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梗死后,梗死灶边缘区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纤维密度的变化,探讨AChE阳性神经纤维的再支配过程。方法:实验用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应用Kamovsky--Roots法和电镜组化技术,显示左心室梗死周围区1、2、12周AChE阳性神经纤维的密度变化。结果:①AMI后1、2周左心室梗死边缘区的AChE阳性神经纤维密度降低(P〈0.05),②12周后梗死边缘区的AChE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升高,接近对照组。③电镜下见AChE阳性反应物以散在颗粒形式出现于肌间神经纤维走行处。结论: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12周,梗死周围区的存活心肌出现了神经再支配。  相似文献   

2.
3.
老年大鼠视上核胶质突起包绕轴突和终末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宏  李有祥 《解剖学杂志》1994,17(2):179-182
在透射电下观察了老年大鼠视上核中胶质突起对神经元成分的包绕。发现胶质突起形成1~5层的多层状鞘样结构,主要包绕于轴突,终末和突触等,被包绕的这类神经元成分中常聚集有神经分泌颗粒,各种突触沁泡等。文中还对该结构出现的机能意义及其发生年龄性变化的可能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吗啡对备用根大鼠脊髓II板层突触重建的影响—电镜...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曾园山  吴良芳 《解剖学报》1993,24(2):191-196,T014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应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对分离的大鼠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倒置显微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BrdU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免疫荧光显示nestin、MAP2、GFAP以及BrdU/nestin、BrdU/MAP2、Br-dU/GFAP均有阳性表达,说明从大鼠胚胎脊髓可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它们分化后可以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脊髓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Clenbuterol对于促进脊髓半横切(SCI)后轴突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功效。方法成年Wistar大鼠(n=10-12)接受硬脊膜内的第7颈段脊髓单侧半横切显微手术。Clenbuterol以9 mg/L的剂量加入饮用水中,而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治疗。采用Cylinder试验和患肢抓力试验观察运动功能的恢复状况。行为学观察期(6周)结束后,大鼠接受第二胸段脊髓处椎板切开术,4%Fluorogold微量注射进入红核脊髓束,一周后被处死。结果运动功能逐渐恢复,从SCI后第3周开始,Clenbuterol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最终患肢抓力:403.45±19.82g vs 335.13±13.48g,p<0.05);在Cylinder试验中,双侧前肢共同使用触壁的百分比,Clenbuterol组显著高于对照组(43.39%±5.85%vs 19.42%±6.61%,p<0.05)。Clenbuterol治疗显著地降低了SCI后继发性组织损伤,提高了pCREB阳性细胞核在整个SCI点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Clenbuterol显著地促进了红核脊髓束轴突的再生。结论脊髓损伤后,Clenbuterol可促进离断的轴突再生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七氟烷(sevoflurane,SEVO)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SCIR)中的作用及对其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分为SCIR组、SEVO组、SEVO+XAV939(XAV;β-catenin抑制剂)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HE、Nissl和TUNEL染色观察脊髓组织损伤;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观察脊髓轴突再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神经丝H(neurofilament-H,NF-H)、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NG2(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 NG2,NG2)及髓磷脂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结果:SCIR组脊髓组织有空洞,可见肿胀或核固缩的坏死或凋亡细胞,尼氏小体较少,SEVO可减轻上述损伤。S...  相似文献   

8.
将~(60)Co辐照先期处理后的兔胫神经移植于大白鼠的坐骨神经.术后4,8,12,16周分别取术侧的腓肠肌,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神经终末及运动终板.术后4周出现较弱的AchE阳性反应;术后8.12,16周的AchE阳性反应是棕红色或棕灰色沉淀,分布较规则,结合镀银的切片上还见神经纤维与AchE阳性部位相连,呈典型的“爪状分枝”.结果提示:异种神经经~(60)Co辐照先期处理后再移植,可减弱或消除其抗原性,有利于神经再生及再支配去神经支配的骨骼肌.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颈段脊髓Ⅴ层正常神经毡的轴突终末及其突触联系。Ⅴ层的轴突终末中含清亮圆形小泡的终末(R)和含扁平小泡的终末(F),约各占40%;含大颗粒小泡的终末(LG)约占16%;突触小球中央终末(C)约占3%。以上这些终未中约有3%含神经微丝,0.9%的终末胞浆电子密度较低,小泡部分缺如或集聚。Ⅴ层神经毡与Ⅱ层比较,F 含量多,R 和 LG 含量少;Ⅴ层终末形成的突触形式以轴树突触为主,少量形成轴轴突触,与树突近端以及与神经元胞体形成的突触,明显多于Ⅱ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原位形成胶原凝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5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胶原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Allen撞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用微量注射器将胶原溶液注入损伤部位,在体温作用下让其原位形成凝胶,对照组注入PBS溶液,每周进行运动评分,6周后取脊髓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损伤部位的胶质瘢痕和轴突生长情况。结果胶原组大鼠第5周起BB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荧光显示损伤部位胶质瘢痕少于对照组,且长入损伤部位的轴突也多于对照组。结论原位形成的胶原凝胶能抑制损伤部位胶质瘢痕的形成,并能促进轴突再生长入损伤部位。证明胶原是一种较好的能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的可注射材料。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脊髓全横断后脊髓内BDNF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大鼠脊髓全横断后不同时相(3、7、14、21d)脊髓内BDNF表达的变化,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阳性神经元计数,来检测脊髓全横断后不同时相BDNF的表达。结果发现:(1)BDNF免疫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腹角运动神经元,胞浆着色;(2)脊髓全横断后脊髓腹角BDNF阳性细胞数3d开始增多,7d达高峰(P<0.05),14d恢复正常(P>0.05)。提示BDNF表达的变化可能与脊髓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李兵仓  王正国  朱佩芳 《解剖学报》1998,29(1):14-20,I001
为了从神经营养因子角度探讨移植修复机理,将大鼠14d胚胎脊髓(ESC)植入急性损伤成鼠脊髓后1、3、5、7、10、15和30d,用原位杂交和斑点杂交技术对ESC和宿主脊髓(HSC)内NT-3mRNA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观察。定性观察显示,在正常脊髓内,NT-3mRNA以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少量胶质细胞分布为主;脊髓损伤以后,杂交产物扩大到中小型神经元,同时更多的胶质细胞参与了反应;ESC植入后,除移植物本身继续表达外,宿主脊髓阳性反应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定量结果表明,损伤组原位杂交和斑点杂交的反应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而移植组的分子杂交反应又在很多时相点上显著高于损伤组。除此而外,分子杂交反应在损伤组和移植组内持续的时间也不相同,前者的最强反应期为术后7d,后者为术后10~15d.我们认为,移植的ESC除为自身和HSC提供神经营养外,也诱发了HSC在发生过程中曾经拥有的合成机制,以增强NF表达的方式为自身再生提供营养,同时也为移植物的发育分化提供合适的营养环境。  相似文献   

13.
既往研究已经表明针刺能促进脊髓的可塑性变化。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针刺引起可塑性变化的最小疗程以及是否对非针刺侧也有影响。10只猫切断一侧L1~L5、L7~S2背根及背根节,保留L6。术后电针刺激手术侧后肢L6神经支配范围的足三里和悬钟,伏兔和三阴交穴位。用电镜定量方法计数针刺一疗程(5只)和二疗程(5只)对脊髓Ⅱ板层不同突触性终末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组动物对照侧两类突触性终末数与非针刺动物比无明显变化,实验侧背根来源的复合终末数分别为对照侧的45%与88%,二疗程组比一疗程组和非针刺动物都明显增加。非背根来源的简单终末数在二疗程组虽有增加,但增加幅度与非针刺动物一致。表明针刺促进备用根纤维可塑性变化在二疗程时才明显,而对非针刺侧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5例单侧后肢背根全切动物模型(切断一侧L1~S2背根),电镜下观察、计量比较了术后4个月和10个月猫脊髓L3节段两侧背核树突和神经胶质的形态。结果表明:在可塑性变化过程中树突既无数量也无粗细的改变,但一些树突内却出现形态不同、大小不等的大泡;神经胶质有一系列代偿性变化,如胶质细胞面数密度增大,胶质丝增多,并见合小泡的胶质突起伸入到某些开口与表面的树突大泡内。这表明。去大部分传入,背核内除有一部分神经元通过侧支出芽方式实现可塑性外,另有一部分神经元的树突去传入后出现了退行性变,而神经胶质则有一定的代偿性变化,可能影响神经元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15.
脑红蛋白在成年大鼠脊髓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红蛋白(NGB)在成年大鼠脊髓中的分布。方法制备成年大鼠脊髓的冰冻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NGB蛋白在成年大鼠脊髓内的分布及细胞定位。结果在脊髓的颈、胸、腰段,NGB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中,其范围包括灰质脊髓前角、中间带和后角。NGB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广泛存在于脊髓灰质神经元的胞浆中。结论NGB蛋白在大鼠脊髓灰质有广泛的表达,提示NGB在脊髓功能活动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全横断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在运动皮质表达的变化,为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机制和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3组:1.脊髓横断组:动物脊髓在胸9节段完全横断,按存活时间不同分为术后3、7、14、21及28d组;2.假手术组(只行椎板切除术);3.正常对照组。动物到达存活时间点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TrkB及BDNF在运动皮质的表达和分布。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运动皮质TrkB和BDNF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第5层,第3、4、6层也有少量阳性细胞。脊髓全横断后TrkB和BDNF的表达逐渐增高,于术后21d达高峰,28d回到正常水平,且TrkB表达上调早于BDNF。结论:脊髓全横断后运动皮质对BDNF的需求增加,内源性BDNF的增加可能有利于受损的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存活与再生;在损伤早期给予外源性BDNF可能更有利于受损的皮质脊髓束神经元。  相似文献   

17.
CNTF基因在大鼠脊髓中的表达及生后发育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晓松  丁斐  刘炎  沈爱国  姚登兵 《解剖学报》2001,32(4):305-308,T004
目的 观察CNTF基因在大鼠脊髓中的表达以及生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以地高辛标记(dig)-CNTF cDNA为探针,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CNTF mRNA在大鼠脊髓中的分布;采用TR-PCR法,半定量分析大鼠生后发育过程中,脊髓CNTF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CNTF mRNA原位杂交阳性信号存在于正常大鼠脊髓白质的腹索、外侧索周边的部分胶质细胞中;灰质中未能发现阳性杂交信号。RT-PCR结果显示,大鼠生后1d脊髓细胞中即可见CNTF mRNA表达,但表达量较低;出生15d表达量迅速增加;30d时最高;60d时的表达量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大鼠脊髓白质的部分胶质细胞可表达CNTF mRNA;大鼠出生后1d CNTF mRNA即有表达,之后随脊髓的发育而呈动态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神经再生过程中细胞骨架蛋白的作用机制 ,了解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元应答神经损伤和再生的差异。 方法 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了大鼠T10~ 11脊髓半横断损伤后 1、3、5、7、10、14、2 1、2 8、5 6d皮层感觉运动区皮层神经元中α 管蛋白和 3个神经丝蛋白亚基mRNA的表达变化。 结果 脊髓半横断损伤后损伤侧皮层感觉运动区皮层神经元中α 管蛋白、神经丝 L、 M、 HmRNA表达明显下调。α 管蛋白mRNA表达水平在损伤后 1d降低 ,而神经丝亚基mRNA表达水平直到下一个时间点 (损伤后 3d)才下调 ,至损伤后 5 6d均无恢复趋势。结论 皮层神经元损伤后α 管蛋白mRNA的表达被抑制 ,提示皮层神经元和外周神经元应答损伤的信号不同  相似文献   

19.
红藻氨酸致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c—fos mRNA和Fos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瑞发  周长满 《解剖学报》1997,28(2):151-156
为探讨即早反应基因在神经损伤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用原位分子杂交和P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脊髓内注射红藻氨酸后1h至14d的不同时间点,L1-3脊髓腹,背角神经元中c-fos mRNA和Fos免疫阳性信号的变化。结果表明,KA致脊髓损伤后2-8h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中c-fos mRNA的表达和Fos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明显增加,12h恢复至正常水平,伤后3d又明显增强;而脊髓背角神经元内仅在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