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炬  陈雄  戈小虎 《新疆医学》2009,39(5):68-69
在消化道出血中,小肠出血约占9%,诊断较为困难。当常规检查包括胃镜、肠镜、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小肠X线钡餐不能诊断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时我们称之为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近年来,有报道术中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出血较为有效的方法,2007年~2008年我科对10例经内科综合治疗后反复出血,经胃肠镜等相关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转我科行剖腹探查,术中结合内镜找出出血部位和病因,同时行相应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肠出血性疾病临床诊断问题的探讨——附9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及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93例小肠出血的病人,进行了内镜或钡餐透视检查后,选择性地进行^99mTc核素显像(ECT)、小肠钡灌肠、选择性动脉造影检查(DSA),所有检查阴性又出血不止者或病情严重则行剖腹探查或术中内镜检查。结果:在93例患者中,非肿瘤性病变54例,小肠肿瘤性病变15例,全身性疾病24例,其中以炎性肠病及感染性疾病为多。术前明确出血病因的有50例,术前诊断率为53.76%。43例患者行剖腹探查,有27例了术中内镜检查才明确诊断。结论:小肠出血性疾病在临床诊断上有一定的困难,需综合应用各种检查。术中内镜检查对明确诊断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54例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我院198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并经证实的54例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原因肿瘤35/54(64.81%),其中恶性肿瘤占24/35(68.57%),良性肿瘤11/35(31.43%);血管病变10/54(18.52%);炎性及其他疾病9/54(16.67%).术中肠镜检查6例,阳性诊断率100%;选择性动脉造影5例,诊断符合率4/5(80%);99mTc标记红细胞核素扫描6例,其中5例提示小肠出血5/6(83.33%);胃镜及结肠镜检查37例,阳性结果8/37(21.62%);肠道X线检查阳性率6/24(25.00%);B超10/29(34.48%)阳性.结论:肿瘤是小肠出血的主要原因,血管病变不可忽视.术中肠镜、DSA、ECT等诊断方法外,B超检查具有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我院外科1986-1995诊断的小肠大出血23例,急性坏死性肠炎和肿瘤是最常见的病因,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采用常规检查,如钡餐、钡灌肠、纤维胃镜检查排除食道、胃、十二指肠球部、胆道和大肠出血后考虑为小肠出血,部分病人术前采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核素扫描帮助定位诊断。术中常规手法检查不能明确病变部位时采用术中肠镜检查或分段盐水灌水透光检查,找到出血部位后,20例切除病灶。作者认为治疗小肠出血的外科技术并非难事,而困难在于明确出血来源于何处。本文对小肠大出血的定位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 ,上消化道出血经胃镜检查能很快明确诊断 ,并能行胃镜下止血治疗。结肠出血大都能在肠镜下明确诊断 ,而小肠出血诊治较困难。为探讨小肠出血诊治方法 ,对我院住院患者中 11例黑便患者经胃镜、肠镜或胃肠钡餐检查不能明确诊断者 ,行血管造影 (DSA)检查明确诊断小肠出血的 10例病例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选自 1999年 7月~ 2 0 0 1年 8月间在我院住院患者。经DSA检查明确小肠出血 10例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4 5岁 ,平均 6 4 4岁 ;病程最长 2 0年 ,最短 4h。临床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42例小肠出血病例的诊治经历.结果 42例患者中肿瘤15例(35.7% );血管发育不良和畸形10例(23.8%);炎性肠病9例(21.4%),憩室7例(16.7%),原因不明1例(2.4%).气钡双重造影阳性率11.8%;B超检查阳性率15%;核素扫描阳性率44.4%;CT检查阳性率46.7%;血管造影阳性率50%,小肠镜检查阳性率58.9%;胶囊内镜阳性率61.5%;术中肠镜检查阳性率88.9%.结论 小肠出血病因多样,检查缺乏特异性;隐性出血者可选择CT或胶囊内镜,结果阳性者进一步可行小肠镜检查或治疗;活动性出血患者选择ECT或DSA,手术探查或术中肠镜是最后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1999年12月小肠出血病人43例,经胃镜、结肠镜检查排除十二指肠球部以上消化道和结直肠病变,选择应用小肠钡灌、小肠镜、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选影(DSA)、核素扫描(ECT)等检查. 结果 43例小肠出血病人,6例结果阴性予以随访,37例检查结果阳性病人予手术探查,病理证实.其中小肠肿瘤20例(54.1%),血管病变6例(16.2%),克隆5例(13.5%),憩室3例(8.1%),炎性肠病3例(8.1%).各检查方法在小肠出血的检查中阳性率分别为:ECT 66.7%,DSA 53.0%,小肠钡灌45.0%,小肠镜28.5%,结肠镜14.3%. 结论小肠出血临床上常缺乏典型症状,在常规胃镜、结肠镜排除胃十二肠球部以上消化道和结直肠病变后,考虑小肠疾病至消化道出血的可能;缓慢出血者作小肠镜、小肠钡灌检查;ECT、DSA适用于活动出血者或其他检查阴性病人;伴腹块者B超、CT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肠疾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方法 对经内科综合治疗不能止血而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小肠出血患者行外科剖腹探查术,并在术中进行内镜检查,寻找出血原因和部位.结果 19例均成功查出小肠出血部位和原因.结论 剖腹探查结合术中内镜检查是诊断术前不能确诊的小肠出血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肠镜对小肠出血手术前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 2004年12月小肠镜明确出血部位并行手术治疗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小肠镜术前的病灶定位与术中发现的病变部位基本一致,但其中3例定性诊断不一致.结论 小肠镜对小肠出血术前定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肠镜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术前定位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肠镜对小肠出血手术前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4年12月小肠镜明确出血部位并行手术治疗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小肠镜术前的病灶定位与术中发现的病变部位基本一致,但其中3例定性诊断不一致。结论 小肠镜对小肠出血术前定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方法及病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7例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各检查方法在小肠出血的检查中阳性率分别为:术中内镜100%,结肠镜11.8%,多层螺旋CT扫描(MSCT)8.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69.2%.胶囊内镜71.4%,气钡双重造影21.4%,小肠镜46.7%。37例小肠出血患者中33例检查结果阳性,其中小肠肿瘤10例(27.0%),血管病变10例(27.0%),炎症性肠病5例(13.5%),憩室7例(18.9%),小肠钩虫1例(2.7%);原因不明4例(10.8%)。结论小肠出血病因多样,检查缺乏特异性,根据出血的缓急可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胶囊内镜、DSA、小肠镜检查的检出率较高。小肠出血肿瘤、血管畸形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2.
邱雄  赵聪  刘西平  史维  袁德强  吴立平 《四川医学》2001,22(12):1110-1111
目的 探讨肠道血管病变致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 对15例肠道血管病变所致的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胃镜检查,未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溃疡、肿瘤及其他出血病灶,8例行消化道钡餐检查未发现充盈缺损等任何异常影象,15例肠镜检查中3例见盲肠,升结肠处粘膜下血管增多,扩张。10例行99mTc标记红细胞ECT检查,2例提示活动性出血,12例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1例见扩张增粗的供血动脉及动脉期早期的静脉显示位于回结肠动脉,2例肠壁染色增浓,出现点片状造影剂浓集区,位于空肠,8例供血动脉迂曲扩张,局部血管丛异常增多,结构紊乱,位于空肠和回肠,DSA检查阳性率92%,DSA后即行栓塞治疗8例,成功止血6例,占75%。1例术前检查未能明确出血部位,手术探讨查发现病灶1例,结论 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是准确诊断肠道血管畸形的可靠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肠镜在小肠出血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技巧。方法对于经内科综合治疗不能止血,而常规检查短期内不能明确病因的急性小肠大出血患者,在术中进行内镜检查,寻找出血原因和部位,并进行合理的手术治疗。结果
  经肠镜在剖腹探查时准确地找到出血的原因,其中有4例为血管畸形,1例是小肠憩室,1例是海绵状血管瘤,确诊后合理手术出血均得到救治。结论对不明原因的急性小肠大出血患者需急诊剖腹探查时,术中肠镜的应用是一种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病变检出率高,在基层医院也可以顺利开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7例有消化道症状经电子胃镜、肠镜、全消化道钡餐、腹部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结合手术、病理检查、并发症等分析其应用价值。所有患者均在静脉麻醉及心电监测下进行。结果 37例患者中仅有2例出现因麻醉所致的轻度呼吸抑制并发症,1例因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出现血压持续下降而终止检查,无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出现。36例患者中经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有24例发现病灶,病变检出率66.67%,包括非特异性炎症及溃疡8例(22.22%)、克罗恩病4例(11.11%)、恶性肿瘤3例(8.33%)、嗜酸性胃肠炎1例(2.78%)、寄生虫3例(8.33%)、息肉1例(2.78%)、血管畸形1例(2.78%)、淋巴管扩张3例(8.33%),12例未检出病灶。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可以直接检查全消化道,尤其对小肠病变检出率高,同时可以做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人非肿瘤性小肠出血的术前术中诊断方法。方法 对本组21例病人的术前诊断及术中诊断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1例,术前诊断明确13例(61.9%),术中诊断6/8例,治愈19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结论 对于成人非肿瘤性小肠出血的病人应尽可能作术前全面检查,尤其直肠指诊、纤维胃镜、纤维结肠镜及彩超。术中也应采取一切可能方法,尤其是术中内窥镜检查。成人非肿瘤性小肠出血论断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空回肠出血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空回肠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的选择。方法:33例空回肠出血患者分别行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核素扫描、血管造影、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等单项或多项检查。手术及病检证实。结果:33例患者中,小肠肿瘤占13例(39.39%),以平滑肌瘤多见,小肠感染性疾病8例(24.24%),Meckel‘s憩室7例(21.21%),血管病变(包括血管瘤)3例(9.1%),其它2例(6.06%),其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黑便多见(42.42%),约1/3的患者伴有腹痛,以中度贫血为多见(48.48%).核素扫描检查7例,5例均发现小肠出血部位.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均为Meckel‘s憩室;胃镜和/或结肠镜检查20例,5例提示小肠病变;剖腹探查6例,其中1例蓝色橡皮疱痣血管瘤、1例血管畸形、1例坏死性小肠炎,3例经术中肠镜发现1例副伤寒、1例空肠平滑肌瘤、1例肠道钩虫病。结论:空回肠出血以肿瘤为最常见病因,对不明原因的中度贫血伴黑便者应高度怀疑小肠病变,核素检查对诊断Meckel‘s憩室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7.
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溃疡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溃疡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9例小肠溃疡的病人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并行镜下描述,与其病理诊断对照分析,从而论证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在小肠溃疡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结果 小肠克罗恩病9例(47.3%),小肠结核4例(21.0%),小肠非特异性溃疡2例(10.5%),小肠肿瘤1例(5.3%),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5.3%),过敏性紫癜1例(5.3%),不明原因的溃疡1例(5.3%).结论 小肠溃疡以克罗恩氏病为多见,其次为肠结核.而结合其他部位的病变有助于对病因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0 引  言  在临床工作中,消化道出血的定位诊断有时并不容易,尤其是小肠病变。由于小肠病灶通常较小,常规检查项目包括钡餐、CT均很难清楚显示小肠病变的准确部位,纤维内窥镜只能到达小肠的两端,中间绝大多数区域属于“盲区”。对于出血量较小的病灶,肠系膜血管造影和ECT往往无阳性发现。近2年,我科共收治全国各地转来的隐匿性消化道出血患者7例,在各种检查均不能明确出血部位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吞线检查进行定位,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4个典型病例。1 临床资料  病例1 患者男性,67岁,因反复黑便1年入当地医院,曾2次行胃镜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4例小肠间质瘤病例的临床表现、手术处理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出血为主16例,小肠梗阻5例,腹部肿块3例。位于十二指肠水平部3例,空肠13例,回肠8例。1例术前胶囊式内镜明确诊断,DSA阳性率62.5%(10/16),X线消化道造影阳性率28.6%(4/14),19例经剖腹探查明确诊断。免疫组化CD117阳性率95.8%(23/24),CD34阳性率70.8%(17/24),SMA阳性率29.6%(7/24)。随访3个月至5年,24例均健在,未有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小肠间质瘤术前各项检查阳性率低。对原因不明的反复大量消化道出血而又高度怀疑来源于小肠者须及时剖腹探查,以避免长期误诊。对于空、回肠间质瘤行根治性小肠切除术,十二指肠间质瘤且小者行局部切除,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小肠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方法:收集近5年来36例小肠恶性肿瘤(均经病理证实),对其X线钡餐检查及CT扫描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小肠恶性肿瘤的钡餐检查和CT扫描各有特点。结论:钡餐检查结合CT扫描对提高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