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 评估在腹腔镜辅助下的阴式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8例患者施行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全切术.其中子宫肌瘤22例,子宫脱垂25例,子宫腺肌病11例.结果 58例患者均在腹腔镜辅助下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2 min,术中平均出血150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5d,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平均为3d.无膀胱、输尿管及直肠损伤,无阴道壁血肿及术后感染,无阴道残端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后恢复快、可探查和治疗盆腔并存病变的优点,是子宫切除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的最佳术式。方法:47例中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26例,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21倒.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较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有更多的优点,如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标本可完整取出等。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所需腹腔镜器械少,腹部穿刺孔更小,阴道操作所用器械符合医生习惯,子宫可经阴道完整取出,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因此,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式中,阴式子宫切除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不同途径子宫切除术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和比较经腹、经阴道、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因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共有120例,其中经腹42例,经阴道41例,腹腔镜辅助经阴道37例。结果经阴道、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两种术式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均较开腹手术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手术方式各具优势,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可使创伤降到最低,并发症减到最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腹、经阴道、腹腔镜3种不同途径子宫切除术的临床选择。方法:回顾分析对比经腹、经阴道或腹腔镜3种不同途径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情况,比较3组患者的平均子宫体积、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含量、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及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经阴道子宫切除术、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住院天数均优于经腹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并发症明显低于经腹及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结论:子宫切除途径的选择,应优先考虑创伤小、恢复快、费用少,最有利于患者的切除途径,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不失为较好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最常见的手术方式.微创技术的出现,正逐渐代替既往的开腹手术,阴式子宫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已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临床.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本院为40例患者作了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或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现对这两种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两种微创手术的优、缺点.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行经阴道或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阴道分娩史33例,有剖宫产史7例,有子宫肌瘤剔除术史2例.  相似文献   

6.
黄浩梁 《临床医学》2005,25(2):33-3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手术要点和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121例子宫 肌瘤、宫颈CINⅢ、子宫腺肌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等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 宫切除术。结果 121例成功117例,中转开腹4例,成功率96.7%。平均手术时间95min(58~192min),术中平 均失血量约120ml(100~25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2天。结论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创伤小,肠道干 扰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成功与子宫大小、形状、活动度、阴道的容量、肌瘤生长的部位及术者的经验和技 术有关。腹部手术史、无阴道分娩史并非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阴道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子宫切除术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2 0名患妇科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小于孕 12周患者。随机分成 2组。I组 (6 0例 )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II组 (6 0例 )行经腹子宫切除术 ,由同一组医师施行手术。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以往手术史、术前血常规、子宫平均重量等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I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天数明显比II组少 (P <0 .0 5 )。I组手术时间比II组长 (P <0 .0 5 )。两组手术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妇科医师通过良好的腹腔镜手术操作技能培训 ,大部分经腹子宫切除术及部分原不适宜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可改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及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子宫及宫颈良性疾病需行全子宫切除术的20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经腹子宫切除术53例(经腹组)、经阴道子宫切除术62例(经阴道组)、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87例(腹腔镜组),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和术后病率。结果经阴道组手术时间((80.5±13.2)min)较腹腔镜组((60.9±12.3)min)和经腹组((64.8±10.1)min)延长(P〈0.05);腹腔镜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低于经腹和经阴道组(P〈0.05);经腹组术后镇痛率高于腹腔镜组和经阴道组(P〈0.05);3组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徐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9):2177-2178
目的:探讨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分析我院于2005-08始对非脱垂子宫采用经阴道行子宫全切术共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腹腔干扰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腹壁无疤痕等优点。结论:经阴道手术损伤小,副反应小,掌握好适应证,可作为全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TV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58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经阴道组65例,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VH).腹式组93例,行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切除术(LAVH).[结果]TVH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痛发生率明显小于LAVH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较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腹腔干扰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腹壁不留瘢痕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于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在腹腔镜下行LAVH手术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5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无中转开腹,无周围器官损伤及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0+18)min。平均出血量60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6~46h,平均24h。术后至出院时间5—7d。所有患者腹部穿刺切口均甲期愈合。术后1个月复查,体温正常,均无阴道残端出血及愈合不良,恢复好。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具有微创、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25例因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意分为两组。研究组65例,采用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陈巧燕 《临床医学》2014,34(10):71-72
目的分析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济源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12例,以行经阴道阴式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6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肛门排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相比,经阴道阴式子宫切除术手术用时更短且术中出血较少,但腹腔镜手术可扩大患者手术适应证,手术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中应用时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这两种术式予以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良恶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该院2011年4月~2013年2月收治的子宫良恶性病变患者120例,采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式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2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定位准确、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0~160 min,平均(120±10)min。患者术后宫腔镜随访12个月,未见病灶复发,术前症状消失。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良恶性病变部位定位准确,同时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疾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其中90%以上是因为子宫良性病变而行手术,如盆腔痛、出血等。手术途径有经阴道子宫切除和经腹部子宫切除,经腹腔镜子宫切除及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切除。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壁无疤痕等诸多优点,且更符合微创技术的原则。所以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经阴道手术技巧的提高,经阴道非脱垂子宫切除术被越来越多的妇科医生接受和尝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鞘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与经腹子宫切除术(TAH)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5月该院采用腹腔镜下鞘膜内子宫切除(CISH)病例45例(研究组),并与同期经腹子宫切除(TAH)43例(对照组),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CISH并发症明显低于TAH,经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较经腹子宫切除术时间短,经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恢复快.结论 腹腔镜下鞘膜内子宫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73例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3例患者中有70例顺利完成镜下子宫切除术,3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是4.1%,手术时间平均98min,术中出血平均80mL,住院时间平均4d,全组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损伤小、恢复快、出血少,是取代开腹子宫切除的一种术式。中转开腹不意味着腹腔镜手术的失败,只是手术指征选择不当,有时主动中转开腹较强行腹腔镜手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子宫次全切除术与传统剖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0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耻骨联合上小切口子宫外置子宫次全切除术(LASH)50例,行传统剖腹子宫次全切除术(TASH)50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LASH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拆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TASH组比较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LASH组住院总费用较TASH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腹腔镜辅助子宫次全切除术比传统剖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的疗效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子宫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阴道特制的塑料管McCartney管在完全性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作用、手术要点、适应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因各种妇科良性疾病而需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采用完全性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中使用阴道McCartney管,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67例成功地完成完全性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有1例因出血而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30min,平均出血量100mL。有1例术后出现膀胱阴道瘘。结论:McCartney管的应用可使完全性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易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张艳红  周克水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2):1203-1204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1年8月半年间进行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血管缝扎、阴道残端悬吊)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中位手术时间46min,术中中位出血量35ml,术后4~5d出院。有1例出现术后阴道少量流血,应用止血药物后血止;1例术后感染,加强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经济、安全、可靠,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