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感染的沙鼠腹腔收集彭亨和马来丝虫,分别从犬末稍血及心脏获取犬恶丝虫微丝蚴和成虫,棉鼠丝虫取自感染棉鼠的胸腔。所有成虫用盐水洗涤数次,雌、雄虫分开。从沙鼠腹腔收集的微丝蚴,用PBS与等量的1%琼脂糖混合液冲洗,按Tomisato法将从琼脂糖凝胶中逸出的微丝蚴置入Hanks液以纯化微丝蚴。成虫混悬于碳酸盐缓冲液(0.05M,pH9.5),超声捣碎,搅动24小时,  相似文献   

2.
作者观察了感染棉鼠丝虫的多乳鼠一次口服海群生500毫克/公斤后肝、脾、肾、肺和胸腔内的反应。观察项目包括微丝蚴粘着细胞、制动微丝蚴的出现以及微丝蚴密度的变化。1.对微丝蚴血症和成虫的作用:感染棉鼠丝虫的多乳鼠在治疗后1小时微丝蚴血症减少率为82.3%,治疗后24及72小时分别为98%及95%。治后微丝蚴血症的减少与治前的微丝蚴密度有关,治后1小时的微丝蚴血症减少率与治前血中微丝蚴密度之间存在反比关系。治疗后未见多乳鼠胸腔内成虫  相似文献   

3.
关于低温保存的盘尾丝虫微丝蚴的感染力,尚无报道。本文作者用牛颈盘尾丝虫(Onchocerca gutturosa)、马颈盘尾丝虫(Ocarvicalis)及旋盘尾丝虫(O.volvulus)的微丝蚴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研究。收集微丝蚴的方法是将摘下的动物组织碎片,放在无菌的台氏溶液中。这台氏液每毫升加有20%减活的母牛血清、200单位的青霉素及链霉素(TOS),以后间隔2~18小时,收集微丝  相似文献   

4.
据 L(?)mmler 等(1978)对感染棉鼠丝虫的纳塔耳乳鼠的实验治疗,证实痢特灵(呋喃唑酮)有杀丝虫成虫和微丝蚴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痢特灵对丝虫的作用,作者等采用同一动模系统,给实验感染棉鼠丝虫的纳塔耳乳鼠分别喂以痢特灵50毫克/公斤×5天和100毫克/公斤单剂量,于给药后42天内定期观察血液和胸腹腔内的微丝蚴、成虫以及雌虫子宫内胚蚴和微丝蚴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过去感染旋盘尾丝虫的病人常用海群生(DEC)治疗。最近作者用口服单剂伊维菌素150mg/kg治疗8例男性患者,目的在于观察微丝蚴在皮肤中消失的情况及在治疗最初72小时微丝蚴进入尿和血中的情况。取治疗开始后72小时内的尿液经振荡后沉降2小时,留下含有沉淀物的20ml尿用1500×g离心10分钟,取离心物作镜检。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病媒接种诊断试验、组织化学染色、幼虫肛板和成虫交合刺测量等四种方法对亚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大鼠的结果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彭亨丝虫感染大鼠进行对比。实验用的亚周期型马来丝虫取自南加里曼丹猫体,经转种入长爪沙鼠后,感染东乡伊蚊取得Ⅲ期幼虫。以每鼠50—100计数,按Ash和Riley(1970)的方法经腹股沟皮下接种SD株雄性大白鼠15只和LE株雄性黑白鼠36只。于接种后10周开始,每周从尾静脉采血,用薄膜过滤法查微丝蚴。结果指出,SD和LE鼠微丝蚴阳性率分别为20%(3/15)和11%(4/36)。前者平均潜隐期106天,后者143天。LE鼠的平均显性期438天,SD鼠355天,两者微丝蚴密度相似(17.5条/20cmm和16条/20cmm)。6只SD鼠,3只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丝虫感染不同感染期的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作者在孟买附近的丝虫病流行区观察了37名受检者,详细记载了他们的年龄,居住在流行区的时间,病史和体检结果,夜间涂血片检查,并作微丝蚴计数。将受检组分成三组,第1组12例为无任何丝虫感染症状的正常人,第2组9例为曾有微丝蚴血症的丝虫感染者,检查时发现其中经海群生治疗的5例(2a组)中4例无微丝蚴(mf),1例仍有9mf/20μl,未经治疗的4例(2b组)微丝蚴密度为1—4mf/20μl,第3组为16例四肢象皮肿病人。另设对照组9人,远离流行区而很少有感染的机会。取班氏丝虫病病人的微丝蚴作抗原,夜间取血经肝素处理,核孔薄膜过滤,冲洗,然后将mf混悬在pH7.4的PBS中;彭亨丝虫微丝蚴取自感染的多乳鼠的血,经Percoll梯度分离后混悬于PBS中,成虫也取自上述动物,洗净后制成匀浆。以上三种抗原再经  相似文献   

8.
作者分别从感染棉鼠丝虫和魏氏棘唇线虫的纳塔耳乳鼠和感染犬恶丝虫的狗检出的成虫,经冻干、研磨成匀浆,离心后的上清液即为抗原,以此作为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的致敏原及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屯G抗体的抗原。并用棉鼠丝虫、魏氏棘唇线虫、马来丝虫、彭亨丝虫的感染期幼虫,分别感染的纳塔耳多乳鼠作实验,在感染后的不同时间(直至感染后350天),从鼠的眶后静脉丛采血,分离血清,进行  相似文献   

9.
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催化乙酰CoA和胆碱合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ChAT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包括某些寄生蠕虫的神经组织中。本文首次报告了几种丝虫的特高水平ChAT,并比较了其酶活力的差异,分析了多种药物对ChAT活力的影响,旨在了解丝虫ChAT的生理功能,以及作为化疗靶子的可能性。分别制备虫体(马来丝虫、彭亨丝虫、棉鼠丝虫成虫和微丝蚴,班氏丝虫微丝蚴,美州钩虫和鼠鞭虫成虫)的组织匀浆,超声粉碎,离心后(12000×g,20分钟)上清待测。ChAT活力测定:参照Fonnum放射化学法,活力单位定为37℃下每分钟形成1μmol ACh,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道了硝硫氰胺治疗多头乳鼠体内的棉鼠丝虫、魏氏棘唇线虫、亚周期型马来丝虫及彭亨丝虫的治疗效果。将感染上述4种丝虫的多头乳鼠分别给服不同剂型的硝硫氰胺,每天1次、连服5天。服药后定期检查动物周围血液中的微丝蚴,直至开始服药后42  相似文献   

11.
已发现吲哚类化合物,特别是苯并噻唑类化合物有很强的杀丝虫成虫和微丝蚴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吲哚类化合物对各发育期丝虫的作用,观察了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对魏氏丝虫、马来丝虫和彭亨丝虫的第三期幼虫及成虫前期的疗效。多乳鼠自皮下接种魏氏丝虫、马来丝虫和彭亨丝虫的第三期幼虫,虫数分别为50,70和85条,试用的药物为5种5-甲基-苯并噻唑类衍生物及其5-甲氧基类似物。动物于感染后3d口服单剂药物,以观察其对第三期幼虫的作用,或感染后28,38和32d给药,以观察药物分别对魏氏丝虫、马来丝虫  相似文献   

12.
甲苯咪唑是一种广谱的驱虫剂。本文作者根据有关该药对常现丝虫微丝蚴、魏氏盖头丝虫与棉鼠丝虫的微丝蚴和成虫有作用。治疗马来丝虫病能使大多数病例获得临床改善,以及对沙鼠的彭亨丝虫感染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Ash和Riley,曾于1970年以彭亨丝虫皮下感染长爪砂鼠(Meriones unguiculatus)获得成功,以后的实验研究亦证实了这一发现。然而这种感染方式不能检获大量发育期幼虫和成虫。Ash还发现雄鼠较雌鼠易感,雄鼠的成虫发现率较低(10~20%),其中约70%的丝虫位于淋巴管,剩余30%多位于心、肺。大多数雄鼠于接种后60~100天内末梢血液中可查见微丝蚴。最近作者用腹腔感染一定数量刚成熟的雌、雄砂鼠,发现接种50~400条感染期幼虫,发育期幼虫和成虫的检获率较高(30~  相似文献   

14.
目前,治疗人类淋巴丝虫病和旋盘尾丝 虫病的最常见药物是乙胺嗪(DEC)和伊维菌素。尽管这两种药物对杀微丝蚴很有效,它们对成虫的作用欠佳。现仍需要对丝虫成虫有效的药物。丝虫成虫的聚胺代谢过程为化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彭亨丝虫及罗阿丝虫的微丝蚴(mf)被蚊摄入后,立即在胃内脱鞘。也有人报告:彭亨丝虫mf被四斑按蚊摄入后,立即在血块中脱鞘。Yamamoto等(1983)报道,彭亨丝虫在骚扰阿蚊的胃及腹部血腔内脱鞘。从而认为,鞘可能起着保护幼虫的作用。为了了解mf脱鞘是否常在蚊血腔中进行,作者采用感染丝虫的长爪沙鼠作蚊血源进行实验。感染彭亨丝虫的鼠血mf平均密度为73.5条/cmm和2.6条/cmm;感染马来丝虫的为1.5条/cmm,均以40mg/kg戊  相似文献   

16.
用马来丝虫成虫和微丝蚴可溶性粗抗原作ELISA,观察了感染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血清中特异抗体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感染沙鼠腹腔液中的微丝蚴阳性检出率为36.7%;抗成虫和微丝蚴抗体最早分别在感染后第2周和第3周可测得;两种抗体在第1次出现后,均持续上升,抗成虫抗体水平在感染后的第16周稍有下降,而抗微丝蚴抗体却持续在高水平上;显性感染沙鼠的抗微丝蚴抗体在腹腔出现微丝蚴后,明显高于隐性感染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对彭亨丝虫、犬恶丝虫微丝蚴在4种细胞系及另外两种培养系中的发育进行了研究。作者用无菌操作自感染猫和犬的血液中获得彭亨丝虫、犬恶丝虫的微丝蚴,以5微米孔径的薄膜过滤,将微丝蚴与红细胞分离,然后悬浮在昆虫组织培养基内,或 pH 7. 4的Hank 平衡盐溶液内备用。所用培养方法有三:第1种方法包括将分离出来的微丝蚴接种在4种蚊虫细胞系培养基内(马来伊蚊系MM/MK、假鳞斑伊蚊系 MM/VP_(12) 、埃及伊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用的彭亨丝虫亚周期株的微丝蚴系用盛有肝素的注射器抽取微丝蚴阳性猫的静脉血取得的,以未感染的犬或猫血稀释至每40ml血含有300~350条微丝蚴,然后将其置于装置饲血膜的容器中,待血温平衡后给埃及伊蚊饲血。将吸血的蚊虫饲养于温度为26±1℃,相对温度为75~85%的蚊笼中。感染后9~12天将蚊虫压碎收集感染期幼虫经腹腔注射感染蒙古沙鼠。犬恶丝虫感染埃及伊蚊的方法同上。结果:5-氟尿嘧啶30mg/kg/天×4天腹腔注射沙鼠体内彭亨丝虫成虫无作用,在第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以人体周期型班氏丝虫微丝蚴、猫体彭亨丝虫微丝蚴和狗体犬恶丝虫微丝蚴,分别移注入4~8周龄长爪沙鼠、纳塔耳多乳头鼠或小鼠体内后,对其寿命和行为的实验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20.
F151系胂类化合物,具有杀丝虫成虫的作用。HOE33258为哌哔嗪类化合物,对微丝蚴效果较好。Freidheim取前者1克分子量加后者2克分子量,获得一种反应物称E化合物(或V5851)。本文报告三者在体外和在猫及沙鼠体内对彭亨丝虫成虫、幼虫和微丝蚴的作用。 1.在猫体内对彭亨丝虫的作用:给8只阳性猫隔日皮下注射E化合物10毫克/公斤×3,其中3只猫经长期血检结果表明治疗后微丝蚴数逐渐下降,在2~4个月时明显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