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蒋艳  王仙园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2):1701-1702,1707
目的调查分析军校护生考前睡眠质量。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调查235名1~3年级护理本科生期末考试前1个月的睡眠质量,以PSQI得分≥8为睡眠障碍的标准。结果一、二、三年级军校护生考前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6.9%、21.9%和39.1%;三年级护生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日间功能等方面的得分均高于一、二年级护生,二年级、三年级护生的睡眠障碍得分高于一年级护生,三年级护生的PSQI总分高于一年级护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严格遵守良好的作息规律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但在外界存在一定强度的应激时,可根据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特征等适当调整作息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医学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状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改善医学生睡眠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吉林大学临床、护理、公共卫生3个学院的大学一年级~大学四年级本科生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医学生PSQI总分为(6.11±2.61)分,以PSQI总分≥7分作为判断睡眠障碍的标准,41.06%的学生存在睡眠障碍。不同性别、学院学生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年级学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睡眠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大学一年级和大学四年级学生PSQI总分较高,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具有相关性。[结论]医学生睡眠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学校管理者及老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综合心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4例门诊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定期电话随访综合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2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调查患者的睡眠情况。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睡眠状况。结果干预后抑郁症患者PSQI总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催眠药物因子得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电话随访综合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跑运动对睡眠障碍大学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睡眠障碍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组给予慢跑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2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认知功能进行客观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干预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和睡眠质量指数显著提高,睡眠效率提高,睡眠障碍状况明显好转。干预后,干预组Pz、Cz位点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干预组Pz、Cz位点的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慢跑有助于改善睡眠障碍大学生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观察小剂量氯氮平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应用小剂量氯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的帕金森病情评分、爱泼沃斯嗜睡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治疗后的帕金森病情评分、爱泼沃斯嗜睡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帕金森病情评分、爱泼沃斯嗜睡量表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早期的不良反应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氯氮平治疗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厦门市不同年龄段在校学生的睡眠质量,探讨该群体睡眠质量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对厦门市879名在校学生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依次为7.7%、21.7%、20.6%、26.3%,四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除睡眠效率因子分外,不同层次学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学生及大学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呈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 厦门市不同年龄段在校学生存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障碍检出率呈增高趋势,其睡眠质量与生活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高中年龄段学生不同性质学校的学生之间睡眠障碍的差异。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常州市某重点高中1~3年级学生510名和某技术学校1~4年级学生517名作为被试者,采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中国睡眠障碍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实际收回有效问卷重点高中499份和技术学校513份,并比较两组人群之间睡眠障碍的差异。结果在中国睡眠障碍量表的日间功能、失眠、嗜睡、运动性异样睡眠、非运动性异样睡眠五个因子和睡眠问题总分中平均每条目得分1分者,重点高中组学生占比均高于技术学校学生;重点高中组学生的日间功能、失眠、嗜睡和睡眠问题总分的均值高于技术学校学生,两组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中年龄段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存在睡眠障碍;重点高中学生的睡眠障碍情况高于技术学校学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期睡眠质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92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将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42例和睡眠正常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糖代谢指标,以糖化血红蛋白7.0%作为血糖控制达标。结果两组GDM孕妇年龄与孕周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显著高于睡眠正常组(P0.05),睡眠障碍组空腹血糖、餐后1 h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与睡眠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组患者在经过睡眠干预后,与睡眠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1 h与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糖化血红蛋白7.0%。结论改善GDM患者睡眠质量有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现状,分析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睡眠干预方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安徽某医学院校1~5年级护理专业本科生840人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大学生压力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安徽某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护理专业大学生PSQI总分为(7.07±3.48)分,高于国内常模(5.26±2.38)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2.6%的大学生存在睡眠障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级、喜欢本专业程度、焦虑、抑郁以及压力水平与睡眠质量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焦虑、抑郁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理专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问题,教育者应关注入学阶段以及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的学生睡眠问题,针对不同诱因制订个性化睡眠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专科医院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现状,分析影响某专科医院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108名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及相关分析.结果 肿瘤科护士PSQI得分明显高于国内正常成人组,除睡眠质量与睡眠时间外,总分及其他5个成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6.3%的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PSQI总分>7分;不同职称、工龄、夜班频数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科室、年龄、学历、婚姻状况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差,职称、工龄、夜班频数是肿瘤科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男护生睡眠质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某医科大学2005-2008级105名男护生及同期的105名女护生进行测评。结果(1)以PSQI总分≥8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界限,19.8%的男护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睡眠不佳主要体现在日间功能障碍(43.6%)、睡眠质量差(17.8%)和入睡时间长(17.8%)。本、专科男护生和男女护生在PSQI总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本科男护生的日间功能得分显著高于专科生(t=2.066,P0.05),男护生入睡时间得分显著低于同期调查的女护生(t=-2.965,P0.01)。(2)男护生与普通大学男生、医科大学男生的PSQI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男生,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的得分显著低于医科大学男生。(3)不同睡眠质量状况的男护生SCL-90均分及各因子得分(除敌意因子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男护生SCL-90均分及各因子得分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0.265≤r≤0.513),与PSQI各项目得分中的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等均呈正相关(0.229≤r≤0.482)。结论学校应重视男护生的睡眠质量问题,促进男护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重庆市主城区人群睡眠障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主城区1 507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问卷评定调查对象睡眠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5.89%,不同睡眠状况者PSQI总分和各部分评分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调查对象睡眠障碍发生率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职业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婚姻状况和职业是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的因素。结论重庆市主城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并改善居民睡眠问题,提高居民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抑郁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1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以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量表)和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分别评估生活质量和抑郁情况。记录年龄、性别、婚姻、干体重、血红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白蛋白、C-反应蛋白、透析前及透析后血肌酐、尿素氮。结果睡眠质量较差(PSQI评分〉5)的血液透析患者占76.1%;睡眠质量较好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及心理健康总分均高于睡眠质量较差组(P〈0.01),睡眠质量较差组的抑郁评分高于睡眠质量较好组(P〈0.05);中-重度抑郁患者(BDI评分≥8分)占63.4%,该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及心理健康总分均低于非中-重度抑郁组(P〈0.01),且睡眠质量差(P〈0.01);SF-36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健康总分及心理健康总分和睡眠质量及抑郁相关(P〈0.01),睡眠质量和抑郁是生活质量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较差、抑郁较为常见,睡眠和抑郁之间相互影响,并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背景睡眠障碍影响身心健康,目前医学生的睡眠问题研究在本科生中开展较多,而关于其他类医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尚未充分探讨.目的了解本科生、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研究生等三类医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设计抽样调查.地点、对象和方法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本科生、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研究生998人,采用自制的睡眠状况调查表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18份,男生389人,女生529人,年龄16~35岁.主要观察指标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价学生的睡眠质量,以≥8分为存在睡眠障碍的标准;影响因素包括一般状况和心理卫生状况.结果17.32%的人有睡眠质量问题,本科生、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生的睡眠障碍现患率分别是23.37%,14.02%和12.16%,本科生睡眠障碍现患率显著高于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生(x2=16.07,P<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包括睡眠环境差、寝具不适、焦虑、抑郁、学习紧张和锻炼少.本科生PSQI总分显著高于七年制学生和硕士生(F=15.20,P<0.05);七年制学生入睡时间得分显著低于本科生和硕士生(F=9.17,P<0.05);硕士生睡眠时间得分显著低于本科生、七年制学生(F=18.72,P<0.05);硕士生日间功能得分显著低于本科生和七年制学生(F=14.62,P<0.05).相关分析发现,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与PSQI正相关(r=0.510 5,0.445 1,P<0.000 1).生活满意度与PSQI负相关(r=-0.299 2,P<0.000 1).结论三类医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本科生的睡眠质量最差;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包括睡眠环境差、寝具不适、焦虑、抑郁、学习紧张和锻炼少;睡眠质量越差,则焦虑、抑郁症状越重,生活满意度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焦虑情绪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1 372名大学生采用自编一般社会学特征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医学院校大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为38.99%;不同社会学特征的大学生焦虑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大学生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和其他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丧失、其他因子和男性、内向型性格类型、来源于城市是大学生产生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 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焦虑情绪检出率较高,影响因素众多,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芳香调息法改善高校护生睡眠质量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测试某大学护生睡眠状况,选取PSQI得分≥8分的学生6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同时进行芳香吸入法和调息法,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于考试前1d(干预后)进行再次测试。[结果]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PSQ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农村与城市护生实验前后PSQ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QI中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日间功能因子在实验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芳香调息法能有效提高护生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一年级和二年级高职护生的睡眠质量状况,并分析其原因以采取相应对策。方法在某医学高职院校中进行整群抽样,抽出二年级3个教学班护生222人;一年级3个教学班护生199人。应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一年级和二年级高职护生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结果高职护生总体睡眠质量较差,二年级护生PSQI总分为(7.19±2.87)分,一年级护生PSQI总分为(8.13±4.50)分。一年级护生入睡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分别为(2.08±1.63),(0.22±0.65),(2.27±1.94)分,均高于二年级护生[分别为(1.46±0.90),(0.09±0.32),(1.71±1.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1,-2.47,-3.77;P<0.05或P<0.01);一年级护生睡眠时间得分为(0.80±0.55)分,低于二年级护生(1.04±0.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P<0.01)。但2个年级护生在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及睡眠障碍3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1,1.69,-1.17;P〉0.05)。结论一年级和二年级高职护生睡眠质量问题较严重,应关注并有效改善护生睡眠质量,以提高护生的整体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功能紊乱因子得分下降更显著(P〈0.05),使用睡眠药物更少(P〈0.01)。结论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失眠症患者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选取在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住院的22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85例血糖正常的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对其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糖尿病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及患病情况,检测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等。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PSQI总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均P<0.05),糖尿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较无睡眠障碍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血糖控制效果的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明显较正常人群差,且对于老年人、文化程度较高、病程较长伴有并发症、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应注意加强护理,以防止睡眠质量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连续护理对改善社区慢性癌痛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将74例慢性癌痛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进行3个月的疼痛管理社区连续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护理。干预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测量。结果癌痛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为(14.78±3.17)分,存在睡眠障碍。干预后干预组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睡眠紊乱、日间功能紊乱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干预组自身前后对照结果显示,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日间功能紊乱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均较干预前改善(P0.01或P0.05);对照组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和睡眠紊乱两个因子较干预前恶化(P0.05)。结论对社区癌痛患者进行社区疼痛管理的连续护理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