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总结五年来临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血运再建(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1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PCI,操作方法严格按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实施细致护理。结果 115例患者中成功113例,成功率为98.3%;梗死后平均开通时间(238±361)min;术后即刻心电图表现ST段回落、T波深倒置,16例术后1周心电图完全正常;均有心肌酶酶峰前移。结论急诊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重要和有效的手段,认真、细致、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体表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价值。方法对61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体表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37例,阴性24例。冠心病组37例中,急性心肌梗死1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心绞痛17例,心电图ST—T改变16例,心电图正常7例。非冠心病组24例中,ST—T改变11例。结论体表心电图对心肌梗死诊断有重要价值。但是,临床依据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应慎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方面的价值。方法对81例临床拟诊冠心病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和体表心电图进行回顾对比分析。结果 81例中,CAG阳性47例,阴性34例。冠心病组(A组)47例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心绞痛22例,心电图ST-T改变18例,心电图正常8例。非冠心病组(B组)24例中,ST-T改变11例。结论体表心电图对心肌梗死(MI)诊断有重要价值。但是,临床依据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应慎重。  相似文献   

4.
马东秀 《内科》2014,(3):266-267,29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ECG)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83例患者中出现典型心电图变化者56例(67.5%);恶性心律失常7例(8.4%),心源性休克3例(3.6%),心力衰竭3例(3.6%);死亡2例(2.4%)。结论心电图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但利用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还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心肌酶学动态变化,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回旋支心肌梗死的临床心电图特征,探讨其在急性回旋支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58例急性回旋支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回旋支100%闭塞的患者35例,回旋支次全闭塞的患者23例;回旋支心肌梗死患者58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ST段无明显抬高,对判定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回旋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急性心肌梗死最主要的是能准确及时采取理想的治疗方法,达到再灌注及减少梗死面积,减少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心电图P波异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相关的心电图P波异常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 110例老年初发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 ,根据是否有新出现的心电图P波的异常分为 :P波正常组 34例 ,P波异常组 76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 ,观察 12个月再梗死及死亡率。结果 心电图P波异常组三支病变多见 (P<0 .0 1) ,左室射血分数 <40 %者多见 (P <0 .0 1) ;12个月时再发心肌梗死率 9.2 % ,死亡率 6 .6 % ,而P波正常组无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病例。结论 新出现的心电图P波异常可能为影响老年急性Q波心肌梗死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9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探讨其心电图及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9例心肌酶谱正常而心电图有酷似急性心肌梗死改变,合并各种严重心律失常患的心电图及临床表现。结果 1例死于感染,8例随临床症状好转,心电图改变在短期内也随之消失。结论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其ECG改变一般为应激反应,是暂时的、可逆的,与病情及预后存在着平行关系。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心电图监测对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结果 65例患者经心电图检查之后,其中53例患者可见病理性Q波,T波发生倒置,ST段弓背抬高;12例患者未见病理性Q波,T波直立,ST段显著抬高;下后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35例(53.85%),单项曲线下壁心肌梗死10例,前壁心肌梗死7例,前间壁心肌梗死9例,非Q波心肌梗死4例;CK升高42例,CK-MB升高15例,cTnl升高27例。结论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电图诊断可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并对心电图变化特征进行了解,其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急性心肌梗死者心电图ST段抬高的因素,减少误诊。方法对31例非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ST段进行分析。结果非急性心肌梗死引起ST段抬高的病因、机制各不相同。结论除急性心肌梗死外,引起心电图ST段抬高的诸多因素,临床应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10.
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AFVM)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临床表现酷似心肌梗死(MI),经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冠脉正常的AFVM 14例,分析该病的发病机制、心电图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经及时确诊并采取相应治疗后4例乏力、胸痛、心悸、气短等症状明显好转,心肌酶、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恢复大致正常范围;2例发生阵发性心悸,发作时心电图示: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4例发作性胸闷、胸痛,心电图示:ST-T改变(ST段下移0.1~0.2mV,T波低平伴切迹);1例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呈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显示病理性Q波;1例因急性期而死亡.结论 酷似MI的病毒性心肌炎其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改变酷似AMI.着重把握临床资料,掌握客观诊断依据,积极合理诊治是值得临床医生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误诊原因,提高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从44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中,筛选出26例误诊病历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认识不足以及讯问病史、全面体检不详细。结论全面搜集和辩证分析所有病情资料、及时进行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等必要的检查、观察心电图动态变化也是减少临床误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导联心电图中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原有标准12导联的基础上,增加后壁导联(V7和V8)和右胸导联(V4R和V5R),观察附加导联中ST段改变,是否可提高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结果12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86.0%;12导联+后壁导联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85.0%;12导联+右胸导联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75.3%,特异性为84.5%;12导联+后壁+右胸导联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81.9%,特异性为83.7%。结论增加后壁和右胸导联可提高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而特异性并无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指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心电图检查是诊断AMI的重要手段,其可确定心肌梗死部位、范围及演变过程并指导临床治疗,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部分AMI患者心电图表现正常,易造成漏诊及延误治疗。本文报道了1例因活动后胸闷多次并在多个医院就诊但心电图表现、心肌酶正常的AMI患者,以期为提高临床对这类AMI的诊治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并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7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有30例加做右胸导联,发现有9例并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检出率30%。结果 右室梗死患与正常人右胸导联QRS波形对照,认为QRS波形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无可定论。右胸导联ST段抬高≥0.05mV,特别是MR、ME的ST段抬高,对临床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诊断右室梗死的可靠指标。结论 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应常规加做右胸导联心电图,以提高右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心电图与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本组研究所选取的74例患者,心电图改变患者66例,未发生改变者8例;行冠脉造影检查异常者69例,正常者5例。结论临床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经心电图检测发现S-T段出现变化,则再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结果也将很可能存在异常状况。  相似文献   

16.
束支传导阻滞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常见合并情况。由于束支传导阻滞显著干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易导致临床识别困难和误诊;且束支传导阻滞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本综述详细阐明了急性心肌梗死时合并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及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电图分析。方法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分析,并对比观察。结果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为巨R波形ST段抬高。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可表现为巨R波形ST段抬高。  相似文献   

18.
王小兵 《心脏杂志》2012,24(1):50-53
目的: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和比较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点的对应性关系。探讨体表心电图改变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组和左冠状动脉(LCA)病变组。对比分析其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特点。结果:Ⅰ、Ⅱ、Ⅲ、aVR导联ST段及aVL导联波形改变对诊断梗死相关血管具有重要价值;V3与Ⅲ导联ST段改变比值预测梗死相关血管部位具有重要价值;伴aVR导联ST段压低患者病情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病情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心电图对诊断下壁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及其临床特点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早期定位诊断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9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梗死相关冠脉对应于不同的心电图表现。结论目前冠心病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使急性心肌梗死与闭塞冠脉之间的相应关系更加明确,急性心梗时,心电图表现有助于判断梗死相关冠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按年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对照组92例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下,对患者的胸痛、并发症、心肌梗死的部位、心电图改变以及病死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对照组胸痛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病发中急性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肺内感染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病死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高于年轻患者,加强心电图的检查和运用,对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确认病情和减少误诊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