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免疫球蛋白联合鞘内注射激素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应用Hughes量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Hughes临床分级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鞘内注射激素治疗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可缩短病程、缓解急性期症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静滴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及静滴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其中鞘内注射1次/周,每次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0 mg,5次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脑脊液(CSF)中蛋白含量及细胞学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变化及临床疗效、肌电图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CSF蛋白含量恢复至正常、CSF细胞学检查、肌电图检查改善或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观察组起效时间、SSS评分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静滴大剂量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安全有效,缩短病程,缓解急性期症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地塞米松(DXM)联合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基础上联合MP冲击治疗,2次/周,每次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10次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脑脊液(CSF)中蛋白含量及细胞学动态变化,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CSF蛋白含量恢复至正常,CSF细胞学检查,免疫活性细胞减少至恢复正常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2周;治疗组治疗后S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照观察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及输血浆对症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 收集自1996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GBS197例,其中54例(A组)每日用免疫球蛋白0.4g/kg,静脉滴注,连续5d;输血浆对症治疗(B组)为54例;激素治疗组(C组)为89例。观察三种疗法的肌力恢复、并发感染、平均住院天数、辅助呼吸时间、气管切开的例数及死亡率。结果 A组的肌力恢复与并发感染指标、平均住院天数及辅助呼吸时间与B组及C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例数,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球蛋白治疗GBS对于肌力恢复、减少并发感染、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及辅助呼吸时间等均优于输血浆对症治疗和激素疗法。 相似文献
6.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又称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不少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在该病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病理改变是周围神经节段性炎性脱髓鞘和(或)轴索华勒变性。现将我院1999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1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应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10~20mg/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0.4g/(kg·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d。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6.32±1.26)分与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6.34±1.3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0.89±0.7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33±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好,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好,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51例患者的资料.结果 痊愈24例,显著进步18例,好转9例,显效率为82.4%.结论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能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明显缩短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程,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HD-IVIG)治疗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重型GBS的病例13例,于首次发病后2周内给予HD-IVIG治疗,剂量为0.4g*kg-1*d-1,连续5天为一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3例GBS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4.23±0.44与2.54±1.45,治疗后比治疗前降低1.69±1.18,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治疗前后有很高的相关性(P<0.01).结论:HD-IVIG 治疗重型GBS疗效出现早,人工辅助通气时间短,可作为治疗重型GB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脑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40例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腰穿组和引流组,每组各70例。其中腰穿组患者接受腰椎穿刺鞘内注射治疗,引流组患者接受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治疗,所有患者均按颅内感染常规治疗进行基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愈效果、治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方法治疗脑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均有效,但引流组的治愈率为90.00%(63/70),明显高于腰穿组的61.43%(4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穿组的平均有效治疗时间为(9.47±2.4) d,明显长于引流组的(6.25±1.8) d,且治疗过程中腰穿组诉腰痛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引流组(15例vs 16例),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腰大池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脑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生长激素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5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生长抑素治疗组(予生长抑素十四肽治疗)和联合治疗组(予生长抑素十四肽、生长激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蛋白、细菌培养、二重感染及CD4~ /CD8~ 比值的变化。结果生长抑素治疗组治疗7 d后的血浆白蛋白水平为(26.0±1.5)g/L,与治疗前(24.0±1.3)g/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水平为(31.0±2.1)g/L,显著高于治疗前的(26.0±1.1)g/L(P<0.05)。生长抑素治疗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0%,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的60.7%(P<0.05),以腹水或引流液较易有阳性结果;两组菌种鉴定主要以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为主。生长抑素治疗组二重感染发生率为57.1%(16/28),与联合治疗组50.0%(14/2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中真菌涂片为阳性的14例患者中,有真菌感染临床症状或体征者仅9例,而生长抑素治疗组中真菌涂片为阳性的16例患者均有轻重不一的临床表现。联合治疗组的CD4~ /CD8~ 比值呈上升趋势,但与生长抑素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生长激素联合治疗SAP能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减少肠道菌群移位,同时促进机体合成功能,保护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29-131+150
目的研究肿节风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56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肿节风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3(IL-23)、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71.4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PCT、IL-6、IL-23、TNF-α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PCT、IL-6、IL-23、TNF-α含量均有所降低(P0.05),但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治疗副作用。结论肿节风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hs-CRP、PCT及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索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影响。方法:选择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发病72 h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动脉瘤,并予吸氧、镇静、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抗纤溶及防治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30 mg/d,2~4 ml/h,微量泵静脉泵入)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发病72 h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动脉瘤,予吸氧、镇静、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抗纤溶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治疗(尼莫地平30 mg/d)。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Glasgow预后评分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Glasgow预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管持续腰大池引流联合尼莫地平鞘内注射有效地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佐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6例。两组均给予休息,低盐低脂饮食,间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改善肺通气,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60ml每日一次缓慢静注,疗程15d。观察两组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为7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率为89.29%,对照组为73.2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佐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57-60
目的观察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6月的诊断为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患儿4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观察两组间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体温降至正常在给药第1、2天有效率分别为80%、100%,体温降至正常时间为(22.8±8.6)h;流感症状缓解率在给药第1、2天分别为60%、90%;症状缓解时间为(32.9±4.8)h;治疗组依从性2 d期为100%,4 d期为95%;总临床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体温降至正常在给药第1、2天有效率分别为20%、50%,至第5天100%;体温降至正常时间为(68.6±10.7)h;流感症状缓解率在给药1、2 d分别为15%、40%、至第5天95%;症状缓解时间为(96.5±12.8)h;治疗组依从性2 d期为100%,4 d期为90%,5 d期为85%;总临床有效率为100%。结论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与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在儿童流行性感冒的治疗中均能达100%临床有效,但体温降至正常及症状缓解方面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所需治疗时间较短,且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高;所以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7):99-10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予抗血小板聚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低颅内压及脱水等酌情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依达拉奉。治疗组同时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可以改善血流、降低血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