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胚胎嗅球嗅鞘细胞(OECs)和胚胎中脑腹侧细胞(VMCs)联合移植对帕金森病(PD)SD大鼠纹状体神经元存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12只PD模型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单独VMCs组(在脑立体定位仪下将VMCs植入PD大鼠模型毁损侧纹状体内)和联合移植组(在脑立体定位仪下将OECs和VMCs植入PD大鼠模型毁损侧纹状体内)。OECs来源于5~7d绿荧光鼠的嗅球嗅鞘,VMCs来源于孕13~14d绿荧光胎鼠中脑腹侧的脑组织。于移植后4、14周灌注取脑,切片后做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胚胎中脑腹侧细胞的存活及分化状况。结果移植4周后单独VMCs组及联合移植组纹状体区都可检测到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14周后联合移植组纹状体区TH免疫阳性神经元数量比单独VMCs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胚胎中脑腹侧细胞联合嗅鞘细胞移植入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促使纹状体神经元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2.
桂勤  郭畹华 《解剖学报》1994,25(1):59-64,T012
为了探讨神经元与其靶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作用因素,建立了不同时期的纹状体外植场与14d大鼠胚胎中脑黑质神经元联合培养;14d大鼠胚胎中缝核外植块与黑质神经元联合培养。结果表明,生后2周、新生及14d大鼠胚胎纹状体外植块和14d大鼠胚胎中缝核外植块,对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形态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包括长突起神经元数目和神经元突起长度的增加。上述3个时期的纹状体外植块,对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影响大鼠胚胎多巴胺能神经元原代培养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立南  徐群渊  吕捷  张进禄 《解剖学报》2000,31(4):307-312,I006
目的 试图通过方法改进获得高纯度原代多巴胺能神经元 ,并研究 Matrigel及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 l- lysine,PL L )等不同基质对于大鼠胚胎 13d中脑黑质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不同作用。 方法 无菌技术取得孕 13d SD大鼠胚胎 ,采用改进的取材方法 ,得到胎鼠腹侧中脑细胞 ,以较高密度 (1× 10 5 / cm2 )分别种入由 Matrigel及 PL L作为基质的塑料培养皿中。体外培养 5 d后 ,对培养物进行 T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测量 TH免疫反应突起的长度并计算 TH免疫反应神经元占细胞总数的比例。 结果和结论  1.采用改进的方法 ,能够得到高纯度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多巴胺神经元占培养细胞总数的比例为 15 % ) ;2 .与 PL L相比 ,Matrigel能有效地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起的生长 ,但不能特异地促进中脑培养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中脑多巴胺神经元丢失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发现,胚胎干细胞(ESC)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认为ES细胞是移植治疗PD较为理想的细胞,有着广泛的治疗前景。本文综述近年来治疗PD的临床研究、胚胎干细胞体外诱导产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方法及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一步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酪氨酸受体激酶A(TrkA)通路是否为龟板抗帕金森病(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中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左侧黑质致密带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0 2%)2μl造成PD模型,同时设立龟板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方法观察PD大鼠中脑黑质NGF、 TrkA和磷酸化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阳性神经元数目.免疫印迹法检测NGF、 TrkA、 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显示龟板组PD大鼠中脑黑质致密部NGF、 TrkA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模型组.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龟板组PD大鼠中脑黑质致密部NGF、 TrkA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结论:龟板能上调6-OHDA诱导的PD大鼠中脑黑质NGF、 TrkA和p-GSK-3β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分化抑制因子(Id)通路在龟板抗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本实验用6-羟基多巴胺(6-OHDA,0.2%)于大鼠左侧黑质致密带注射2μl造成PD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龟板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PD大鼠中脑黑质骨形态发生蛋白IB受体(BMPR-IB),Smad8和Id1阳性细胞数目;用Western-blotting检测BMPR-IA、BMPR-IB、BMPR-Ⅱ、Smad1、Smad5、Smad8和Id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龟板组PD大鼠中脑黑质BMPR-IB,Smad8和Id1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龟板组PD大鼠中脑黑质BM-PR-IB,Smad8和Id1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而BMPR-IA,BMPR-Ⅱ,Smad1和Smad5没有被检测出。以上结果表明龟板能上调6-OHDA诱导的PD大鼠中脑黑质BMPR-IB,Smad8和Id1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P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体外长期连续培养的人神经干细胞(hNSCs)对大鼠帕金森病(PD)模型的药效。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射大鼠脑内黑质体部位,毁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建立PD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SC混合、NSC高剂量、NSC低剂量四组,行脑内同侧纹状体部位移植h NSCs。行为学实验观察治疗效果,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植入纹状体的hNSCs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细胞移植后观测和检查:(1)NSC高剂量组在移植3个月后,大鼠的单侧旋转症状与移植前比较有显著的改善(P0.05);NSC低剂量组大鼠旋转症状也有改善,但与移植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NSC混合组大鼠旋转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6-OHDA能明显损伤大鼠脑内黑质部位,使其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干细胞纹状体部位移植后可见移植的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结论 PD模型大鼠纹状体部位移植的hNSCs可分化为神经元,且对PD模型大鼠旋转症状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胚胎神经于细胞脑内移植后的存活及生长分化状况。方法:从孕11d(E11d)大鼠胚胎神经管获取神经上皮细胞,经神经巢蛋白(nestin)染色鉴定干细胞;同时植入同种大鼠黑质内。于移植后7d、14d取脑,用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及分化状况。结果:E11d神经管上皮细胞多数呈nestin染色阳性,黑质内移植后增殖形成细胞团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移植细胞团内有NSE及TH免疫阳性细胞。结论:胚胎神经上皮细胞多数为神经干细胞,黑质内移植后可以存活并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9.
背景:神经细胞移植治疗是最有希望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之一。 目的:探讨大鼠胚胎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分离、培养与鉴定的方法。 方法:解剖分离E14d SD大鼠胚胎中脑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以神经细胞培养液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并进行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 结果与结论:在神经细胞培养液中,细胞生长良好。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大多数细胞表达多巴胺神经元特异性分子标志。证实实验成功建立了大鼠胚胎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分离培养与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中脑腹侧(VM)细胞和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NSCs)分别移植入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毁损侧纹状体。移植后2,4,8周采用脑微透析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动态监测毁损侧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同期观察大鼠的旋转行为。移植后8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植入细胞的存活及分化情况。结果显示:移植后4,8周VM移植组多巴胺水平明显高于NSCs移植组或对照组,同期VM移植组较其余两组旋转行为有显著改善,而NSCs移植组与对照组多巴胺水平及旋转行为无显著差异。VM移植组较NSCs移植组植入的细胞易存活和分化。以上结果提示,大鼠胚胎VM细胞移植治疗PD模型的疗效明显优于胚胎大脑皮质NSCs。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缓慢发生的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丧失和纹状体DA含量明显减少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PD病变部位变性的DA神经元位置局限、主要投射区纹状体的解剖位置清楚,因此PD较适合于神经移植治疗。因为存在免疫排斥反应,胚胎神经组织移植入帕金森病患者体内存活率很低,还须从营养支持和局部免疫保护方面进行改进。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能够分泌许多营养、调节、免疫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2.
胚鼠腹侧中脑和胚肾联合移植治疗Parkinson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移植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存活率和促进神经元生长,将胚鼠腹侧中脑和胚肾联合移植入Parkinson病(PD)模型大鼠脑内,检测胚肾对移植DA能神经元的影响。先用神经毒剂6 OHDA损毁大鼠左侧中脑被盖腹侧区和黑质致密部建立PD动物模型,再将胚脑的腹侧中脑(A组)、胚脑的腹侧中脑和胚肾(B组)分别移植入左侧纹状体尾壳核,C组为空白对照。于移植后3d、1月、3月将动物处死,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法观察3组动物移植部位DA能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状况。在移植部位可见B组较A组的TH阳性神经元和纤维的数量明显增多,C组的移植部位未见TH阳性神经元和纤维;A、B两组的移植针道及其周围也有TH阳性神经元和纤维;B组的TH阳性神经元数量、体积和神经纤维的密度均大于A组。移植1个月和3个月后,A、B两组大鼠的旋转行为均较C组减少(P<0. 05)。以上结果提示胚肾具有良好的神经营养作用,能促进移植DA能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中脑多巴胺神经元丢失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综合近几年有关胚胎干细胞(ES)移植治疗PD方面的文献,认为ES细胞是移植治疗PD较为理想的细胞,有着广阔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神经元的靶组织能释放可溶性化学因子(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强神经元的存活和发育.纹状体是中脑黑质神经元主要的靶组织.我们制备新生2天龄SD大鼠纹状体提取液及其不同分子量的组分,用快速自动比色微量分析法检测它们对体外培养的14天龄SD大鼠胚胎中脑黑质神经元的影响.结果表明,纹状体提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中脑多巴胺神经元丢失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综合近几年有关胚胎干细胞(ES)移植治疗PD方面的文献,认为ES细胞是移植治疗PD较为理想的细胞,有着广阔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胎脑黑质脑内移植对帕金森氏病大鼠纹状体内神经肽Y及多巴胺D2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本文采用核酸斑点杂交方法对胎脑黑质脑内移植前后的帕金森氏病大鼠纹状体内神经肽Y及多巴胺D2型受体mRNA含量进行了连续定量地观察,研究发现胎脑黑质移植物不仅能纠正帕金森氏病大鼠的行为异常,而且还能彻底反转帕金森氏病大鼠纹状体内因去神经支配造成的神经Y及多巴胺D2受体mRNA过度表达,研究结果提示胎脑黑质移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多巴胺能组织移植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6-羟基多巴胺(6-OHDA)立体定向流向破坏-侧黑质,制成PD大鼠模型,然后将鼠的成活羊膜细胞悬液植入受损侧纹状体,与鼠的死羊膜细胞移植及生理盐水假移植对照。结果:发现活羊膜细胞移植可减少大鼠的异常旋转行为,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活羊膜细胞移植靶点周围出现了(TH)疫阳性物质。结论:说明活羊膜细胞诱导了宿主纹状体残存多巴胺(DA)神经元的再生,提示羊膜细胞能够分泌对在体DA神经元具营养作用的物质。  相似文献   

18.
Parkinson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作为促进PD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的首选有效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GDNF)的神经保护作用得到多数学者认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血疏口服液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内神经炎症的抑制作用,以及对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注射技术,向大鼠脑右侧纹状体内注射6-羟多巴胺制备PD模型。将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PD组、雷沙吉兰组和脑血疏口服液高、中、低剂量干预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黑质DA能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小胶质细胞(CD11b阳性)、星形胶质细胞(GFAP阳性)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中脑黑质环氧化酶-2(CO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大鼠行为学检测和黑质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中剂量组的干预效果最好。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D组的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TNF-α阳性细胞和COX-2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TH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经中剂量的脑血疏口服液干预后,两种胶质细胞、TNF-α和COX-2阳性细胞数量均减少,TH阳性细胞增多。Western Blot显示,与PD组比较,中剂量组和雷沙吉兰组GFAP、CD11b、TNF-α和COX-2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而中剂量组与雷沙吉兰组比较上述蛋白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血疏口服液可能通过抑制PD大鼠黑质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减少炎性因子分泌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华  郑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2,18(10):1280-1283
目的:探讨大鼠中脑-海马多巴胺投射通路在海马类P300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注射6-羟基多巴胺至大鼠双侧黑质-腹侧被盖区,观察海马类P300的变化;同时采用推挽灌流技术收集海马细胞外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多巴胺及双羟苯乙酸含量。结果:正常大鼠海马腹侧区多巴胺和双羟苯乙酸含量明显高于背侧区;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损毁后10d、15d、20d,海马腹侧区多巴胺和双羟苯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类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结论:中脑与海马之间存在多巴胺能投射通路,海马多巴胺能突触前神经元主要分布于中脑黑质-腹侧被盖区;海马多巴胺能神经纤维末梢主要存在于海马腹侧区;中脑-海马多巴胺投射参与海马类P300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