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膈俞穴活血化瘀作用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针刺膈俞穴治疗血瘀证的是主免疫指标观察,证明膈俞穴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方法 将65例血瘀证患者随机分成针刺膈俞穴组33例和口服龙血竭组32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6-K-P、TXB2含量和6-K-P/TXB2值,另选2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针刺膈俞穴治疗血瘀证疗效优于口服龙血竭(P<0.01);针刺膈俞穴能使血瘀证患者血浆6-K-P含量和6-K-P/TXB2值明显上升(P<0.01),血浆TXB2含量有所下降(P<0.05)。结论 针刺膈俞穴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2.
膈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腧穴,是八会穴之"血会",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与血相关病症的治疗。瘀血是血的病理表现之一,为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而停滞体内,或血液运行受阻,瘀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1]。中医认为,瘀血内积,使气血运行不畅,造成机体某一部分的气血不通,不 相似文献
3.
4.
5.
综合分析近年来有关醒脑开窍中药研究的文献,从醒脑开窍中药的药代动力学、对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脑保护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CNS)兴奋性的影响等方面,阐述醒脑开窍中药的药理共性特征和个体差异,丰富中医醒脑开窍的理论本质和科学内涵,为醒脑开窍理论的实验研究思路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6.
7.
8.
膈俞穴埋针治疗膈肌痉挛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膈俞穴埋针治疗膈肌痉挛65例河北省任邱市华油综合二处医院陈龙李文丽△(062552)关键词膈肌痉挛;针灸治疗;膈俞穴;埋针隔肌痛挛是一种不自主的膈肌间歇性收缩而引起的疾病。笔者运用膈俞穴埋针法治疗该病65例,效果满意,兹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5例...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膈俞穴注射对脑梗塞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膈俞穴注射川芎嗪注射液及电针膈俞穴对脑梗塞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观察 ,证实两种方法均能使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明显降低 ( P <0 .0 5 ,P <0 .0 1) ,而以膈俞穴注射影响更大 ,两组治疗前后差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 5 ,P<0 .0 1) 相似文献
13.
六腑俞加膈俞为已故著名针灸大师王乐亭教授的临床经验处方.该方由双侧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六腑的背俞穴加上血之会穴膈俞组成.笔者在北京市东城金针研究学会工作期间曾对此方进行学习和研究,发现该方组方独具特色,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于治疗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有着较好疗效,故在此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测量直刺膈俞穴的危险深度,探讨左右、性别、身高、体质量、BMI指数与针刺危险深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名成年志愿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每组各10人,将维生素E胶丸固定于双侧膈俞穴上,应用MRI断层技术测量膈俞穴的直刺危险深度并计算其安全深度。结果:男性组左侧膈俞穴直刺危险深度为(53.7±6.8)mm,右侧为(54.8±8.9)mm,女性组左侧为(39.9±7.2)mm,右侧为(42.1±9.5)mm;男性组左侧膈俞穴直刺安全深度为(40.3±5.1)mm,右侧为(41.1±6.7)mm,女性组左侧为(29.9±5.4)mm,右侧为(31.6±7.1)mm。膈俞穴直刺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在左、右侧穴位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组的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均明显大于女性组(P<0.05)。膈腧穴的直刺危险深度与身高、体质量及BMI指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膈俞穴的直刺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男女存在差别。膈俞穴的直刺危险深度与身高、体质量及BMI指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又称颈肩综合征,是以颈椎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以颈肩、上肢、胸背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是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病变。笔者运用针刺阳陵穴、弹拨膈俞穴治疗此病134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一般资料:治疗组134例中,男64例,女70例;年龄33~82岁,尤以45~59岁年龄组为多,计80例,占发病总数的59.7%。病程最短的16天, 相似文献
17.
18.
推拿膈俞穴治疗胆囊炎疼痛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拿膈俞穴治疗胆囊炎疼痛60例内蒙古包头医学院一附院(014010)张慧关键词胆囊炎疼痛膈俞穴推拿疗法疗效观察自1988年以来,笔者以推拿膈俞穴治疗胆囊炎疼痛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18例,女42例;年龄最大58岁,...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比较膈俞组、眼针组和眼针膈俞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收集顽固性呃逆患者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平均分3组,每组20例患者。膈俞组体针针刺膈俞穴;眼针组眼针针刺双侧3、4、5、7区;眼针膈俞组针刺体针膈俞穴和双侧眼针3、4、5、7区。每位患者治疗至少7 d,随访2周,分别统计3组患者的疗效并加以对比。结果眼针膈俞组的总好转率高于眼针组、膈俞组,眼针膈俞组的总好转率分别与眼针组和膈俞组对比,疗效均有提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单独使用眼针疗法或者单独使用膈俞穴疗法,眼针疗法配合膈俞穴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