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芍药甘草汤为仲景所创。伤寒论第五十九条云:“伤寒脉浮,汗自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仲景用本方治疗伤寒误治后阴阳俱虚而引起的脚挛急。后世医家又扩大了本方的应用范围。用以治疗腿脚赤肿、疼痛,名曰“中岳汤”;治  相似文献   

2.
芍药甘草汤治疗不自主动作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仁义 《四川中医》2002,20(5):43-44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原方用于治疗伤寒太阳灵证脚挛急,笔者根据其方意中临床中以之治疗不自主动作,取得满意效果,扩大了本方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芍药甘草汤,主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诸证。仲景先用甘草干姜汤救其烦躁吐逆,更作芍药甘草汤以复其阴液,使胫挛急者得以复伸。故吴遵程曰:芍药甘草汤,甘酸合阴,专治荣中之虚热,其阴虚相乘,至夜发热,血虚筋挛,头面赤热,过汗伤阴,发热不止;或误用辛热;扰其荣血,不受补益者,并宜用之,真血虚挟热之神方也”。而医学心悟称“本方止腹痛如神,脉迟为寒,加干姜,脉洪为热,加黄连”。这是程锺龄能以古方灵活运用之优点,益信本方为缓解肌肉经挛急之效药。本人在临床上亦以芍药甘草汤加味,而得有效验方三则,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也谈芍药甘草汤——谈芍药甘草汤对肌肉神经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芍药甘草汤原于《伤寒论》,是治疗发汗亡阳,而阳复后脚挛急的主方,文曰:“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与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本方为酸甘化阴的基本方,前人多用来治疗津亏不足以灌溉,血亏不足以养筋诸证。今笔者借助于它的缓挛急作用,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5.
芍药甘草汤的适应证和功效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方剂来源和适应证芍药甘草汤来源于《伤寒论》,由芍、甘(?)药组成(芍药、炙甘草各四两)。原书治症: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阳,复厥愈足温者,更作为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后世医家扩大了芍药甘草汤的应用范围,用以治疗湿气腿脚赤肿痛及胸胁痞满,气不升降,遍身疼痛,并治脚气,脚弱无力,行步艰难,小儿热腹痛,小便不利,拘挛急迫腹中挛急而痛。现代医学,本方可用于胃肠痉挛疼痛、腓肠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证。  相似文献   

6.
芍药甘草汤加味异病同治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家璧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0):1086-1086
芍药甘草汤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系为营阴受损,筋脉拘急而设。创缓急止痛以疗伤寒误汗伤阴致脚挛急之良方。方中芍药、甘草二药合用取起“养阴柔肝,润肌止痛”之功。多年来笔者运用芍药甘草汤随证加味,治疗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多种病证,每获良效。体现了本方具有明显的解痉、镇  相似文献   

7.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泌尿系结石6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军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4):371-372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主治阴伤脚挛急.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将本方加味拟制成益气养阴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屡获良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芍药甘草汤治疗肌肉痉挛性疾病临证集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原文曰:"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口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与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可以看出,本方原为治疗伤寒汗后阴伤而致筋脉失濡,脚挛急之证.后世医家多用来治疗津亏不足以灌溉,血亏不足以养筋诸证.随着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已经证实本方具有明显的解痉、镇痛、镇咳、平喘、抗炎、抗溃疡、解毒、解热、降压、抗利尿及保肝作用.现就用芍药甘草汤治疗痉挛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芍药甘草汤的临床运用及药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甘草汤(下称“本方”),出自《伤寒论·太阳篇》:“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本方是仲景为误汗亡阳,阳复后的脚挛急证而设,其病理为肝血不足,筋脉失养。以本方平肝缓急,酸甘化阴,使肝血充足流畅,其疼痛挛急自止。后世医家对本方极为推崇,既丰富了本方的适用经验,又宏扬了仲景学说。近年来文献报导较多,特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春祥 《新中医》1999,31(3):55-55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由芍药、甘草组成。功能缓急止痛。原治太阳病误服桂枝汤而使阴阳皆伤;经治疗阳虽恢复,而营阴不足,无以养筋致使脚筋脉挛急之证。笔者运用本方加味治疗它病,每收良效,现介绍如下。1习惯性便秘陈某,女,35岁,1994年3月5日就诊。...  相似文献   

11.
<正> 名称;芍药甘草汤。方剂组成:白芍药30克、甘草15克,水煎温服。源流发展:本方见于后汉·张仲景《伤寒论》,原治伤寒因误用汗法伤及阴血而致脚挛急不能伸展,烦躁,吐逆之证。后来历代医家应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如《古今医流》以之治小儿发热,腹痛,小便不通,以及痘疹之腹痛,吴遵程谓:“本方治血虚挟热之神方”,魏氏家藏方:“六半汤(即本方)以治湿热脚气,不能行步”;《医学心悟》云:“芍药甘草汤,止腹痛如神”,《皇汉医学》用本方以治腹直肌挛急和上下肢之挛急均有效。临床配合应用得当其治疗范围更加广泛。远不止治腓肠肌痉挛一证。对肝脾不调,也有良效。性能效用:本方为酸甘化阴,有补养阴血,和营救逆,舒挛止痛之效,又能泻肝胆之火,而补脾胃之不足。且能柔肝通络,调和气  相似文献   

12.
芍药甘草汤治疗便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芍药甘草汤为《伤寒论》治疗太阳病发汗不当,阴液受伤而致脚挛急、不得伸之名方。具有酸甘化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功效。据药理和临床验证:对横纹肌、骨髂肌、腓肠肌、臂肌、面肌和平滑肌挛急,不管是中枢性的,或末稍性的,均有镇静、止痛作用。该方不仅对体表性的躯体和四肢的平滑肌挛急有效,就对深在的平滑肌性的脏器。如胃、肠、胆囊、输卵管、子宫、膀胱、尿道、或血管等。也能缓解其挛急,制止其疼痛,但治疗便秘,尚未有临床报到和记载。笔者根据傅德华老中医经验,用芍药甘草汤,治疗126例便秘,效果满意。 1.处方:芍药甘草汤。生白芍24~60g,甘草  相似文献   

13.
<正> 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二药组成。出自《伤寒论》第二十九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逆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文中指出阴虚筋脉失养而出现脚挛急症候者,可用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使阴液得复而筋脉得养则挛急自愈.其脚即伸。后世医家在《伤寒论》的基  相似文献   

14.
<正> 芍药甘草汤原于《伤寒论》,由芍药和甘草组成,为胃腹挛急疼痛或脚挛急屈伸不利而立;失笑散见于《和剂局方》,以五灵脂、蒲黄两药组成,有“活血行瘀,散结止痛”之功,为“气滞不行,瘀血内停,少腹急痛”而设。笔者将两方合用,辨证加味,治疗急腹症效果满意。现举数例如下。急性胃痉挛男患,24岁。1988年7月15日诊。上腹疼痛,恶心呕吐1天,经服阿托品、654-2等药治疗不效。刻诊:腹痛阵作,恶心欲呕,胃  相似文献   

15.
芍药甘草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由芍药、甘草二味组成,原用于治疗脚挛急不伸。笔者以此方治疗多种病证,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芍药甘草汤是仲景为治疗胃腹挛急疼痛或脚挛急屈伸不利而设的方剂。笔者以此方为主加味治疗舞蹈病,收到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其曰“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29条)挛急,即痉挛拘急之意。若人体某部位发生挛急,可使气血阻滞不通而发生疼痛。近年来,笔者在临床运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40例挛急症,均获满意疗效,现将其典型病例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8.
芍药甘草汤在妇产科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绍英 《河北中医》2004,26(11):843-844
芍药甘草汤(下称“本汤”)系张仲景《伤寒论》之方,考仲景制本方原意为误汗亡阳,阳复后的脚挛急证而设。笔者据此,常以本汤随证加味,治疗因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的多种妇产科疾患,屡获捷效。现结合临床病例,谈谈运用体会。  相似文献   

19.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本为治疗误汗误下后之变证,而脚挛急是变证中的一个主要症状。这一症状也是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故此笔者根据二者的这一联系,对运用经方芍药甘草汤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证体会作以介绍。  相似文献   

20.
芍药甘草汤原为阳虚液耗所致脚挛急而设。近代研究认为该方对平滑肌、横纹肌痉挛皆有舒解作用。近年来杨作梅老中医在《临证录》中,把芍药同大黄并列为攻下损胃之药,而认为芍药具有泻下作用。以芍药甘草汤验于临床,泻下作用缓和而可靠。以后续有验证报导。唯芍药用量宜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