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骨质疏松与远侧指间关节增生变形的关系 , 为临床治疗老年人常见的变性性关节炎提供依据.方法 1995/1997门诊就诊的 50岁以上的女患者 205例,不包括手指有创伤史及类风湿病的病例.根据手指远侧指间关节( DIP关节)的变形程度,参考 Swanson分类方法,将 DIP关节分为 6级.选腰椎、髋关节及手指骨为测定部位进行骨密度评价.腰椎与髋关节用 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法,手指骨用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DIP)法测定.以 Spearmem顺位相关系数计算, P< 0.05时判定有意义.结果 ( 1) DIP关节的级别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r=0.381, P< 0.001).( 2)腰椎、髋关节及手指骨的钙盐含量与年龄存在有意义的负相关(相关系数 r=0.371, P< 0.001).( 3) DIP关节的级别与手指骨钙盐含量之间不存在有意义的相关性( r= - 0.612, P >0.05).( 4) DIP关节的级别与腰椎、髋关节的钙盐含量不存在有意义的相关性(与腰椎 r=- 0.071, P >0.05,与髋关节 r=- 0.180, P >0.05).结论 DIP关节的变形程度与骨质疏松不存在有意义的相关性,但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切除与人工椎间盘对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测量腰椎间盘切除及人工椎间盘置换后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变化,探讨椎间盘切除及人工椎间盘置换对关节突关节的影响。方法:分别测量L4-5椎间盘切除前、后及SB-ChaiteⅢ型人工椎间盘置换后轴向、后伸、侧弯载荷下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变化,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比较。结果:相同的轴向、后伸、侧变载何下,椎间盘切除后关节突关节内的压力变化率明显大于椎间盘切除前与人工椎间盘置换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1),人工椎间盘置换后较椎间盘切除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椎间盘切除后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变化率的增高提示椎间备用切除后腰椎生物力学的改变可能是关节突关节退行性变的重要原因;人工椎间盘置换可以消除椎间盘切除对关节突关节内压力改变的负面影响,恢复关节突关节内近似正常的压力改变,提示人工椎章盘可以起到正常椎间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测定在骨质琉松诊断上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腰椎和髋部骨密度,评价两者在骨质疏松诊断上的差别和意义。方法:2000-01/2004—03在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总医院经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的190例患者,按年龄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年龄、不同部位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结果:腰椎和髋部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与年龄存在正相关关系(χ^2=20.7328,32.1887,P&;lt;0.05,Pearson列联系数0.3137,0.2336,Cramer列联小数0.2336,0.2910),符合人体骨质疏松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腰椎和髋部的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发生率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r=7.2082,3.1846,P&;gt;0.05)。结论:腰椎和髋部的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部位选择应综合分析与判断,以期达到早期发现与治疗骨质疏松,预防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清热活血消肿合剂治疗闭合性骨伤后疼痛、压痛、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病例分为,治疗组53例,对照1组54例和对照2组49例。治疗组口服“清热活血清肿Ⅰ合剂”和外薰洗及热敷“清热活血消肿Ⅱ合剂”;对照1组用“清热活血消肿Ⅱ合剂”薰洗;对照2组口服“清热活血消肿Ⅰ合剂”。3组均以10d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结果 3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1组及对照2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9.81%、44.44%、36.73%。3组总有效率为98.1%、96.2%、93.9%。治疗组与对照1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6.37、P&;lt;0.01);治疗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x^2=10.43,P&;lt;0.01);对照1组与照2组治愈率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gt;0.05)。3组间主症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疼痛发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1);治疗组肿胀、功能障碍改善较对照1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5);较对照2组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lt;0.01)。结论 中药“清热活血消肿Ⅰ、Ⅱ合剂”内服及外薰洗联合治疗骨伤后疼痛、压痛、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优于单纯外薰洗及口服疗法。  相似文献   

5.
釉基质蛋白预防鼠再植牙根吸收作用的磨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釉基质蛋白对再植牙根吸收的预防作用,解决牙再植后根吸收并最终导致牙齿脱落现象。方法 通过随机、对照、双盲法等流行病学方法,将釉基质强白应用于SD大鼠再植牙的根面和牙槽窝中,在2和4周时间点取标本制成牙根磨片,观察牙根面的吸收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1,2组(腹壁异位移植)牙根面吸收情况,2周实验组与2周对照组比较x^2=2.051,P&;gt;0.05,2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x^2=4.021,P&;lt;0.05,2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x^2=4.211,P&;lt;0.05,4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x^2=7.853,P&;lt;0.05;第3,4组(干燥30min再植)牙根面吸收情况,2周实验组与2周对照组比较x^2=2.222,P&;gt;0.05,4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x^2=3.130,P&;gt;0.05,4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x^2=5.230,P&;lt;0.05;第5,6组(云浮牙周膜再植)牙根面吸收情况,2周实验组与2周对照组比较x^2=2.296,P&;gt;0.05,4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x^2=5.698,P&;lt;0.05,2周实验组与4周对照组比较x^2=1.569,P&;gt;0.05。结论 釉基质蛋白能有效降低再植牙根吸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曾昭祥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74-1775
目的 探讨心理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教育联合氯氮平治疗组(对照组)各68例。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及服药依从性评定。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达显进以上出院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以了解其复发情况。结果 (1)两次BPR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t=0.27,1.28,P&;gt;0.05);(2)入院时ITAQ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t=0.15,P&;gt;0.05),但出院时研究组IT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8.32,P&;lt;0.01);(3)入院时服药依从性两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x^2=0.28,P&;gt;0.05),但出院时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x^2=7.75,P&;lt;0.05);(4)2年内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8.15,P&;lt;0.01)。结论 心理教育不仅有助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而且可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运动疗法对防治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衡  古剑雄 《现代康复》2001,5(3):46-46,49
目的 探讨运动疗法对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更年期妇女120人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60人,康复组给予有氧运动、补钙、饮食调节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补钙及饮食调节,疗程2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 康复组治疗后腰椎骨密度比治疗前稍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gt;0.05),但康复组腰椎骨密度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lt;0.05)。对照组腰椎骨密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lt;0.05)。结论 运动疗法能有效地防治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健康者不同部位骨密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健康志愿者腰椎及髋部不同部位骨密度结果,提高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方法:对30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30~79岁,男110名,女190名。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腰椎及髋部不同部位(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骨密度,并按不同年龄组进行结果分析。结果:①女性腰椎2~4(L2-4)BMD50岁后下降明显(t=3.96~5.62,P&;lt;0.001);股骨颈和Ward’s三角BMD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各组间差异t=2.01~6.91,P&;lt;0.05~0.001,t=2.88~7.34.P&;lt;0.001):大转子。BMD在50岁组和60岁组与其他各年龄组之间有明显的下降(t=4.19~5.24,P&;lt;0.01~0.001)。②110名男性L2-4BMD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股骨3个部位的BMD50岁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各组间差异t=2.13~0.87,P&;lt;0.05~0.001)。③女性。BMD4项值与年龄及绝经年限明显负相关(r=0.312,P&;lt;0.01;r=0.532.P&;lt;0.01;r=0.418,P&;lt;0.01;r=0.642,P&;lt;0.001);男性与年龄及BMI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女性在更年期后以L2-4BMD下降为主;男性以髋部BMD变化为主。骨密度的测定提供了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健康女性峰值骨密度与非遗传因素的关系,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433例年龄20~40岁上海市健康汉族女性腰椎1~4和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值,并进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腰椎1~4和股骨近端各部位的骨密度峰值分别出现在30~34岁和20~24岁;各检测部位骨密度值与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β=0.283~0.373.P&;lt;0.001),与月经初潮年龄负相关(β=-0.151~0.093,P&;lt;0.05);年龄与大转子、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值呈负相关(β=-0.137,-0.194,P&;lt;0.05);身高与腰椎1~4骨密度值呈正相关(β=0.152,P&;lt;0.05);职业与股骨颈和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值相关(β=0.001,0.116,P&;lt;0.05)。0~18岁开始摄入牛奶者(A组)与18岁后开始摄入者(B组)比较,年龄、身高和体质量无差异(P&;gt;0.05),A组各部位骨密度值显著高于B组(P&;lt;0.05)。结论:适当体质量、身高、体力劳动和18岁前牛奶摄入有助于获得更高的峰值骨密度,而月经初潮年龄滞后是峰值骨密度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以和营通气片治疗血瘀、寒温、湿热、肝肾场子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与口服布洛芬片对照组比较,结果和营通气片治疗组有效率86.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lt;0.01)。血瘀、寒湿、湿热各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而与肝肾场子虚型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  相似文献   

11.
步行锻炼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瑞领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98-1799
目的 为验证运动疗法促进肝功能恢复的假设,探讨步行锻炼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天进行30min以上的匀速步行锻炼。持续2个月,同时给予药物治疗,68例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于开始步行锻炼和药物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1周内,分别检测HBVM(HbsAg、抗-HBs、HbcAg、抗-Hbe及抗-HBc)、HBVDNA、肝、肾功能、血糖和血脂、血常规。采用健康调查简易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SF-36)评定生活质量指数(QLI)。结果 两组患者的多数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x^2=2.784,P&;lt;0.05),但组间差异不明显(x^2=1.956-2.312,P&;gt;0.05)。治疗后步行锻炼组的SF-36生活质量问卷得分不仅明显高于治疗前(t=2.1-2.8,P&;lt;0.01-0.05),同时也伏于对照组(t=2.1-2.4,P&;lt;0.05)。两组的完全反应、部分反应和无反应例数分布接近,无明显差异(x^2=2.784,P&;gt;0.05)。结论 短期步行锻炼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肝功能指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间—距离因子临床决定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判别决定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间-距离因子最重要的临床变量,为优化此类患者步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0例恢复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测定在自由状态的10m步行速度,求得患者的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时间-距离因子。用Fugl-Meyer评价法评测下肢运动功能,用Motricity指数评测下肢肌力,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功能,用改良Ashworth评这法评定足跖屈肌张力。对步行时间-距离因子和临床变量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然后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的步行速度为35.45(4.10-67.40)m/min ,平均步长为34.41cm,平均步频为91.59steps/min。患者的步行时间-距离因子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下肢肌力之间呈高度正相关(Pearson‘s r=0.669-0.880;P&;lt;0.001);步行速度和步长与足跖屈肌张力痉挛程度呈负相关(Pearson‘s r=-0.280--0.481;P&;lt;0.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决定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的最重要的临床变量分别为下肢运动功能(R^2=0.766,P&;lt;0.001)、平衡功能(R^2=0.701,P&;lt;0.001)和下肢肌力(R2=0.757,P&;lt;0.001);决定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的最重要的下肢肌力分别为髋屈曲肌力(R^2=0.573,P&;lt;0.001)、膝伸展肌力(R^2=0.583,P&;lt;0.001)和髋屈曲肌力(R^2=0.191,P&;lt;0.05)。结论 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下肢肌力(尤其髋屈曲肌力)是决定脑卒中偏瘫患者步地时间-距离因子最重要的临床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科自1998-2008年间共收治手指指骨及指间关节烧伤37例,根据受损伤程度的不同,优化手术方案进行修复均取得较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7例(男29例,女8例,共53个手指,年龄在6—63岁之间)。1.2受伤原因:①火焰13例;②电烧伤15例;③热挤压伤6例;④化学烧伤3例。1.3入院时间伤后2h内入院21例;24h后入院9例;最短30min。最长21d。1.4手指骨及指间关节受伤情况本组病例指间关节受损有47例,其中近指间关节41处,远指间关节6处,单纯指骨烧伤6个手指。在24h后入院的9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手指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和脑脊液(CSF)中装奋性氨基酸浓度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32例正常对照组和86例脑梗死患者起病后6h-10d的血及CSF中谷氨酸(Glu)和甘氨酸(Gly)浓度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Glu和Gly的浓度在6h后已开始升高,24h明显升高[CSF中Glu(62.8&;#177;Glu(62.8&;#177;25.9)μmol/L,t=4.71,P&;lt;0.01,Gly(82.1&;#177;24.5)μmol/L,t=3.52,P&;lt;0.01;血中Glu(134.1&;#177;25.3)μmol,t=3.07,P&;lt;0.05,Gly(195.1&;#177;27.1)μmol/L,t=3.03,P&;lt;0.05]。二三天达高峰[CSF中,Glu(78.1&;#177;14.2)μmol/L,t=7.26,P&;lt;0.01,Gly(106.0&;#177;26.3)μmol/L,t=5.95,P&;lt;0.01;血中Glu(146.3&;#177;6.4)μmol/L,t=14.43,P&;lt;0.01,Gly(248.1&;#177;12.5)μmol/L,t=16.69,P&;lt;0.01]。3d后渐下降,7-10d后基本接近正常。同时还发现脑梗死后血及CSF中Glu浓度呈正相关(r=0.826,P&;lt;0.01)。CSF中Glu浓度的变化与梗死灶的直径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也呈正相关(r=0.628,P&;lt;0.01,r=0.718,P&;lt;0.01),而与病程呈抛物线型相关(3d前r=0.806,P&;lt;0.01呈显著正相关,3d后r=-0.382,P&;lt;0.05呈负相关)。结论:动态观察血和CSF中Glu和Gly的浓度变化,可作为临床观察病情变化和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郑州城区老年人物质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便提出提高老年人保健水平的对策。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和自制物质生活状况问卷,对郑州城区1200例老年人进行人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组的老年人在物质生活的社区服务、睡眠与精力、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5.7266-3.9028,P&;lt;0.05),在住房、身体不适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gt;0.05)。男、女性老年人之间在物质生活的各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不同学历的老年人在物质生活的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身体不适感、经济状况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1.43338.4.6977,P&;lt;0.05),在睡眠与精力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从事过不同职业的老年人在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3.8595-3.2265,P&;lt;0.05),在睡眠与精力、身体不适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物质生活状况中的生活环境与心理健康的总分和各分量表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1656-0.4291,P&;lt;0.05)。结论:郑州城区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受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的影响较大,而不受性别影响;物质生活状况中的生活环境与心理健康的总分和各分量表分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与形像学诊断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景仰学改变与临床症状是否有一定相关性,以及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以影像学技术CT扫描检查145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椎(L3-4、L4-5、L5-S1),并根据影像学提示,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lt;0.5cm和&;gt;0.5cm两组。分别以视觉模型评分法(VAS)和腰及下肢压痛点的计数率检查评估疼痛的程度以及与上述景仰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145例患者影像学检查均有改变。其中未见明显突出仅提示退行性病变者9例,仅L4-5椎间盘突出56例;仅L5-S1椎间盘突出67例;L4-5,L5-S1 2节椎间盘同时突出(包括膨出)者11例;L3-4,L4-5,L5-S1 3节椎间盘突出(包括膨出)者2例。突出伴椎体滑脱14例;突出伴退行性病变89例。突出程度&;lt;0.5cm 55例,&;gt;0.5cm81例。VAS评估椎间盘突出&;lt;0.5cm和&;gt;0.5cm两组的平均积分无明显差异(x^2=0.12,P&;gt;0.05);两组压痛点的计数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也不成正比(x^2=1.31,P&;gt;0.05)。结论 昨夜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影像学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完全等同。影像学检查的阳性一结论只有与临床所见相吻合时,才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杜雪梅  张延军  李健  陶丽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3):166-166,189
目的 探讨腰椎及髋部测量点对骨质疏松症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anger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114例老年人腰椎正位、髋部骨密度进行测定。结果 Ward区骨质疏松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第2,3,4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处(52%,8%,23%,24%,22%,19%,P&;lt;0.01)。腰椎及股骨近端各部位T值呈正相关(r=0.4~0.7,P&;lt;0.01)。结论 在老年人骨质疏松诊断中,Ward区最灵敏;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可选腰椎、髋部任一处或联合作为诊断测量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补肾壮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法,4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别服用补肾壮骨胶囊1.458/粒,2粒/次,3次/d)和骨松宝颗粒(10g/袋,1袋/次,3次/d)。6个月后分析疗效。结果 补肾壮骨胶囊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0%和100%,与对照药骨松宝颗粒相同。经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补肾壮骨胶囊可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L2-4的骨密度(g/cm^2)由0.71&;#177;0.06提高到0.75&;#177;0.07(s=-2.08,P&;lt;0.05);股骨粗隆的骨密度由0.65&;#177;0.01提高到0.71&;#177;0.09(t=2.09,P&;lt;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血清磷、碱性磷酸酶、尿钙、尿差劲脯氨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5-1.19,P&;gt;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无显著性差异(x^2=1.03,P&;gt;0.05)。结论 补肾壮骨胶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机制为提高患者的骨密度、抑制骨吸收、减少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9.
定量CT测量骨密度的准确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定量CT测量骨密度的准确性。方法:用定量CT测量20例猪腰椎骨,将测得的骨密度与椎体的灰质量及灰质量密度比较。结果:定量CT的骨密度与灰质量密度线性相关性较好(松质r=0.80,皮质r=0.79,P&;lt;0.01),与灰质量的相关性较差(皮质r=0.39,松质r=0.38,P&;gt;0.05)。结论:定量CT测量骨密度准确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者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中国(主要是南京地区)成人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后的骨代谢和骨密度变化,了解中国哮喘患者长期吸入GC是否有引起骨质丢失的可能以及其与吸入GC剂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分别测定了20例每日坚持吸入GC大于等于5个月和20例与之配对的未使用GC的哮喘患者的脊椎骨(L2-4)、股骨颈、股骨粗隆、股骨三角及股骨总量的骨密度(BMD),同时用放免法等测定这些患者的血骨钙素(BGP)以及碱性磷酸酶(AKP)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5处绝对BMD和相对BMD(与同年龄、性别相应正常值的百分比)、BGP、AKP等各指标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r=1.70-0.21,P&;gt;0.05) ;吸入每日吸入GC&;gt;400μg者与≤400μg者、与对照组之间的上述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r=-1.60-0.41,P&;gt;0.05);吸入组累积吸入GC&;gt;120000μg者与≤120000μg者、对照组之间的上述各指标比较除脊椎骨外余均无显著差异(r=2.24,P&;gt;0.05);吸入组与对照组中年龄≥45岁者的上述各指标之间的比较未显示差异。吸入组患者5处绝对BMD与其相应日均吸入GC量之间未呈现明显的相关性,P值均&;gt;0.05,但脊椎骨、股骨颈和股骨三角的BMD与GC累积量之间的r=-0.50、-0.52和-0.53,P值均&;lt;0.05。不过,吸入组5处BMD的相对百分比和T评分与其GC累积量之间未呈现明显的相关性,r=0.11-0.47和0.05-0.21,P值均&;gt;0.05。另吸入组GC累积用量&;gt;120000μg者的脊椎骨BMD与对照组相比较,t=-2.24,P=0.03,有显著差异。结论 虽然个别数据比较有差异,但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在一定限度内长期吸入GC控制哮喘,对骨代谢会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