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4年3月我院诊治的103例创伤性肝损伤患者,对其一般资料、损伤严重程度、病情诊断、治疗方法和结局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Ⅰ级肝损伤25例,Ⅱ级肝损伤17例,III级肝损伤42例,IV级肝损伤12例,V级肝损伤7例,VI级肝损伤0例;其中Ⅰ~Ⅱ级肝损伤选择非手术治疗,Ⅲ~Ⅳ级肝损伤选择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结果 103例患者治愈88例,治愈率约85.4%死亡15例,死亡率约14.6%;其中非手术治疗42例,中转手术治疗4例,均治愈。手术治疗61例,治愈46例,治愈率约75.4%,死亡15例,手术治疗死亡率24.6%。结论非手术治疗是生命体征稳定的肝外伤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外科手术是严重肝损伤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及时诊断,准确掌握手术时机,根据术中情况正确选择手术方式、酌情行损伤控制性手术、积极处理并发症是提高严重肝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合并肝损伤的发生率,比较有肝损伤与无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情况。方法 以2020 年2 月19 日至3 月23 日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确诊的451 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个人基本信息、发病症状、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及转归资料;根据入院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的异常情况将其分为无肝损伤组(n=338)和肝损伤组(n=113),其中肝损伤组又分为肝细胞(n=62)、胆汁淤积型(n=35)及混合型肝损伤(n=16),并运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各组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451例COVID-19 患者中,合并肝损伤总的发生率为25.1%,其中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混合型肝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3.7%、7.8%、3.5%。与无肝损伤组相比,肝损伤组的男性例数、气喘气短、肌肉酸痛和腹泻等症状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肝损伤组中,肝细胞型和胆汁淤积型患者慢性心功能障碍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在20项生化指标中,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肝损伤组分别有5项、8项和13项指标与无肝损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混合型肝损伤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IL-6、D-二聚体、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等指标相比于其他组升高2~10 倍不等(所有P<0.05)。从转归来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肝损伤组患者相比于其他组转为重症或危重症以及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结论 COVID-19合并肝损伤的比例在25%以上,其中合并胆汁淤积型及混合型肝损伤的患者更易转为重症或危重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创伤性肝损伤的救治原则、方法。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各类创伤性肝损伤患者83例,分析其临床治疗措施及心得体会。结果针对不同类型创伤性肝损伤,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及方法,对患者预后的改善有帮助。结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与原则处理不同类型的肝损伤,可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损伤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对106例肝损伤患者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96例、死亡10例。结论及时准确诊断治疗是肝脏损伤治疗的关键,手术方式选择的基础原则是方便、快捷、对病情干扰小和副损伤少,对部分肝损伤行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损伤控制性复苏在严重肝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严重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对86例严重肝损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性复苏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患者中10例死亡,76例治愈,病死率为11.6%,治愈率为88.4%。结论:损伤控制性复苏治疗应贯穿于严重肝损伤围手术期的全过程,早期成功复苏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探讨SOFA评分、NPR、APRI与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7月—2021年12月治疗无效死亡的48例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患者(死亡组)、并选取同期治疗后痊愈出院的72例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患者作为存活组,对比两组入住ICU 24 h内的SOFA评分、NPR、APRI等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了解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死亡组SOFA评分、NPR、APRI值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的年龄、机械通气患者占比、APACHEⅡ评分、COPD占比均高于存活组,死亡组的肝损伤持续时间、ICU治疗时间显著长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的外周血WBC、乳酸、PCT、ALT、TBIL均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增大、肝损伤持续时间延长、APACHEⅡ评分增高、合并COPD、乳酸增高、PCT增高、TBIL增高、SOFA评分升高、NPR增高、APRI增高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脓毒症相关性肝损伤死亡患者的SOFA评分、NPR、A...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闭合性肝损伤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进一步提高闭合性肝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抉择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内228例闭合性肝损伤患者的诊治资料,调查分析了闭合性肝损伤的损伤程度和临床治疗方案抉择的关系。结果本组中97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31例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愈率为100%。手术治疗131例中,死亡11例,手术治愈率91.6%(120/131),总治愈率95.2%(217/228)。结论准确进行伤情评估,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术式是闭合性肝损伤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MELD 评分评估慢性肝损伤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慢性肝损伤性肝脏移植患者术前测定的MELD 评分,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数字图像分析法检测患者肝组织标本的纤维化程度,分析MELD 评分系统与肝组织纤维化图像定量分析的相互关系。
结果:慢性肝损伤患者的MELD 评分与肝纤维化面积百分比呈直线正相关;Child A,B,C 3组间MELD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MELD 评分能准确评估慢性肝损伤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9.
急性中毒患者多采用洗胃、利尿、解毒及对症处理等治疗方法,但对于病情危重尤其是合并重症肝损伤患者,以上措施往往疗效不佳,患者病死率较高。我院2007—2009年收治的各型急性重症中毒合并肝损伤的患者,有18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治疗性血浆置换,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损伤的发病率很高,作者自1991年6月~2006年6月共收治肝损伤患者83例,手术治疗62例.术前准确的判断,充分的准备,术中选择正确的术式是提高肝外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交通业及建筑业的发展,肝损伤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占腹部创伤施行剖腹手术病人的25%~30%。因此,如何及时恰当治疗肝损伤,仍是外科医生感到棘手的问题。1999~2004年我们共收治肝损伤患者92例,现将其诊治体会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沈佳佳  张小进  江艺 《消化外科》2014,(12):935-938
目的 探讨Ⅲ级和Ⅳ级肝损伤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6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77例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美国创伤外科学会-器官损伤分级(AAST-OIS)和影像学Becker分级Ⅲ级患者44例,Ⅳ级患者33例.综合评估患者生命体征、伤情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依据适应证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9月.结果 Ⅲ级肝损伤患者行保守治疗19例,手术治疗25例;Ⅳ级肝损伤患者行保守治疗5例,手术治疗28例.手术治疗患者中,行肝裂伤缝合术31例,行部分肝切除术18例,行损伤控制手术4例.77例患者均成功治愈,无患者死亡.Ⅲ级患者中,保守治疗患者住院时间为(12±9)d,手术治疗患者住院时间为(20±15)d;Ⅳ级患者中,保守治疗患者住院时间为(17±3)d,手术治疗患者住院时间为(34±25)d.77例患者中19例发生并发症,其中肝脓肿10例,胆汁漏5例,均行穿刺引流术后治愈;假性动脉瘤2例,行DSA介入治疗治愈;粘连性肠梗阻1例,迟发性出血1例,行2次手术治愈.7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2.2%(71/77).随访时间为3~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随访期间,仅1例患者出院后13个月形成肝脓肿,行穿刺引流术后治愈,其余患者均健康生存,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Ⅲ级肝损伤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临床疗效好;Ⅳ级肝损伤患者伤情复杂,应严格掌握保守治疗的适应证,以手术治疗为主.肝脓肿、胆汁漏和假性动脉瘤是肝损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对于较大的闭合性肝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其目的在于施行肝修补和确定有无腹内合并伤.因此,一旦腹腔穿刺抽出血液,剖腹探查势在必行.随着CT扫描作为一种诊断手段而被深入开展,由于它能提供腹内损伤部位和程度方面的解剖信息,一些作者提倡对于某些适合的肝损伤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为了评价这种处理方法的效果,作者对1986~1987年间所收治的68例闭合性肝损伤患者,选择其中的16例进行了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4.
闭合性肝损伤25例非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5例肝损伤患者的非手术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其中非手术治疗 2 4例 ,中转手术 1例 ,结果 2 5例均治愈。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示肝损伤采用非手术治疗应依据肝损伤的程度、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而定 ,动态观察病情 ,掌握中转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闭合性肝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许昌市建安区人民医院54例成人闭合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患者中,51例痊愈。非手术治疗11例,其中3例出现并发症。手术治疗43例(包括中转手术5例),8例出现并发症,死亡2例,转院1例。结论早期诊断,严密观察病情,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测,严格掌握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闭合性肝损伤,采取非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经液体复苏后仍不稳定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根据Maria的“临床诊断量表”,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评分,对≥10分的74例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所用药物、临床表现及转归。结果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肿瘤化疗药占首位,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和抗结核药。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尿黄和肝区不适。74例病例中有13例患者仅有实验室检测异常,经正规治疗后,30d内均有ALT降低〉50%,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肿瘤化疗药、解热镇痛药和抗结核药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病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预后较好,但临床医师用药时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铁死亡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铁死亡与急性肝损伤相关研究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细胞死亡形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对脂质过氧化修复活性的丧失,氧化还原活性铁的存在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氧化被认为是铁死亡的主要特征。目前铁死亡基因调控研究涉及常见肝脏疾病,包括药物诱导性肝损伤、肝细胞癌、肝纤维化、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功能衰竭、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基于铁死亡与急性肝损伤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未来利用靶向铁死亡的药物治疗,可为急性肝损伤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结论 铁死亡调控许多细胞生物过程以及其他下游效应,其异常表达从各个方面影响肝损伤的发生与发展。深入探究铁死亡基因调控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对寻找治疗急性肝功能损伤的新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对闭合性肝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91年7年~2002年7月收治117例闭合性肝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117例中,非手术治疗12例,手术治疗105例。结果108例治愈,9例死亡。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密切动态观察伤情变化的条件下,非手术治疗闭合性肝损伤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治疗应根据伤情合理选择并正确使用不同的术式,重度肝损伤时常常需联合应用几种术式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肝损伤时血浆中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2、3的表达,探讨TGFβ1、2、3血浆浓度与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肝损伤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2008年7月至2012年10月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合并或不合并肝损伤80例患者(合并肝损伤组46例,非肝损伤组34例)血浆中TGFβ1、TGFβ2、TGFβ3的表达水平,另外选取25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析TGFβ与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肝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肝损伤组相比,肝损伤组TGFβ1、TGFβ2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3表达量在肝损伤组、非肝损伤组、对照组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源性TGFβ1、β2在血浆中浓度的升高与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合并肝损伤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严重肝损伤的治疗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对86例严重肝损伤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性复苏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86例患者中10例死亡,76例治愈,病死率为11.6%,治愈率为88.4%。
结论:损伤控制性复苏治疗应贯穿于严重肝损伤围手术期的全过程,早期成功复苏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