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莹 《当代护士》2018,(2):158-160
目的观察局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患者术前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的效果,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取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手术患者84例,其中44例为观察组,先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于穿刺处皮肤,穿刺部位均为左手头静脉距离腕关节近心端,然后按照常规留置针穿刺方法穿刺留置套针;40例为对照组,则按传统静脉留置针操作标准操作。在操作结束后运用数字疼痛分级法、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和疼痛护理满意度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和记录,应用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调查数据显示,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后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和疼痛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减轻手术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镇痛效果明显,不仅降低患者疼痛程度还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疼痛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小儿静脉穿刺拔针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陕西省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13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在患儿静脉穿刺拔针后实施常规性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患儿静脉穿刺拔针后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出血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总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儿静脉穿刺拔针后实施循证护理干预,降低了其红肿、出血及疼痛症状的出现,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比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能谱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第二军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放射科行能谱CT增强扫描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性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患者采用一次性蝶翼头皮静脉针。比较两组患者在穿刺过程中,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的疼痛评分、一次穿刺成功例数、扫描成功率及渗漏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穿刺过程中,护士未发生针刺伤;而对照组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发生针刺伤11例次,占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P=0.034)。观察组患者穿刺处疼痛评分为(3.1±0.52)分,而对照组患者穿刺处疼痛评分为(6.3±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高压注射过程中有3例发生对比剂外渗。而对照组高压注射过程中有16例患者发生对比剂少量外渗,其中3例患者发生对比剂大量外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P=0.043)。结论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了造影剂渗漏率,保护了护士职业安全性,减少护士因针刺伤所引发的职业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便于患者肢体活动,且一旦发生并发症时便于抢救给药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循证护理探索静脉滴注甘露醇时能减轻手背静脉穿刺时的疼痛、静脉滴注甘露醇过程中感到自穿刺处沿静脉走向疼痛、拔针时的疼痛的有效方法和技术。方法:对72例静脉滴注甘露醇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穿刺部位均为手背静脉,单日在右手实施循证护理的方法为观察组,双日在左手应用传统方法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穿刺时、滴注甘露醇过程中和拔针时疼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滴注过程中重度疼痛消失。结论:观察组操作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5.
田立玉 《妇幼护理》2024,4(7):1586-1588
目的 探讨轻疼痛静脉穿刺及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在我院接受静脉穿刺的 100 例患儿 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静脉穿刺 及护理,观察组采取减轻疼痛静脉穿刺及循证护理。分析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患儿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VAS 评分及不 良事件。结果 观察组的家长满意度、患儿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时、拔针 时 VAS(视觉疼痛评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肿或淤血、穿刺点出血、意外拔管、皮下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减轻疼痛静脉穿刺及循证护理能够减轻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6.
周晓婵 《妇幼护理》2024,4(4):869-871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穿刺拔针后对其出血率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 2022 年 7 月 1 日至 2023 年 4 月 1 日间收治的小儿静脉穿刺患者 20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 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静脉穿刺拔针后出血率、拔针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拔针后总 出血率、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能降低小儿静脉穿刺 拔针后红肿、青紫、疼痛剧烈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总出血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李小丽  史林源  许小莉 《妇幼护理》2023,3(8):1917-1919
目的 探讨采用静脉留置针女性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的聊城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1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84 例静脉留置针女性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2 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穿刺及留置情况、安全性、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留置针 2d、3d 的患者占 比更高(P<0.05)。观察组留置针 1d 患者占比较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7.14%和 23.81%(P<0.05)。 观察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静脉留置针的女性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提高静脉留置针患者穿刺成功 率,安全性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静脉穿刺疼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1~12月接受静脉穿刺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穿刺;观察组在静脉穿刺中实施心理护理并且改进进针、拔针方法.结果 观察组进针VAS评分2.96,±0.34、拔针1.72±0.23低于对照组的3.39±0.45、2.22±0.24;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78%高于对照组的84.4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82.22% (P <0.05).结论 对静脉穿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减轻静脉穿刺、拔针时给患者带来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延长静脉留置针时间。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需要静脉留置针治疗的1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浅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技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型的穿刺技术,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情况、穿刺后的舒适度、静脉留置针的时间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穿刺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无痛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回血率、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穿刺后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型小儿静脉留置针能够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延长留置针时间,提高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查检表在肿瘤病房留置针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需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控制(质控)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肿瘤科住院的需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外周留置针置入和日常维护集束化查检表进行护理质控。比较2组护士静脉留置针规范化使用情况,包括留置针穿刺部位选择正确率、护士日常维护正确率和静脉留置针导管固定正确率;比较患者因留置针并发症(静脉炎或导管堵管)致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 观察组护士留置针穿刺部位选择正确率、护士日常维护正确率和静脉留置针导管固定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因静脉炎和导管堵管致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查检表简便、可操作性强,有助于推动护士同质化、规范化操作行为,可有效降低肿瘤科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快速垂直静脉穿刺对患者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快速垂直静脉穿刺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清醒的住院静脉输液病人44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护士右手持针柄在血管上方或右侧0.1~0.2 cm处将针尖快速垂直刺入皮内,然后迅速以20°角度沿血管方向潜行穿入血管;对照组针头与皮肤之间以20°角度在血管上方或右侧0.1~0.2 cm处穿入皮下,再沿血管方向潜行穿入血管。观察两组病人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快速垂直静脉穿刺疼痛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恩纳乳膏在腹腔镜手术病人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恩纳乳膏用于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前静脉穿刺的镇痛效果,以及了解病人对该项护理操作的满意程度。方法将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选择以穿刺点为中心,沿静脉走向均匀涂上恩纳乳膏,60min后选择18号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选择相同部位,相同型号套管针,按常规操作进行静脉穿刺;记录两组穿刺前、穿刺时、穿刺后5min、10min、20min、30min心率、血压情况,评估病人疼痛分值及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穿刺术均成功,实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对照组比实验组的血压、心率变化更明显(均P<0.01);根据静脉穿刺产生的疼痛程度评价其满意度,实验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1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恩纳乳膏可减轻手术病人术前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此项护理操作得到病人的认同,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84例静脉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9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的依从性、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情况。结果干预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情况比较,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减轻学龄前儿童的疼痛程度,可提高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从而保证患儿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104例输液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52例。观察组进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并详细观察记录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5%,对照组为69.2%。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可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总结下肢静脉曲张造影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置入留置针的护理经验。由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在超声引导下为患者在下肢曲张静脉远端置入留置针,护理要点包括操作前及操作时心理护理、穿刺部位及穿刺静脉的评估与选择、超声引导穿刺、操作中的疼痛控制、操作后留置针位置确认、待检查期间留置针固定。本组53例患者共置入57枚留置针,全部置入成功,顺利完成CT造影检查后拔除,未出现造影剂外渗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指法持针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急诊科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的200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两指法持针,对照组采用三指法持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护士人力资源浪费率,患儿家属对穿刺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81.0%,穿刺时间为(122.23±35.23) s,护士人力资源浪费率为19.0%,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4.0%;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0%,穿刺时间为(108.47±23.17) s,人力资源浪费率为4.0%,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指法持针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了穿刺时间,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了护患关系,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置针,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置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不良事件、置管时间、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穿刺时间两组患者无显明差异。观察组的输液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穿刺次数、静脉炎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颈外静脉置针较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并发症少,疼痛轻,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的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方法。方法选取住院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大隐静脉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选择内踝下方的大隐静脉可见部分或可触摸部分的最低点为穿刺点,以15~30°角为进针角度;观察组选择内踝上方大隐静脉最凸显部位或能触摸到的最凸处为穿刺点,以≥45°角进针;比较2组穿刺后首次见回血和第2、3次见回血情况及穿刺成功情况。结果 2组首次见回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9,P0.05);但第2、3次见回血及穿刺成功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4.381,P0.01;χ2=30.645,P0.01)。结论小儿大隐静脉留置针采用大隐静脉最凸显部位或能触摸的最凸处为穿刺点,并以≥45°角进行穿刺,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孙秀琼  庄桂莲 《家庭护士》2008,6(4):340-341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和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水平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为把握病人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需要,我院注射室率先创建并成功注册了“针准”护理技术品牌,取得满意效果。先报告如下。1“针准”护理技术品牌的创建及实  相似文献   

20.
2003年4月~2004年4月,我们用5.5号头皮针代替常规7号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80例,男98例,女82例,21~90岁。1.2方法使用一次性输液器,采用自身对照法,单日用5.5号头皮针输液为观察组,双日用7号头皮针输液为对照组,均选用手背静脉穿刺。指派两名主管护士参加试验,固定一人负责穿刺,另一人负责观察输液情况,并做好记录。2结果2.1两种型号头皮针穿刺时的疼痛情况比较,见表1。2.2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165例,占92%;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146例,占81%。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