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株分布情况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κ—B法筛选对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同时耐药菌株,E—test法检测产金属伊内酰胺酶菌株,最后用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度。结果30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同时耐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者34株,占11.3%(34/300);其中检出产金属伊内酰胺酶15株,占5.0%(15/300),产酶株分布较为集中,产酶株对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等抗生素高水平耐药,对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部分耐药。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伊内酰胺酶检出率升高,产酶株的多重耐药较严重,应高度重视产金属β内酰胺酶铜绿假单胞菌的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2.
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及耐药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金属酶的检测及耐药现状,为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DTA纸片复合法和E-test法分别筛选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同时用PCR法检测blaIMP-1和blaVIM-2耐药基因,用MIC法测定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度。结果:3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ED-TA纸片复合法筛选9株产金属酶菌株;E-test法筛选6株产金属酶菌株;PCR法仅检测到1株blaIMP-1和3株blaVIM-2耐药基因。产金属酶菌株呈多重耐药,尤其是PCR法产金属酶菌株耐药呈现为高水平耐药;阿米卡星抗菌活性最好,其次为环丙沙星。结论:金属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原因之一,我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中部分携带金属酶,该酶导致该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以及β-内酰胺金属酶阳性率。方法采用K-B法检测35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2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采用IPM EDTA与CAZ EDTA抑菌环直径之差判断金属酶阳必性率。结果356株铜绿假单胞菌有86株对IPM耐药。有155株对CAZ耐药,82株同时对CAZ与IPM耐药,从中共检测出16株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对大多数抗生素形成耐药。结论金属酶对氨曲南和多粘菌素B稳定,可作为产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通过密切监视产金属酶菌株的发展趋势,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本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耐药性及同源性.方法 用2-巯基丙酸或 EDTA 协同试验筛选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协同试验阳性菌株用PCR法检测金属酶基因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产金属酶菌株同源性.结果 31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协同试验阳性5株,PCR扩增有4株阳性,为金属酶IMP-9型,均分离自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PFGE结果显示为同一克隆株.产酶株对阿米卡星敏感或中介,对其他临床常用抗生素均高度耐药.结论 本院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有产IMP-9型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流行,应注意进行临床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5.
于清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224-3225
目的 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金属酶情况,分析其耐药特点.方法 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临床送检各种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药敏纸片法对金属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结果 在59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耐亚胺培南214株,耐药率为36.2%,其中产金属β-内酰胺酶36株,产酶率为16.8% (36/214);药敏结果显示,59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舒普深、阿米卡星和特治星敏感率较高,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和头孢泊肟耐药率较高.结论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严重,金属酶的产生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及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因素之一.临床应参考实验室的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淮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K-B法和MIC法检测25株临床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外膜蛋白OprD2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耐药相关基因(IMP、VIM、SPM、GIM)。结果 25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15株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缺失率60%;5株产金属酶,检出率20%(4株产VIM-2,1株产IMP-1);未检出SPM-2、GIM基因。结论淮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外膜通道蛋白OprD2缺失与产金属酶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目前儿科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I.)产生的情况,及具有不同耐药机制菌株的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从我院住院患儿中分离出的75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用PCR方法进行oprD2基因、金属酶IMP、VIM、SPMT和GIM基因检测。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2006年CLSI推荐标准判断结果。使用WHONET5.3和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检测75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者50株,占66.7%;产金属酶的46株.占61、3%,其中IMP阳性38株(82.6%),VIM阳性8株(17.4%)。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同时产金属酶的34株,占45.3%,其对口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MIC50和MIC90均高于其他菌株。结论目前从儿科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和产生金属酶都十分严重,菌株的耐药性也很高,并且产MBI.菌株存在IMP和VIM2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本地区患者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检出情况及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 本研究收集2012年2月~2013年2月共151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47株.使用IMP/EDTA纸片法筛选产金属酶的耐药表型,PCR技术检测编码金属酶的IMP、VIM、SPM和GIM 4种基因型.PCR反应产物进行纯化后,进行核酸电泳.结果 47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IMP/EDTA纸片法检测金属酶表型阳性21株,占44.6%.PCR检测金属酶基因型阳性14株,占29.8%,其中IMP型阳性11株,占78.6%,VIM型阳性3株,占21.4%.未检测出SPM和GIM型金属酶.结论 池州地区产生的金属酶同时存在IMP和VIM两种基因型,其中以IMP亚型为主,少部分为VIM亚型,分布科室主要为ICU,其次为神经外科.产金属酶是本地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重要耐药机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酶的监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耐药表型.[方法]对本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临床检出菌,用天地人200B系统鉴定及药敏分析,并用三维法对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AmpC酶检测,同时用双纸片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64株,其中检出AmpC阳性菌株18株,产酶率为28.13%;产ESBLs菌株16株,产酶率为25.00%;产AmpC+ESBLs菌株8株,产酶率为12.50%.在14种抗生素中,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结论]住院病人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易感人群.亚胺培南是治疗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布及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统计分析25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254株铜绿假单胞菌有159株来自伤口分泌物,有83株来自痰及气道分泌物,其余来自血液、静脉导管尖端和尿液。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别为烧伤科占62.6%、内科24.8%、脑系科5.1%、外科3.9%、骨科1.6%。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菌药物均有很高的耐药性,均接近或大于60%,而对碳青酶烯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有较低的耐药率,最低者是氨曲南42.9%其次是亚胺培南49.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多来自我院烧伤病人的伤口创面。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多重耐药明显,临床应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监控并防治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1.
铜绿假单胞菌536株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调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536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以下呼吸道和伤口感染为主,其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7.3%)、头孢他啶(9.3%)、环丙沙星(9.8%)和阿米卡星(9.9%),其他抗生素耐药率一般在20%左右。耐药菌株存在较严重的交叉耐药现象。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合理谨慎使用抗生素是延缓耐药株快速上升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质粒介导的AmpC 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检测产AmpC酶株的耐药表型,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108株临床分离鉴定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irby-Bauer药敏纸片法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cefoxitin three dimensional test)方法检测出产AmpC酶阳性菌株,检测AmpC酶阳性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表型。结果 在所收集临床分离的10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AmpC酶铜绿假单胞菌28株,产AmpC酶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产AmpC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细菌鉴定、药敏实验采用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采用双纸片增效法。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1999年的13.0%升高到2005年的39.1%。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巴坦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在60%~63%之间,对妥布霉素、氨曲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6.5%、68.0%、70.7%、71.0%和72.2%,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15,7%。结论 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产金屑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实验室应加强对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产AmpC酶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标本中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 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及产AmpC酶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 12 7株铜绿假单胞菌用MicroscanWalkAway 40系统鉴定到种 ,药敏试验采用Kirby Bauer纸片扩散法按NCCLS标准进行 ,并通过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结合PCR法检测AmpC酶。结果 :对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为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 ,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为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吡肟 ,12 7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AmpC酶菌株共 31株 ,产AmpC酶阳性率占总菌株数 2 4 5 % ,产AmpC酶菌株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比不产AmpC酶增高。结论 :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与产AmpC酶有关 ,治疗宜选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吡肟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上海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2007年14所医院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株作药敏试验。以CLSI2007年版为判断标准。结果14所医院临床分离35907株细菌中革兰阳性菌占37.0%,革兰阴性菌占63.0%。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1.1%和75.9%。未发现万古霉素中介株或耐药株。儿童患者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青霉素敏感菌株占11.7%,青霉素不敏感株(PISP和PRSP)占88.3%(73.9%和14.4%)。发现2株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和奇异变形杆菌在各菌属中分别占58.0%、53.9%和14.7%。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6.7%和18.8%。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1.0%和22.5%。出现少数铜绿假单胞菌(2.8oA)、鲍曼不动杆菌(4.5%)、弗劳地柠檬酸杆菌(6.0%)和肺炎克雷伯菌(0.1%)对现有抗菌药(除多黏菌素外)均耐药的泛耐药株。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加趋势,加强对耐药菌的检测、耐药菌带菌者的筛查和耐药机制研究,对正确选用抗菌药和控制耐药菌感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院重症监护(ICU)病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收集本院ICU病区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利用MicSCAN-4半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分析仪及NC31G-菌鉴定板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临床常用的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ICU病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于痰液中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左旋氧氟沙星5种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0%,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普深耐药率均低于20%。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重耐药株、泛耐药株,在本文中各占41.3%、1.7%。结论ICU病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出现多重耐药株或泛耐药株,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敏感及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各种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11株,其中呼吸道(痰及咽拭子)分离出80株(72.0%);伤口分泌物(脓及分泌物)分离出25株(22.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3%、9.9%、10.8%、18.0%;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7.3%及91.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以呼吸道及伤口感染为主,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严格执行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使临床用药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进行,对控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具有重要意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可作为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可作为次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该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和药敏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鉴定临床标本中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应用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软件进行药敏情况分析。结果:45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主要分布情况: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抗生素耐药情况: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肟、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达达到100%,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0%、46.7%、46.7%、35.6%,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派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2.2%、22.2%、20%、133%。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分别为4.4%和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耐药率20%以下只有头孢派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临床用药应根据药敏分析,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9.
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特性及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表达。方法 用Phoenix^TM-100系统鉴定细菌和药敏试验。用琼脂扩散法检测2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4种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并使用DNA测序加以证实。结果 19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氯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耐药率最高,均为98.9%;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5.3%和6.8%。从20株菌中检出aac(6′)-Ⅰ、aac(6′)-Ⅱ和ant(2″)-Ⅰ3种修饰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60%和65%,未发现ant(3″)-Ⅰ基因。20株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奈替米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5.0%、90.0%、70.0%、60.0%。结论 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与修饰酶基因的传播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亚胺培南耐药非发酵菌流行进展及耐药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耐药非发酵菌在我院的流行进展及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全部细菌用ATB Expression鉴定到种,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药敏采用纸片扩散法,统计软件为WHONET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敏采用ATB配套的药敏卡。[结果]4年来我院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有逐年增长趋势(χ^2=13.44,P〈0.05);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变化不明显,耐药率平均为2.4%;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株体外抗菌活性均较强的是头孢哌酬/舒巴坦、环丙沙星,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50%;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最低的抗生素仍是复方磺胺(9.34%),其次是环丙沙星(25.2%)、复方替卡西林(43.0%)。[结论]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有升高趋势,值得密切关注;亚胺培南耐药的非发酵菌多重耐药严重,尤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最为有效的抗生素仍是复方磺胺,亚胺培南耐药非发酵菌经验用药可选头孢哌酮/舒巴坦或环内沙星,但应根据药敏结果随时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