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时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初筛的最佳时间.方法:用美国GSI- 70全自动便携式耳声发射仪对1861名新生儿出生后24、48、72、96h进行跟踪听力筛查.结果:出生后24、48、72、96h听力筛查通过率分别为56.8%、87.4%、95.2%、95.7%.结论:用美国GSI-70全自动便携式耳声发射仪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方法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仪对1 329名新生儿出生后24、48、72、96 h跟踪听力筛查。结果出生后24、48、72、96 h听力筛查通过率分别为59.8%、88.1%、95.1%、95.4%。结论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仪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为生后72 h。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时间选择。方法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仪对1236例新生儿产后12、32、37、87、828 d这三个时间段进行跟踪听力筛查。结果产后128 d这三个时间段进行跟踪听力筛查。结果产后12、32、37、87、828 d听力筛查通过率分别为57.3%、94.2%、80.6%。结论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为328 d听力筛查通过率分别为57.3%、94.2%、80.6%。结论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最佳时间为37 d,新生儿听力筛查最好选在出生后37 d,新生儿听力筛查最好选在出生后37 d进行。  相似文献   

4.
刘波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153-154
目的:研究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及初筛通过情况。方法:用耳声发射仪测试本院出生的母婴同室新生儿,对不通过者42d复测,并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测定。结果:听力筛查初筛通过率为94.1%,复筛通过率为95.57%。结论:耳声发射法可普遍应用于听力筛查,对尽早发现听力障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率的干预措施.方法 本院采用的筛查仪器为美国格雷斯-斯塔德勒公司生产的GSI 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对所有活产新生儿进行畸变耳声发射检查.选取2012年1~8月在本院出生的4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听力筛查方法,观察组对其家长、测试环境、仪器,新生儿及操作人员等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听力筛查复筛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复筛率为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 (P<0.05).结论 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操作前及操作过程实施各种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复筛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耳声发射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患儿听力障碍的临床评价作用。方法 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出生的10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患儿,于出生6个月左右,利用耳声发射方式,进行听力筛查,诊断听力障碍,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患儿听力筛查,其中85例(85.0%)通过首次筛查,15例(15.0%)未通过,1~3个月后,未通过者再次进行耳声发射检测,均未通过复筛。结论针对新生儿重症监护患儿,早期利用耳声发射检测,进行听力筛查,尽早发现听力障碍,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能引起家长的重视,及早发现小儿的听力障碍,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方法采用丹麦产Madsen AccuScreen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筛查仪对出生24h后的新生儿进行初次听力筛查,对阳性者,出院前复查一次。结果 5796例新生儿中,初筛阳性为705例,阳性率为12.12%。结论耳声发射具有客观性、敏感性、快速无创伤及环境要求不高、操作简单等特点,能有效地发现听力异常,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能及早发现听力异常的患儿,早期进行诊断与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产科出生的3026例活产新生儿进行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UNHS)。初筛时间为出生后2~3d,用TEOAE进行。对于初筛没有通过的新生儿,联合应用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进行复筛,于出生后42d进行。复筛“未通过”者于3个月龄时,做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并跟踪随访1年以上。结果初筛3026例,通过2656例,通过率为87.78%;复筛370例,通过348例;复筛仍未通过22例,其中确诊听力损失为11例。在3026例新生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0.36%,初筛假阳性率为11.86%。结论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具有重要作用,初筛假阳性可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分析而合理处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耳道发射听力筛查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我院2009年07月至2010年12月出生的100名新生儿,出生后一周内进行听力筛查。检查前做好环境和检查器材的准备,检查过程中使新生儿保持安静,平稳的呼吸,减少噪声,确保检测的准确性。结果操作前和操作中实施合理护理的新生儿,在进行耳声发射的听力筛查检测时,假阳性率明显降低(12.0%vs2.0%),显著提高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论新生儿耳声发射听力筛查时要做好护理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耳声发射联合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1—9月进行听力筛查的2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耳声发射法、耳声发射联合AABR进行听力初筛、满月进行复筛,比较两种筛查方法的阳性率。结果 初筛阶段,耳声发射筛查阳性率(6.50%,13/200)明显低于耳声发射+AABR(12.5%,25/200);复筛阶段,耳声发射筛查阳性率(1.5%,3/200)略低于耳声发射+AABR(3.0%,6/200)。结论 应用耳声发射联合AABR为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有利于提高筛出率,从而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及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生儿进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2520例初生新生儿随即分为两组,每组1260例新生儿,第一组(新生儿出生24h后进行耳声发射筛查)和第二组(新生儿出生72h后进行耳声发射筛查),对两组均采用耳声发射(即OAE)进行筛查。对比两组新生儿的初筛通过率。结果第二组(新生儿出生72h后进行耳声发射筛查)的筛查通过率要高于第一组(新生儿出生24h内进行耳声发射筛查)。结论新生儿出生72h后进行筛查,可以有效地降低复筛率,避免了42d后返院复查,同时也减少了家长交通费负担,同时也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行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的护理配合。方法在本院新生儿监护室(NICU)住院的104例高危新生儿待病情相对平稳后给予耳声发射法听力筛查,检查前做好患儿、环境及耳声发射测拭仪准备,检查中安抚患儿使其保持安静。结果所有受检患儿检查过程顺利,检查后均未发生感染及其他病情变化。结论做好高危新生儿耳声发射法听力筛查前后的护理配合工作,使听力筛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发现小儿听力障碍的筛查方法及其可能诱发的病因.方法 对2009年5月至2011年9月5631例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采用诱导畸变耳声发射法(DPOAE)进行听力筛查.结果 运用GSI70自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采用DPOAE联合AABR最后诊断中心确诊11例听觉障碍,其中单耳聋6例,双耳聋5例;轻度听觉障碍3例,中度S例,重度3例.可能的病因:高胆红素血症4例次,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次,早产1例次,母孕早期先兆流产(未使用耳毒性药物)1例次,姑表近亲婚配1例次,有耳聋家族史1例,未发现明显病因1例.结论 运用GSI70自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诱导畸变耳声发射法联合AABR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可以优势互补,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的好方法;尽可能避免导致小儿听力障碍可能的病因和及时发现听力障碍并进行治疗,对患儿以后的语言发育、认知能力、心理发育及社会适应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规方法、经验和操作技巧体会。方法通过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分别对两个年度出生的婴儿共5534例,进行听力筛查,经过不断总结经验,改正操作技巧方法,通过率不断提高,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结果第一年共筛查2413例,通过率72%,第二年共筛查3121例,通过率是88%。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与操作技巧有关。  相似文献   

15.
欧武  曾云  毛毅影  吴丽芳 《黑龙江医药》2021,34(5):1012-1015
目的:探讨进行新生儿筛查工作上,做听力筛查、聋病易感基因的联合检测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600例新生儿,在其出生后2~3天做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初筛,对经过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在出生后42天进行耳声发射(OAE)联合自动判断听性脑干反应(ABR)复筛,采集新生儿出生后的脐带血液,开展对聋病易感基因检测,在检测上具体筛查如下的基因:GJB2基因、GJB3基因、SLC26A4基因、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综合听力筛查、聋病易感基因检测结果综合对检测情况的分析汇总,且做随访观察.结果:60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初筛未通过44例,出生后42天复筛14例未通过,持续3个月的随访发现其中存在7例听力出现缺失的病例;聋病易感基因检测出95例携带遗传耳聋基因突变,其中GJB2基因突变59例,GJB3基因突变3例,SLC26A4基因突变29例,线粒体DNA12S rRNA基因突变4例;听力筛查联合聋病易感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听力筛查未通过并且聋病易感基因检测异常7例,听力筛查未通过而聋病易感基因检测正常37例,聋病易感基因检测异常但是听力筛查通过88例.结论:新生儿听力检查工作中,听力筛查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检查能发现高危听力障碍群体,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探讨其在小儿听力障碍诊断、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70例婴儿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进行听力筛查,对第一次筛查未通过者,与出院前和出生后42 d分别进行复查,若两次复查仍未通过,则通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确诊。结果1170例婴儿通过检测,通过率为96.8%,未通过率为3.2%。经过脑干反应检查异常者3例,听力障碍发生率为2.56‰,其中单耳聋为2例,双耳聋为1例。结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法适合小儿听力筛查,有利于及早发现儿童听力障碍,以便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瑞敏  翟淑芬  杨旭明 《河北医药》2010,32(22):3159-3160
目的 探讨和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假阳性的发生率和原因,研究应对措施.方法 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对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正常新生儿2040例及新生儿科收治的高危新生儿1189例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时间为生后2-5天,用TEOAE进行,复筛应用TEOAE和ABR于生后42天左右回访及预防接种同时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行听力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并继续跟踪随访.结果 产科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初筛阳性率4.51%,假阳性率4.37%,复筛阳性率11.96%,假阳性率8.99%;新生儿科收治的高危新生儿初筛阳性率10.56%,假阳性率7.69%,复筛阳性率18.75%,假阳性率14.29%.结论 对新生儿应进行早期听力筛查,TEOAE假阳性率可通过配以ABR同时进行及合理的处置,减少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 ,早期发现和治疗新生儿听力损失。方法 对新生儿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出生后1个月后复筛。结果 听力筛查共7862例,初筛双耳均通过者7347例,通过率93.4%,复筛494例,双耳均通过者437例,复筛通过率88.5%。结论 TEOAE适用新生儿听力筛查。  相似文献   

19.
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是儿科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筛查,可及早发现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儿。听力障碍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缺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的研究显示,在正常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在1‰~3‰。国内报道,我国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3‰。我院从1998年6月10日开始采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2002年10月9日起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在产科住院出生的1481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现就筛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s)对重症监护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重症监护新生患儿用英国Otodynamic公司生产的ILO-v6耳声发射仪进行测试,刺激声为疏波短声,声刺激强度80dBSPL,刺激方式为非线性模式。结果共有1234例进行听力筛查,20例诊断为单耳和双耳中重度感音性听力下降,30例诊断为传导性耳聋。结论 TEOAE是快速、简单、客观、无创、有效的听力筛查技术,有助于早期发现重症监护患儿先天性感音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