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肝细胞肝癌组织TGF-β1和IGF-Ⅱ异常表达与HBV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CC)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表达与HBV复制间的关系。方法以自身对照法收集HCC组织及非癌组织,以生物素标记的HBVDNA探针检测HCC组织中HBVDN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TGF-β1和IGF-Ⅱ的表达,以巢式PCR扩增TGF-β1 mRNA和IGF-Ⅱ mRNA基因片段,并分析TGF-β1和IGF-Ⅱ表达与HBV复制间的临床病理学关系。结果HCC组TGF-β1和IGF-Ⅱ表达阳性率均为83.3%,TGF-β1 mRNA和IGF-Ⅱ mRNA阳性率均为100%,HCC组明显高于非癌组(P〈0.01)。HCC组中TGF-β1和IGF-Ⅱ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直径、数目间未见明显相关(P〉0.05);TGF-β1和IGF-Ⅱ表达与HBV复制显著相关(94.7%),且HBV DNA阳性组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组(P〈0.05)。结论HCC组织中TGF-β1和IGFⅡ过度表达,且与HBV复制和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癌(HCC)组织HBV复制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表达间的关系.方法以自身对照法收集人HCC组织及非癌组织,以生物素标记的HBV-DNA探针检测HCC组织中HBV-DN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TGF-β1和IGF-Ⅱ的表达;分析TGF-β1和IGF-Ⅱ表达与HBV复制间的临床病理学关系.结果HCC组织中TGF-β1和IGF-Ⅱ均呈较高表达,在HCC癌灶及非癌组表达存在显著差别,其阳性率均为83.3%,HCC组明显高于非癌组(P<0.01).HCC的癌灶组中TGF-β1和IGF-Ⅱ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直径、数目无关(P>0.05);TGF-β1和IGF-Ⅱ表达与HBV复制显著相关,且HBV DNA阳性组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结论肝癌组织中TGF-β1和IGF-Ⅱ过度表达,且与HBV复制和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癌(HCC)组织HBV复制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I表达间的关系。方法:以自身对照法收集人HCC组织及非癌组织,以生物素标记的HBV-DNA探针检测HCC组织中HBV-DN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TGF-β1和IGF-II的表达;分析TGF-β1和IGF-II表达与HBV复制间的临床病理学关系。结果:HCC组织中TGF-β1和IGF-II均呈较高表达,在HCC癌灶及非癌组表达存在显著差别,其阳性率均为83.3%,HCC组明显高于非癌组(P<0.01)。HCC的癌灶组中TGF-β1和IGF-II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直径、数目无关(P>0.05);TGF-β1和IGF-II表达与HBV复制显著相关,且HBVDNA阳性组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结论:肝癌组织中TGF-β1和IGF-II过度表达,且与HBV复制和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肝癌(HCC)患者组织中IGF-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HCC及癌旁组织中IGF-Ⅱ、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CC及癌旁组织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22/40)、12.5%(5/40),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25/40)、12.5%(5/40),HCC组织中IGF-Ⅱ、VEGF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IGF-Ⅱ、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59,P<0.05).IGF-Ⅱ、VEGF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但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是否侵及包膜及有无癌栓密切相关.结论 与癌旁组织比较,HCC组织中IGF-Ⅱ、VEGF呈现高表达,提示IGF-Ⅱ、VEGF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与HCC的生长和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5.
王智霞  乔玉春 《河北医药》2012,34(12):1773-1775
目的检测肝癌(HCC)患者组织中IGF-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HCC及癌旁组织中IGF-Ⅱ、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CC及癌旁组织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22/40)、12.5%(5/40),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25/40)、12.5%(5/40),HCC组织中IGF-Ⅱ、VEGF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IGF-Ⅱ、VEGF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59,P<0.05)。IGF-Ⅱ、VEGF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但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是否侵及包膜及有无癌栓密切相关。结论与癌旁组织比较,HCC组织中IGF-Ⅱ、VEGF呈现高表达,提示IGF-Ⅱ、VEGF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与HCC的生长和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组织中IGF-1R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70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癌旁及乳腺正常区组织中的IGF-1R mRNA的表达,并分析IGF-1R mRNA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IGF-1R mRNA的表达量按正常、癌旁、癌组织顺序逐渐增高.IGF-1R/β-actin比值分别为0.584±0.058、0.382±0.086、0.203±0.042,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R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ER状态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病理分型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IGF-1R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是有价值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王智霞  乔玉春 《河北医药》2012,34(10):1455-1456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R(IGF-ⅠR)基因在肝癌(HC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IGF-ⅠR在HC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RT-PCR方法检测40例HCC患者(HCC组)组织IGF-ⅠR mRNA的表达水平,设40例正常组织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HCC组和对照组IGF-ⅠR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5%(39/40)、85.0%(3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定量分析后显示,HCC组和对照组IGF-ⅠR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83±0.11)、(0.24±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ⅠR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是否侵及包膜及有无癌栓密切相关(P<0.05)。结论与正常组织比较,HCC组织IGF-ⅠR高表达,提示IGF-ⅠR可能参与了HCC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膀胱癌组织TGF-β1mRNA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乔宝民  徐勇  马腾骧  张祖诏  孙光 《天津医药》2002,30(5):274-276,F003
目的:探讨TGF-β1 mRNA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Northern杂交及斑点杂交方法检测了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9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中的TGF-β1 mRNA表达情况,GAPDH作为内对照。结果:肿瘤组织中TGF-β1 mRNA含量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0.01)。从病理学分级看,G3级组中TGF-β1 mRNA含量高于正常黏膜组(P<0.01),但G1、G2、G3级3组间TGF-β1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别。从临床分期看,T2、T3期组中TGF-β1 mRNA含量均高于正常黏膜组(均P<0.05),T2期与T3期组也均高于T1期组(P<0.05和P<0.01),但T2期和T3期组间没有差别(P>0.05)。浸润性肿瘤组(T2期和T3期组)中TGF-β1mRNA含量高于表浅性肿瘤组(Ta和T1期组)。结论:TGF-β1 mRNA的表达量可作为判断膀胱癌浸润程度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7):899-902
目的:考察补肾活血化痰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罗格列酮,3.0 mg/(kg·d)]和补肾活血化痰方高、低剂量组[7.5、5.0 g/(kg·d)],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Poresky法复制PCOS模型。造模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ig生理盐水,各给药组大鼠ig相应药液,每天1次,连续22 d。给药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清中睾酮(T)、抗苗勒氏管激素(AM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卵巢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_1)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T、AMH、IGF-Ⅰ、TNF-α水平及卵巢组织中TGF-β_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中T、AMH、IGF-Ⅰ、TNF-α水平及卵巢组织中TGF-β_1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补肾活血化痰方各剂量组指标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化痰方能明显降低PCOS模型大鼠血清中T、AMH、IGF-Ⅰ、TNF-α水平以及卵巢组织中TGF-β_1阳性表达率,这可能是其治疗PCOS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TGF-βRⅡ及p27kipl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胃癌组织、切端胃粘膜组织进行GF-βRⅡ及p27kipl染色,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癌组织、邻癌粘膜组织及切端粘膜组织的实质细胞数和阳性细胞数,计算阳性细胞比率。结果癌组织TGF-β1表达水平高于切端粘膜组织,p27kipl及GF-βRⅡ的表达水平低于切端粘膜组织。p27kipl与GF-βRⅡ两者间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27kipl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GF-βRⅡ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相关。结论胃癌组织TGF-βRⅡ、p27kipl表达显著降低,并与胃癌的一些临床病理因素相关;TGF-β1表达增高并可能通过GF-βRⅡ、p27kipl等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对相邻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可能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类肝细胞肝癌(HCC)中炎症相关因子与人类HC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96例HCC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和40例正常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表达水平。对慢性肝炎患者体内IL-1β的表达水平与HCC发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正常肝组织中,IL-1β、TGF-β和MCP-1均为阴性表达;HCC组织中IL-1β、TGF-β和MCP-1的阳性率分别为7.3%(7/96)、5.2%(5/96)和9.3%(9/96),均明显低于对应癌旁组织的92.7%(89/96)、89.6%(85/96)和98.0%(94/96),IL-1β在慢性肝炎患者的体内高表达与HCC的发生呈正相关(r=0.782,P<0.05)。结论炎症相关因子IL-1β、TGF-β和MCP-1在人类HCC癌旁组织中高表达,且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GF-β1和TΒR-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舌癌组织及10例正常舌组织中TGF-β1和TΒR-Ⅱ的表达,进而分析TGF-β1信号通路与舌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舌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舌癌及正常舌组织中均表达TGF-β1和TΒR-Ⅱ,但程度不同。与正常舌组织相比,TGF-β1在舌癌中呈过量表达,而TΒR-Ⅱ则表达下降。TGF-β1的表达与舌癌患者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的关系(P>0.05),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TΒR-Ⅱ的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的关系(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TΒR-Ⅱ在TGF-β1的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TGF-β1和TΒR-Ⅱ可能参与了舌癌的发生及进展,TΒR-Ⅱ表达的缺失和TGF-β1自身信号通路受阻可能活化了TGF-β1的其它信号通路并促进了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  相似文献   

13.
王娅南  徐芳  李玉兰  张顺 《河北医药》2013,35(3):337-339
目的 探讨TGF-β1和endogl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S-P)方法,对30例乳腺正常组织、50例非典型性增生组织、50例原位癌组织和80例浸润性癌组织进行 TGF-β1及endoglin蛋白的检测.采用RT-PCR方法检测endoglin mRNA的表达.结果 Endoglin蛋白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值(MVD值)、endoglin mRNA以及TGF-β1蛋白在正常乳腺组、不典型增生组、原位癌组及浸润性癌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性癌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阳性组中endoglin蛋白标记的MVD值及endoglin mRNA均显著高于TGF-β1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 TGF-β1蛋白及endoglin mRNA和蛋白表达与肿瘤的进程密切相关,提示血管生成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提示TGF-β1可能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其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IGF结合蛋白3(IGFBP-3)的动态表达特征.方法 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D鼠诱发肝细胞肝癌(HCC)发生,分别观察肝细胞形态学、肝脏及血清IGF-Ⅱ的动态变化和肝细胞浆IGFBP-3蛋白水平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鼠肝组织中IGF-Ⅱ表达,分析IGF-Ⅱ表达与IGFBP-3蛋白水平变化及其病理学特征在HCC发生过程中的关系.结果 诱癌过程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HCC的形成过程中IGF-Ⅱ呈梯度表达,表现为癌变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变性组(P<0.01).癌变过程中IGF-Ⅱ呈阳件表达和胞内分布,肝脏和血清IGF-Ⅱ呈显著正相关.肝细胞浆IGFBP-3的表达水平随肝组织学形态的改变旱降低趋势,表现为癌变组明显低于变性组和正常组(P<0.01),且有低于癌前病变组(癌前组)趋势.结论 IGF-Ⅱ及IGFBP-3过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可成为HCC早期诊断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李君蕊  赵宝春  商艳朝 《河北医药》2008,30(10):1509-1510
目的 研究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2类炎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血清值异常变化及变化持续时间方面的差异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于不同时间检测149例2类炎症患者血清各因子含量值共7次,比较各因子血清值变化情况及变化持续时间.结果 2组人群TGF-β1、IGF-1各血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生长因子变化趋势、达峰值时间及异常变化持续时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F-β1及IGF-1与炎症的性质及结局可能有内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对70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癌旁组织中的IGF-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以配对乳腺正常乳腺组织为对照。结果IGF-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配对癌旁及正常组织,IGF-1/β—actin比值分别为0.679&#177;0.075、0.463&#177;0.085、0.305&#177;0.031,三组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ER状态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病理分型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IGF-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7,(35):4901-4906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98例,收集其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其IGF-1R和VEGFR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两者m RNA的表达水平;考察IGF-1R和VEGFR2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其对术后辅助化疗患者4年无疾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GF-1R和VEGF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和60.2%,而癌旁组织中均未见其表达,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织中IGF-1R m RNA和VEGFR2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m RN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29,P<0.05)。IGR-1R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有无脉管癌栓形成无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R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而与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形成有关(P<0.05)。98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4例患者术后未行化疗;其余84例患者4年无疾病生存率为76.2%(64/84),其中IGF-1R蛋白阴性表达、VEGFR2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4年无疾病生存率(82.8%、78.8%)均显著高于其阳性表达者(72.7%、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形成等因素进行校正后,IGF-1R和VEGFR2蛋白的表达仍与患者4年无疾病生存率相关[校正比值比(OR)分别为2.31、2.15,95%置信区间分别为(0.57,4.15)、(0.45,4.03),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GF-1R和VEGFR2蛋白及m RNA的表达明显增强,且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以及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的预后有关。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胃癌微环境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croRNA-155(miR-155)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人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组织中TGF-β1和M2型巨噬细胞表面分子CD163表达;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巨噬细胞内miR-155的表达.比较巨噬细胞、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用TGF-β1刺激的巨噬细胞及TGF-β1受体阻断剂刺激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的miR-155表达差异.结果 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内miR-155的表达低于正常巨噬细胞(P<0.05).用TGF-β1受体阻断剂刺激后,胃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内miR-155的表达升高(P<0.05);TGF-β1刺激的巨噬细胞中miR-155表达亦低于正常巨噬细胞(P<0.05).CD163和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胃癌细胞分泌的TGF-β1能下调巨噬细胞中的miR-155表达;提示其可通过下调巨噬细胞中miR-155的表达而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分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TGF-β1mRNA)表达作为人体椎间盘退变诊断新指标的价值。方法采集创伤患者与椎间盘退变患者静脉血与手术切除组织,应用ELISA、HE染色、免疫印迹和RT-PCR等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血液与组织中TGF-β1mRNA的表达基本一致。在创伤组血液与组织中TGF-β1mRNA呈低表达;在退变组血液与组织中TGF-β1mRNA呈高表达,其表达量与病变程度成正比;退变组与创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TGF-β1mRNA表达可作为人体椎间盘退变诊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雌二醇(E2)在体外对大鼠成骨细胞(OB)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鼠OB为体外实验模型,用MTT法检测OB的增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TGF-β1、IGF-1基因的表达。结果 10-9~10-6mol/L浓度E2的可促进OB的增殖,以10-7mol/L为最高峰值。10-5mol/L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抑制作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2可增加TGF-β1、IGF-1 mRNA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雌激素促进OB增殖及TGF-β1和IGF-1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雌激素促进骨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