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数字化成形钛网颅骨修补术临床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对43例颅骨缺损患者采用数字化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与同期39例采用传统手工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术后随访半年,统计术后患者外观满意度,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及评估疗效。结果数字化成形钛网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外观满意度明显优于传统手工塑形钛网组(P〈0.01),术后KPS评分、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成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方面外观塑形满意,疗效确切,在有选择的条件下可作为目前颅骨缺损修补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计算机数字化三维成形技术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数字化三维成形技术制作个体化钛网修补材料,对35例颅骨缺损进行修补。结果运用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优于传统钛网的手工塑形人工颅骨修补,术后无感染,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缩短,术前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颅骨塑形的满意率高。结论计算机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塑形满意,省时省力,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几率低,应用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模多点成形技术在神经外科颅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3年7月~2004年5月共治疗颅骨缺损患32例,术前全部行颅骨CT薄扫(1mm/层)检查.应用三维成像无模多点钛网成形技术行人工颅骨修补并与传统钛网手械塑形人工颅骨修补术的术前神经外科医师塑形工作量、麻醉及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患对塑形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三维成像无模多点成形钛网人工颅骨修补优于传统钛网的手工塑形人工颅骨修补。术后患对塑形的满意度达到100%。结论:三维成像无模多点成形钛网人工颅骨修补.缩短了麻醉及手术治疗时间.显提高了患的生活质量。同时减轻了神经外科医师的工作强度,具有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数字化成形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钛网修补术治疗的63例颅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疗效评价.其中手工塑形组22例;数字化成形组41例.结果 手工塑形组术中塑形时间、手术时间、钛钉/骨窗面积比、术后皮下积液及头皮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数字化成形组,而塑形满意度低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应用数字化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手工塑形钛网,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塑形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多点成型技术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16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对钛网进行个体化塑形后用于颅骨缺损修补成形术的效果。方法:对16例颅骨缺损患者,术前均利用数字化多点成型技术塑形钛网,制作出与颅骨缺损处吻合良好的钛网修补颅骨缺损。观察术中塑形工作量、麻醉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及术后塑形效果,并调查患者对颅骨修补成形的满意度。结果:医生塑形工作量、麻醉时间及手术操作时间均明显缩短,无一例出现颅骨修补手术并发症。患者对塑形满意度达到93.7%。结论:数字化多点成型技术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中工作量明显减少,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术后患者颅骨缺损处几乎达到了生理解剖形态上的成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三维钛网塑形技术颅骨成形治疗颅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该项技术治疗颅骨缺损183例。术前行薄层(3mm)头颅CT扫描,应用计算机三维成像(1mm)技术塑形钛网后,行颞肌下颅骨成形术。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的成形效果,并与传统钛网术中手工塑形颅骨成形术优缺点进行比较。结果计算机三维钛网塑形颅骨成形术共修补196个颅骨缺损,塑形钛网和颅骨缺损正确对合,外形满意度达100%;手术时间较手术塑形缩短约40min,优于传统手术塑形。结论计算机术前三维钛网塑形颅骨成形术明显优于传统术中钛网手工塑形颅骨成形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数字化塑形钛网在颅骨成形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5例颅骨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采用数字化塑形钛网和普通塑形钛网进行颅骨修补,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钛钉使用个数、术后并发症及塑造外形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105.5±5.2)min、钛钉使用个数(7.2±5.9)个及外形满意率(98.0%)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1%(P〈0.01)。结论数字化塑形钛网用于颅骨缺损的修补,具有修补效果好、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且术后外形美观,是一种较佳的颅骨修补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利用数字化、个性化钛网成型术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设置A、B二组,A组利用计算机辅助对颅骨缺损进行数字化、个性化设计,制作成不同形态的钛网颅骨缺损模型对颅骨进行修补;B组手术现场对钛网进行手工塑形对颅骨缺损进行修补。对A、B两组的钛网塑形与骨窗形状的吻合度、外形修复满意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组采取数字化个、性化钛网成型技术36例,B组采用传统手工塑形组31例,形状吻合度A组是95.41%,B组是82.35%;外形恢复满意度(满分10分)A组9.65±0.21分,B组7.31±0.18分;平均手术时间A组为(95±7)min,B组为(145±5)min;术后并发症A组共1例,发生率2.78%,为皮下积液1例,B组共6例,发生率19.35%,其中皮下积液3例、钛网下积血2例、皮肤愈合不佳1例。A、B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数字化、个性化钛网成型技术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具有与颅骨缺损形状吻合度高、外形修复满意度高、经济成本节约、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塑形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178例颅骨缺损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计算机塑形组97例,每例患者术前利用CT扫描获取整个颅骨及缺损部位的三维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重建颅骨三维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缺损面积,设计剪切出塑形钛网、消毒备用,术中将塑形钛网根据解剖结构使用钛钉固定于缺损部位;传统手工组81例采用术中手工塑形的方法修补颅骨缺损。分析两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钛钉使用量、患者对成形术后头部外形的满意度指标。结果计算机塑形组平均住院天数15.36±2.03d,平均手术操作时间102.24±18.33min,钛钉使用量6.8±0.6枚,对塑形后外观满意9.6±0.3分。传统手工组平均住院天数16.89±3.60d,平均手术操作时间148.73±36.07min,钛钉使用量12.45±3.23枚,对塑形后外观满意度6.5±1.3分。结论个体化计算机三维塑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钛钉使用量和术后并发症,提高颅骨成形满意度,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数字化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数字化塑形钛网进行颅骨修补术43例。术前使用计算机辅助的数字化个体塑形技术对钛网进行塑形。与常规手工塑形钛网进行颅骨修补术的51例在手术时间、钛钉用量、术后并发症以及对外观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数字化塑形钛网颅骨修补优于传统钛网的手工塑形,患者对数字化塑形的满意度达到100%,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外形,缩短手术时间,固定牢固,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经济负担轻,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传统钛网修补颅骨与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6例颅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颅骨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对照组采用传统钛网修补,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创面修复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100.3±13.5)min、住院时间平均为(14.5±1.5) d、平均住院费用为(2.1±0.6)万元,明显小于对照组(120.7±12.3)min、(20.5±2.4)d以及(2.8±0.7)万元,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明显少于对照组(7.1% vs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传统钛网修补颅骨术相比,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术效果显著,手术及住院时间短,费用较少,且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2.
张勇  李伟  朱春然  贾维建 《海南医学》2010,21(19):21-23
目的探讨二维钛网数字化塑形技术在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将患者薄层CT的DICOM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建立颅骨缺损的原始石膏模型和修复体的数学模型,将数学模型传输到数字化成型设备上,对二维钛网进行无模压制、成型。术前将塑形钛网与患者缺损区进行嵌对后进行颅骨修补。随机抽取以往采用传统三维钛网颅骨修补术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钛钉使用数、恢复时间、积液感染率、引流量、术后塑形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7±0.4)h,钛钉平均使用数量为(15±0.7)枚,术后平均恢复时间为(7.2±1.2)d,积液发生率为4.85%,感染发生率为0,切口引流量(70±8)ml,外形满意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2.7±0.6)h,(21±0.8)枚,(910.3±1.4)d,29%,12%,(180±13)ml,67%。两组手术时间、钛钉数、恢复时间、积液感染率、引流量、外形满意度相比,P〈0.05。结论应用数字化塑形二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恢复时间短,费用较少,术后并发症少,缺损区外观修复满意,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颅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1例运用三维钛网行颅骨修补术,对照组21例采用二维钛网术中人工塑形。对两组的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美观度和两组手术前后脑电图( EEG)改善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试验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22%,术后美观度平均值为(1.06±0.12) mm, EEG改善率为35.4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术后美观度平均值为(5.44±0.32) mm,EEG改善率为28.57%。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美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EG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部患者手术前后的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吻合性好,并发症少,颅骨修补后EEG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对设计个性化颅骨塑形修补术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40例行常规颅骨塑形修补术(常规组),80例则为个性化颅骨塑形修补术(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颅骨修补术的手术时间、术中整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无论在手术时间、术中整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满意度上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设计个性化颅骨塑形修补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在大面积颅骨缺损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应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进行的大面积颅骨缺损择期修补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塑形满意。术后无一例切口感染、修补材料移位、外露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数字化成形三维钛网修补大面积颅骨缺损,钛网与颅骨缺损吻合效果满意,排斥反应少,可作为大面积颅骨缺损修补手术的首选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数字化成形钛网颅骨修补术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6年3月应用数字化成形钛网治疗202例颅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恢复良好,复查头颅CT钛网与颅骨均紧密贴合良好,头部外观满意.病人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202例发生头皮下积液6例,局部感染1例,脑内小血肿2例,术区硬膜外小血肿3例,分流术后病人并发大量硬膜外血肿2例,术后癫痫大发作2例.无钛网外露、松动、变形,无咀嚼疼痛、张口受限等不良反应.结论:提高手术技巧可降低数字化成形钛网颅骨修补术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50例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修补材料、年龄、颅骨缺损面积大小与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并发症发生率钛网组(2/20)明显低于自体颅骨(5/14)和骨水泥组(7/16)(P〈0.05),中青年组(年龄〈60)(4/26)低于老年组(10/24)(P〈0.05),缺损面积较小者(≤40cm^2)(5/28)低于缺损面积较大者(〉40cm^2)(9/22)(P〈0.05)。结论修补材料、年龄和缺损面积大小是影响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应用钛网材料修补并发症明显低于自体颅骨和骨水泥;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比例明显多于中青年;颅骨缺损越大,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