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玻璃体积血58例(58眼)。分析玻璃体积血的病因,并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变化和并发症。结果本组主要病因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和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力在0.01~0.05者术前为6眼(10.35%),术后1周为35眼(60.35%),随访2~4月的50例中为33眼(66.00%)。术中并发症有医源性裂孔和眼内出血;术后并发症有玻璃体再次积血,视网膜脱离,晶状体浑浊等。结论对药物治疗不能吸收的玻璃体积血施行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可显著提高,术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华山  王玫 《眼科新进展》2005,25(4):324-324
1.1 一般资料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36例(36眼),其中男11例,女25例;右眼17例,左眼19例;年龄49~78岁,平均62.7岁。发病1~13d,平均4.7d。人院时眼压为50.48~81.45mmHg(1kPa=7.5mmHg),平均69.83mmHg;视力:黑朦2眼,光感4眼,手动9眼,眼前指数11眼,0.02~0.1者7眼,0.1者以上3眼。入院后均给予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12~48h,如眼压仍不能降至正常即急诊行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3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23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应用23G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全氟丙烷(C3F8)或硅油填充,下方视网膜裂孔者联合巩膜外加压,合并白内障者同时对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术。随访3~10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视力等情况。结果23眼手术顺利完成。术后3个月时视网膜复位21眼(91.30%),2眼(8.70%)视网膜脱离复发,再次玻璃体手术填充硅油视网膜复位。未发生其他并发症。术后3个月时视力:(1)黄斑区未脱离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1~0.5,LogMAR视力:1.0~0.3,平均0.42±0.29。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0.5,LogMAR视力:0.7~0.3,平均0.38±0.19,t=1.83,P〉0.05,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黄斑区脱离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08~0.2,LogMAR视力:1.1~0.7,平均0.81±0.13。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5—0.5,LogMAR视力:0.8~0.3,平均0.47-e0.26,t=5.78,P〈0.0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3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救治复杂性眼外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除术及联合手术治疗复杂眼外伤37例(37眼)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手术治愈36眼,失败1眼,治愈率为97.30%。8周后再次行玻璃体手术并硅油填充术2眼,失败1眼。术后随访3~8月,视力提高31眼(83.78%),其中〈0.1者13眼(35.14%),0.1~0.3者12眼(32.43%),0.3以上者(16.22%);5眼视力无改变,占13.51%,1眼视力下降占2.70%。结论经过恰当的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相应的治疗措施,大多数复杂性眼外伤视功能可得到相当程度的挽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45眼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5例25眼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20例20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患眼视力、黄斑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3月,所有患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01~0.1者6眼,0.2~0.3者18眼,0.4~1.0者21眼,术后早期并发症为角膜水肿3眼,黄斑区视网膜水肿3眼,术后远期并发症为后发性白内障11眼,需Nd:YAG激光治疗,黄斑裂孔重新裂开2眼。结论 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安全、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轻微,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硅油长期充填眼部改变及取出原因和结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长期硅油充填引起的眼部变化以及带来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3年间的18例患者的18眼,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充填,充填时间平均6.2年,对其眼部情况及最终的硅油取出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经过5~10年的随访,视网膜完全复位17例(94.4%),部分复位1例(5.6%)。并发症包括:角膜变性3例(16.7%),硅油乳化9例(50%),继发青光眼4例(22.2%),低眼压3例(16.7%),视乳头颜色变淡者6例(33.3%),黄斑视网膜前膜9例(50%),晶状体混浊2例(11.1%)。硅油取出术后,经过6~32个月的随访,视网膜保持复位者16例(88.8%),部分脱离者1例(5.5%),全脱离者1例(5.5%)。随访中视力均保持在取硅油以前的水平之上。正视力达到0.05以上的有12例,0.1以上者有7例,0.3以上的有4例。其中1例充填10年的病例术后视力达1.0。结论: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硅油可以在眼内可长期充填,从而降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穿孔性眼外伤玻璃体手术的视力恢复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穿孔性眼外伤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Micro—vitreoretinal surgery,MVRS)后视力恢复和影响因素。方法 用MVRS联合眼内异物取出、视网膜切开、氟碳液、内光凝及内填充等治疗穿孔性眼外伤113例患者。结果 出院时≥数指(CF)视力88只眼(78%),≥0.1视力16只眼(24%)。55例随访6~28个月≥CF视力50只眼(90%),0.1~1.2视力27只眼(49%)。出院时视网膜复位111只眼(98%),远期视网膜解剖复位率90.9%。在伤后14天之内手术,视力达优(视力≥0.1)。者占34.8%,但10处理无显著差别。IOL及保留晶体组、非视网膜切开组、无填充组及单纯玻璃体积血组视力达优者,分别占35.6%、25.2%、39.5%和41%。经X^2处理前二者无显著差别;后二者有显著差别。结论 MVRS术后视力恢复与手术并发症和外伤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预防术后PVR发展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action retinal detachment,TRD)是提高术后视力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2例(32眼)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1例(21眼)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11例(11眼)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患眼视力、黄斑变化情况。结果:术后三月,所有患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01~0.1共4眼,0.1~0.3共11眼,0.3~1.0共17眼,术后早期并发症为角膜水肿2眼,术后远期并发症为后发性白内障6眼,需Nd:YAG激光治疗,黄斑裂孔重新裂开1眼。结论: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安全、临床效果好、术后并发症轻微,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Terson综合征16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特征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王玲  朱晓华 《国际眼科杂志》2005,5(6):1211-1213
目的:探讨Terson综合征的患者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病变发展与手术时机选择和疗效关系。 方法:Terson综合征16例29眼,术前视力光感~0.02,病程2~9(平均4.1)mo。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根据玻璃体视网膜情况,采用眼内气体充填12眼,采用硅油充填17眼。 结果:术中发现玻璃体出血大都集中在后极部;同时存在视网膜前出血10眼,且两眼基本对称,出血在黄斑区9眼,积血池可扩大到上下血管弓,并形成牵引的堤坝,多灶性出血4眼。首次术后29眼视力显著提高,无黄斑区视网膜前出血16眼视力提高到0.4~1.0(平均0.67);有黄斑区视网膜前出血9眼视力提高到0.1~0.5(平均0.36)。前者较后者术后视力显著提高(P〈0.05)。术后随访25眼,约5~33(平均17.6)mo。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3眼,行巩膜外加压视网膜复位术,视网膜复位。 结论:Terson综合征患者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安全有效,伴有黄斑区视网膜前出血患者视力的恢复较差,说明黄斑区视网膜前出血对黄斑的视功能有损害。  相似文献   

10.
眼外伤玻璃体手术3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在眼外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1999年以来我院收治的眼外伤后需行玻璃体切除术病例38例38眼,15眼行晶状体摘出或切除及前段玻璃体切除,23眼行玻璃体切除术。15眼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4眼行晶状体切除+玻切+异物摘出+环扎+冷凝,9眼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气液交换+硅油充填。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30眼(78.9%),术后视力不变或下降者8眼(21.1%),本组最终视力≥0.05者28眼(73.7%),≥0.5者5眼(13.1%)。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对眼外伤有重要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闭合式三切口玻璃体切割和眼后段晶状体超声粉碎治疗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2年9月至2004年2月对11例(11只眼)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病例,先进行常规闭合式后段玻璃体切割,然后在重水辅助下行晶状体超声粉碎术,其中2例同时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5例同时行Ⅰ期睫状沟缝线固定型人工晶状体。结果 全部病例脱位的晶状体均顺利完成超声粉碎。随访3~1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1.0者3例,0.1~0.4者5例,0.1以下者3例。术后眼压均得到控制,其中1例锯齿缘截离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结论 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在设备条件允许下采用此项技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治疗严重眼外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环扎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效果。方法总结这类病人的临床资料8例,对术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8例病人中严重眼球穿通伤6眼,爆炸伤2眼。球内异物3例,并发视网膜脱离4例。2次手术前视力光感4眼,手动3眼,0.08者1眼,2次手术后,手动1眼。数指1眼,0.04~0.08者4眼,0.1~0.3者2眼。眼压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所有患者均避免了眼球摘除之苦,无回例发生交感性眼炎。结论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是治疗严重眼外伤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首选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总结首选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简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6例(26只眼)简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裂孔均位于上方,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1级或以下。均采用标准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巩膜外冷凝裂孔,眼内注入C3F8填充,均无外加压。随访2—16个月,平均9个月,记录视网膜复位情况、末次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复位成功(复位率100%),末次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0.2~0.3者9只眼(34.6%),0.3~1.0者17只眼(65.4%),视网膜裂孔冷凝不足8只眼(30.8%),补充激光光凝,1只眼(3.8%)术后1个月出现后囊下型白内障,12只眼(46.2%)一过性高眼压,经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1周后眼压正常,未出现其它并发症。结论在经济条件允许时,对于上方裂孔的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采用玻璃体切割术作为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切割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手术时机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的有效性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对11例(11只眼)ARN患眼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7只眼伴严重玻璃体混浊,2只眼伴局限性视网膜脱离,2只眼视网膜全脱离、多发性裂孔。年龄12岁~55岁,平均34.2岁,手术眼距初发病时间20天至8个月,其中3个月以内者9例。术前视力:手动/10~30cm者2例,指数/20~30cm者2例,0.02~0.08者4例,0.1者3例。诊断明确后即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及皮质类固醇治疗。然后对严重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炎性渗出范围超过赤道区到达后极部.周边部已发现干性裂孔或有广泛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切除混浊之玻璃体,清除增殖及大部分渗出灶,作次全视网膜光凝。11例中8例辅助巩膜外环扎术,6例作晶体切除,10只眼一次性注入硅油填充,另1只眼作气液交换后12d发生视网膜、脉络膜广泛脱离,二次手术注入硅油。结果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19.3个月。11只眼中9只眼视网膜平伏,2只术前有视网膜脱离眼取硅油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无光感。成功9只眼视力均保持FC/30cm以上的有用视力,其中4只眼视力0.1,3只眼视力0.2。视力≥0.1者占78%。结论对ARN病情发展严重者选择适当时机,即在视网膜脱离发生前,已有严重玻璃体混浊影响眼底观察和激光治疗、周边部已发现干性裂孔或有广泛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时应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有防止视网膜脱离发生或发展,保持较好有用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临时人工角膜下经扁平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疗效,探讨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 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6-12/2005-06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手术18例,主要分析病吏,前后节功能恢复以及手术和手术并发症等因素。 结果:13眼视力较前提高,其中视力在0.05~0.1之间者5眼;0.1~0.3者4眼,0.5者1眼;视力与术前无变化者5眼,10眼角膜植片透明,2眼再次做角膜移植手术,6眼出现角膜植片水肿、混浊,其中3眼为角膜排斥反应,3眼为角膜内皮失代偿。 结论:尽管联合手术的视功能恢复是有限的,但至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169例感染性眼内炎病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原因和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1996年10月~2002年10月连续治疗的169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发病原因、年龄、病程、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致病因素:外伤136例136只眼,内眼手术11例11只眼,转移性17例18只眼,暴露性角膜炎角膜穿孔5例5只眼。104例105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27例27只眼行眼球摘除或眼球内容物剜出,23例23只眼行缝合伤口或外路异物取出加药物治疗,12例12只眼单纯行药物治疗,5例5只眼放弃玻璃体切割而自动出院。治疗结果:视力无光感13只眼,光感34只眼,手动36只眼,数指22只眼,0.02~0.19只眼,0.1~0.25只眼,0.2~0.33只眼,0.3~0.45只眼,0.4~0.53只眼,0.5~0.63只眼,0.81只眼,因患儿年幼不认识视力8只眼,27例单眼无眼球。随访1月~60个月,平均9月,68只眼球萎缩。结论 眼外伤是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重在预防。随着玻璃体切割手术和球内注射抗生素的应用,感染性眼内炎的预后有所改善。但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是保存患眼,挽救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国产全氟辛烷(PFO)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玻璃体切割术中需要应用全氟萘烷的患者30例,应用2.8~5mL国产PFO展平视网膜,然后进行眼内剥膜等操作。观察术中视网膜复位程度、注入和取出的方便性、有无进入视网膜下及对视网膜血管的压迫等情况,随访观察对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的不良反应,以及对屈光介质的影响。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结果PFO能在术中很好地展平视网膜,30例患者玻璃体腔PFO均完全取出,无残留。在操作方便性方面评定为合格。术中观察对视网膜血管无明显压迫迹象;术后7d随访观察对角膜、晶状体及视网膜无明显影响。术后7d患者视力:光感者1例,手动/眼前者5例,数指/眼前者14例,0.02~0.05者8例,〉0.05—0.1者2例。结论PFO作为视网膜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辅助工具能很好地展平视网膜,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效果。方法 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外伤性玻璃体积血58例(58眼),受伤时间5h~1个月,伴有眼内异物30例。结果 眼内异物均一次取出,3例取出异物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经再次手术后复位。58例患者中4l例取出玻璃体后注入硅油;12例患者注入C3F8气体;5例患者注入无菌空气。术后视力在0.3以上的43例患者均是在伤后2周内接受手术治疗,1例手术后发生眼内炎,经抗炎后保住眼球。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伤后2周为最佳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眼球贯穿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06年10月采用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眼内光凝、眼内充填术,部分病例联合白内障摘出术、巩膜外加压术等联合手术,治疗复杂眼球贯穿伤7例(7眼)的临床资料。前、后穿通伤口均位于眼球赤道部前,可从外路处理者,不在本文讨论之列。结果7眼中,5眼已于手术后3-10月取出了硅油。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者6眼,不变1眼。术后视力≥0.02者5眼,其中〉0.1者2眼,最佳矫正视力0.4。3月~3年随访期间,6眼经过1次手术达到视网膜复位,1眼c,F。填充者术后第16d随访时视网膜全脱离,再次手术后复位。结论玻璃体手术治疗可有效地治疗眼球贯穿伤,挽救患者眼球,保持一定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手术治疗继发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静  徐格致 《眼科研究》2006,24(5):542-545
目的 探讨继发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视网膜脱离(RD)的临床特点和玻璃体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45例(45眼)继发于BRVO的RD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45眼RD患者术前和术中检查发现,合并视网膜裂孔25眼,完全玻璃体后脱离(PVD)16眼。44眼均完成玻璃体手术,术后随访6—84个月。视力提高28眼(63.64%),稳定11眼(25.00%),下降5眼(11.36%)。手术后视力与手术前视力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04,P〈0.01);完全PVD组与无或仅部分PVD组的手术后视力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97,P〈0.01)。第1次手术后视网膜成功复位39/45眼(88.64%),最终视网膜成功复位44/45眼(97.78%)。结论 继发于BRVO的RD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玻璃体手术能有效地治疗继发于BRVO的RD,术后绝大多数患者视力改善,视网膜成功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