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位于中焦,与胃相表里,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主升,以升为健,喜燥而恶湿;其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血.然心血的化源,肺气的充沛,肾精的滋养,肝血的归藏,均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关系密切.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才能使营卫协调,五脏安和."善治脾胃,可安五脏".  相似文献   

2.
脾主升津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脾主升清,乃脾之特性,古今书籍对“清”之诠释,皆指精微物质而言,然脾之升清是其运化职能的一部分表现,脾主运化则赅括运化水谷精微及运化水湿二方面,脾主升清实已寓有脾主升津之意。何以言脾主升津?《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相似文献   

3.
脾位于中焦,其功能是,主运化和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与胃相为表里,脾升胃降,燥湿相济,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以虚证为多。  相似文献   

4.
脾胃五行属土,位居中宫,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喜湿恶燥,脾喜燥恶湿;胃气主升;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为阳土,脾为阴土;胃为六腑之一,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脾为五脏之一,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脾胃的阴阳组合,实现了后天水谷的化气取汁,运化转输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情志、促进脾胃运化等功能。脾主运化、主升清,脾升胃降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排便习惯改变为特点消化系统疾病,属于中医"便秘"、"腹泄"和"腹痛"等范畴,其发病原因与肝脾密切相关。文章分别从肝、脾入手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与肝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正> 脾居中焦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和降,二者互为表里。而倒经是临床常见病,与脾胃密切相关,脾统血,脾气健运,血液在脉道内则生生不息,正常运行。脾的升清运化功能正常与否,又与胃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一升一降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若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情志失调,劳倦过度,寒邪客胃都能导致脾胃功能紊乱,胃失和降,气血化源不足,脾气受阻,脾失健运,则面色  相似文献   

7.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故为“后天之本”。脾主升,胃主降,升者升其清阳、降者降其浊阴,脾升则健,胃降则和。所以脾胃的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主要环节,也是人体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本文就脾胃升降学说在临床的运用作一简介。1 脾胃是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的升降纳化是脾胃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胃  相似文献   

8.
脾胃居于中焦,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运化水谷,输布津液,分化水湿等多种功能。脾气升则水谷精微输布正常;胃气降则水谷糟粕得以下行。故人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在生理上相互关联,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小儿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其成长迅速,生机...  相似文献   

9.
<正> 脾与胃脾为五脏之一,位居中焦。它与现代解剖学的脾脏在生理概念上完全不同。藏象学说认为,人体气血津液的生化,依赖于脾所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因此,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称“后天之本”。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脾与胃通过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而构成脏腑表里的关系。一、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一)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之意。化,即消化,变化,生化。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物化为精微,并将其转运输送  相似文献   

10.
问:何谓“脾气主升”?其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怎样? 答:脾气主升,是对脾的气化功能而言,它突出了脾主“升清”和升举内脏的生理功能特点。脾主运化而“散精”,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及肺脉,再转输以营养周身,即脾主“升清”的作用。若脾气虚,“升清”不及,则头  相似文献   

11.
从脾胃论治血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认为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摄,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降浊。脾胃同居中州,一脏一腑,一阴一阳,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运化水谷,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病机在血证中具有重要地位。湿热之邪内侵入肠道,肠络受损,则引起便血。嗜食辛辣醇酒厚味,或滋生...  相似文献   

12.
1 治胃必求脾 脾胃同居中焦,相为表里,胃喜润恶燥而主降浊,脾喜燥恶湿而主升清。胃主受纳而腐热水谷,脾主运化而消磨水谷,合而为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其生理上相合互助,病理上也必相互影响。临床上常见因脾失健运而表现为脘痞腹胀、纳少、倦怠、消瘦的脾胃虚弱证,治用香砂六君子丸健脾和胃。若脾运化水液功能失调致湿阻中焦出现纳果腹纳、呕  相似文献   

13.
《内经》中脾系功能与妇科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莹 《光明中医》2006,21(12):13-14
脾系相关病症研究是以脾脏及其相关的脏腑、经络、器官等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病症规律.脾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主运化、升清,为气血生化之源,故称脾为"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14.
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生化气血,滋长精气,被称为“后天之本”,历代医家颇为重视。郭晖主任对脾胃病的辨治颇具心得。临床实践中,滋补脾气,增益脾阴,合理调节气机的升降,脾胃不和,必先开胃,对药运用,加强疗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5.
探析糖尿病胃轻瘫中医病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分析糖尿病胃轻瘫中医发病原因、病理机制,本病病位虽在胃,但其发病与肝脾关系密切。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其气主通降;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其气主升。"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肝主疏泄,是脾胃正常升降的重要条件。糖尿病日久损伤了脾胃的运化功能以及肝失疏泄,则易发本病。  相似文献   

16.
脾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又是气血生化之源,向称“后天之本”.脾与胃同居中洲,相互依存.同时上与心肺,下与肝肾,无论在生理上或病理上均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肿瘤的病位广泛、内伤病因、正气内虚病机、扶正培本治则,甚至"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的用药经验都与脾胃藏象学说密切相关。正气内虚、脏腑经络失和是肿瘤的发病基础,中焦脾胃运化无源、升降失权、燥湿相抟是产生火、痰、瘀、浊、毒等致病邪气的关键病机。本文探讨了脾胃藏象学说与肿瘤的病因、病机、治则,并对脾主运化与健脾和胃消积法,脾主运化与健脾利水化痰法,脾主升清、胃主通降与升清降浊、调畅气机法,脾主统血与益气摄血法,脾在体合肉与补虚劳法,胃主受纳与醒脾开胃法,营出于中焦与健脾益气养血法,胃喜润恶燥与滋阴清热法,内生阴火与甘温除热法等内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第三节脾胃辨证脾胃为仓廪之官,脾主升,胃主降;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掌管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后天之本。脾胃病的临床表现有如下方面。1.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虚不能运化水谷,可见食呆难化、腹胀便溏;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则为水肿。胃病时可见纳谷异常。胃热则消谷善饥,胃阴不足则饥不欲食。  相似文献   

19.
王少平 《光明中医》2004,19(3):15-15
通过临床观察,脾虚也是糖尿病病机的根本,糖尿病从脾辨治,临床效果显著,现作以下探讨,就正于先贤。1 理论探讨脾居于中焦,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主肌肉四肢,为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通过脾气的健运而实现,尤其是在运化升清,即“散精”方面,脾气的作用更为重要。《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只有脾气健运,饮食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与运输的功能才能旺盛,这样精微才能得以输布,脏腑机体才能得以滋养;脾除运化饮食精微、运化水湿,与肺、肾共同维持体内气血水液的平衡,如…  相似文献   

20.
田新社 《北京中医》2008,(7):561-562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胃主受纳、消磨水谷。足太阴经与足阳明经相互络属于脾胃,脾和胃相为表里。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依赖于气血津液,而气血津液有赖于脾胃的运化和输布。在许多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中,脾胃也起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