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烧伤创面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0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995—01~2005—12深度烧伤创面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0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06 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的715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标本来源为痰(67.1%)和分泌物(16.6%),其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0.5%,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性从2006年的3.41%和2.27%分别上升至2010年的26.4%和18.2%;到2010年头孢哌酮、氨曲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达50%以上;对复方新诺明连续5年耐药率均高达80%以上,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总耐药率分别为20.4%和17.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15.9%和27.1%,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约在30%~50%.金属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耐药菌感染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临床分布、产酶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手工法及法国生物梅里埃鉴定系统对菌种进行鉴定,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双纸片扩散法、三维试验、协同法分别对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β-内酰胺酶(AmpC酶)、金属酶进行检测。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分布于呼吸科、ICU、外科,其中呼吸科和ICU检出率最高,分别占总分离菌株的50.7%和18.7%;临床标本以痰标本为主,分离率为80.6%,其次是脓汁和伤口分泌物;产AmpC酶71株,单产ESBLs酶27株,产金属酶16株,其中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菌株17株,产AmpC酶菌株检出率最高。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产AmpC酶为主,临床治疗应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中金属β-内酰胺酶可分为4种:IMP、VIM、SPM以及GIM,而各型又有若干亚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位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上,并以基因盒的形式存在于整合子中。整合子属于可移动基因元件,借助整合子的移动,基因盒可在不同细菌间传递,导致耐药性在不同细菌间水平传播,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赵苏瑛  李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2):1181-1182,1185
产金属酶(MBL)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MBL基因可位于细菌质粒或染色体上,并以基因盒的形式由整合子携带,从而导致耐药性在细菌间水平或垂直传播,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现对MBL的演变、分类、分子生物学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儿童患者中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绿脓假单胞菌产金属酶的基因型。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03年12月至2005年11月我院住院患儿中分离出的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绿脓假单胞菌59株。使用E试验法检测产金属酶的耐药表型,PCR技术检测编码金属酶的IMP、VIM、SPM和GIM4种基因型。PCR反应产物进行纯化后,使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DNA测序。将得到的拼接序列与GenBank中Blast进行同源分析,确定其基因亚型。结果59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绿脓假单胞菌中,纸片法检测金属酶表型结果阳性29株,占49.2%。PCR检测金属酶基因型阳性39株,占66.1%,其中IMP型阳性35株,占89.7%,VIM型阳性4株,占10.3%。未检测出SPM和GIM型金属酶。测序结果显示,IMP型测序结果均为产IMP.1亚型金属酶的绿脓假单胞菌。VIM型测序结果均为产VIM-2亚型金属酶的绿脓假单胞菌。结论儿童患者中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绿脓假单胞菌,产金属酶率高于成人报道。产生的金属酶同时存在IMP-1和VIM-2两种基因型,其中以IMP-1亚型为主,少部分为VIM-2亚型。产金属酶是儿童患者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绿脓假单胞菌的重要耐药机制。在儿科进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绿脓假单胞菌产金属酶的监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金属β-内酰胺酶在铜绿假单胞菌中广。泛流行,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更多困难。现对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流行病学特征、性质、分类、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丙沙星、依诺沙星、阿米卡星与临床常用的抗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体外联合的抗菌活性。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1月烧伤病房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情况。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2006年1~12月在烧伤病房采集的3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判定联合应用效应。结果6年间我院烧伤病房共分离出652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478株,占73.3%,革兰阳性(G+)球菌174株,占26.7%。检出最多的细菌是铜绿假单胞菌149株,鲍曼不动杆菌149株。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研究提示:环丙沙星、依诺沙星分别与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联合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发生协同的比率,环丙沙星组分别为36.4%、30.3%、27.3%、33.3%,依诺沙星组分别为24.2%、27.3%、18.2%、27.3%。阿米卡星与头孢他啶联合用药主要表现为协同作用,协同比率为57.6%,所有的联合均无拮抗作用。结论阿米卡星与头孢他啶联合发生协同的比率高于环丙沙星和依诺沙星,环丙沙星组发生协同的比率大于依诺沙星组,二者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种类越多,联合用药发生协同的比率越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持续高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其对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用双纸片增效试验进行ESBLs检测,使用χ2检验比较PA产ES-BLs菌株与未产ESBLs菌株在耐药性之间的差别。结果对109株PA进行检测,其中22株产ES-BLs,检出率为20.2%。产ESBLsPA组与未产ESBLsPA组均对泰能、多粘菌素E敏感,对复方新诺明高度耐药(P>0.05);对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等在内的8种抗生素,产ESBLsPA组耐药率明显高于未产ESBLsPA组(P<0.05或P<0.01)。结论产ESBLsPA对常用抗生素呈现出更强的耐药性,并且部分产ESBLsPA菌株还常常联合其他酶造成混合耐药,使PA多重耐药状况更加严重。微生物工作者应加强PA产酶情况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杨文  李祖建  杨伟华  欧阳英 《护理研究》2006,20(7):1755-1756
[目的]了解烧伤病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方法]对烧伤痛区病人及周围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铜绿假单胞菌培养样本252份。[结果]252份样本中,铜绿假单胞菌阳性22份,阳性率8.7%;病人创面、病房物体表面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结论]警惕区域性铜绿假单胞菌交叉感染,烧伤痛区工作人员手、公共医疗用品的消毒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施宏艳  王晖 《现代护理》2006,12(27):2590-2591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烧伤病区内流行情况,与医院内感染的关系。并制定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造成的烧伤病人院内感染。方法对烧伤痛区内病人分泌物及消毒前环境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分型和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学分型。结果消毒前烧伤病区内环境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污染较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与病人分泌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噬菌体和血清学分型部分属同型、同群,是造成烧伤病人院内感染的重要菌种。结论严格按照控制方案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消毒后的病区环境染菌率明显下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烧伤病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  李祖建  杨伟华  欧阳英 《护理研究》2006,20(19):1755-1756
[目的]了解烧伤病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方法]对烧伤病区病人及周围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铜绿假单胞菌培养样本252份。[结果]252份样本中,铜绿假单胞菌阳性22份,阳性率8.7%;病人创面、病房物体表面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结论]警惕区域性铜绿假单胞菌交叉感染,烧伤病区工作人员手、公共医疗用品的消毒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该院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制剂的耐药情况以及相关耐药基因的携带现况。方法自临床分离的119株铜绿假单胞菌均采用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CTX-M、DHA-1、OXA、CARB、VEB-1、PER-1、GES-2、AmpC、VIM-1、VIM-2、IMP-1、SPM、OprD和IntⅠ)并对检出的耐药基因进行DNA测序。结果 119株铜绿假单胞菌中TEM阳性103株(86.6%),AmpC阳性77株(64.7%),IntⅠ阳性54株(45.4%),OprD缺失54株(45.4%),VIM-2阳性19株(16.0%),CARB阳性14株(11.8%),SHV阳性2株(1.7%),OXA阳性2株(1.7%),DHA-1阳性1株(0.8%),其余基因均为阴性。结论该院铜绿假单胞菌TEM、AmpC、IntⅠ、VIM-2等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及OprD缺失均较高,多重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临床下呼吸道标本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胞菌素酶(AmpC酶)及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07-2012年480株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API鉴定系统进行。药敏试验按K-B纸片琼脂扩散法操作并判断结果。采用三维试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中的ESBLs和AmpC酶,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从4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ESBLs、AmpC及金属β-内酰胺酶189株,总检出率39.4%。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显示较好的敏感度,对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头孢唑林高度耐药。结论应重视铜绿假单胞菌ESBLs、AmpC和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对于该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宜采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他啶联合氨基甙类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铜绿假单胞菌产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MP型金属酶是我国临床检出率最高的金属酶,产金属酶(MBL)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MBL基因可位于细菌质粒或染色体上,并可以基因盒的形式由整合子携带,从而导致耐药性在细菌问水平或垂直传播,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现对IMP型金属酶的演变、分类、分子生物学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分析,了解其分布,并比较几种金属酶表型检测的方法。方法收集国内16个城市28家医院临床分离的658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E-test法检测其对亚胺培南(IPM)及美罗培南(MRP)的耐药性。对筛选出的353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铜绿假单胞菌采取双纸片协同试验、IPM乙/二胺四乙酸(EDTA)组合纸片试验、E-test法(IPM/EDTA)进行金属酶表型筛选,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克隆测序明确金属酶基因型。结果PCR金属酶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8株菌株金属酶阳性,其中4株金属酶基因型为VIM-2,另外4株为IMP-9。与基因型检测结果比较,上述3种检测金属酶的方法敏感性均为100.0%,E-test法和组合纸片法(以直径之差≥6 mm为标准)的特异性均为100.0%,组合纸片法(以直径之差≥4 mm为标准)的特异性为99.4%,双纸片协同试验的特异性为91.3%-95.9%不等。结论组合纸片法(IPM/EDTA,以直径之差≥6 mm为标准)是相对方便、快捷、适于临床广泛应用的金属酶表型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烧伤病区内流行情况,与医院内感染的关系.并制定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造成的烧伤病人院内感染.方法 对烧伤病区内病人分泌物及消毒前环境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分型和铜绿假单胞菌血清学分型.结果 消毒前烧伤病区内环境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污染较严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与病人分泌物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噬菌体和血清学分型部分属同型、同群,是造成烧伤病人院内感染的重要菌种.结论 严格按照控制方案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消毒后的病区环境染菌率明显下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不同地区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分析,了解其分布,并比较几种金属酶表型检测的方法。方法收集国内16个城市28家医院临床分离的658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E-test法检测其对亚胺培南(IPM)及美罗培南(MRP)的耐药性。对筛选出的353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铜绿假单胞菌采取双纸片协同试验、IPM乙/二胺四乙酸(EDTA)组合纸片试验、E-test法(IPM/EDTA)进行金属酶表型筛选,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克隆测序明确金属酶基因型。结果PCR金属酶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8株菌株金属酶阳性,其中4株金属酶基因型为VIM-2,另外4株为IMP-9。与基因型检测结果比较,上述3种检测金属酶的方法敏感性均为100.0%,E-test法和组合纸片法(以直径之差≥6 mm为标准)的特异性均为100.0%,组合纸片法(以直径之差≥4 mm为标准)的特异性为99.4%,双纸片协同试验的特异性为91.3%~95.9%不等。结论组合纸片法(IPM/EDTA,以直径之差≥6 mm为标准)是相对方便、快捷、适于临床广泛应用的金属酶表型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A型ESBLs耐药基因,分别命名为blaOXA-128和blaOXA-129,已经注册到GenBank数据库,GenBank号分别为EU573214和573215.结论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已经存在携带OXA型超广谱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现了铜绿假单胞菌携带的两个新的OXA型ESBLs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及膜孔蛋白基因存在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本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30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方法,分析20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OXA-1群、OXA-2群、OXA—10群、PER、GES、VEB、CARB、IMI、VIM、SPM、GIM、SIM、DHA)和膜孔蛋白基因(OprD2)。结果3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TEM基因阳性28株,阳性率93.3%。CARB基因阳性1株,阳性率3.3%;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缺失29株,阳性率96.7%。未检出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烟台地区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基因(TEM)和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缺失株检出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