感染者,多因为继发感染而收住入院,医护人员在治疗患儿时多以普通疾病对待,不能及时针对其传染性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这样就构成了对医护人员、甚至其他患者的潜在威胁。因此,认识和掌握小儿AIDS的发病特点,及早对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隔离防护措施,对于切断传染源,确保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HIV/AIDS患者外周血mDC及不同亚群T淋巴细胞B7-H1及PD-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探讨B7-H1及PD-1信号通路在HI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艾滋病研究所红丝带门诊3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无症状HIV组、AIDS组)及20名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自1978年在美国纽约发现第1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本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蔓延,至令已经在189年国家中流行.  相似文献   

20.
血清β2-微球蛋白在HIV/AID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血清β2-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HIV感染者血β2-微球蛋白、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尿素氮和肌酐,分析其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变化及与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以及肾功能的变化。结果HIV感染组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A,B,C三期逐渐升高(P〈0.05),B,C两期患者明显高于A期(P〈0.05),B期与C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AIDS组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显著高于非AIDS组(P〈0.05);死亡组显著高于未死亡组(P〈0.05);24例患者接受HARRT治疗三月后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显著降低(P〈0.05)。HIV感染者血β2-微球蛋白浓度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19,P〈0.01),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r=0.571,P〈0.01)。几乎所有的HIV感染者肾功能指标都正常。结论HIV感染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可能与免疫系统被激活和淋巴细胞被破坏致机体产生了更多的β2-微球蛋白有关,可反映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体内高浓度的β2-微球蛋白可能提示患者预后不佳。血清β2-微球蛋白浓度的检测是进行临床分期、病情预测的重要指标,并可评价HARRT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