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腔科门诊患者多、流动性大,牙钻高速涡轮机在使用时可形成血性及唾液性气溶胶等,使诊室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增多,对医护人员构成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因此,加强对口腔科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培训,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以减少口腔科感染的发生,防止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
口腔科的院内感染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科门诊患者多,流动性大,牙钻高速涡轮机在使用时可形成血性及唾液性气溶胶等使诊室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增多,对医护人员构成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因此加强对口腔科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培训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以减少口腔科感染的发生,防止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口腔科门诊患者多,流动性大,牙钻高速涡轮机在使用时可形成血性及唾液性气溶胶等使诊室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增多,对医护人员构成交叉感染的潜在危险.因此加强对口腔科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培训加强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以减少口腔科感染的发生,防止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5.
目前,我国医院消毒,特别是口腔科器械消毒,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首先是临床医护人员认识不足,不重视消毒工作;其次是临床医护人员对消毒灭菌技术缺乏了解,不能合理选择现有的有效的消毒技术.其带来的是两个方面的危害:其一,由于使用了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牙科治疗器械而导致的血源性疾病传播在患者中播散;其二,口腔器械污染严重不仅危及患者,亦危及医护工作人员,有报导,国内口腔科医护人员血清乙肝病毒(HBgAg)阳性率是其他科室人员的4倍,因此要做好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提高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效率。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结果最大限度地控制门诊口腔科医院内感染,保护了医生的健康安全。结论制度健全、管理到位、控制措施得当,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科感染的管理与控制。方法:对口腔科存在的多种感染途经给予及时的预防、控制、管理及对口腔科科室、空气、医护人员的手、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等给予严格的管理与控制。结果:严格执行各种国家《规范》减少交叉感染,切断传播途经,降低院内感染。结论:加强口腔科的感染管理与控制对预防和减少口腔科院内感染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预防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 随着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口腔科医源性交叉感染已受到普遍的重视与关注.而存在于口腔科治疗过程中的严重污染问题却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经血液、唾液等体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爱滋病等,已对我国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3].提高口腔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引入标准预防概念,加强口腔器械的消毒灭菌,从而杜绝在口腔科治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是口腔医务人员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对预防口腔科医院感染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管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采用回顺性总结的方法,总结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最大限度地控制了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了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结论制度健全、人员再视、控制措施得当,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得到了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0.
11.
王华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48-250
目的:通过对门诊口腔科感染控制中进行护理干预,评价其效果,为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2010年两年口腔科医院感染情况,设为对照组;选取2011-2012年两年医院感染情况为实验组;对实验组实行护理管理,包括制定规范护理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消毒灭菌、加强环境卫生监控、提高护理人员自我防护五个方面,比较两组间医院感染情况。结果:2009年感染率为19.6%,2010年为17.14%,2011年为5.83%,2012年为5.32%。实验组年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护理环境,促进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消毒灭菌切断微生物传播、预防口腔科院内感染.方法:提高医院感染意识,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及监测制度.使用适当的消毒剂,选择恰当的消毒灭菌方法,以高压蒸汽灭菌法为主.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监测.用化学消毒灭菌指示卡对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每锅监测,生物监测每周1次.结果:未发生院内感染.结论:使用... 相似文献
13.
14.
黄丽霞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5):707-708
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提出口腔科门诊可能存在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制定了5个方面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有效地预防控制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口腔科门诊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控制措施,可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门诊口腔科诊疗器械以侵入性操作多、使用频率高.造成医源性感染、传播的潜在危险大[1].加强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管理措施,针对门诊口腔科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防护措施,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2013年1月—12月期间对我院口腔科门诊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包括领导重视、制定严格的护理管理规范制度、加强护理管理人员的认识以及医护人员的培训、严格实施消毒灭菌工作以及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等。结果口腔科门诊开展护理管理之后,医院感染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各项工作都逐渐趋于规范化、科学化,为患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诊疗环境。结论在口腔科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护理管理,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对显著减少感染发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2006年4月~2007年3月对口腔科门诊诊疗器械、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目标监测.将2005年4月~2006年3月进行的监测资料作为对照组,将加强管理、规范诊疗后的2006年4月~2007年3月监测资料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合格率.结果:加强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前诊疗器械合格率76.39%,物体表面合格率70.83%,医务人员手合格率77.08%;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后诊疗器械合格率100.00%,物体表面合格率95.83%,医务人员手合格率100.00%.结论:规范对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口腔科门诊患者多,流动性大,病情各异.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均在一般患者中间就诊.在诊疗过程中,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等,尤其高速涡轮机在使用时可形成血性及唾液性气溶胶.诊室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含量增多,极易导致医患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医源性交叉感染.因此,做好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口腔科门诊的医院感染.笔者所在科室从培训医护人员入手,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从而规范了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工作,使医院感染工作完全符合<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