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的低场强磁共振诊断。方法对18例共26个经磁共振诊断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其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期。结果26个股骨头中,0期3个,Ⅰ期5个,Ⅱ期5个,Ⅲ~Ⅳ期13个,低场MRI能较特异地反映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各期表现,“双线征”是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的特征表现。结论低场MRI不仅能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病变,而且能反映病变的确切范围和程度,对早期治疗和预后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MRI对发现早期病变及显示病变范围效果良好,并依据组织解剖学改变进行了相应的MRI分期.结论 MRI是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较为敏感和特异的方法,能直接多方位确定骨缺血坏死位置和范围,对CT和平片阴性病人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探讨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MRI检查,并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探讨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3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MRI诊断率为100%,5例双侧发病,25例单侧发病;早期患者20例,MRI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线条状及片状高信号,部分患者伴有关节腔积液;中晚期10例,其中8例MRI发现股骨头塌陷。结论 MRI可以清楚地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程度、范围及特征性MRI表现,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股骨头缺血坏死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和影像学研究进展情况。方法:阅读并分析关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文献。结果:影像学检查反映疾病的病理改变,在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结论:磁共振成像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不仅能发现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病变,且能反映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CT、X线平片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影像诊断特点,并与X线平片及CT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对比MRI、CT及X线平片表现及阳性率.结果:48例MRI检查均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CT发现35例,X线平片发现29例.结论:MRI可以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对早期治疗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较CT、平片敏感,是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6.
桑银保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828-182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早期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经临床证实的AVN患者的MRI征象进行分析。结果:股骨头X线无异常或轻微骨质异常改变的病例,MRI均表现为阳性。结论:MRI可早期显示AVN病变,具有高度敏感性,并能准确反映坏死的部位及分期,可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 2 8例 3 4侧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 :在 2 8例 3 4侧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 ,X线平片确诊其中的 11侧(3 2 4% ) ;CT确诊 2 4侧 (70 .6% ) ;MRI确诊 3 4侧 (10 0 % )。在MRI中 ,各组病例的T1WI、T2WI及STIR的表现各不相同。结论 :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 ,MRI较平片和CT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唐士军  郑一兵 《中外医疗》2011,30(28):179+181-179,181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部患者均行CT和MRI扫描,以股骨头形态完整或股骨头微陷、髋关节间隙无狭窄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确定为早期病变,分别进行CT和MRI诊断,以探讨2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差异。结果 CT检出早期病变22例,单侧13例,双侧9例,31个患髋;MRI检出早期病变28例,单侧16例,双侧12例,40个患髋。结论 MRI较CT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病变检出率上有明显差异,MRI能检出CT无法诊断的早期病变,对临床高危病人应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MRI表现和病理基础。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30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病患共累计47个病变股骨头,X线检查漏诊了16个病变股骨头,CT检查漏诊了5个病变股骨头,MR检查诊断了经X线、CT检查后漏诊的5例病变股骨头。结论:骨髓水肿是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表现,MRI“线样征”是诊断早期缺血坏死的特征性表现,MR是目前诊断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敏感、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龙长江 《吉林医学》2011,(32):6859-6860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表现及以上3种方法在该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比较56例85个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X线平片、CT及MRI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率分别为44.7%、80%及90.6%。结论: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比CT更具敏感性,X线平片则不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vascularnecrosisoffemoralheadANFH)的X线、CT表现 ,评价它们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7例双侧股骨头X线、CT表现 ,比较二者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显示能力。结果 :X线发现Ⅰ期~Ⅱ期ANFH 2 6例 ,诊断准确率 38.8% (2 6 / 6 7) ;CT发现Ⅰ期~Ⅱ期ANFH4 6例 ,诊断准确率 6 8.6 % (46 / 6 7)。结论 :X线平片难以发现AFNH的早期表现 ,CT是显示早期ANFH较有效而可靠方法 ,诊断价值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2.
陈煜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9):2297-2298,2300
目的:探讨CT、MRI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42个早期ANFH的患者进行双髋关节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29例患者42个部位早期ANFH中,X线平片、CT及MRI的阳性准确率分别为42.9%、83.3%、97.6%。结论:CT是诊断早期ANFH的重要检查方法,明显优于X线平片检查,为成人ANFH的早期诊断带来帮助;MRI诊断早期ANFH比CT更具敏感性,并能准确分期,CT与MRI相结合,是诊断成人早期ANFH的可靠手段,为临床的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孙西林  贺利昌  何华 《河北医学》2005,11(12):1074-1075
目的:探讨X线、CT及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价值.方法:比较28例40个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X线平片、CT及MRI发现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率分别为45%、85%及95%.结论: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比CT更具敏感性,X线平片则缺乏意义.  相似文献   

14.
SARS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SARS患后遗症一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X线、CT和MRI早期表现,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SARS患康复期的双侧股骨头行X线、CT和MRI检查,分析其对早期ANFH的显示能力。结果:X线平片无阳性表现:CT发现Ⅰ期ANFH5例;MRI发现Ⅰ期ANFH15例。结论:X线平片难以发现ANFH的早期表现,MRI是显示早期ANFH有效而可靠的方法,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诊断价值高于CT和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影像学表现及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5例ANFH病例,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龄42岁,病程1个月~19a。病例均行普通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CT及MRI发现ANFH的阳性率分别是65%、81%及100%。结论:MRI诊断ANFH最敏感,其次为CT,最后为普通X线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及MRI诊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及MRI影像学特点及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差异。方法:对临床拟诊的4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行CT及MRI扫描,阅片后总结影像学特点,并对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股骨头坏死在CT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关节间隙异常,股骨头星芒样或新月形缺损,骨囊性变以及骨小梁密度改变,MRI影像学特点主要表现为股骨头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T,WI、T2WI混杂高信号。MRI检出率为97.4%,CT检出率为89.5%,MRI检出率高于CT检出率。结论:股骨头坏死在CT及MRI扫描中呈现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能够定性诊断,MRI对病变程度评估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液氮冷冻法制作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可行性,寻找一种较为理想的ANFH的造模方法。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利用改良液氮冷冻法,制作ANFH模型,分别在术后2,4,6,8周行大体观、MRI、X线及Masson三色染色观察。结果:造模后2周股骨头变化不明显;造模后4周股骨头表面软骨变性,软骨下骨部分坏死;造模后6周股骨头表面软骨部分剥脱,软骨下骨坏死增多;造模后8周股骨头大部分骨质坏死,甚至出现塌陷。结论:改良液氮冷冻方法制作的股骨头坏死模型,其影像学及组织学改变较为符合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改变,且此法制作模型简单,费用低,坏死表现早,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25例 46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MRI表现,证实了其早期 MRI表现是“双线征”。我们发现T_1加权像上股骨头呈楔状或扇状低信号区,并在T_2加权像上见到“双线征”。并提出了MRI分期与X线分期的关系以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ARS康复患者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sr necrosis of femeral head,ANFH)影像学检查的最佳方法。方法:阅读关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文献资料。结果:影像学检查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ANFH的重要手段。结论:对于早期ANFH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是M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