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星形细胞瘤的MR影像资料。结果 在T1WI肿瘤多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在T2WI多表现为高信号。25例肿瘤有瘤内囊变;22例在肿瘤一端或两端有脊髓继发囊腔形成。增强扫描后,33例肿瘤边界不清,17例边界清楚。30例肿瘤轻度强化,14例明显强化,6例未强化。44例肿瘤强化不均匀,其中22例呈散在斑片状强化,15例呈结节状或闭块状强化,7例呈大片状强化。结论 MRI增强扫描对于脊髓星形细胞瘤的诊断非常重要,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颈胸段脊髓;多呈偏心性生长,脊髓背侧较常见;肿瘤边界多不清。增强扫描后多呈散在斑片状不均匀轻度强化。  相似文献   

2.
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ISCM)MRI表现及其同髓内常见肿瘤的鉴别要点,提高对脊髓内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临床及病理证实的ISCM病例的临床与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经临床确诊[平均发病年龄(46.4±2.8)岁],6例为多发病灶:颈、胸髓、圆锥、马尾均可多节段发生;5例为单发病灶:3例位于圆锥,1例位于颈髓,1例位于颈髓、延髓交界部。MR平扫T1WI多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多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明显强化,可表现为斑片状、环形、斑点状及结节状强化,伴随征象包括脊髓增粗、周围水肿、脊髓空洞等。结论MRI能较好地显示ISCM的内部结构及信号特点、明确肿瘤的范围及进展情况,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但缺乏明确特征表现,确诊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方法 对 3例临床确诊的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病人做了MRI扫描 Gd DTPA增强扫描。结果  3例脊髓海绵状血管瘤中 2例病灶位于胸段 ,1例位于下颈段脊髓 ,均为单发 ,脊髓粗细正常或稍增粗。MRI特征性表现为瘤巢呈爆米花状或桑葚状混合信号团块 ,周围可见短T2 低信号环。Gd DTPA增强扫描 2例未见明显强化 ,1例呈中等度增强。瘤巢较小 ,一般不超过脊髓横径。结论 MRI诊断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特异性高、敏感度强 ,具有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的MRI表现,探讨MRI诊断脑静脉血管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脑静脉血管畸形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脑静脉血管畸形3例位于幕上,6例位于幕下.MRI平扫示引流静脉干T1WI及T2WI均呈线状流空信号7例,呈等信号显示不佳2例;髓静脉分支相应区域T1WI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3例可见局部片状低信号影,2例显示低信号髓静脉影.增强扫描均清晰显示多条强化的髓静脉呈辐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干,即"水母头"样或"海蛇头"样改变,并汇入引流静脉干.结论:脑静脉血管畸形具有独特的MRI表现,MRI增强扫描可显示其特征性改变并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临床确诊为MS患者的MRI资料,常规行MRI平扫,38例行增强扫描,9例加扫FLAIR序列,5例行弥散加权成像。结果:脑内病灶主要分布于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和皮层下区,呈类圆形、杏仁形或斑片状,30例可见特征性“直角脱髓鞘征”。脊髓内病灶主要呈长条片状,与脊髓长轴平行。增强扫描急性期病灶可见明显强化,静止期病灶不强化。结论:MRI可清楚显示MS病灶,对M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畸形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临床分析。方法 8例患者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Magnetom Open型0.2T常导式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查。所有病例均作矢状面、横断面扫描。4例作钆喷酸葡胺注射液(Gd-DTPA)强化扫描,颈段采用多功能小线圈。结果 MRI表现为脊髓内或脊髓后外方T1WI及T2WI均呈“流空”信号异常血管团、巢等,其中位于脊髓后外方非局限性病灶6例,脊髓内局限性病灶2例。结论 MRI对脊髓血管畸形诊断、选择治疗方法具有很好价值,特别是对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难于诊断的脊髓内局限性血管畸形,MRI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脊柱损伤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43例脊柱外伤患者,受伤部位为颈、胸、腰。全部行MRI常规扫描。结果:43例脊柱外伤中,椎体骨折25例,其中单纯性椎体压缩骨折6例,复合性椎骨骨折19例,椎体骨折伴脱位9例。椎体骨折在MRI上的表现分急、慢性期,急性期表现呈长T1、长T2信号,椎体中央可见一水平的带状异常信号,为骨折线;慢性期表现为骨折椎体变形明显,但其内信号恢复正常。脊髓损伤(水肿与出血)18例,其中脊髓断裂4例。脊髓水肿表现为脊髓肿胀、增粗,呈等或长T1、长T2信号。脊髓损伤出血,在不同时期MRI的表现不同。椎间盘损伤6例,可见损伤间盘信号变低或消失。韧带断裂5例,断裂后韧带黑色条纹影失去正常的连续性或呈皱缩的黑色条点。结论:MRI最大的优势是从不同的断面、不同的加权像清楚地显示脊椎的损伤,并可根据信号的不同判断脊髓损伤的程度和时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2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在12例中,病灶位于颈髓7例,胸髓3例,颈胸段、胸腰段水平各1例。其中3例为多发灶,1例合并脑内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受侵脊髓局限性增粗,与正常脊髓信号相比,T1WI呈等低信号结节性肿块,其中1例伴斑片状高信号(因出血);T2WI为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结节显著强化,边界清晰。在T2WI或增强扫描上,见特征性瘤内或瘤周迂曲的畸形血管流空信号9例,肿瘤上下继发性脊髓空洞或囊肿10例。结论:MRI检查是诊断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有效手段,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血吸虫病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经临床治疗和实验室相关检查确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血吸虫病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1例均显示远端脊髓和圆锥肿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 9例呈不均匀高信号,信号强度低于脑脊液,2例显示硬膜下结节伴脊髓信号异常。增强后11例中9例可见髓内病灶呈多种形态强化,其中7例呈多发小结节或小斑片状强化,2例呈肿块样强化。11例中6例显示脊髓表面线样强化,5例可见神经根强化,2例硬膜下结节轻度强化。结论:脊髓血吸虫病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疫水接触史、免疫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在MRI平扫及Gd-DTPA增强扫描的资料。结果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病变多累及颈胸段脊髓的后索、侧索,并可不同程度累及脑白质、视神经和周围神经,表现为弥散而不均匀的白质变性,在MRI T1WI序列病变信号变化不明显,与正常脊髓相似,T2WI序列上呈条状或斑片状的高信号,边界欠清晰;Gd-DTPA增强扫描检查病变强化不明显。结论MRI因其多方位,多序列成像等优点,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典型甲状舌管囊肿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不典型甲状舌管囊肿的临床表现和CT、MRI征象,并与手术和病理对照研究.7例行MRI检查,4例行CT扫描.[结果]11例均表现为颈前区偏于一侧的巨大类圆形囊性肿块,囊壁增厚、毛糙,其中5例囊内可见气液平面,1例囊内可见分隔影,1例表现为多发性囊肿.4例CT平扫呈稍低密度,MRI平扫6例T1WI呈稍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7例T2WI及抑脂像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增厚囊壁可见强化,囊内无强化.[结论]发现偏于颈前区一侧巨大囊性肿块伴囊内气液平面、囊内分隔影、多发性囊肿等CT和MRI表现时,应考虑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神经神经纤维瘤病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2020年1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7例神经纤维瘤病症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检查,经病理确诊。结果:MRI检查中可见以脊神经为主要影响表现的NF-1患者双侧脊神经广泛均匀性对称性增粗,包括双侧颈神经、胸神经、腰神经及双侧骶神经,以神经干明显,局部呈结节状改变,神经根膨大,脊髓受压,椎间孔扩大。增强扫描脊神经均匀强化。结论:以脊神经为主要病变的1型神经纤维瘤病脊神经MRI平扫+增强扫描较具特征性,可直观地观察脊髓、脊神经等部位病变情况,有助于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MRI表现。方法本组病例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脑脊液墨汁涂片染色检查。9例做了MRI增强扫描。1例进行了胸部CT检查。结果MRI表现主要有4种:①2例颅脑MRI平扫未发现异常,1例增强扫描脑沟及脑池呈线状强化表现,患者常见脑基底池软脑膜受累。②5例MRI表现为以双侧基底节区为主及额、颞、顶叶等的多发斑片状或片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变呈片状强化或未见明显强化;1例增强后基底池及桥前池亦出现软脑膜线状强化。③3例双侧大脑半球可见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结节状强化。④3例出现脑积水表现。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率高,确诊依靠病原学检查,其MRI表现虽然缺乏特异性,但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颅内肉芽肿的 CT、MRI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观察 16例颅内肉芽肿的 CT、MRI资料。结果 :颅内肉芽肿的影像表现 :1病灶小 ,呈结节状或厚壁小环状 ;2 CT平扫病灶呈等或略高密度 ,可伴有小点钙化 ,MRI平扫 T1 WI呈等信号 ,T2 WI呈高信号 ,增强可见早期强化或延迟性强化 ;3灶周水肿较轻 ;4无明显占位效应或伴有轻度脑萎缩。 11例影像诊断与临床相符 ,5例误诊。结论 :CT及 MRI对颅内肉芽肿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粟粒性脑结核瘤和脊髓结核瘤的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粟粒性脑结核瘤、5例脊髓结核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结果:MRI平扫表现不典型,增强后粟粒性脑结核瘤表现为幕上暮下在大脑、脑干、小脑弥漫分布的小环状或结节状强化灶,大小趋向一致,约2 mm,可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及脑积水; 脊髓结核瘤表现为脊髓内多发小环状或结节状强化灶.结论:粟粒性脑结核瘤和脊髓结核瘤MRI增强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平扫见到脑内或脊髓内多发水肿影患者应行增强检查.  相似文献   

16.
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小脑膜瘤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在小脑膜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长径小于2.5cm的小脑膜瘤的MRI平扫特点及及增强扫描前的MRI诊断。结果 MRI平扫T1及T2像肿瘤与脑灰质呈等信号者5例,有轻度瘤周水肿者3例,10例均无灰质挤压征。增强扫描10例全部发生显著异常对比增强,出现硬膜尾征3例,占30%(3/10);平扫未发现肿瘤,增强后发现肿瘤6例,占60%,其中2例为多发脑膜瘤,平扫仅发现较大肿瘤,增强后发现多发小脑膜瘤;3例 CT提示为高密度;1例 CT诊断为及出血,MRI平扫提示为钙化斑,并有肿瘤合并钙化的可能,增强后呈中度增强,手术病理证实为砂粒体型脑膜瘤。结论 Gd-DTPAS增强扫描可发现平扫未能发现的小脑膜瘤,可降低漏诊及误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脊髓脊膜结核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6例脊髓脊膜结核患者的MRI影像表现资料。结果:16例脊髓脊膜结核中,9例脊髓结核瘤,包括单纯性髓内结核瘤6例和粟粒性结核瘤3例;3例脊膜结核,其中1例合并结核性脊髓炎,1例合并硬膜外脓肿,另1例合并结核性硬膜下脓肿;4例脊髓脊膜结核。MRI平扫表现为脊髓增粗,局限或广泛、单发或多发片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脊髓结核瘤表现为结节状、环形强化。脊膜结核表现为脊膜增厚、条带状强化。结核性硬膜下脓肿表现为椎管内脊髓后方扁豆状肿物,不规则强化。结论:MRI及其增强扫描,能准确、早期显示脊髓脊膜结核病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脑室外室管膜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室外室管膜瘤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脑室外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15例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4例肿瘤发生于幕上,1例肿瘤位于幕下.MR平扫9例为实性,6例为囊实性.15例肿瘤T1WI和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等、高信号.增强扫描11例肿瘤呈环形强化,4例肿瘤呈不均匀实性强化.9例肿瘤与相邻脑组织境界模糊,边缘毛糙,其中5例肿瘤周围脑组织内可见结节、斑片状强化,术后病理诊断为间变型室管膜瘤.6例肿瘤境界清晰,边缘光整,术后病理诊断为室管膜瘤.结论 脑室外室管膜瘤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与病理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脊髓室管膜瘤MRI特征分析及其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瘤的磁共振(MRI)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脊髓室管膜瘤,所有患者均行了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肿瘤部位、大小、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有无囊变、出血及“帽征”。结果:全部脊髓室管膜瘤呈中心性生长,3例终丝室管膜瘤合并有椎间孔扩大,肿瘤平均累及2.7个椎体高度。在平扫MRI T1W1像上,大部分肿瘤呈等或低信号,在T2W1像上全部肿瘤呈高信号,10例肿瘤实质头端或尾端脊髓反应性囊变;3例瘤内囊变,2例可见肿瘤内出血,在T2W1像上,5例肿瘤可见“帽征”。增强扫描后,15例肿瘤表现为显著强化,14例肿瘤与正常脊髓分界清楚。结论:脊髓室管膜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脊髓室管膜瘤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MRI诊断背部弹力纤维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MRI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背部弹力纤维瘤,其中3例接受患侧肩部平扫,6例接受胸部平扫,5例接受胸部平扫及增强,2例同时进行了延迟增强扫描,分析其临床及MRI表现特点.结果 14例均为女性,年龄47~78岁,病灶均位于背部肩胛下角区肌肉深面与胸壁之间的脂肪间隙内,14例中有9例为双侧病灶,除了临床表现为双侧病变的5例外,4例为临床表现为单侧病变而胸部MR检查发现对侧有较小的亚临床阶段病灶.MR检查共发现23个病灶.背部弹力纤维瘤在轴位及冠状位呈扁丘状,矢状位呈类圆形;T1WI和T2WI均呈条纹状间隔排列的骨骼肌样低信号和脂肪样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脂肪样高信号被抑制,7个病灶内见小的局灶性囊变;病变边缘不整.增强扫描中5例9个病灶见条纹状、斑片状中等强化,2例4个病灶延迟增强扫描呈进行性强化.结论 中老年女性双侧或单侧肩胛下角区扁丘状肿块,MRI表现为骨骼肌样低信号与脂肪样高信号条纹状间隔排列、条纹状及斑片状中等强化者,应考虑背部弹力纤维瘤.双侧同时检查有利于发现亚临床阶段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