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颗粒尺寸进入纳米量级时,表现出强烈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使得金属纳米材料的磁学、热学、电学、光学、力学、催化和敏感性能优于常规金属材料.由于纳米材料的这些优异特性,使得纳米产品已进入生产和生活的诸多领域.随着纳米材料和产品种类不断增加,纳米材料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纳米材料的毒性评价,不仅是为了揭示材料在纳米尺度下的生物学效应,同时低毒性纳米材料的设计也是纳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对于纳米材料的毒性研究不全面,其毒性机制尚不明确,还需要进行系统的体内外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只有获得充足的毒理学数据,才能正确地评价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因此,对金属纳米材料的毒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其生物安全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几种常见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状况,以期为研究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合毒理学和毒代动力学,以纳米材料的表征、暴露途径、毒代动力学和毒理学分析建立了纳米材料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评价框架,并确定了纳米材料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评价流程,包括纳米颗粒释放的概率、纳米粒子的分布、毒理学评估以及风险评估。展望了纳米材料医疗器械安全性研究的发展趋势,以使得纳米材料医疗器械更加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纳米材料安全性的国内外研究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萍萍  郭新彪 《中国职业医学》2007,34(5):423-424,429
随着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和产品的发展及其进入商业领域,关于纳米材料和超细颗粒物对人类和生态潜在毒性的研究日益增多,人们开始关注对纳米材料的安全性评价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纳米材料安全性研究方面的动向,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委会(ISO/TC194)第22届年会中,关于医疗器械生物安全性评价、化学表征、风险评估管理策略及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关注了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国际标准ISO10993的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6.
纳米材料作为新世纪重要工具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传统化学杀虫剂的高毒性,找寻新型替代物成了控制害虫的重要工作。目前,基于自然资源的新型杀虫剂已有广泛的研究报道,其中纳米材料杀虫剂最近引起了高度的关注。现有研究关注不同属性纳米材料对节肢动物和媒介生物的毒性效应,包括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铝、纳米银和氧化石墨烯纳米粒子等等,以纳米银研究最为广泛。本文综述了现阶段纳米银作为潜在杀虫剂对昆虫的一般毒性和毒性机制。潜在毒性机制主要包括纳米银诱导的氧化应激,影响了氧化酶和解毒酶,导致细胞死亡和组织损伤;以及纳米银破坏蛋白质紊乱,降低了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减少蛋白质合成和促性腺激素释放,导致发育损害和生殖障碍等。并且分析了毒作用影响因素,强调了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性。在探讨纳米杀虫剂潜在杀虫作用的同时,非靶标生物(益虫、鱼类、水生植物等等)的安全性评价不可忽视。基于现有研究,特殊纳米属性(大小、电荷、表面化学等)对杀虫效率的提升是否有影响还有待阐明,以及各种潜在的毒作用机制还不明确,未来仍需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鉴于纳米材料易于进入生物体内且已经进入生活环境,有关其生物安全性及相应毒理学研究日益受到关注〔1-2〕。有关纳米材料环境暴露的致生物毒性,利用各种离体(in vitro)与在体(in vivo)生物体系已经证明了环境暴露确实存在安全  相似文献   

8.
随着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排放到环境中的纳米材料越来越多,且多数纳米材料可进入水体并通过食物链在水生生物体内累积,进而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作用。纳米材料按组分的不同主要有纳米金属氧化物、纳米金属粒子、碳纳米材料、量子点、有机聚合物等,不同纳米材料尺寸大小、材料成分、表面修饰材料等理化特征的差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大小及机制各有不同。本文分别归纳了各种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模型(如鱼类、贝类、水蚤、藻类等)的纳米毒性作用及可能的致毒机制。分析表明,各类纳米材料不同的理化特征可能产生不一样的毒性作用,但决定毒性的关键因素到底是其粒径尺寸大小、材料组分还是表面修饰物等至今尚无准确定论。氧化损伤、金属离子释放等是研究较多的机制,而从基因芯片、表观遗传修饰等分子水平对毒性机制进行研究的报道很少,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其是否可以作为毒性评价指标尚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且环境因素等也可对纳米材料的毒性作用产生影响。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机制及风险评价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纳米材料在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其安全性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就近年来对纳米物质安全性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主要包括纳米材料被机体吸收的途径以及其对某些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纳米科学与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并列成为21世纪的三大支柱科学领域.由于纳米材料的特殊理化性质,使其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进步.但是有关纳米材料是否对生物体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同样引起人们的关注.该文在查阅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研究产生背景,纳米材料的环境特征,重点分析阐述了纳米材料的暴露途径及其对生物体和环境的潜在威胁,最后分析了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1.
张晓梅  李明成  顾世海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52-4053,4056
目的 探索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方法 以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实验室生物安全理论为主线,穿插到不同课程中,分段讲授.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实验室模拟实训及临床实践环节考核等方法,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课间及生产实习阶段,多途径、全方位地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理论及实践应用教学改革.结果 通过4个阶段实验室生物安全理论和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强化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对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意识.结论 在临床实践中,学生操作规范,流程正确,能及时发现和紧急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12.
生物安全柜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实验室在使用生物安全柜中发现的问题和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从生物安全柜的原理、如何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等问题进行叙述.由此证明生物安全柜就其设计原理而言都能保护环境.而正确使用生物安全柜可以有效减少由于气溶胶暴露所造成的实验室感染以及培养物交叉污染.确保其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材料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负压控制必须解决气流组织问题、实验室内各房间的压力梯度问题以及压力稳定性问题.本文从问题入手,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为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负压控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节能的角度,建议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内使用全热交换器来更好的节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湖南省卫健系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为进一步规范生物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依据2018年国家卫健委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表,将各项指标细化,选取全省有代表性的6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现场核查、查阅记录、询问等方式开展调查。 结果 被调查实验室在备案管理、设施设备配备、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室废弃物处置方面均符合要求,但普遍存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风险评估、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和应急预案不规范或不适用的问题,部分实验室在菌毒种管理、运输和灭菌效果监测方面不符合要求。 结论 湖南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用于实验室排风过滤的高效空气过滤单元,以实现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原位检漏和消毒功能。方法:主要依据高效空气过滤单元的气密性、过滤器上游气溶胶混匀性能、漏点识别能力等指标,设计装置的结构组成。结果:国内自主研发的高效空气过滤单元,可实现原位检漏和消毒功能,并可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结论: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可满足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目前宿迁市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建设及质量控制现状,为更好地完善检测网络和进行艾滋病监测。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宿迁市14家艾滋病网络实验室的基本建设、生物安全及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宿迁市艾滋病网络实验室内仪器设备比较齐全,但只8家拥有Ⅱ级生物安全柜,其余采用柜式操作台进行检验。100%的实验室在检测工作中使用外部对照进行质量控制。实验室工作运行情况良好,建设符合要求。结论艾滋病网络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检测人员质量控制观念和生物安全意识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生物安全保证、菌种资源丰富、相应资料齐全、操作流程顺畅、资源共享便捷的分枝杆菌菌株库,为结核病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性平台。方法主要依照二级生物安全(BSL-2)实验室管理要求和"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等法规构建分枝杆菌菌株库生物安全保证体系;根据菌株库的功能作用结合结核病临床诊疗与科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及未来发展要求确立分枝杆菌菌株库建设的内涵与外延;以临床分离菌株、专项研究收集菌株为操作对象制定适宜的菌株资料、相应病例资料收集及信息库建设流程;采用网络通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分枝杆菌菌株库信息系统以提高建库工作效率和提供便捷的资源共享服务。结果①构建了包括生物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实验技术生物安全水平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与防护、菌株库生物安全管理等在内的分枝杆菌菌株库生物安全保证体系;②分枝杆菌菌株库包括菌株保存库、菌株资料库及相应病例资料库、菌株库信息系统三大主要部分,保存菌株的资料收集以相应的1个治疗周期为界限,菌株保存周期为10年;③临床分离菌株的菌株资料、相应病例资料收集及信息库建设流程按时间序列包括收集菌株库外暂存、菌株资料录入、病例资料录入、菌株保存价值判定、菌株入库保存、特定菌株取用及研究信息补充录入等重大步骤,专项研究收集菌株则按其特定的要求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④采用SQL SERVER大型数据库和Delphi7开发工具开发了基于C/S体系结构包含保藏管理、质控管理、文档管理、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等五大子系统的分枝杆菌菌株库信息系统。结论在分枝杆菌菌株库建设中,生物安全保证是前提、丰富内涵建设是中心、合理流程设置是关键、信息系统开发是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在全球的迅猛发展,纳米材料的大量生产和使用使得相关从业人员暴露于纳米材料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因此,保障纳米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保证纳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纳米材料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尤为重要。本文对国际上6种典型纳米材料风险评估方法的原理进行综述并比较其方法学差异,提出存在的各类问题,为我国制定并完善纳米材料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