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nization therapy,CRT),是通过双心室起搏的方式治疗心室不同步的心力衰竭病人。CRT是在传统右心房、右心室起搏的基础上增加左心室起搏,遵照一定的房室间期和室间间期顺序发放刺激,能够恢复心脏的同步性,从而改善心脏功能~([1])。慢性心力衰竭伴有室内传导延迟病人植入CRT效果已被充分证实,不仅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活动耐力,还能在优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降  相似文献   

2.
覃佐岸  郭涛  李锐洁 《临床医学》2013,33(8):104-106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为目前国际指南所推荐用于伴双室收缩不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该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和病死率,带来较大的公共卫生效应.但仍有30%的患者接受CRT治疗后无应答.而提高应答率是心脏科医生面临的最大挑战.为异于传统的CRT的思路,有人提出了双心室起搏,若同时兼顾房室结自身的下传,形成室性融合波,能最大程度的模拟心室生理性激动;从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对CRT的应答,改善预后及降低治疗成本等.我们通过目前对CRT效果与QRS波宽度和形态关系的研究进展,共同探讨兼顾房室结的双心室起搏,与传统双室起搏相比,是否具有逆转左心室重构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手段,通过人工植入起搏设备,达到对心肌收缩的控制,使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室内传导障碍患者恢复原有的心脏循环同步状态,改善CHF患者的心肌运动的不同步和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4.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兴起的一种非药物治疗心力衰竭(CHF)手段,是利用心脏起搏技术使房室间、室间及室内收缩失同步重新同步化,从而逆转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临床试验证实CRT能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有心室不同步患者住院率及病死率,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但仍有20%~30%的患者对CRT无反应。现对如何提高CRT疗效的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组织多普勒与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死亡率较高。相当一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房内、房室及心室内传导延迟,这些传导障碍的出现常加重心力衰竭。虽然药物治疗在不断发展,但目前抗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对这部分伴房室和(或)室内传导障碍者常无效且不能改善预后。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却初步显示了对药物疗效不佳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应用的良好前景。CRT是指对已存在电机械活动失同步的衰竭心脏,通过心房和左右心室多部位组合同步起搏,来纠正、恢复和改善心脏的同步性,提高心脏作功效率和射血功能的治疗方法。CRT拓宽了器质性心脏病终末期的治疗方法,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的变化以及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的影响。方法22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纽约心功能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55 mm,QRS波时限>120 ms,组织多普勒显像(TDI)证实心脏机械活动不同步,且经最优化药物治疗无效,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定期随访。以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及Tpeak-end间期以及Tpeak-end离散度作为心室复极异质性的指标。于CRT术前、术后1、3、6、12个月,分别在右室起搏、左室起搏、双室起搏三种不同起搏模式下测量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结果QT离散度及Tpeak-end、Tpeak-end离散度在双室起搏时最小,左室起搏时最大,双室起搏与右室起搏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CRT治疗后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明显改善,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逐渐变小。结论CRT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心室复极异质性,右室起搏下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与双室起搏相似,但左室起搏则明显增加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的变化以及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的影响。方法22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纽约心功能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55mm,ORS波时限〉120ms,组织多普勒显像(TDI)证实心脏机械活动不同步,且经最优化药物治疗无效,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定期随访。以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及Tpeak-end间期以及Tpeak-end离散度作为心室复极异质性的指标。于CRT术前、术后1、3、6、12个月,分别在右室起搏、左室起搏、双室起搏三种不同起搏模式下测量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结果QT离散度及Tpeak-end、Tpeak-end离散度在双室起搏时最小,左室起搏时最大,双室起搏与右室起搏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CRT治疗后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明显改善,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逐渐变小。结论CRT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心室复极异质性,右室起搏下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与双室起搏相似,但左室起搏则明显增加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行心室再同步化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综合征,虽然近年应用ACEI、βBlocker等改善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疗效提高,仍然有些病人效果欠佳。主要原因之一是相当一部分病人合并房室传导或室内传导延迟,导致室壁运动的不同步.引起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从90年代起,人们开始用不同的起搏方法治疗药物难治性心衰,  相似文献   

9.
脏再同步治疗(CRT)是通过植入右室及左室电极同时起搏左右室,通过多部位起搏恢复心室同步收缩,可改善心力衰竭伴心室失同步患者的心室整体功能,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减少间隔矛盾运动及二尖瓣反流.2004年5月-2006年2月,我院对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了再同步化治疗.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4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行双心室起搏治疗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症状,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存活率低。由于双心室同步起搏纠正了因室内传导延迟导致的左室充盈时间缩短,收缩不同步,以及二尖瓣返流,从而改善了心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因此,双心室同步起搏技术已成为近年来药物疗效不佳的CHF患者新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1]。我科自2001年3月~2004年3月对30例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双心室起搏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男24例,女6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为59.86岁。其中扩张性心肌病16例…  相似文献   

11.
心肌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 tion therapy,CRT)开始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并显示了出色的临床疗效。心衰晚期往往伴有房室或室间室内传导阻滞,导致心脏收缩运动不同步,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通过植入永久起搏器,优化心脏房室间、心室间和心室内运动的激动时相,恢复心脏运动的电-机械同步性。众多研究证实,对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内传导组滞患者,CRT可以改善心功能、运动耐量、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及住院时间,心衰相关的死亡危险性减低。CRT加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CRT-ICD)  相似文献   

12.
心室再同步起搏治疗(cardiac resynchronous therapy,CRT)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心室内阻滞患者的疗效已被多个临床试验所证实。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作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植入ICD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心室内传导阻滞,而双心室同步起搏可使这一部分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谌承志  肖琳玲  邓万俊 《新医学》2007,38(9):628-629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心室不同步患者中的无反应率为20%~50%,影响因素主要有CRT前心室不同步方式、原发病、置入左心室电极的位置、瘢痕组织等.可通过严格选择患者及应用适当的预测指标来减少其无反应率,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4.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病死率高.双心室同步起搏可纠正室内传导延迟导致的左室充盈时间缩短、收缩不同步及二尖瓣反流,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1].近年来,我们对10例CHF患者进行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经精心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症状,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存活率低.由于双心室同步起搏纠正了因室内传导延迟导致的左室充盈时间缩短,收缩不同步,以及二尖瓣返流,从而改善了心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正>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对左、右心室收缩或舒张不同步的患者,通过植入右心室及左心室电极达到同时起搏左、右心室,恢复心室同步收缩或舒张的一种治疗方法~([1]),可改善终末期心力衰竭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CRT术中左心室的电极导线通常经冠状静脉植入左心室,但因心脏静脉解剖结构的变异、电极脱位等原因,经冠状静脉置入左室  相似文献   

17.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在伴有收缩不同步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治疗中的价值已经明确。但有约30%的患者CRT术后效果不明显甚至恶化,称之为CRT无应答。而影响这部分患者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术前患者的筛选、术中左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及术后起搏参数优化。目前,起搏参数的优化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心力衰竭(CHF)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级心功能的CHF患者5年内总死亡率达到50%~70%~([1])。药物治疗效果令人难以满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对左、右心室收缩或舒张不同步的患者,通过置入右心室及左心室电极达到同时起搏左、右心室,恢复心室同步收缩或舒张的一种治疗方法,自20世纪90年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作为非药物性治疗的主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CHF和心室差异性传导;经循证医学证实,CRT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1]。CRT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器质性心脏病终末期的治疗方法,也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的研究热点。尽管大部分患者已从CRT中获益,但仍有约30%的患者经临床组合评分(CCS)显示未从CRT中获益或效果不明显[2-3]。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具有较高患病率和病死率的严重疾患,虽然近年来药物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有相当数量患者疗效不佳。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指通过植入右心室及左心室电极,同时起搏左、右心室,通过多部位起搏恢复左、右心室同步收缩。临床研究证实的CRT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各种改善均见于对CRT有反应的患者,但有20%30%的患者对CRT无反应。近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扩大CRT适应证,强调轻微或无症状患者亦可从CRT中获益。心肌负荷超声等超声新技术可更好地评估心肌运动的不同步,综合分析各种超声指标可提高对CRT反应的预测价值,有效减少不能从CRT中获益的患者。本文就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在CRT治疗过程中的研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