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科》2015,(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糖尿病足(DF)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219例,按是否合并DF分为DF组(n=32例)和非DF组(n=187例),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DF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F组与非DF组患者在年龄、T2DM病程、BMI、SBP、DBP、DR、DPN、DN、2h PG、Hb A1C、Scr、BUN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吸烟史、FPG、TG、TC、LDL-C、HDL-C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Hb A1C、DPN、DN是T2DM患者合并D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的T2DM病程、Hb A1C、DPN、DN为D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BMD)情况及其合并骨质疏松(OP)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70例老年男性T2DM患者股骨颈(N)及腰椎1~4(L1~4)的BMD,按BMD结果分为OP组、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老年男性T2DM患者合并OP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骨量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组及OP组T2DM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更高(P<0.01),且OP组较骨量正常组T2DM病程更长、年龄更大、体重指数(BMI)更低(P<0.01),同时骨量减少组T2DM患者病程也较骨量正常组更长(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OP组T2DM患者病程更长,年龄更大,BMI较低,FPG、2 h PG及Hb A1c水平更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男性T2DM患者中,吸烟,高龄,长T2DM病程,高FPG、2 h PG及Hb A1c,低BMI为O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男性T2DM患者中吸烟、高龄、长病程、高FPG、2 h PG、高Hb A1c及低BMI患者更易罹患O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25羟维生素D3(25-OH-Vit D3)、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老年T2DM患者207例,DPN组128例,非DPN组7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5-OH-Vit D3和Hcy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含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老年2型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血清25-OH-Vit D3水平明显低于非DPN,而Hcy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年龄、病程、FPG、Hb A1c和高血压为影响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DPN患者血清25-OH-Vit D3降低,Hcy和CRP水平升高,年龄、病程、FPG、Hb A1c和高血压为影响DPN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114例,分为合并DPN组(DPN,n=415)和单纯T2DM组(T2DM,n=699),比较两组各项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DPN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水平与DPN风险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T_3对DPN的诊断价值。结果 DPN组男性比例、DM病程、吸烟史、WHR、FPG、2 h PG、Hb A_1c、血肌酐(Scr)均高于T2DM组(P0.05),FC-P、2 h C-P、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FT_3、FT_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比值低于T2DM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DM病程、Hb A_1c、2 h C-P后,FT_3是T2DM患者DPN的影响因素(P0.01)。根据FT_3水平将患者进行四分位分组(Q1、Q2、Q3、Q4),Q2、Q3、Q4组DPN患病率低于Q1组(P0.05或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568。结论 FT_3是T2DM患者DPN的影响因素,但不能作为预测DPN患病风险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PGE2)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60例,分为单纯T2DM组(T2DM组)和合并DPN组(DPN组),每组各30例。同期选取体检健康者30名为正常对照(NC)组。比较各组生化指标及PGE2浓度。结果 NC、T2DM、DPN组PGE2水平依次升高[(1455.55±245.99)vs(1601.21±227.91)vs(1752.07±244.65)pg/ml,(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GE2与FPG呈正相关(P<0.05),与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M病程、2 h PG、HbA1c、PGE2水平是DPN的危险因素。结论 PGE2与DPN密切相关,是DPN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l-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对547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双下肢肌电电生理检查,分为DPN组以及非DPN(NDPN)组.测定体质量指数、血压、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A/C)等指标.对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DPN组的病程、年龄、OGTT试验空腹及餐后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尿A/C水平高于NDPN组,而空腹以及OGTT2 h的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于非NDPN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OGTT试验空腹及2 h血糖、尿A/C与DPN呈正相关,而空腹以及OTGG试验2 h的胰岛素和C肽水平与DPN呈负相关.结论 年龄、病程、尿A/C、空腹以及OGTT试验2 h血糖、胰岛素、C肽是DP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KD)与血糖控制指标关系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西京医院老年病科住院且使用持续血糖监测系统(CGMS)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42例,根据是否伴有DKD分为DKD组(n=54)和非DKD组(n=88)。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CGMS结果,分析DKD与血糖控制指标关系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两变量相关性,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相比非DKD组,DKD组患者年龄偏大、病程长、高血压病史比例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偏低、双胍类降糖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糖化血红蛋白A1c(Hb A1c)水平、完整24 h高血糖时间波动百分比、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餐后2 h血糖(2h-PBG)和24 h平均血糖水平(MBG)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胱抑素C(Cys 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显著高于非DKD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显著低于非DK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KD与年龄、病程、高血压史、Hb A1c、24 h高血糖时间波动百分比、高血糖AUC、24 h MBG、2h-PBG均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0.205,P=0.014)。逐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8,95%CI 1.022~1.074;P=0.000)和Hb A1c(OR=1.569,95%CI 1.212~2.031;P=0.001)与DKD呈正相关。结论 Hb A1c是T2DM患者发生DKD的主要危险因素,DKD的发生与血糖波动并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P水平与新诊断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根据是否合并DPN,将677例新诊断T2DM患者分为DPN组264例,不合并DPN(NDPN)组413例。收集两组临床基本资料及生化指标,DPN的影响因素行Spearman相关分析及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果DPN组年龄、HbA_1c高于NDPN组,TG、FC-P、1 hC-P、2 hC-P水平均低于NPDN组(P0.05)。DPN与年龄、HbA_1c呈正相关,与TG、FC-P、1 hC-P、2 hC-P呈负相关(P0.05)。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FC-P是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C-P水平的下降与DPN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FC-P为独立危险因素,C-P对于新诊断DPN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果糖胺(FRA)与2型糖尿病(T2DM)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121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作为对照组,116例单纯T2DM患者及271例T2DM慢性并发症组作为病例组,比较各组血糖、C肽、Hb A1c及FRA等指标。结果单纯T2DM组、T2DM慢性并发症组各时间点的PG较IGT组明显升高(P0.05);单纯T2DM组、T2DM慢性并发症组各时间点的C肽较IGT组明显减低(P0.05)。单纯T2DM组、T2DM慢性并发症组的Hb A1c、FRA较IGT组明显升高(P0.05),T2DM慢性并发症组较单纯T2DM组的Hb A1c、FRA明显减少(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空腹C肽与Hb A1c、FRA呈负相关(P0.05)。结论空腹C肽、Hb A1c、FRA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降低Hb A1c、FRA及血脂对防治T2DM慢性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2DM患者不同部位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644例T2DM患者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单纯T2DM组(T2DM组)463例、单纯颈部血管病变组226例、单纯下肢血管病变组372例及颈部+下肢血管病变组583例,比较各组临床指标和糖尿病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1)单纯颈部血管病变组年龄、LDL-C、TC、病程≥5年的比例、肥胖、高血压病、冠心病(CHD)、脑梗死(CI)的患病率均高于T2DM组,而男性比例、FPG、HbA1c低于T2DM组(P0.05);(2)单纯下肢血管病变组年龄、HLD-C、病程≥5年的比例、高血压病、CHD、CI、DR、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患病率均高于T2DM组(P0.05),而FPG、HbA1c低于T2DM组(P0.05);(3)颈部+下肢血管病变组年龄、病程≥5年的比例、LDL-C、高血压病、CHD、CI、DPN、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及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均高于T2DM组(P0.05),FPG、HbA1c低于T2DM组(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DL-C与糖尿病合并颈部血管病变相关(P0.05);年龄、DR与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相关(P0.05);年龄、病程、LDL-C、CKD、DPN与糖尿病合并颈部+下肢血管病变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不同部位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及神经传导速度的相关性。方法 85例老年T2DM合并DPN患者为病例组,80例老年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血液指标、SF水平及周围神经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两组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叶酸(FA)、维生素(Vit)B12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SF水平及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周围神经的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水平异常患者的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均显著低于SF水平正常患者(P0.05)。DPN发病与病程、HbA1c水平、FA水平和SF水平异常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病程、HbA1c水平和SF水平异常是危险因素,而FA水平是保护因素。结论老年T2DM合并DPN患者表现为SF水平及异常率升高,且SF水平异常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降低更为明显,SF水平异常是与DPN发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DPN诊断和病情评价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TcPO_2)在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22例,采用TCM400经皮氧分压检测仪检测50名健康对照(NC)组和222例T2DM患者仰卧位足背TcPO_2值,依据神经传导速度(NCV)将T2DM患者分为DPN组102例和非DNP(NDPN)组120例,分析各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与NC组和NDPN组比较,DPN组仰卧位TcPO_2值降低,与病程、多伦多神经病变评分(TCSS)、HbA_1c、SUA、FPG、NCV呈正相关。与正常TcPO_2组比较,低TcPO_2组DPN患者增加,运动和感觉神经NCV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PO_2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PN患者仰卧位TcPO_2降低,是DPN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DPN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2DM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3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GFR计算结果分为肾功能正常[A,eGFR≥90ml/(min·1.73m2)]组496例;肾功能下降[B,eGFR90ml/(min·1.73m2)]组177例。分析eGFR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结果 B组年龄、病程、SBP、Scr、BUN、SUA及UAlb水平均高于A组(P0.05),而HbA1c、eGFR、血浆血红蛋白(Hb)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低于A组(P0.05)。两组性别构成比、BMI、DBP、FPG及血脂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DR、高血压(HBP)、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LEAD)的患病率高于A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GFR与年龄、病程、SBP、Scr、BUN、SUA、UAlb水平呈负相关(r=-0.497、-0.212、-0.226、-0.745、-0.384、-0.275、-0.306,P0.05),与FPG、HbA1c、Hb、ALB呈正相关(r=0.189、0.246、0.281、0.25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cr、DR、HBP、LEAD为T2DM患者e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eGFR下降与年龄、合并HBP、DR、LEAD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Neurometer~(?)CPT/C神经测量仪检测临床确诊T1DM患者周围神经的电流感觉阈值(CPT),对比分析大小纤维受损的程度,从而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早期诊断提供有效证据。方法测定52例T1DM(T1DM)患者及40名正常对照(NC)者双侧正中神经、腓肠神经2000、250、5 Hz CPT,并检测两组HbA_1 c、尿白蛋白/肌酐(UAlb/Cr)等代谢指标。结果与NC组比较,T1DM组双侧正中神经及腓肠神经2000、250、5 Hz频率下CPT降低(P0.05);T1DM组正中神经损伤数量与同侧腓肠神经损伤数量比较,异常率偏低(左侧x~2=16.99,P0.01;右侧x~2=10.34,P0.01);T1DM组CPT正常亚组与CPT异常亚组HbA_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bA_1c是发生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PT可以早期发现T1DM患者周围神经受损,同时DPN下肢神经较上肢神经易损,DPN患者HbA_1c较高,且高HbA_1c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神经损害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神经传导速度(NCV)将T2DM患者分为DPN组和无DPN(NDPN)组,分析各组糖尿病病程、BP、FPG、HbA1c、BMI、血脂,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等。结果年龄、病程是DPN发生的危险因素(OR=1.096、1.121,P0.05)。SBP、FPG、TG、TC与DPN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为DPN的保护因素(OR=2.013,P0.05)。粗有髓鞘神经纤维及细有髓鞘神经纤维病变组HDL-C水平下降(P0.05),且下肢细有髓神经纤维是DPN的好发部位。结论糖尿病患者增龄、病程长是DPN的危险因素,HDL-C降低与DPN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住院T2DM患者肌少症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昆山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79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BMI、病程、HbA1c、TG、LDL-C、骨代谢指标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资料。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患者身体成分,按照亚洲肌少症工作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合并肌少症组(Sar,n=132)和非合并肌少症组(T2DM,n=147),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T2DM患者肌少症总发生率为47.31%,男性高于女性(53.61%vs 38.05%,P0.05)。T2DM患者DPN发生率为21.15%,Sar组高于T2DM组(31.82%vs 11.56%,P0.05)。Sar组年龄、DM病程高于T2DM组[(61.77±11.42)vs(54.05±12.90)岁,(8.85±7.22)vs(6.40±6.03)年,P0.05],TG、BMI低于T2DM组[(1.4±0.90)vs(2.03±2.27)mmol/L,(22.99±2.87)vs(26.93±3.31)kg/m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 1.076,95%CI(1.045,1.109),P0.01]、性别[OR 4.576,95%CI(2.288,9.153),P0.01]、DPN[OR 2.844,95%CI(1.243,6.511),P0.05]是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BMI[OR 0.605,95%CI(0.529,0.692),P0.01]是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DPN是T2DM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尽早筛查及治疗DPN可能减少或延缓肌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T2DM)患者198例,按照是否并发DPN分为单纯T2DM组(T2DM组,n=69)及T2DM合并DPN组(DPN组,n=129)。进一步根据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将DPN组分为轻度DPN组(n=49),中度DPN组(n=43),重度DPN组(n=37)。比较T2DM组及DPN各亚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SHBG、血生化、血糖相关指标等),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DPN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血清SHBG水平对DPN诊断的价值。结果 DPN组年龄、病程、腰围、收缩压、踝肱指数(ABI)、血尿酸(UA)、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 1c)水平显著高于DM组,而血清SHBG显著低于T2DM组,且其水平与DPN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HBG水平升高为DPN的保护因素(OR=0.679),而糖尿病病程、FPG、ABI、UA水平、HbA1c为危险因素(OR=1.423,1.054,5.507,2.809,1.896)。ROC曲线分析以血清SHBG水平区分DPN组与T2DM组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0.725~0.880,P=0.000),截断值取44.02 mmol/L时,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82.9%与61.5%。结论 SHBG水平下降与DPN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其可能是DPN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血清SHBG水平检测对DPN有一定的诊断效能,为DPN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电生理检查结果 ,分析患病危险因素。方法 354例T2DM患者均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和皮肤交感反应(SSR)检测,根据结果分为合并DPN(DPN)组228例与未合并DPN(NDPN)组12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PN的危险因素。结果 NCV联合SSR检出DPN的异常率较单独应用NCV或SSR高(64.4%vs56.2%vs 32.8%,χ~2=76.401,P=0.000);DPN组年龄、糖尿病病程、2 hPG、DR和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病率均高于NDPN组(P0.05);年龄、糖尿病病程、合并DR是T2DM合并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CV与SSR联合应用可提高DPN的检出率;高龄、糖尿病病程长、合并DR均可导致T2DM并发DPN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分析。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78例,其中T2DM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T2DM组)86例,T2DM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DR组)92例。所有研究对象检测Hb A1c、FBG、TG、TC、HDL-C、LDL-C、Apo A1、Apo B、Apo B/Apo A1,比较2组间差异,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DR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R组TG、Apo B及Apo B/Apo A1高于T2DM组(PO.05)。DR亚组间分析女性较男性Apo A1水平低(P0.05);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相比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O.05);肥胖组较非肥胖组TG增高(P0.05);增殖性组较非增殖性组TG、Apo B增高,Apo A1、Apo B/Apo A1降低(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是T2DM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TG、Apo B及Apo B/Apo A1变化与DR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筛查确诊为T2D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降血糖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社区干预。干预6个月后,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在进行6个月的干预后,与干预前、对照组比较,FPG、2 h PG和Hb A1c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对T2DM患者进行积极的社区干预治疗可以进行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