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脏外科已发展成为我国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之一。经过我国医学界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不断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使肝脏外科手术不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并且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臻于完善和提高。近十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重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诊疗设备和手  相似文献   

2.
肝脏外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外科已发展成为我国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之一。近十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重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结合、诊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更新,不仅提高了肝脏疾病诊断和外科治疗水平,并且使肝脏外科的发展速度上升到一个新高度。特别在肝癌的基础研究、早期诊断、手术切除与综合治疗以及肝移植等领域进展迅速,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肝脏外科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孟超  张柏和 《外科》1996,1(1):1-4
  相似文献   

4.
1888年,德国Langerbuch成功完成的世界首例择期肝脏切除术,标志着现代肝脏外科学的诞生.肝脏手术的发展在早期得益于对肝脏解剖和功能不断深入认知,而在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则更多和技术设备的创新密切相关。如今,以“精准”为核心的活体肝移植技术和以“微创”为核心的腹腔镜技术都给肝切除手术发展带来了新的理念,推进了传统肝脏外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1963年施行全球首例肝移植手术以来,对肝移植的研究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临床上用于肝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的药物,经历了从咪唑硫瞟呤到一些如西罗莫司和抗IL-12受体抗体类免疫抑制药物的发展过程.肝移植术式更是呈现出了飞速的发展势头,兴起了许多有利于拓展肝源的新术式,包括常规的劈离式肝移植、活体肝移植术式以及还处于改良阶段的自体肝移植术等.此外,多米诺肝移植、肝细胞移植、异种肝脏移植等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of the liver using CT scan or MRI data improves surgical planning.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of hepatectomy facilitates intraoperative identification of the vascular anatomy...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肝脏外科的应用,可以使手术医师多角度、直观地辨别肝脏重要脉管变异、病变与脉管之间的毗邻关系,准确计算残肝体积,设计最适合的手术方案,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三维重建技术主要用于术前肝体积评估、虚拟肝切除术、复杂性肝肿瘤外科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肝移植等。三维重建质量受到一些因素制约,融合成像和人工智能参与是提高重建质量和效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技术现已广泛用于外科领域,有的已取代了传统的手术方法,成为首选。但腹腔镜在肝脏外科的应用仍处于幼年时期[1]。主要原因是肝脏血管丰富,腹腔镜下不易控制出血,肝门血流阻断困难等,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但并不是没有发展空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手术方法的改进,腹腔镜器械的更新,并发症的防治和对机体生理干扰的深入研究,腹腔镜在肝脏外科的应用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现就腹腔镜在肝脏外科的应用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超声(LUS)可弥补腹腔镜手术的缺陷,有助于提高手术的精准性。利用LUS可对肝脏恶性肿瘤进行准确地临床分期,有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和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术,LUS引导的射频消融为肝癌晚期患者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治疗手段。带有彩色多普勒功能的探头可精准显示肝中静脉位置及走行,以此为标准的半肝切除术更加精准,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随着3DLUS的出现及发展,术中3D超声"实时导航"给术者提供了更多的手术相关信息。本文就LUS在肝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技术在肝脏外科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射频消融(RFA)技术近十年发展迅速,尤其在肝脏外科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为了适应肝脏疾病治疗的需要、扩大消融范围,能量输出设备不断改进,大大增加了射频电流的传导范围,消融容积明显增加。为利用射频的热凝止血特性,在肝脏切除前做预切线的预凝,出现了双列线形射频电极和HabibTM4X射频,使肝脏切除术中出血大大减少。RFA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已不仅仅是对肝恶性肿瘤的治疗,而且已经延伸到对肝海绵状血管瘤、肝细粒棘球蚴病、肝癌破裂出血、闭合性肝外伤等的治疗中。辅助性预凝作为肝脏切除中的止血措施更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肝脏外科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国内外对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方面均有深入的发展,本文拟重点介绍手术技术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肝脏外科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年来,肝脏外科在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现将其中几个主要方面的临床进展介绍如下。一、微创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近十年来,微创技术在肝脏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腹腔镜肝部分切除和各种经皮或经肝的治疗技术。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使微创外科技术与肝脏外科的联系更加紧密并显著提高了肝脏外科的治疗水平。腹腔镜应用于肝脏外科是从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开始的,现在其已成为手术治疗肝囊肿的首选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成功地用于治疗肝良性肿瘤(如肝血管瘤)的报道越来越多。现一般认…  相似文献   

13.
精准肝脏外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家鸿 《消化外科》2014,(6):405-411
医学的进步和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激发了外科范式的转变.笔者系统地回顾了外科学发展的历史趋势和现状,首次提出了基于确定性的外科实践新范式——精准外科.精准外科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确定性、预见性、可控性、集成化、规范化和个体化.精准的理念应用于肝脏外科领域,以寻求病灶清除、肝脏保护和损伤控制这3个外科要素的最佳平衡为策略,实现外科治疗中高效、安全和微创的多目标优化和患者的最佳康复.相信精准外科必将更广泛地应用在肝脏外科和其他外科领域,走向完美外科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15.
使用钆塞酸增强的MRI的T1影像区分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肿瘤Distinguishing hepatic hemangiomas from metastatic tumors using T1 mapping on gadoxetic-acid-enhanced MRI[J].[日本]Yoshimura N,Saito K,Saguchi T,et al.Magn Reson Imaging,2013,31(1):23-27.目的评价使用钆塞酸增强的MRI的T1成像区分肝血管瘤和转移性肿瘤的实用性。方法我们检查了14例患者中的20个血管瘤和11例患者中的21个转移性肿瘤。我们分别在钆塞酸注射之前和之后使用双翻转角度进行T1成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目前肝右后下静脉(IRHV)在肝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复习近年来关于IRHV在肝脏外科中临床应用进展的相关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 IRHV作为肝短静脉的一种,直接注入下腔静脉,常与Ⅵ段门静脉伴行;其并不存在于所有个体中,尸体解剖出现率为80%~90%,影像学检测出现率为10%~30%;口径为0.22~0.95 cm,其口径与肝右静脉口径呈负相关性;IRHV对布加综合征分型及治疗方法有着重要意义;IRHV主要引流Couinaud肝脏分段法的第Ⅵ段肝实质静脉血,IRHV的存在扩大了肝切除术的适应证范围,在肝移植术中重建IRHV既能保留供肝的功能,又能在其他主肝静脉发生急性闭塞时代偿性地引流相应肝脏区域。结论 IRHV在肝脏外科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充分研究其走行特点及毗邻关系有重要作用,不仅可在手术中避免对其损伤,同时可为相关肝脏外科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肝切除是原发性肝脏肿瘤和部分肝脏转移瘤唯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肝切除术后残余肝脏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FLR)及其有效功能的限制,在很多肿瘤患者中实施极量肝切除术是具有巨大风险的,术后肝功能衰竭可能会带来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通常情况下,没有潜在肝脏疾病的患者可以耐受超过或接近25%的术后残余肝体积,合并慢性肝病的患者(肝功能异常但不存在肝硬化)可以耐受30%的术后残余肝体积,而  相似文献   

18.
1 引言在传统的肝脏外科疾病诊疗过程中,医生多是依照患者二维的影像学资料(B超、CT或MRI),凭借经典的Couinaud肝段划分方法或五叶四段法等了解患者病情,掌握目标手术区域解剖关系,而制定手术方案,由于缺乏对患者个体的详尽解剖认知使得诊治仍存在不足[1].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人体结构的虚拟化、数字化成为可能,这为医学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2].数字虚拟肝脏[3]为肝脏外科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方向,为肝脏外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数字虚拟肝脏逐步运用于解剖研究、术前规划、虚拟手术与教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科引流在肝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近十年来收治各类肝脏外科手术病例97例,其中肝癌57例,肝外伤破裂26例,肝血管瘤5例,结肠癌肝转移7例,巨大肝囊肿2例。术中常规于膈下、肝下和(/或)盆腔放置多侧孔硅胶引流管或橡皮引流管,术后经引流管观察有无出血、胆漏、感染等情况。结果:术后早期大出血3例,经再次手术后止血2例,死亡1例;胆漏5例,4例引流1—4个月自愈,1例死于感染并全身衰竭;并发脱下感染3例,2例经局部冲洗、引流后治愈,1例再次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盆腔及肠腔间积液、积脓各1例,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外科引流在肝脏外科术后具有重要价值,对及时发现术后大出血、胆漏及预防膈下、肝下、肠腔及盆腔积液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1 历史的步调 至19世纪的末期,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已经确立通过肝实质切开是可行的,切除肝脏的3/4后,动物仍可活存,并且余肝可以再生以达到其原来的体积。Carl Langenbuch(1888)被认为首先施行成功的肝左叶切除,但Langenbuch的“病人”是一30岁的妇人,因为腹痛而剖腹,他发现在肝左叶上的一肿块,将其蒂部结扎后,切除重370g的组织,术后认为是由于束腰过紧肝受压迫所致,但手术后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