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腮腺肿块的患者的声像图特点.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其频率高,分辨率强,超声图像质量好,对微细病变显示率高.CDH检查,典型的腮腺多形性腺瘤内可见“提篮样”[1]血流,为细小血管网环绕肿瘤,并分支进入肿瘤内部供养肿瘤的表现,少数肿瘤内部血流信号很少.尤其利于与腮腺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对腮腺的超声检查,可以获得腮腺及病灶的血流情况,减少误诊漏诊率.尤其利于与腮腺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结合敏感特异性的血流信息明显提高了腮腺多形性腺瘤[2]的诊断符合率,特别是肿瘤对腮腺的浸润程度和判断临床分期及选择治疗方案有较大价值,同时还可在术前判断对腮腺的侵犯深度,为临床术前分期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2.
腮腺沃辛瘤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敢峰  雷磊  王强平  秦裕东  何淑俊 《吉林医学》2009,30(23):2957-2958
目的:探讨腮腺沃辛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腮腺沃辛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就年龄、性别、吸烟史、病变部位、诊断及治疗方法予以总结。结果:腮腺沃辛瘤好发于老年男性,患者多有明显长期吸烟史,病变部位多见于腮腺后下极,手术多采用瘤体及腺体区域性切除术。结论:腮腺沃辛瘤特点显著,明确诊断不困难,应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腮腺转移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我院2008年1例肾透明细胞癌孤立性腮腺转移临床病理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鉴别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60岁,2008年发现左面部肿物6个月,临床诊断腮腺混合瘤。大体:孤立性肿物1个,大小为6.0cm×4.5cm×1.1cm,界限清,无包膜,切面灰白暗红相间。镜下肿瘤位于腮腺组织周围,瘤组织呈腺泡状排列,瘤细胞胞浆丰富,透明(少许嗜酸),核大小一致,间质血窦丰富。追问病史,患者2002年于我院因左肾透明细胞癌行左肾切除术。复查:原肾癌切除后病理切片,左侧腮腺肿瘤与原肾癌组织像完全一致。病理报告:左腮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腮腺转移少见,病理诊断需除外腮腺原发透明细胞肿瘤,结合原发灶及免疫组化可以明确诊断。术前建议细针穿刺诊断,为腮腺切除术前准备提供重要的依据,腮腺切除术伴有面神经保护可作为孤立性腮腺转移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性质、大小、部位与术式的选择,减少肿瘤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术,全腺切除术及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并对其肿瘤性质作一分析。结果:区域性扩大切除术保留部分腮腺功能,减少面部塌陷畸形,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论:腮腺肿物早期发现,采用区域性扩大切除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腮腺肿瘤手术后并发涎腺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我科2001年3月至2007年7月手术治疗腮腺肿瘤26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4例患者术后并发腮腺涎腺瘘66例(占25%),经过积极治疗后痊愈。结论:腮腺肿瘤术后并发涎腺瘘是可以预防的,出现后通过积极处理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6.
腮腺区肿物2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肿瘤多发生于腮腺,腮腺肿瘤占涎腺肿瘤的80%。了解腮腺区肿瘤发病特点,对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本文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1990~1996年间收治的259例腮腺区肿物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SCT用于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分析MSCT检查对于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典型征象.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经过治疗的80例术后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病患,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患者MSCT扫描的影像特点,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SCT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的正确...  相似文献   

8.
天津317例腮腺肿物回顾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江涛  王东  彭诚  李毅 《中原医刊》2011,(12):17-19
目的初步总结和分析10多年来天津腮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变化,探索更佳的诊断和治疗腮腺肿瘤的方法。方法对2000年至2009年我院收治的317例腮腺肿物进行回顾临床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进行相应后续治疗。结果317例腮腺肿物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19~82岁,良性肿瘤比率大于恶性肿瘤,在良性肿瘤呈现腮腺Warthin瘤发病例数呈上升趋势。肿瘤手术治疗有效,良性6例复发,恶性5例复发。结论腮腺肿物构成比有变化的趋势。腮腺肿块的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法意义重要,并且术式的选择对患者的肿瘤的复发率和生存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当前对腮腺肿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治疗手段不断改进,治疗效果也有明显提高。本文仅就我院自1962—1978年以腮腺肿瘤诊断入院,经手术治疗418例病人,术后病理核实,均诊断为腮腺肿瘤。通过418例分析,对腮腺肿瘤的发病年令、临床表现、组织学分类、治疗方法、手术并发症及治疗效  相似文献   

10.
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方式与肿瘤复发的关系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我科1998年至2002年手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48例的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肿瘤复发1例,出现暂时性不完全性面神经瘫痪5例,腮腺漏5例,Frey’s综合征4例。结论:腮腺良性肿瘤应施行腮腺区域切除术或浅叶切除术或全腮腺切除术,术中解剖和保护面神经可保证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减少肿瘤复发和避免永久性面瘫。  相似文献   

11.
腮腺肿瘤占全部唾液腺肿瘤的70%~80%,而腮腺肿瘤的80%是良性肿瘤[1].笔者结合临床及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总结其CT特征并加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腮腺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腮腺区肿瘤的CT检查、病理检查、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 良性肿瘤70例,其中14例行肿瘤切除加腮腺区域切除,56例行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恶性肿瘤11例,全部行肿瘤加全腮腺切除,同时有7例行同侧颈淋巴结清扫,切除面神经者2例。结论 腮腺区良性肿瘤视瘤体大小及肿瘤类型可选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或浅叶及全腮腺切除,而恶性肿瘤则需全腮腺切除,必要时切除面神经及颈淋巴清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腮腺沃辛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45例腮腺沃辛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77.7%)腮腺沃辛瘤患者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1岁;38例(84.4%)发病部位为腮腺浅叶的下极和后极,7例(15.6%)发病部位为耳前区;11例(24.4%)有明显消长史;通过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11年,均无复发.结论 腮腺沃辛瘤具有较为典型的临床特征,通过肿瘤及周围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对肿瘤位于腮腺后下及者尽可能采用前者术式.  相似文献   

14.
腮腺沃辛瘤45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腮腺沃辛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45例腮腺沃辛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77.7%)腮腺沃辛瘤患者为男性,平均年龄为61岁;38例(84.4%)发病部位为腮腺浅叶的下极和后极,7例(15.6%)发病部位为耳前区;11例(24.4%)有明显消长史;通过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11年,均无复发.结论 腮腺沃辛瘤具有较为典型的临床特征,通过肿瘤及周围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对肿瘤位于腮腺后下及者尽可能采用前者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腮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发病情况,为腮腺肿瘤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61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了腮腺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组织学分类构成.结果:261例腮腺肿瘤患者中,男性147例(56.32%),女性114例(43.68%),男女之比为1.30∶1;20~29、30~39、40~49、50~59、60~69岁腮腺肿瘤患者分别占15.71%、22.22%、17.62%、16.48%、16.09%;组织学表现:腮腺良性肿瘤212例中多形性腺瘤占54.02%,沃辛瘤占11.49%;恶性肿瘤49例中腺样囊性癌占4.60%,粘液表皮样癌占3.45%.结论: 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居多,术中快速冰冻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腮腺良性肿瘤微波消融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13年10月至2021年7月对临床诊断腮腺肿物,超声诊断疑似腮腺肿瘤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切割式穿刺活检,对组织学病理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者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对腮腺消融区实施动态超声影像评估,并对穿刺活检和消融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动态随访。结果:8年间共有13例腮腺肿瘤按研究设计接受切割式活检,结果12例为良性肿瘤并接受微波消融治疗,包括6例腺淋巴瘤、4例多形腺瘤、1例皮样囊肿和1例淋巴组织结节样增生。患者年龄10岁-79岁(中位值60.5岁),瘤体最大径17.8mm~49mm(中位值26.15mm);微波消融均一次性完成,消融时长70s~598s(中位值155s);无再次消融病例,消融区完全吸收所需时间8~37个月(中位值23.5个月);消融区未见肿瘤残余,腮腺内亦未见新生肿瘤;消融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可为腮腺良性肿瘤提供效果确切、并发症轻微的微创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17.
副腮腺多形性腺瘤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副腮腺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 对收治的4例副腮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例中男女各2例,年龄30-36岁。均以一侧面部肿块就诊。术前确诊1例。治疗在局麻下,均采取口内切口将肿瘤切除。术后无面神经功能障碍,面部无疤痕。结论 腮腺导管造影结合细针吸细胞学检查是术前确诊副腮腺肿瘤的理想方法。口内切口为手术首选进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腮腺区肿瘤3种CT扫描方法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②方法对21例腮腺区肿瘤CT扫描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平扫6例,平扫并静脉增强11例,平扫并腮腺造影及静脉增强4例。③结果3种扫描方法均能显示肿瘤病变,并可大致确定肿瘤的部位和性质,但其敏感性与精确性存在差异。其中CT平扫并腮腺造影和静脉增强扫描对肿瘤定性及定位优于其他两种方法。④结论CT平扫并腮腺造影及静脉增强扫描的联合应用,对腮腺区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改良单纯块摘除术治疗腮腺混合瘤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观察72例行传统的肿瘤及腮浅叶摘除术和72例行改良单纯肿块摘除术的腮腺混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所有144例患者术后随访年均无复发,改良组术后积液和局限性面瘫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01),结论:改良单纯肿块摘技术治疗腮腺混合校传统的肿瘤及腮腺浅叶摘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腮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以探讨腮腺肿瘤尤其是腮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正常腮腺腺体组织、64例腮腺良性肿瘤及118例腮腺恶性肿瘤石蜡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分析survivin的表达与腮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survivin蛋白在正常腮腺腺体组织中不表达,腮腺良性肿瘤的阳性率为23.44%,恶性肿瘤的阳性率为64.41%,良恶性肿瘤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恶性肿瘤中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TNM分期及肿瘤直径有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情况之间尚不能明确其相关关系。结论survivin的表达参与了腮腺肿瘤的发展变化,临床上可作为腮腺肿瘤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参考依据,也可作为日后肿瘤基因靶向治疗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