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喉癌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17受体(IL-17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80例声带息肉患者和8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统计IL-17及IL-17R的表达情况,并对IL-17及IL-17R的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喉癌组织IL-17及IL-17R的表达强度高于癌旁组织和声带息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组织IL-17及IL-17R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息肉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癌旁组织和息肉组织IL-17及IL-17R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组织中IL-17及IL-17R的表达与原发灶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喉癌患者术前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IL-17水平明显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喉癌中IL-17及IL-17R可出现高表达;IL-17及IL-17R的表达与喉癌原发灶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IL-17及IL-17R的表达参与了喉癌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及其受体(IL-17R)在骨髓瘤细胞表达,探讨其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MM患者不同病程血清IL-17水平,对IL-17与MM预后及肿瘤负荷指标IL-6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M初治患者骨髓瘤细胞IL-17R表达。结果 IL-17在MM初治组、MM复发组及MM进展组呈高表达,随疾病稳定而下降,各期MM患者血清IL-17与同期IL-6呈正相关;MM初治患者骨髓瘤细胞IL-17R高表达。结论 MM患者IL-17水平明显增高,促进骨髓瘤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刘志华  黄石  齐青松  张志安  张晓静 《海南医学》2013,24(15):2262-2263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检测60例RA患者和25例健康自愿者外周血血清IL-17A和IL-17F含量,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RF值,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RA患者血清IL-17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自愿者(P<0.01),IL-17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17含量显著高于非活动期RA患者(P<0.01)。活动期RA患者和非活动期RA患者血清IL-17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值阳性患者IL-17A含量显著高于RF值阴性患者(P<0.01);RF值阳性患者和RF值阴性患者血清IL-17F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血清IL-17A含量与RF值大小呈正相关。患者血清IL-17F含量与RF值及患者血清IL-17A含量无相关性。结论 IL-17A在RA的发生、发展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袁睿 《医学综述》2013,19(13):2322-2324
白细胞介素(IL)17/辅助性T细胞(Th)17是近年来被发现并认识的。Th17细胞是CD4+T细胞亚群之一,而IL-17则主要是由其分泌产生的。IL-17/Th17细胞在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在感染性疾病领域中,如细菌及真菌感染性疾病、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中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该文就IL-17/Th17细胞结构、功能及其与相关感染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电针是否通过抑制脊髓内白细胞介素(IL)-17及IL-17R的表达来调控新西兰兔骨关节炎性疼痛.方法 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炎症模型组、假手术+IL-17组、炎症+抗IL-17组、炎症+电针组、炎症+假电针组,每组8只,4%木瓜蛋白酶构建兔骨关节炎模型,IL-17及IL-17抗血清采用椎管内注射,电针组选择电针刺激足三里(30 min,2 Hz连续波,1~2 mA),假电针组采用非穴位刺激,测定兔痛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兔脊髓组织IL-17、IL-17R的mRNA表达,Western bolt检测IL-17、IL-17R蛋白表达.结果 在构建骨关节炎模型后新西兰兔痛阈显著下降(P<0.05),椎管注射IL-17后可以显著降低假手术新西兰兔痛阈(P<0.05),而椎管注射IL-17抗血清后可明显增加骨关节炎模型兔痛阈值.选择足三里电针刺激可显著提升兔痛阈(P<0.05).骨关节炎模型组IL-17、IL-17R的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电针刺激后其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 新西兰兔骨关节炎性疼痛发生可能涉及脊髓IL-17异常表达,而电针可能通过抑制脊髓IL-17、IL-17R的表达来调控骨关节炎性疼痛.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2(IL-23)/IL-17轴是炎症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信号通路,大量研究表明IL-23/IL-17轴在多种疾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蛋白质组学研究证实IL-23/IL-17轴中的重要因子IL-23、IL-17在人类大肠癌细胞中呈过表达现象,并认为IL-23、IL-17的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大肠癌研究逐渐深入,许多与大肠癌的相关的信号通路已经被发现,其中IL-23/IL-17信号通路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担当着重要角色。进一步深入研究IL-23/IL-17信号通路轴中重要因子及它们的基因多态性等与大肠癌的关系,对筛选大肠癌高危人群、预防发病风险及治疗等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母胎免疫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母胎免疫特点是以辅助性T细胞(Th2)和调节性T细胞(Treg)为优势的免疫平衡,Th17是与白细胞介素(IL)23相关的、能够分泌IL-17的T细胞亚群。近期研究发现,母胎界面IL-23升高,Treg/Th17失衡导致Th17偏移,IL-17升高引起的细胞因子微环境的改变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有关。该文就IL-23和IL-17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配体白细胞介素17E(IL-17E)、白细胞介素17F(IL-17F)及其受体白细胞介素17RB(IL-17RB)和白细胞介素17RC(IL-17RC)在肠炎、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直结肠癌恶性度的关系。方法:收集15例肠炎、5例增生性肠息肉及3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L-17E、IL-17RB、IL-17F和IL-17RC在肠炎、肠息肉和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析配体与受体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以及配体阳性表达率与肠癌恶性度的关联。结果:IL-17E、IL-17F、IL-17RB和IL-17RC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细胞、单个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部分癌细胞;IL-17E在肠炎和肠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肠癌组织(P<0.05),且随肠癌恶性度升高而降低;IL-17F在肠息肉和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肠炎组织(P<0.05),且随肠癌恶性度的升高而升高;IL-17RB在肠炎及息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肠癌组织(P<0.05)。与肠炎和肠息肉比较,肠癌组织中IL-17RC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在肠癌组织中,IL-17F阳性表达率与IL-17RC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r=0.667,P=0.001)。结论:IL-17F、IL-17RC、IL-17E和IL-17RB信号可能参与了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IL)-23和IL-17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方法收集75例COPD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23和IL-17水平。经t检验比较血浆IL-23和IL-17水平在COPD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其与COPD患者病程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检验COPD患者中血浆IL-23与IL-17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中血浆IL-23和IL-17的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23:751.17±155.36 vs 686.88±147.36ng/L,t=2.644,P=0.009;IL-17:1.79±0.21 vs 1.71±0.17ng/L,t=2.614,P=0.010)。与稳定期COPD患者相比较,急性加重期患者中血浆IL-23和IL-17的平均水平亦显著升高(IL-23:801.31±141.69 vs 717.75±128.74ng/L,t=2.645,P=0.010;IL-17:2.36±0.12 vs 1.41±0.16ng/L,t=27.714,P<0.001)。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显示,COPD患者中血浆IL-23水平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0.349,P=0.011)。结论血浆IL-23和IL-17水平可能参与COPD的形成,并能影响疾病的病程。COPD患者中血浆IL-23水平与IL-17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邓梅  曾维贵 《医学综述》2014,(13):2432-243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23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内江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RA患者12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清IL-17及IL-23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分析RA患者血清IL-17及IL-23与病情的关系、治疗前后变化及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IL-17、IL-2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A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随着病情活动的加重而显著增高(P<0.01);治疗组患者IL-17、IL-23水平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1);IL-17与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HAQ)、关节压痛数(TJC)、关节肿胀数(SJC)、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及骨质破坏(Sharp)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IL-23与晨僵时间、VAS、HAQ、TJC、SJC、ESR、血小板计数、抗环瓜氨酸抗体、RF及Sharp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血清IL-17、IL-23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A病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评估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lavagefluid,BALF)中自细胞介素-17(IL-17)及肺组织匀浆中IL-17受体含量的变化。方法:将64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32只,哮喘组32只,两组分别于造模后第3、7、14、21天取小鼠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每次8只。应用ELISA法检测小鼠BALF中IL-17及肺组织匀浆中IL-17受体的含量。结果:哮喘组较正常组IL-17及IL-17受体含量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第7天IL-17及IL-17受体含量达到高峰。结论:哮喘组小鼠肺组织中IL-17及IL-17受体含量升高,且在造模后第7天达到高峰。IL-17及IL-17受体可能是参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IL-17A和IL-17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8例术前未行放疗或化疗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癌组织中IL-17A和IL-17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发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型、TNM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IL-17A和IL-17F的表达水平,癌组织均较癌旁组织显著增高[IL-17A:(17.03±5.87)%比(2.34±1.27)%;IL-17F:(15.03±6.41)%比(2.70±1.58)%,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分化程度、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IL-17A、IL-17F高表达,二者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组、感染性腹泻(ID)组及健康对照(HC)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泌IL-23的水平,以及在IL-23刺激下IL-17、IFN-γ的表达.方法 分离并培养UC组(29例)、ID组(20例)、HC组(26例)的PBMCs;ELISA方法 检测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前后各组培养的PBMCs上清中IL-23水平以及IL-23诱导PBMCs分泌IL-17和IFN-γ的水平.结果 UC及ID组PBMCs上清中IL-23水平分别为(9.984±5.567)pg/ml、(9.843±4.970)pg/ml,明显高于HC组(4.295±5.181)pg/ml(P<0.05);LPS促进各组PBMCs分泌IL-23,UC组(146.627±86.199)pg/ml及ID组(149.852±51.418)pg/ml,明显高于HC组(72.222±51.863)pg/ml(P<0.05),而UC与ID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IL-23促进各组PBMCs分泌IL-17,UC组(63.631±11.793)pg/ml明显高于ID组(27.868±8.314)pg/ml及HC组(26.533±6.422)ps/ml,(P<0.05);IL-23促进各组PBMCs分泌IFN-γ,UC组(74.573±28.270)pg/ml及ID组(73.064±36.465)pg/ml显著高于HC组(5.167±3.701)pg/ml(P<.05),而UC与ID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3刺激是UC及ID发病的共同启动因素;IL-17分泌增多在UC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IL-23/IL-17免疫通路调控异常是导致UC发病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7A(IL-17A)基因G-197A和白细胞介素17F(IL-17F)基因A-7488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卵巢上皮癌(EO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EOC组织92例为病例组,正常卵巢组织38例为对照组.利用PCR-RFLP法对IL-17A基因G-197A和IL-17F基因A-7488G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统计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IL-17A基因G-197A和IL-17F基因A-7488G单核苷酸多态性均存在GG、AG和AA三种基因型.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布均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811和0.192).对多个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尚不能认为IL-17A基因G-197A、IL-17F基因A-7488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EOC的发病有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湖南地区汉族人群中,尚不能认为IL-17A基因G-197A、IL-17F基因A-7488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EOC的发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在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疾病的关系。方法纳入31 例慢性放射性肠炎为研究对象,选取健康对照30 例。对病情的评估采取临床症状和内镜下表现结合的形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IL-17及IL-23 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慢性放射性肠炎中IL-17 及IL-23 的阳性表达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均p=0.000)。IL-17及IL-23在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肠黏膜中的表达与症状积分及内镜评分呈正相关(均p=0.000)。慢性放 射性肠炎患者肠黏膜中IL-17 与IL-23 的表达相关(r =0.731,p =0.000)。结论IL-17 及IL-23 在慢性放射性肠炎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IL-17/IL-23 免疫轴可能参与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辅助性T 细胞17(Th17)及其细胞因子在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 房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 年1 月-2017 年12 月该院收治的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的临床 资料,将该50 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成人50 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外周血中Th17 及其细胞因子表 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Th17、白介素-17(IL-17)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 照组比较,观察组Th17、IL-17 升高(P <0.05)。合并高血压患者的Th17 水平高于未合并高血压患者(P <0.05); 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房颤患者的IL-17 水平高于未合并患者(P <0.05)。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Th17、IL-17 与左室内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 =-0.212 和-0.209,P =0.021 和0.028)。结论 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外周血中 Th17、IL-17 升高,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心功能不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35(IL-35)、白细胞介素-17(IL-17)浓度及Th17/Treg比值,探讨其在IM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住院初诊未经治疗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60例作为IMN组,按KDIGO指南分为低、中、高风险组;另选取健康者2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生化数据、24h尿蛋白定量(24h Upro)、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与Treg、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的IL-35、IL-17。IL-35、IL-17、Th17/Treg作因变量,ALB、BUN、Cr、24h Upro作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IMN组的血清IL-35水平低于对照组,且IMN组中,高风险组<中风险组<低风险组(P<0.05);与IL-17、Th17/Treg、24h Upro、Cr、BUN呈负相关(P<0.05),与ALB呈正相关(P<0.01)。(2)IMN组的血清IL-17水平、Th17/Treg均高于对照组,且IMN组中,高风险组>中风险组>低风险组(P<0.05);与24h Upro均呈正相关(P<0.05),与ALB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Th17/Treg表达失衡,倾向Th17,IL-17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升高,IL-35水平随病情加重而下降,提示特发性膜性肾病在病情进展中促炎因子表达增强而抗炎因子表达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