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设计和开发重楼总皂苷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 根据重楼总皂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剂型及给药特点确立了目标产品概况,并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通过风险评估工具确定影响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学性质的关键性变量。首先应用Plackett Burman试验筛选出对重楼总皂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学性质影响显著的关键变量,然后对筛选出的变量应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评价重楼总皂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多聚分散系数(PdI)、Zeta电位、微观形态等理化性质,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外释药情况。结果: 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为:单硬脂酸甘油酯浓度为5.5%,大豆磷脂浓度为8.0%,均质次数为6次,固定药物浓度为5.0%,表面活性剂种类为吐温80,均质压力为600 bar,均质温度为65 ℃。采用优化后处方工艺制得的重楼总皂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16.5±32.1)nm, PdI为0.198±0.018,Zeta电位为(-23.6.5±0.9)mV,透射电镜显示固体脂质纳米粒呈球状分布,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具有缓释效果,24 h累积释药为63.5%。结论: 运用QbD理念设计和开发重楼总皂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切实可行,能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2.
余静 《中国药师》2016,(12):2262-2266
摘 要 目的:制备地塞米松棕榈酸酯脂肪乳注射液,并评价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热熔乳化 高压均质法制备地塞米松棕榈酸酯脂肪乳注射液,并对脂肪乳的粒径分布、PdI、Zeta电位和微观形态进行评价;初步考察地塞米松棕榈酸酯脂肪乳注射液的稳定性。结果: 制备的地塞米松棕榈酸酯脂肪乳注射液的平均粒径为(215.1±38.2)nm,PdI 为0.218,Zeta电位为(-18.1±2.3)mV;经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地塞米松棕榈酸酯脂肪乳呈球形,大小分布较为均匀;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地塞米松棕榈酸酯脂肪乳注射液在6个月内稳定性良好。结论:采用热熔乳化 高压均质法制备地塞米松棕榈酸酯脂肪乳注射液工艺简单易行,有望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之中。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 制备辛伐他汀固体脂质纳米粒,并研究其经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采用热熔乳化超声 低温固化法制备辛伐他汀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辛伐他汀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微观形态及体外药物释放特性。研究辛伐他汀固体脂质纳米粒经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结果: 辛伐他汀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42.5±62.1) nm,多聚分散系数为0.225±0.031,Zeta电位为(-32.1±4.2) mV,包封率为(95.7±2.6) %,在24 h内平稳缓慢释药。辛伐他汀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Cmax和AUC0 t分别为辛伐他汀混悬液的2.89倍和1.83倍。结论:辛伐他汀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能快速吸收,显著提高了药物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制备阿德福韦酯自微乳释药系统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 方法: 通过溶解度试验、处方配伍筛选、伪三元相图的绘制及正交设计,以自乳化速率、粒径为指标,筛选最优处方,并对阿德福韦酯自微乳的自乳化性质和体外释药进行评价。 结果: 阿德福韦酯自微乳最优处方:聚氧乙烯蓖麻油35(Cremophor EL35)为37.5%,二乙二醇单乙醚(Transcutol Hp)为37.5%,单油酸甘油酯(PECEOL)为25%,载药量3%;用50倍水稀释在24S内乳化完全,平均粒径为(26.30±0.46 ) nm,Zeta电位为(-8.96±0.57 ) mV;阿德福韦酯自微乳在5 min时溶出度达到85%以上。 结论:本研究制备的阿德福韦酯自微乳化给药系统,能显著提高阿德福韦酯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制备重楼总皂苷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并固化成颗粒剂,考察其体外溶出情况。方法: 考察重楼总皂苷在不同辅料中的溶解度,并通过绘制由不同比例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组成的伪三元相图,确定重楼总皂苷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最优处方,并将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固化制备成颗粒剂。评价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和自微乳化颗粒剂经水稀释后形成微乳的外观、微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比较重楼总皂苷自微乳化释药系统以及自微乳化颗粒剂的体外溶出情况。结果: 最终确定重楼总皂苷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组成为:丙二醇单辛酸酯作为油相,吐温80作为乳化剂,丙二醇作为助乳化剂,最佳配比为7.0∶1.5∶1.5。重楼总皂苷自微乳化释药系统以及自微乳化颗粒剂经水稀释后形成的微乳外观呈微泛蓝光的澄清、透明状液体;平均粒径分别为(58.6±16.4)nm和(68.1±12.1)nm,PdI分别为(0.183±0.04)和(0.209±0.05),Zeta电位分别为(-20.2±1.9)mV和(-18.9±1.5)mV;透射电镜下显示微乳呈圆整、规则球状分布。重楼总皂苷自微乳化释药系统以及自微乳化颗粒剂在45 min时药物的溶出度均超过85%。结论: 将重楼总皂苷制备成自微乳化颗粒剂可显著提高药物的体外溶出速度,制备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6.
何瑶  郭晓华 《中国药师》2018,(5):792-796
摘 要 目的:制备依托泊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评价其对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的抑瘤率。方法: 采用热熔乳化 高压均质法制备依托泊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考察依托泊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外观、微观结构、粒径分布、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评价依托泊苷固体脂质纳米粒体外释药行为,比较依托泊苷固体脂质纳米粒与依托泊苷注射液对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的抑制效果。结果:本研究制备的依托泊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外观呈淡蓝色透明状液体,在透射电镜观察呈圆整球状或类球状分布,大小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153.2±32.8)nm,PdI为(0.185±0.031),Zeta电位为(-17.4±1.1)mV;依托泊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可延缓药物释放,在24 h内药物累积释放52.4%;依托泊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抑瘤率显著高于依托泊苷注射液(P<0.05),说明依托泊苷固体脂质纳米粒能够显著抑制Lewis肺癌细胞在小鼠体内生长。结论:本研究通过热熔乳化 高压均质法制备的依托泊苷固体脂质纳米粒对Lewis肺癌细胞具有良好的抑瘤效果,可以作为依托泊苷的新型给药系统,对肺癌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研究阿魏酸川芎嗪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 PEG-FATM-SLN) 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及细胞摄取性能。 方法: 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以包封率及粒径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及工艺。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MPM) 为模型做体外细胞摄取试验。 结果:制备PEG-FATM-SLN最优处方为阿魏酸川芎嗪10 mg,单硬脂酸甘油酯0.3 g,乙酸丁酯1.5 ml,蛋黄卵磷脂0.4 g,泊洛沙姆1 880.6 g,硬脂酸钠0.02 g,水20 ml,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 聚乙二醇2000(DSPE PEG2000) 0.02 g。制备的样品粒径为(107.1±1.1) nm,包封率为(53.3±3.0)%。体外释放试验和巨噬细胞摄取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具有明显的缓释性能和抗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结论:本研究制备了粒径小,包封率高的阿魏酸川芎嗪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为其新剂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朱钰叶  张玲 《中国药师》2018,(3):420-425
摘 要 目的:制备去甲斑蝥素白蛋白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去甲斑蝥素白蛋白纳米粒,以白蛋白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和药物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首先应用Plackett Burman试验设计法筛选出对白蛋白纳米粒性质影响显著的处方和工艺变量,再通过Box Behnken试验设计法对筛选的变量进一步优化。考察了去甲斑蝥素白蛋白纳米粒的外观形态、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及体外释药行为。结果:通过优化制备的去甲斑蝥素白蛋白纳米粒呈类球形分布,平均粒径为(105.2±30.1)nm,PdI为0.127,Zeta电位为(-24.7±1.9)mV,在0.5%吐温80磷酸盐缓冲液(pH 7.4)中24 h的累积释放度为81.4%。结论:采用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去甲斑蝥素白蛋白纳米粒,工艺简便可行,重复性好,有望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刘艳 《中国药师》2017,(6):1023-1028
摘 要 目的:制备伏立康唑白蛋白纳米粒,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与及组织分布。 方法: 采用超高压微射流技术制备伏立康唑白蛋白纳米粒,并评价了白蛋白纳米粒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外观形态以及体外释药行为;考察了伏立康唑白蛋白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与组织分布特征。 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伏立康唑白蛋白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21.9±41.6)nm,PdI为0.197,Zeta电位为(-42.1±0.9)mV,呈球形或类球形分布;伏立康唑白蛋白纳米粒在0.5%吐温80磷酸盐缓冲液(pH 7.4)中24 h累积释放67.5%;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伏立康唑白蛋白纳米粒和伏立康唑注射剂的AUC0-24分别为(98.27±1.42)和(105.32±1.45)g?h?L-1,MRT0-24分别为(4.48±0.38)和(4.86±0.51)h;伏立康唑白蛋白纳米粒能增加药物在大鼠肝、脾、脑中的靶向性。 结论:伏立康唑白蛋白纳米粒在大鼠体内具有良好的肝、脾、脑中靶向性,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开发并优化阿托伐他汀钙自微乳化释药系统,改善阿托伐他汀钙的溶出度。方法: 通过溶解度和伪三元相图实验确定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用量范围,并通过D 最优混料实验设计优化阿托伐他汀钙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评价了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经水稀释后形成微乳的外观,微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比较市售阿托伐他汀钙片与自制阿托伐他汀钙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体外溶出情况。结果: 阿托伐他汀钙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组成为:Capmul MCM作为油相,Labrasol作为表面活性剂,Transcutol P作为助表面活性剂,最佳配比为:13.0〖KG*9〗∶〖KG-*2〗43.5〖KG*9〗∶〖KG-*2〗43.5。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经水稀释后形成的微乳外观呈微泛蓝光的澄清透明状液体;透射电镜下显示其呈圆整,规则球状分布;平均粒径为(34.2±13.6)nm,PdI为(0.169±0.04),Zeta电位为(-21.1±1.3)mV;阿托伐他汀钙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在45 min内药物可完全溶出。结论: 运用D 最优混料实验设计方法成功开发了阿托伐他汀钙自微乳化释药系统,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的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对硝苯地平纳米乳(NFNE)的处方进行优化,为研发硝苯地平透皮吸收制剂奠定基础。方法: 以纳米乳的溶药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初步筛选处方组成;以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质量比、混合乳化剂与油相的质量比及含水量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NFNE的处方;N-三甲基壳聚糖(TMC)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以TMC的季铵化程度、TMC水溶液浓度及TMC水溶液用量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研究TMC的加入对NFNE的影响。通过外观、粒径、类型鉴别及溶药量等方面对NFNE优选处方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 NFNE最优的处方组成为油酸乙酯 吐温80 无水乙醇 水,用量分别为7%、32%、16%、45%,TMC的质量比为0.45%。NFNE、TMC20-NFNE、TMC40-NFNE、TMC60-NFNE均为O/W型乳剂,溶药量分别为(12.76±0.22),(14.76±0.16),(12.26±0.18),(12.92±0.27)mg·mL-1,平均粒径分别为13.62,17.10,16.26,17.25 nm,外观均为圆球形。结论:优化的硝苯地平纳米乳处方及制备工艺简单,溶药量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肖志方 《中国药师》2015,(9):1512-1515
摘 要 目的: 制备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透皮吸收行为。方法: 采用热熔乳化超声 低温固化法制备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包封率、粒径分布、Zeta电位、微观形态及体外药物释放特性,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透皮吸收行为。结果: 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为(85.6±2.7)%,平均粒径为(213.5±52.6)nm,Zeta电位为(-32.2±3.9)mV,透射电镜显示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其12 h药物累积透皮量显著高于美洛昔康溶液。结论: 美洛昔康固体脂质纳米粒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累积透皮量,有望成为美洛昔康的新型局部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以聚乙二醇单甲醚 聚乳酸(mPEG PLA)嵌段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制备塞来昔布载药胶束并评价其药剂学性质。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塞来昔布载药胶束,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初步筛选塞来昔布载药胶束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并采用Box Behnken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评价了载药胶束的微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并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药情况。结果:透射电镜显示塞来昔布载药胶束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平均粒径为(35.6±15.1)nm,多聚分散系数(PdI)为(0.152±0.05),Zeta电位为(-24.6±2.9)mV;塞来昔布载药胶束在0.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24 h累积释放81.5%。结论:采用Box 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塞来昔布载药胶束处方与制备工艺是简单、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制备酮洛芬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剂处方并对其从形态、粒径、Zeta电位、药物存在状态进行表征,采用透析法进行体外释放并对释放过程进行拟合。结果: 酮洛芬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优处方为酮洛芬50 mg、泊洛沙姆0.1 g、吐温 80 0.2 g、卵磷脂0.15 g、单硬脂酸甘油酯0.05 g,其包封率为61.95%,粒径151.7 nm,Zeta电位为-30.2 mv,形态圆整,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表明药物以非结晶形式分散于纳米粒骨架中;体外释药曲线显示纳米粒体外释药先快后慢,12 h累积释放药物(85.11±7.62)%,包封于降解材料骨架内的药物通过骨架溶蚀缓慢释放,药物的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酮洛芬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方法简便、可行,质量评价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淼  何瑶 《中国药师》2018,(7):1167-1171
摘 要 目的:制备卡巴他赛纳米混悬剂,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卡巴他赛纳米混悬剂,以粒径分布作为评价指标,均质压力(X1)和均质次数(X2)为考察对象,利用Box 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卡巴他赛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工艺;考察卡巴他赛纳米混悬剂的外观、微观形态、平均粒径、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比较卡巴他赛纳米混悬剂与市售卡巴他赛注射液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卡巴他赛纳米混悬剂最优制备工艺为:850 bar均质压力下均质处理6次,制备的卡巴他赛纳米混悬剂在扫描电镜下呈大小均匀分布,平均粒径为(208.6±33.6)nm,PdI为(0.179±0.015),Zeta电位为(-32.4±0.3)mV,将卡巴他赛制备成纳米混悬剂可提高其体外溶出速率。结论: 高压均质法制备卡巴他赛纳米混悬剂工艺简单易行,卡巴他赛纳米混悬剂能够加快药物释放,提高药物体外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 制备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性。方法: 采用热熔乳化超声 低温固化法制备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形态学性质。研究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大鼠体内各组织的分布特征。结果: 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平均粒径为(103.5±32.6)nm,Zeta电位为(-37.3±5.1)mV,透射电镜显示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大鼠体内各组织分布结果表明,塞来昔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大鼠肝、脾、脑、肌肉组织内的re值分别为塞来昔布注射液的3.43,2.99,2.38和2.93倍。结论:将塞来昔布制备成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能够改变其在大鼠组织的分布情况,有望提高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制备N 三甲基壳聚糖(TMC)包衣伏立康唑(VCZ)脂质体冻干品,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VCZ脂质体(VCZL),以季铵化程度60%的TMC(TMC60)对其进行包衣。处方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化,并筛选出最优的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品。考察其形态、粒径及Zeta电位,并用透析袋法研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TMC60包衣VCZL最优处方组成为质量比卵磷脂 ∶〖KG-*4〗胆固醇4 ∶〖KG-*4〗1,药物 ∶〖KG-*4〗类脂1 ∶〖KG-*4〗20,TMC60溶液浓度为0.15 mg·ml-1,PBS的pH为7.4。TMC60包衣VCZL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590.4±16.0)nm,冻干复水化后平均粒径为(503.2±20.5)nm;VCZL的Zeta电位为-46.4 mV,TMC60包衣后为+54.9 mV,冻干复水化后为+52.6 mV;冻干前后平均包封率无明显变化;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TMC60包衣VCZL粒径均匀,带正电荷,包封率较高,具有缓释性,冻干对其主要性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姚晨  张燕 《中国药师》2018,(3):415-419
摘 要 目的:制备非布司他纳米混悬剂,并进一步制备成缓释微丸,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非布司他纳米混悬剂,通过流化床底喷包衣技术制备非布司他载药微丸,使用丙烯酸树脂 RL30D和丙烯酸树脂 RS30D包缓释层衣,制备成非布司他纳米缓释微丸,并评价其释药机制。结果:制备的非布司他纳米混悬剂的平均粒径为(212.5±36.3)nm,多相分散系统(PdI)为(0.193±0.018),Zeta电位为(-12.4±0.3)mV,扫描电镜显示非布司他纳米混悬剂大小分布较均一;制备的非布司他纳米缓释微丸体外释药较为平缓,符合一级释放模型。结论:本研究制备非布司他纳米混悬缓释微丸体外释药平缓,为非布司他临床应用提供全新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9.
郭咸希  何文  李华  张玲莉 《中国药师》2015,(8):1280-1283
摘 要 目的: 优选十一酸睾酮(TU)二元醇质体的最佳处方,并考察其体外性质,为TU透皮吸收给药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以乙醇和丙二醇的混合液为柔软剂,采用注入法制备TU二元醇质体。以药物与磷脂用量比(A),含醇质量分数(B),丙二醇和乙醇的用量比(C)为影响因素,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化TU二元醇质体的处方。对最优处方制备的TU二元醇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稳定性影响因素等进行考察。结果: TU二元醇质体最优处方为:TU与磷脂用量比为1∶15,含醇质量分数为10%,丙二醇与乙醇的用量比为6∶4。最优处方制得的TU二元醇质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呈同心圆形,且大小均匀,达到纳米级,平均粒径为(185.5±52.8)nm, Zeta电位为(-15.87±0.26)mV,包封率为(79.14±0.66)%,体外透皮试验中,累积释药百分率Q与时间t的关系符合一级速度方程:Q=20.79t-11.01,r2=0.998 4。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除高温时包封率有明显降低之外,其他条件下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处方优化后的TU二元醇质体制备简单,质量理想,并具有缓释特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崔强  侯明明 《中国药师》2016,(12):2254-2257
摘 要 目的:制备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并评价大鼠尾静脉给药的药动学特性。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 挤出法制备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并对其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微观形态进行表征。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多西他赛注射液组和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组,尾静脉给药剂量均为7.5 mg·kg-1,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中多西他赛的药物浓度,采用3P97程序计算多西他赛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结果: 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09.2±28.6)nm,Zeta电位为(-15.8±2.7)mV。多西他赛注射液和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t1/2(α)分别为(0.19±0.05)h和(0.36±0.07)h;t1/2(β)分别为(1.82±0.33)h和(17.93±1.37)h;AUC0-t分别为(4.42±0.76)μg·mL-1·h-1和(33.73±3.52)μg·mL-1·h-1。结论:多西他赛长循环脂质体与市售多西他赛注射液相比,延长了药物在血浆中的滞留时间,能达到长循环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