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成分输血在25例外科手术患者大出血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抢救外科手术患者手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大量输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择期手术组和急诊手术组,统计分析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CRCs)、新鲜冰冻血浆(FFP)、浓缩血小板(PC)和冷沉淀(Cryo)等成分血的种类和剂量以及输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25例大出血患者经成分输血抢救后出血症状均得到控制,并获得良好的疗效;输注量最大的血液品种是红细胞悬液,两组大量输血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分输血在外科手术患者手术中大出血时应用可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为手术继续进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在各种成分血液用量上有很大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输注不同的成分血液。  相似文献   

2.
临床成分输血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即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输血的需求.但是,何时输血、输注什么成分的血液及输注多少血液等,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查阅文献,作一论述,已便临床工作者参考. 1996年黎介寿等以失血量为标准,认为出血量<20%(约失血800~1000ml)血容量时,不输红细胞或全血,只输电解质液或代血浆;当失血量>20%血容量时,在输注电解质的同时输注红细胞、代血浆或适当的全血.  相似文献   

3.
1 技术血浆交换、血浆吸附均属于血液净化技术,最近已广泛用于临床。与其他的血浆净化技术不同,血浆净化不是全血,而是由全血中分离出血浆成分,对血浆进行各种处理,从而弃去病因相关物质。目前临床应用的血浆分离法有采用离心分离器,利用血细胞成分和血浆成分的比重不同将血浆成分分离的方法以及利用滤过膜将有形成分血细胞和液体成分血浆分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血浆病毒灭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血液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关注.为了提高血液的安全性,在血液检测项目逐渐增加的同时,血液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然而,由于病毒感染血液后"窗口期"的存在,血液输注仍无法达到"零风险".在临床输血中,血浆的输注占有较大的比例;而血浆中也是病毒含量较多的血液成分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在提高血浆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血浆病毒灭活的技术很多,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有两种溶剂/去污剂方法和亚甲基蓝联合可见光照射方法;此外,以病毒核酸为靶点的光化学技术倍受瞩目.  相似文献   

5.
血浆病毒灭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血液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关注。为了提高血液的安全性,在血液检测项目逐渐增加的同时,血液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然而,由于病毒感染血液后“窗口期”的存在,血液输注仍无法达到“零风险”。在临床输血中,血浆的输注占有较大的比例;而血浆中也是病毒含量较多的血液成分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在提高血浆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血浆病毒灭活的技术很多,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有两种:溶剂/去污剂方法和亚甲基蓝联合可见光照射方法;此外,以病毒核酸为靶点的光化学技术倍受瞩目。  相似文献   

6.
成分血是将全血经过滤白、离心后分离出来的某一种血液成分.成分血具有浓度高、疗效好、便于保存和运输且输血反应发生率低、病毒感染风险小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制备成分血离心时,血袋破损现象时有发生,血液离心分层不清和溶血现象也较常见.为保证成分血的制备质量,本文对成分血制备过程中常见离心故障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临床成分输血的推广,接近99%的全血被制备为不同的血液成分.采血后的多联采血袋通常使用重力离心法制备血液成分[1],离心后全血因各种成分的比重不同而分层,通过转移管转移到其它空袋制备成不同的血液成分.但由于受到采血袋材质的影响,离心过程中小部分红细胞粘附在采血袋转移管周边造成血浆的污染,血浆需要重复离心,影响血浆的质量和血液成分分离效率,是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文献报道采用水袋使血袋尽量饱满,对避免血袋挂血收到一定效果[2、3].我们通过实验证明:采用离心前挤压采血袋标本管近端和阻塞件位置的方法也可以明显减少离心时红细胞粘附在转移管周边的机会,提高血液分离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010血库血液中的结合球蛋白及游离血红蛋白的探讨[日]/西山友贵…//麻醉.-1994,43(5).-736大量输血时血中结合球蛋白减少,游离血红蛋白增加可引起肾功能障碍。作者以前曾报道过贮存12.5天输注2600ml以上血液制剂,血中总结合球蛋白在...  相似文献   

9.
肝病患者经常因为自身凝血因子合成受阻,导致凝血功能失调,进而延长血浆凝血时间,增加出血风险,临床上主要通过输注冰冻血浆、冷沉淀及血小板等纠正其凝血功能障碍。然而,输血时间及输血成分的选择目前尚未形成统一定论。若不及时输血,则有面临大出血的风险;而不合理输血,势必会浪费血液资源、增加通过血液制品传播疾病的危害性。血栓弹力图作为近几年发展迅速的一种便捷、即时的评估全血凝血功能的检测方法,通过观察全血从形成血栓到血栓溶解全过程的动态变化,综合有效地评估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并科学、合理地指导临床用血。本文旨在针对TEG用于评估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和指导个体化用血两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隋春雨  蔡翔  杨敏  周冬梅 《医学信息》2018,(15):154-155
目的 通过观察采用新型电动振荡输血装置输注血小板的临床效果,为科学、合理、有效地输注血小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我院80例需输注血小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新型电动振荡输血装置输血,对照组患者未使用新型电动振荡输血装置输血,观察两组的输血效果。结果 输血前,两组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实验组血小板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输血前后血小板含量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新型电动振荡输血装置输注血小板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系统第二大恶性肿瘤,肾脏是其常见的受累器官。新型化学治疗药物的出现,改善了患者的总生存期,联合使用血液净化快速去除血清中的单克隆游离轻链有望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及预后。文章重点阐述高截留量血液透析、血浆置换(PE)、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和超滤再生血液透析滤过这4种血液净化技术在MM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参考。高截留量血液透析在清除游离蛋白轻链方面有明显优势,在诊疗指南中也有更高的推荐等级,但在改善MM患者肾功能预后和远期生存方面优势不显著。MM并发高黏滞血症是PE的明确适应证。超滤再生血液透析滤过和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是两种改进后血液净化方式,可以显著减少治疗过程中患者白蛋白的丢失,应用前景广阔;但这两项血液净化方式应用于治疗MM的研究尚不充分,需要更多试验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C-反应蛋白(CRP)在使用不同血液成分后的变化情况,我们通过对本院121例有输血不良反应的成分输血患者CRP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成分输血组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121例(男76,女45),年龄(4~96)岁。  相似文献   

13.
调查医院输血病历存在的问题,分析不合理原因,提高临床输血质量。方法 以《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院输血管理检查评分表》为依据,随机抽查我院2017年1月~12月临床用血科室的466份输血病历,对输血有关记录的完整性、输血适应证、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 共抽取病历466份,其中手术科室224份,非手术科室242份;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输血相关记录不合格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输血治疗同意书记录缺陷为主;非手术科室输血合理率(93.80%)高于手术科室(89.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部分临床医生对输血病历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院应加强对临床输血病历质量的检查、分析和改进,加强医务人员输血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临床输血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洗涤血小板的制备方法、质量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改良的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制备洗涤血小板制剂。并应用生化方法、血细胞分析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对洗涤血小板中蛋白清除率、白细胞清除率、血小板回收率、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和CD62P、PAC-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观察输注洗涤血小板的临床疗效、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情况。并与单采浓缩血小板比较。结果洗涤血小板的蛋白清除率为99%,白细胞清除率为85%,血小板回收率达95%;血小板洗涤前后的粘附率、聚集率、CD62P+和PAC-1^+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输注后有效率达83%,与单采浓缩血小板输注有效率90%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并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下降了94.12%(16/17)和100%(13/13)。结论经该方法制备的洗涤血小板质量符合要求,血小板功能未受影响,临床输注后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下降,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李忠法 《医学信息》2018,(8):146-148
目的 探究悬浮红细胞联合手工分冰冻血浆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7年4月我院58例大量输血患者,依据输血方式不同分组,各29例。对照组输入悬浮红细胞,于此基础上,实验组输入手工分冰冻血浆。对比两组大量输血前及输血后第1、3、5 天凝血四项指标水平。结果 输血前,两组凝血四项指标FIB、TT、APTT、P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1天,两组FIB水平较输血前下降,TT、APTT、PT水平较输血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3 、5天,两组FIB水平较输血后第1天上升,TT、APTT、PT水平较输血后1 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5天,实验组凝血四项指标FIB、TT、APTT、PT水平均基本恢复至输血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输血后第1、3、5天 ,实验组FIB水平较对照组高,TT、APTT、P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大量输血患者联合输注悬浮红细胞、手工分冰冻血浆,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提高输血疗效,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输注悬浮红细胞前后血浆ET-1和血清MMP-2、MMP-9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了输注红细胞前后血浆ET-1和血清MMP-2、MMP-9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儿作比较。结果:肾病综合征患儿输注悬浮红细胞前血浆ET-1和血清MMP-2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儿组(P〈0.01),而血清MMP-9水平又显著地低于正常儿组(P〈0.01),经输注悬浮红细胞2周后与正常儿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血清MMP-9水平与血浆ET-1和血清MMP-2水平呈现显著负相关(r=-0.4982、-0.014,P〈0.01)。结论:检测肾病综合征患儿输注悬浮红细胞前后血浆ET-1和血清MMP-2、MMP-9水平的变化对其病情发展及预后判定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ABO血型不合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血型抗原转变及抗体效价的变化,为患者输注血液成分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在干细胞移植前对患者和供者进行HLA配型、ABO及RhD血型鉴定,移植后定期检测患者ABO血型抗原强度及抗体效价的变化,对输注血液成分的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例ABO血型不合的患者干细胞移植后28~45 d血型抗原转变为供者血型,56~80 d血清中可检出凝集素,抗体效价为1∶4~1∶8,但部分患者的血清中未检出相应的凝集素,正反定型结果不相符。结论:ABO血型不合的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血型抗原转变为供者血型,输血时应选择不被患者血清中抗体所凝集的不含相应抗原的红细胞,以及供者血清中不含相应抗体的血小板或血浆进行输注,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冯晓静  李志民  王彬  陈凯 《医学信息》2009,22(5):754-754
不同地区不同医院南于诊疗思维方式、技术偏向、对临床输血理解等各方面原因,其患者的临床治疗用血情况也不尽相同[1]笔者统计分析本市五年来各血液成分的使用情况和ABO血型系统中各个血型的分布,间接反映医生的临床输血观念的变化,并从侧面观察近年来本市输血管理水平发展变化情况.并对本市用血中血型分布进行了统计,以供各型血液储备数量比率参考.  相似文献   

19.
阮雁捷  董铁立 《医学信息》2008,21(3):204-206
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以下简称高渗盐复合液)对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血压、电解质和尿量的影响。方法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40例,术中分别输入高渗盐复合液和甘露醇。比较输注前、输注毕、输注后30、60、120min时的血压、电解质和尿量变化。结果高渗盐复合液组于输注毕、输注后30、60min血压明显升高(P〈0.05);血浆Na^+浓度明显升高(P〈0.05);尿量于输注后30min明显增加,与甘露醇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高渗盐复合液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在升高血压,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同时,与甘露醇有同样的脱水作用,从而降低颅内压,为临床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容量治疗液体。  相似文献   

20.
任红  徐学芳 《医学信息》2000,13(4):156-157
我院中心血站是国家卫生部和总后卫生部联合批准的“军内甲类采供血职能医院”。作为一个集血源管理、血液检测、采集、生产及供血为一体的中心血站 ,抓好输血管理 ,加强血液及其制品的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我院应用计算机对输血工作进行全方位管理 ,加大了血液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力度 ,提高了医院输血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