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谈脾胃病之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先知 《光明中医》1999,14(2):9-11
脾胃为后天之本,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之功能。由于两者因经脉互络属而成表里,生理上协调为用,病理情况下彼此影响。因此,若脾胃运化失常,升降之机紊乱,病邪则乘虚作乱,并影响他脏,故调理脾胃在临床上十分重要。常常脾胃并论,脾胃并治,...  相似文献   

2.
阐述冠心病常见证型及治疗,体现中医治疗特色—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冠心病中医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法、益气活血法、芳香温通法、补肾温阳法、宣痹通阳法、补气化痰法、痰瘀同治法等治法及其常用的方药进行机理研究的概况进行探讨,对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于琦  吴宇峰  于河  王蕊 《中医杂志》2014,(11):967-971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中医温病的治法及处方用药的规律与变化。方法整理明清至民国时期温病医籍中温病的理念、治法、方药,并与在现代期刊中检索到的温病文献进行对比,发掘现代研究中温病理论、治法、方药的发展变化。结果明清时期建立的"养阴保液"等治疗思想、"风温忌汗"等治疗禁忌、"宣透膜原"等治疗法则以及银翘散、桑菊饮等方剂皆被现代温病临床认可和沿用。而明清医家对于温病治疗中"凉血散血"的时机、"柴胡劫肝阴"的用药禁忌等观点与现代文献报道存在差异。明清时期创制的甘露消毒丹等方剂现代被广泛应用于温病之外的其他疾病治疗中,并进行了剂型和成分及机理研究。结论现代温病临床治疗大多沿用了明清温病学的治法方药,许多明清温病学所派创制的经典方剂在现代临床得到了扩展应用,也有部分理论在现代存在争议或被忽视,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CNKI数据库中2000年~2011年有关异位性皮炎的中医文献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应用现代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异位性皮炎的常见中医治法方药,所得研究结果基本上能够反应本病的治法及用药规律,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6.
对内皮功能的干预研究成为近几年临床冠心病治疗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和确切的疗效,就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障碍中医药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参考文献18篇。  相似文献   

7.
1 明病位《素问·脏气法时论》曰 :“心病者 ,胸中痛 ,胁支满 ,胁下痛 ,胸背肩胛间痛 ,两臂内痛”。《素问·缪刺论》曰 :“邪客手少阴之络 ,令人卒心痛”。《诸病源候论》 :“心为诸脏主而藏神 ,其正经不可伤 ,伤之而痛为真心痛 ,朝发夕死 ,夕发朝死” ;“若伤心之支别脉络而  相似文献   

8.
浅谈补法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本虚是胸痹发病的关键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异常导致的心肌损害 ,最终的病变为心肌局部缺血。中医称为胸痹。两者病名各异 ,但病理却有吻合之处 ,均属于心脉痹阻。中医认为 ,冠心病患者心、肝、肾等脏腑功能减退 ,阳气虚衰或阴血亏虚 ,心脉失养 ,或因气滞、血瘀、痰浊阻滞脉道 ,出现或先实而后虚 ,或先虚而后实的临床表现。正如《医门法律》中说 :“胸痹总因阳虚 ,故阴得乘之”。说明本虚是胸痹发病的关键所在。就临床治疗而论 ,现代医学强调“扩冠”或“溶栓”疗法。以往的中医治疗只强调活血化瘀却忽视了辨证论治 ,所以治疗效果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治法角度对梅国强教授治疗冠心病之学术思想加以概括:调气理血贯始终;涤痰化湿参机用;养心调肝重脾肾;衰中参西法无穷。  相似文献   

10.
痰证论治当审因察源,视其缓急,知其所变,详审虚实,标本兼顾,立则施法,遣方用药,宜知常达变。审因可燥湿、清热、温阳、熄风、润燥、消食以化痰;察源应以健脾、补肾、理肝、宣肺为关键;势急则涤、逐、攻、泻,势缓宜消、化、宣、散;随其所变施以活血、行气、通络、散结、达膜、开窍等法,务使痰生无源,痰滞无所,痰浊畅出,诸症自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李士懋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士懋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结果:李士懋教授治疗冠心病常用药以频次大小前15味药依次为桂枝、制附子、半夏、茯苓、干姜、炙甘草、蒲黄、细辛、黄连、枳实、石菖蒲、白术、丹参、白芍、瓜蒌;使用最多为活血药,其次为温里药,再次为化痰、补气、解表、清热、平肝药;常用药物组合有:桂枝、制附子,炙甘草、桂枝,茯苓、桂枝,干姜、制附子,干姜、桂枝、制附子,细辛、桂枝,干姜、细辛,白术、茯苓,茯苓、制附子,白术、桂枝,干姜、细辛、桂枝,白术、茯苓、桂枝,半夏、茯苓,茯苓、桂枝、制附子等。结论:李士懋教授临床重解表和温里,喜用附子、桂枝、半夏、茯苓、干姜等药。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痛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心血管痰病之一,其死亡率占全世界痰病死亡率的首位。蒙医学在冠心病的治疗上使用辩证分型的基础上,灵活用药的原则进行治疗。研究其用药规律,有助于研究冠心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而发生各分型分布及治疗用药规律的改变,因此探讨冠心病蒙医分型用药规律的研究,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痛具有长远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是旷日持久的进行性肾功能损害酿成的后果,一般都是不可逆的。中医学无“慢性肾衰”之名,但其症状的描述,散见于水肿、虚劳、癃闭、淋病、溺毒、关格、肾劳等病名之中。目前虽然国内外运用透析疗法,肾移植手术治疗慢性肾衰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张德贵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44-1245
本文探讨和少阳、温肾阳、温脾阳以通心阳三法论治冠心病,并佐以案例明示,予临证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冠心病,多着眼于心肾二脏,往往忽视脾胃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大影响,本文即着重探讨了脾胃与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联系,在治疗中重视脾胃的意义,指出调治脾胃也是治疗方法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鲁  黄煦  付超  宋航  周晓芳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2):64-64,F003
为研究中药复方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收集整理近十余年来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357首,建立了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复方数据库。基于中药复方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中医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以及对各种典型症状临床治疗中的用药特点。研究表明,在所使用的250种中药中,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这显示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中,各医家运用了治标止痛与治本补虚并重的治则,扶正与祛邪兼施的治法。  相似文献   

17.
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凡珍  王凡  宋琪 《四川中医》2008,26(1):19-20
目的:探索中药复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161首,中药137味,共1476味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活血化瘀药和补气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化痰止咳平喘药和理气药次之.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是以益气活血为主,佐以化痰、理气;常用药以活血化瘀药和补气药为主.  相似文献   

18.
作者收集了1989-2002年省级以上50余种中医药刊物所涉及到的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复方共1500首,按药味完整、药量准确、主治明确、疗效确切,临床病例至少40例,且总有效率在70%以上的标准筛选出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复方共357首。共计用药250种,4060次。其中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最高。使用频率大于1%的25种中药如下:丹参、川芎、黄芪、赤芍、红花、当归、党参、炙甘草、瓜葵、  相似文献   

19.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3,(10):1966-1968
目的:探讨民国以来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民国以来近130位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435则验案进行整理、归纳,建立数据库,从用药规律进行频数和频率分析。结果:治疗该类病症的药类排序依次为:补虚药、活血药、理气药、化痰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安神药、温里药,单味药排序为:丹参、瓜蒌、甘草、茯苓、薤白、半夏、川芎、郁金、桂枝、当归。结论:民国以来冠心病中医主要病机仍为本虚标实,尤以气虚血瘀多见,各名家治疗总以补气活血化瘀为原则,随证治以理气、化痰、温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