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盂县历年来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盂县2001年至2010年法定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盂县病毒性肝炎疫情总体呈现平稳流行态势,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7.85/10万;从年龄分布来看,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甲型肝炎发病高峰为10~45岁年龄组、乙型肝炎发病高峰为15~55岁年龄组、丙型肝炎发病高峰为30~40岁年龄组、戊型肝炎无明显发病高峰、未分型肝炎发病高峰为25~55岁年龄组。从职业分布来看发病居前五位的依次为农民731例、工人159例、民工105例、家务及待业76例、学生72例,发病率分别为24.93/10万、5.42/10万、3.58/10万、2.59/10万、2.46/10万。从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来看,乙型肝炎发病率为最高,年均发病33.87/10万。2001年至2005年发病率渐呈下降趋势,2006年至2010年发病率处于历年平均水平。结论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虽然已取得明显效果,但应调整防治策略,加大对甲型肝炎、丙型肝炎的防治力度和疫苗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濮阳市病毒性肝炎(肝炎)的流行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濮阳1997~2006年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6年肝炎年均发病率为78.59/10万.甲肝发病逐年下降,近2年有上升走势;乙肝在各型肝炎中所占比例最大,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甲肝发病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乙肝季节分布不明显;甲肝的年龄分布以0~2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乙肝以20~45岁年龄组为主;甲肝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6.84/10万,女性为7.89/10万,乙肝年均发病率为112.62/10万,女性为44.76/10万;病毒性肝炎的地区分布呈现市区高于农村.结论 乙肝是濮阳市肝炎的防治重点,甲肝发病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3.
戊型病毒肝炎是一种经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自限性病毒性肝炎,过去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其病原体为戊型肝炎病毒(HEV)。我国是戊型肝炎主要流行区之一,我市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类似,黄疸较为常见,一般呈良性经过。笔者对我院42例住院戊肝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市散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提升其防控水平。方法整理我市2010年~2014年的散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资料,总结散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特点,探讨最佳的防控措施。结果我市2010年~2014年,除2011年以外,发病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正余与余东镇发病率相对较高;乙型肝炎的发病率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以25~55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乙型肝炎的发病春季较多;乙型肝炎在农民群体中的发病率最高。结论我市散发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近年来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可以根据流行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本县2009~2012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09~2012年病毒性肝炎患者2324例,对各例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病年龄、职业,疾病分类等。结果2009~2012年病毒性肝炎呈现逐年降低趋势,乙肝年均发病率最高,戊肝最低。由病原学分型观察,乙肝比例最高,甲肝、乙肝、未分型肝炎均具有发病率降低趋势,丙肝、戊肝则有上升现象。职业发病主要为农民、学生;20~49岁年龄段发病几率较高。结论病毒性肝炎经控制,其发病率明显降低,但并未达到理想状态,需进一步提高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我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提供病毒性肝炎防治的理论依据,现将我市1983—1986年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资料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急性传染病报告卡片和漏报率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病毒性肝炎疫情报告发病率、漏报率并对实际发病率进行推算;病毒性肝炎的城乡发病率对比分析;病毒性肝炎季节分布特点;不同性别,年龄组病毒性肝炎发病比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锦州市太和区2012年~2016年的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我市太和区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5年内发生的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以及监测数据,进行统计。结果 2012年~2016年共计发生病毒性肝炎511例,各年份病情较为稳定,近3年有下降趋势,其中2016年发病率最低,与前四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为34.97/10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P<0.05)。病毒性肝炎最显著的六大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发热、肝脏疼痛或肿大、黄疸和腹痛腹泻;各种类型病毒性肝炎在性别分布上无显著差异(P>0.05)。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20~49岁(45.6%);甲肝和戊肝发病的人群主要为中小学生(21.6%)、务工人员(18.12%),乙肝发病率最高人群为工人(21.10%),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主要的职业为退休人员(17.29%)和干部职工(14.35%)。结论我区病毒性肝炎较往年有了较好的控制,应继续普及鼓励疫苗接种,加强水源卫生和食品卫生控制,加强防止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2013年病毒性肝炎流行规律,为制订有效的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相关回归分析方法对25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不同年度、地区、年龄、感染型别等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共发生病毒性肝炎118例,报告发病率35.98/10万(118/328 000),无死亡病例。乙型肝炎所占比例较大,且发病较上一年有所下降,未分型肝炎略有上升,甲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略有下降。年龄分布均为18周岁以上成年人,发病率以50~59岁年龄组人群较高。职业以家务待业、离退休人员和农民为主。结论免疫接种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关键,加强重点人群卫生知识宣传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基础,采取病例隔离、疫点消毒是控制肝炎发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我科1997~1998年共收治各型病毒性肝炎320例,其中戊型肝炎抗体阳性而确诊为戊型肝炎者26例。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6例中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23~88岁,平均48岁。 戊型肝炎抗体由我院检验科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试剂盒为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10.
何山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8):760-760
目的 通过对338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了解并探讨佛山地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状况。方法 338例入院后即检测肝功能,甲、乙、丙、丁、戊、庚型病毒血清标志物。HCMV、TTV、EBV血清标志物。结果甲、乙、丙、丁、戊、庚型病毒血清标志物均有比例的检出率,其中单一肝炎发病率最高是乙型肝炎,但戊型肝炎感染率比单一乙型肝炎发病率要高,TTV检出率为O。结论 甲、乙、丙、丁、戊、庚型病毒性肝炎有一定比例的流行趋势和相当比例的未定型病毒性肝炎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即墨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监测结果,显示我市的乙肝流行趋势,为控制乙肝流行提供参考。方法总结统计分析我市1998~2006年的乙肝病历资料。结果1998~2006年,我市共计发生乙肝病例785例,发病率为0.08‰,男女发病之比为2.69:1,男性发病高于女性(χ2=157.87,P<0.01)。年龄分布:发病率以20岁年龄组最高为0.14‰(χ2=290.25,P<1.01),其次为30岁年龄组,发病率为0.10‰。职业分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病率最高为2.76‰(P<0.01),其次为农民0.44‰及工人0.32‰。地区分布:以平原地区发病率最高为0.10‰,其次为丘陵及山区(χ=20.25,P<0.10)。时间分布:自1998年发病率逐年上升,至2001年发病率达高峰(1.13‰),以后逐年下降。季节分布:每年发病以夏秋季较多,占29.94%。结论应重视我市的乙肝流行特点,把防治重点放在公务员和20~30岁年龄组上。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肝炎(肝炎)历年来在我市传染病发病中占重要地位,其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发病率高.为探讨我市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为制定控制策略以及确定未来工作方向和重点提供依据,本文对1993年至2005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吉林地区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总结其发病的临床特点,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本地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37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所有的患者行血清型病原分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个类型,137例患者中的感染人数分别为:甲型27例(19.70%),乙型60例(43.80%),丙型2例(1.46%),丁型1例(0.73%),戊型5例(3.65%),未分型者21例(15.33%),混合感染者13例(9.50%)。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20~50岁,其发病率为65.34%。甲型肝炎病例中82.13%的为11~40岁,乙型肝炎病例中74.34%的为21~50岁。男性患者的发病率大于女性,约为女性的2倍。工人与干部的发病率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每年的2~4月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期,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的发病率低于其他年份。临床症状分型中急性肝炎98例(71.53%),慢性肝炎35例(25.56%),重型肝炎1例(0.73%),肝炎肝硬化3例(2.18%)。结论经过统计,吉林地区甲型和乙型病毒性肝炎较常见,急性肝炎是临床症状分型中发病率最高的。预防病毒性肝炎最重要的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隔断传染途径,接种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俊娓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43-41,43
目的探讨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60岁以上的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及转归。结果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重症肝炎多,病死率高;均有黄疸(100.0%),重度黄疸比例高(60.0%)。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多有基础慢性疾病,并发症多,病程长。结论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增高。因老年人肝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免疫力低下、多种慢性病并存、免疫力下降,易延误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导致病情重、病程长,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5.
涟水县2004—201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分型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涟水县近年来病毒性肝炎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为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办公软件Excel 2000对涟水县2004—2010年肝炎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涟水县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32.11/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男女性别比为3.28∶1,以青壮年为主,职业发病以农民、学生、工人为主。分型监测显示甲型肝炎所占比重下降,乙型肝炎所占比重上升,戊肝比重接近甲肝。结论近年来,涟水县病毒性肝炎发病呈稳中有降趋势,乙肝所占比重上升。肝炎防制工作在继续巩固甲肝低发病率的同时,重点应加强乙肝防制工作。此外,应加强对未定型肝炎的分型诊断,提高分型报告率。  相似文献   

16.
自1986年9月我国新疆地区发生戊型肝炎(戊肝)流行以来,其他省市也陆续报告发现戊肝,我院自1994年4月~1996年3月收治戊肝106例,其临床特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1 106例中男性92例,女性14例,年龄15~73岁。其中急性肝炎(急肝)72例,慢性迁延型肝炎(慢迁肝)6例,慢性  相似文献   

17.
云阳县2002—200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杨巨武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40-1641
目的:探讨云阳县2002-2007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方法:对云阳县2002~2007年8603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调查分析,观察其发病率、病死率、性别分布及职业分布。结果:2002-2007年云阳县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呈下降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中农民百分比呈降低趋势,学生百分比呈升高趋势。结论:云阳县病毒性肝炎病死率显著下降.学生发病升高趋势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戊型肝炎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建国  史正全 《安徽医药》2006,10(2):137-137
我院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戊型肝炎患者86例,对其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6例病患中,男性69例,女性17例。年龄25~55岁68例,55岁以上18例。诊断按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确诊为戊型肝炎,临床分型:急性肝炎64例(黄疸型61例,无黄疸型3例),急性重型肝炎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0例。病原学分型:单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25例,甲型与戊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2例,乙型与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56例,其中,合并慢性乙型肝炎36例、乙肝后肝硬化20例,与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3例。合并妊娠4…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统计归纳朝阳县2016年~2017年戊型肝炎的发病特征,为有效预防与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利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归纳朝阳县戊型肝炎流行病的数据资料。结果朝阳县在2016年~2017年发现戊型肝炎共33例,发病率为2.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发病率为3.52/10万,女性发病率为2.3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相比其他职业发病率较高,分别占发病例数的21.22%、15.15%;年龄组报告中45~64岁发病数占总数的48.49%,相比其他年龄段发病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朝阳县2016年~2017年戊型肝炎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5~64岁中老年人群,职业主要有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梅毒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更好的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石家庄市2008至2012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梅毒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至2012年石家庄市共报告梅毒病例3737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47/10万,年均增幅35.46%,呈逐年上升的趋势(χ2=683.100,P<0.001)。以早期梅毒和隐性梅毒为主(97.83%),且早期梅毒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27,P<0.001),男性高于女性,而隐性梅毒以女性占优势。男女比例为0.93∶1,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61.49%),职业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为主。结论针对流行特征,结合艾滋病防治网络,加强防治知识宣传,规范诊疗,加强监测,控制梅毒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