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糖尿病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静脉输液的22例糖尿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11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性为90.9%,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1.8%,护理满意度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63.6%、54.5%、72.7%(P0.05);观察组Wang-Baker评分(2.53±0.4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07±0.62)分(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糖尿病小儿静脉输液中,能有效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减轻疼痛感,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糖尿病患儿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该院进行静脉输液的18例糖尿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9例,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明显优于对照组66.7%、44.4%(P0.05);观察组Wang-Baker评分为(2.77±0.3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36±0.46)分(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儿静脉输液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缓解患儿疼痛。  相似文献   

3.
《内科》2017,(4)
目的比较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接受静脉化疗的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SF-36)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SF-36评分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的化疗中,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输液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与PICC相当,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重护理干预模式在婴儿浅静脉穿刺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40例门诊输液婴儿随机分为观察1组(家属面对面抱婴儿+分腿式平卧位穿刺法)、观察2组(家属面对面抱婴儿+婴儿用奶瓶吮吸5%葡萄糖液+分腿式平卧位穿刺法)、对照组(传统平卧位穿刺法),每组80例。比较三组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一次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家属满意度。结果三组婴儿的总体FLACC评分、操作时间、家属满意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的FLACC评分、操作时间少于观察1组与对照组(P0.05),观察2组的家属满意度高于观察1组与对照组(P0.05);三组婴儿的总体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观察1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多重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减少婴儿浅静脉穿刺中疼痛的发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应对策略。方法以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43例为观察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32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37%,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6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1.63%;对照组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静脉穿刺置管手术简便、风险低、成功率高,做好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导管的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新生儿桡动脉和股静脉采血穿刺的效果。方法:将采集血标本的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桡动脉采血穿刺,对照组采取股静脉采血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及采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00%,对照组为8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采血时间为(3.85±0.46)min,对照组为(6.77±1.32)min,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00%,对照组为39.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时间短、采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少、患儿疼痛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腋静脉途径穿刺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比较经锁骨下静脉途径(常规组)和经腋静脉途径(非常规组)穿刺植入电极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X光曝光时间等。结果两组的穿刺成功率相似(P0.05);非常规组穿刺并发症少于常规组(0.36%vs 1.81%,P0.05),但非常规组X光曝光时间要明显长于常规组[(83.51±29.09)s vs(10.72±30.47)s,P0.05)]。结论经腋静脉途径穿刺植入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有效,安全性好,但其X光曝光时间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置管在危重早产儿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危重早产患儿1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儿在出生当天给予PICC穿刺置管治疗;观察组患儿出生后即刻给予脐静脉置管治疗,10 d后拔除改用PICC穿刺置管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治疗期间静脉穿刺次数、每次穿刺所需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时药液外渗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导管堵塞、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等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治疗期间静脉穿刺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每次穿刺所需时间与住院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时药液外渗发生率(40. 0%)低于对照组(95.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导管堵塞、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等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危重早产儿中联合使用脐静脉置管与PICC穿刺置管进行治疗,可显著减少住院治疗期间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降低药液外渗发生率以及导管堵塞、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穿刺局部皮肤过敏等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给药途径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急诊抢救室心脏骤停患者94例,采用经骨髓穿刺建立骨内通路者36例为治疗组,经外周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者58例为对照组,均给予肾上腺素,观察2组建立输液通路所用时间和穿刺成功率和心肺复苏疗效。结果:建立骨内通路用时(77.70±21.09) s,建立外周静脉通路用时(260.1±102.24) 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骨内通路穿刺成功率高于外周静脉通路(100%vs 86.21%,P 0.05),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成功率骨内通路组高于外周静脉通路组(38.89%vs 18.97%,P 0.05)。结论: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经骨内通路给药比经外周静脉通路给药更迅速,心肺复苏成功率更高,值得院前及院内急救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口服5%葡萄糖水与25%葡萄糖水对缓解婴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40例婴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80例。静脉穿刺前,观察1组用奶瓶喂服5%葡萄糖20 ml,观察2组用奶瓶喂服25%葡萄糖20 ml,对照组不给葡萄糖水。比较静脉穿刺前及穿刺后三组婴儿的疼痛评分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1组和观察2组婴儿疼痛等级均较低,一次穿刺成功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穿刺前口服5%、25%葡萄糖水均能缓解婴儿静脉穿刺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李洁霞  潘琦津 《内科》2014,(3):370-371
目的观察股静脉体表投影点定位穿刺置管法在股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入选的49例需采用股静脉置管化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25例)采用股静脉体表投影点定位穿刺置管法,对照组患者(24例)采用常规定位股静脉穿刺置管法,观察两种置管定位方法在股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误穿动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体表投影点定位法进行股静脉置管,能显著减少穿刺的盲目性,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降低误穿动脉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消化科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为长期静脉输液或浅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提供良好的穿刺途径,提高浅静脉的利用率。方法选择老年静脉输液患者7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结果实验组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局部渗漏、肿胀率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每周敷料更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在消化科老年慢性病患者中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提高穿刺成功率,输液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提高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逆向静脉穿刺法在社区门诊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行逆向静脉穿刺法的80例患者(观察组)和行顺向静脉穿刺法的80例患者(对照组)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而静脉炎、疼痛等不适症状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而滴液流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向静脉穿刺术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因输液带来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对140例需要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穿刺)和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经颈内静脉穿刺),对两种方法 进行对照研究,记录从消毒铺巾至成功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需要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及有无并发症.结果 超声组70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首次穿刺成功65例(92.9%),总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44例(62.8%),总成功率为91.4%,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超声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4.2±1.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9±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为6例(8.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法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标记法,且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并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可见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具有安全、有效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实施静脉输液护理的策略,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7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n=37)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37)实施预防性护理。比较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堵管率2.7%、皮下血肿发生率5.4%、输液前、输液中及输液后满意度分别(93.59±3.20)分、(94.17±2.00)分及(95.18±1.69)分。对照组堵管率5.4%、静脉炎发生率2.7%、药液外渗率5.4%、皮下血肿发生率8.1%、感染率2.7%、输液前、输液中及输液后满意度分别(80.49±3.15)分、(75.88±2.02)分及(74.28±3.50)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期间,实施预防性护理,能够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预防静脉炎、药液外渗、穿刺部位感染等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罗凤英  劳可娟  何永丽  罗小珍 《内科》2013,(2):180-180,174
目的探讨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盐酸利多卡因湿敷的-临床止痛效果。方法选择200例需行留置针穿刺输液治疗的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针输液穿刺方法,实验组在穿刺前10min用盐酸利多卡因湿敷穿刺部位,10min后除去敷料擦干皮肤后按常规留置针输液穿刺方法进行穿刺。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穿刺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叭);实验组的家属满意度(98.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利多卡因湿敷能减轻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作用与护理经验。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1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56例,运用一般穿刺针进行输液治疗;观察组56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穿刺例次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穿刺例次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是减轻心血管疾病患者静脉穿刺痛苦的重要途径,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实施细心的护理,防止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刘瑞霞 《内科》2014,(2):202-203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鞘和中心静脉导管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抢救危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抢救的危重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动脉鞘置管,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液体流速。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95.2%,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置管平均时间为(3.57±0.63)min,对照组为(9.74±1.3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液体流速为(65.5±1.7)mL/min,对照组液体流速为(38.4±2.1)mL/min,观察组液体流速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鞘比中心静脉导管经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所用时间短、液体流速快,而且建立一条静脉通路可实施多项操作,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腋静脉途径行人工心脏起搏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需要心脏起搏治疗患者116例,将患者按照年龄和性别匹配后均分为腋静脉组(n=58)和锁骨下静脉组(n=58),由同一术者完成人工心脏起搏置入操作,记录以下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包括血管穿刺时间、血管穿刺成功率、电极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局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腋静脉途径和经锁骨下静脉途径的血管穿刺成功率[94.8%vs.96.6%,P〉0.05]、血管穿刺时间[(61±57)svs.(59±32)s,P〉0.05]、电极操作时间[(148±56)svs.(162±87)s,P〉0.05)]、X线曝光时间[(183±120)svs.(205±115)s,P〉0.05]及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腋静脉途径置入起搏电极安全可行,不增加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内科》2020,(3)
目的探讨血管成像仪在肾内科水肿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肾性水肿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需要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管状况进行评定,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的血管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留置针穿刺法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观察组患者在血管成像仪照射显影引导下进行外周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穿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穿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76.7%),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成像仪照射显影引导下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能显著提高肾性水肿患者静脉穿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