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分析125例胸腹腔积液中蛋白质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总蛋白与白蛋白测定分别采用双缩脲法与溴甲酚绿法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测定根据凝固法原理经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C-反应蛋白测定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漏出液中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3±7.3g/L、11.7±5.8g/L、0.57±0.24g/L和3.6±1.2mg/L,而渗出液为34.5±11.3g/L、19.5±8.4g/L、1.42±0.62g/L和17.6±8.1mg/L。总蛋白、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浓度,经比较渗出液与漏出液中4种蛋白质的平均浓度,t检验显示P均<0.01,C-反应蛋白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胸腹腔积液中各蛋白质成分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可能与胸腹腔积液形成的病因及其部位、以及与疾病的病理过程相关。此外,渗出液C-反应蛋白水平较漏出液明显增高,提示检测胸腹腔积液C-反应蛋白水平可能有助于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也将有助于了解机体内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
C反应蛋白检测在判断胸腹水积液性质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黏蛋白、比密(SG)检测与C-反应蛋白(CRP)在判断胸腹水渗出液/漏出液中的关系及诊断价值。方法134例胸腹腔积液采用黏蛋白定性(即Rivalta试验)、SG与免疫比浊法测定积液及血清中CRP水平,进行比对。结果用常规方法测定黏蛋白、SG,并以此判断出134例胸腹腔积液中渗出液为73例,漏出液为19例,不确定组为42例;积液及血清CRP定量测定渗出液组明显高于漏出液组(P均〈0.01)。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常规方法。结论积液和血清CRP检测有助于临床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但用经典的Rivalta试验、SG测定再同时检测积液或血清CRP并进行综合判断积液的性质将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更雷女的音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从检测胸腹水脂质角度鉴别漏出液和渗出液的价值.方法 收集疾病已明确诊断患者的浆膜腔积液样本42例,其中漏出液18例、渗出液24例,对这些漏出液和渗出液的脂质进行检测.结果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TCH、HDL-C、LDL-C、ApoA I、ApoB、LP(a)的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若以漏出液的脂质含量±2SD为分界线得TCH 1.41mmol/L、HDL-C 0.32 mmol/L、LDL-C 1.16mmol/L、ApoA I 42 mg/L、ApoB 25mg/L和LP(a)140mg/L则区别漏出液和渗出液42例中不符合的例数分别为漏出液有1例的ApoAI>42 mg/L(测定值为56/L)、有1例LP(a)>140mg/L(测定值为182mg/L),渗出液全部符合.结论 检测胸腹水脂质含量可有效作为区分漏出液、渗出液.  相似文献   

4.
龙宪和 《江西医学检验》1997,15(2):13-13,14
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了117例胸腹水甘胆酸(CG)浓度,并同时测定了CG浓度的胸腹水/血清比值。漏出液组(n=25个)胸腹水(±Sμmol/L)为2.98±1.30,比值(±S)为0.23±0.04;化脓炎性组(n=28)CG为28.0±18.8,比值为70±4.70;结核组(n=57)CG为12.1±5.8,比值为3.02±1.40,癌症组(n=12)CG为17.30±9.0比值为3.62±2.35。漏出液与三组渗出液的CG和比值统计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均<0.001)。结果表明胸腹水CG及其与血清浓度比值测定对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黏蛋白、比密(SG)检测与铁蛋白(PFt)在判断胸腹水渗出液/漏出液中的关系及诊断价值.方法 98例胸腹腔积液采用黏蛋白定性(即Rivalta试验)、SG与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测定积液铁蛋白(PFt)水平,进行比对.结果 用常规方法测定黏蛋白、SG,并以此判断出98例胸腹腔积液中渗出液为55例,漏出液为15例,不确定组为28例;积液铁蛋白(PFt)定量测定出渗出液组明显高于漏出液组(P<0.01).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常规方法.结论 积液铁蛋白(PFt)检测有助于临床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结合经典的Rivalta试验、SG测定同时检测积液铁蛋白(PFt)并进行综合判断积液的性质将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患者胸腹水和血清中前清蛋白(PA)测定对良、恶性胸腹水以及渗出液、漏出液鉴别的意义.方法 将82例患者的胸腹水标本分为2组,良性胸腹水组43例,恶性胸腹水组39例;根据胸腹水形成原因又将82例胸腹水标本分为渗出液组和漏出液组,渗出液组51例,漏出液组31例,分别测定患者的胸腹水标本和血清标本中的PA浓度,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良性胸腹水组和恶性胸腹水组中的PA浓度和胸腹水、血清PA浓度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漏出液组的PA浓度和胸腹水、血清PA浓度比值均明显低于渗出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腹水标本与血清标本中PA测定对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胸腹腔积液C-反应蛋白(CRP)检测与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在判断胸腹水渗出液/漏出液中的关系.方法 110例胸腹腔积液测定其总蛋白、总蛋白/血清总蛋白、LDH、LDH/血清LDH与免疫比浊法测定积液中CRP水平,进行比对评价.结果 根据Light标准判断出110例胸腹腔积液中渗出液为71例,漏出液为39例;积液中CRP定量测定渗出液组明显高于漏出液组(P<0.01).其具有较高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论 胸腹腔积液CRP定量测定有助于临床鉴别渗出液与漏出液的性质,与Light判断标准同时检测积液中的CRP并进行综合判断,将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β_2微球蛋白和白蛋白对胸腹水鉴别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组120例不同性质的胸腹水分别用放射免疫法(RIA)和溴甲酚绿法(BCGA)同时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与白蛋白(Alb)。结果表明漏出液组(n=35例,x±s)β2-MG4.15±1.07mg/L,Alb15.0±3.2g/L;化脓性组(n=16例,x±s)β2-MG8.0±3.5mg/L,Alb26.5±4.5g/L;结核性组(n=54例,x±s)β2-MG8.9±3.3mg/L,Alb28.0±5.0g/L;癌性组(n=15例,x±s)β2-MG7.8±3.4mg/L,Alb27.3±4.7g/L。β2-MG浓度漏出浓组与后三组渗出液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8.310,45.391,25.510。P<0.01。Alb浓度漏出液与后三组渗出液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0.447,13.661,10.770。各P均<0.01。四组胸腹水的β2-MG与Alb之间蛋白浓度量关系呈高度直线正相关,回归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8,0.913,0.989,0.916。据此认为检测胸腹水β2-MG和Alb浓度对胸腹水性质进行鉴别诊断及动态定量观察有一定意义。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胸腹水鉴别诊断的实验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应用生化指标鉴别渗出性和漏出性胸腹水。方法 :对 2 5例渗出液和 2 0例漏出液患者胸腹水及血清中LDH、TP、IgG和IgA的含量同时进行检测 ,并计算出比值。结果 :渗出液组LDH比值、TP比值、IgG比值、IgA比值分别为 1 13± 0 45 ,0 65± 0 0 7,0 64± 0 0 9,0 61± 0 16;漏出液组分别是 0 2 1± 0 14 ,0 2 3± 0 12 ,0 2± 0 13 ,0 2± 0 13。两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P <0 0 1)。除IgA比值在渗出液组的特异性为 88% ,其余指标在两组中的特异性均超过 90 %。结论 :LDH比值、TP比值、IgG比值及IgA比值可以作为鉴别渗出性和漏出性胸腹水可靠而又实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黏蛋白、比密(SG)检测与C-反应蛋白(CRP)在判断胸腹水渗出液/漏出液中的关系及诊断价值。方法134例胸腹腔积液采用黏蛋白定性(即R ivalta试验)、SG与免疫比浊法测定积液及血清中CRP水平,进行比对。结果用常规方法测定黏蛋白、SG,并以此判断出134例胸腹腔积液中渗出液为73例,漏出液为19例,不确定组为42例;积液及血清CRP定量测定渗出液组明显高于漏出液组(P均<0.01)。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常规方法。结论积液和血清CRP检测有助于临床鉴别渗出液和漏出液,但用经典的R i-valta试验、SG测定再同时检测积液或血清CRP并进行综合判断积液的性质将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更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诊断结核性与癌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93例结核性和56例癌性患者胸腔积液分别进行ADA及CRP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核性患者胸腔积液ADA和CRP的水平含量分别为(51±7)U/L、(27.0±8.4)mg/L;癌性患者胸腔积液ADA和CRP的水平含量分别为(19±4)U/L、(14.0±5.7)mg/L,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A及CRP检测在鉴别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方面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80例重型肝炎患者按AFP值大小分为3组:A组95例(AFP<20μg·L(-1)),B组(AFP 20-600μg·L(-1))100例和C组(AFP> 600μg·L(-1))85例.使用放射免疫仪、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B组有效率较A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0% vs 20.0%,P>0.05),A,B 2组患者有效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0%、34.0% vs 77.6%,均P<0.01),A,B 2组治疗后1个月血清AFP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2.80±27.00),(231.60±23.04)μg·L(-1)vs (360.71±25.80)μg·L(-1),均P<0.01)],A,B,C 3组患者血清AFP水平与预后均呈正相关(r=0.33,0.40,0.87,P<0.05或P<0.01).结论 血清中AFP的高低可以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慢性鼻窦炎伴有变应性鼻炎患者在行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FESS)基础上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ASIT)前后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评价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54例慢性鼻窦炎伴变应性鼻炎患者按过敏原的不同分为尘螨组(n=29)及非尘螨组(n=25).尘螨组采用FESS+术后ASIT治疗;非尘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与冠心病的关系及手术前后浓度的变化。方法将100例疑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4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30例)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各组术前及冠心病组术后血清Visfatin水平;室验室检测各组肾功能、血糖及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各组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Cr及BUN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ACS组血清Visfatin为(67.81±4.15)μg·L-1,SAP组为(47.37±2.54)μg·L-1,对照组为(28.02±1.09)μg·L-1,ACS组及SAP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CS组高于SAP组(均P<0.05)。ACS组及SAP组术后24 h血清Visfatin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76.34±3.69)、(51.9±3.60)μg·L-1,均P<0.05)。结论血清Visfatin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浓度的升高提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可能成为预测人类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有用指标,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治、判断病变程度及指导早期行有创检查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 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气道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25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COPD急性发作期组)、25例COPD稳定期患者(COPD稳定期组)及25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应用肺功能测定仪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ELISA法和瑞氏-姬姆萨染色分别检测痰中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以及计数白细胞总数、计算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组FEV1.0%pred为(39.72±8.3)%,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组的(59.36±3.37)%和正常对照组的(86.21±6.52)%(均P〈0.01);COPD急性发作期组痰上清液中IL-8和CRP水平分别为(25.39±6.77)ng.L-1、(8.39±3.82)g.L-1,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6.14±2.26)ng.L-1、(4.67±2.13)g.L-1]和正常对照组[(2.44±0.63)ng.L-1、(0.09±0.21)g.L-1](均P〈0.01)。COPD急性发作期组痰液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8.7±6.9)×109L-1、(64.3±9.2)%),均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5.2±4.8)×109L-1、(52.9±9.9)%]和正常对照组[(2.3±1.4)×109L-1、(28.6±7.9)%](均P〈0.01)。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气流受限、中性粒细胞以及炎症因子(CRP)和炎症细胞因子(IL-8)等随炎症反应程度的增加而加重,COPD应以控制感染性炎症为首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3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和20例对照组血清CRP和S100-β蛋白含量,观察比较脑出血患者在不同病情(轻、中、重型)和不同出血量(小、中、大量)时的血清CRP和S100-β蛋白含量变化,用Spearman法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清CRP和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5.79±1.96)mg/L vs 2.32±1.76)mg/L,(1.392±0.414)μg/L vs(0.298±0.151)μg/L,脑出血组大、中、小量出血的CRP分别是(8.07±0.99)mg/L、(5.90±0.92)mg/L和(3.59±0.74)mg/L;S100-β分别是(1.740±0.182)μg/L、(1.455±0.411)μg/L和(0.988±0.190)μg/L(均P〈0.01);不同病情重型、中型、轻型的CRP分别是(7.33±1.50)mg/L、(5.37±1.60)mg/L和(3.97±1.02)mg/L;S100-β分别是(1.640±0.352)μg/L、(1.344±0.355)μg/L和(1.071±0.354)μg/L(P〈0.05或〈0.01)。脑出血患者血清CRP和S100-β蛋白含量与出血量呈正相关(rs=0.846,rs=0.642,均P〈0.01)。脑出血患者血清CRP和S100-β蛋白含量与病情相关(rs=0.707,rs=0.644,均P〈0.0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RP和S100-β含量升高,且与出血量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心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抵抗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T2DM患者按病情分为心血管病变组及单纯T2DM组各50例,分别检测血清抵抗素及hs-CRP水平,并以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T2DM并发心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分别为(16.99±7.13)μg/L和(4.97±2.88)mg/L,单纯T2DM组为(12.98±6.15)μg/L和(3.61±1.49)m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32±4.46)μg/L及(1.34±0.95)mg/L(P<0.01),且抵抗素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抵抗素及hs-CRP水平与T2DM患者并发心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对其动态检测可作为预测T2DM并发心血管病变危险性的重要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恶性及结核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比色法测定ADA值;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CRP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CEA和内皮抑素水平。并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组的ADA、CRP、CEA、内皮抑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ADA[(54.73±20.17)U/L]和CRP[(32.48±19.17)mg/L]均明显高于癌性胸腔积液(P0.01);相反,在癌性胸腔积液中,CEA[(55.45±37.66)μg/L]与内皮抑素[(138.09±81.11)μg/L]的均值都显著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P0.01)。结论ADA、CRP、CEA和内皮抑素四联检测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中的鉴别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与单次血透尿素清除指数(Kt/V)的关系,为增加透析充分性提供帮助。方法选取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57例,透前抽血检验,计算该次血透的Kt/V,然后按照血红蛋白水平分成Hb达标组(Hb≥110g.L-1)与Hb不达标组(Hb<110g.L-1)2组,统计分析Hb与Kt/V的关系。结果 Hb达标组的Kt/V为(1.18±0.09),Hb不达标组的Kt/V为(1.31±0.11),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水平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素Kt/V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蛋白Z(PZ)、C反应蛋白(CRP)与抗凝血酶(AT)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比色法、免疫比浊法对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3例健康者血浆的PZ、CRP和AT水平作检测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血浆PZ(1 559.6±20.46)μg/L、CRP(9.5±4.9)mg/L、AT(128.7±15.30)%分别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 027.0±117.9)μg/L、(5.0±3.9)mg/L、(112.1±9.80)%,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Z浓度与AT呈现明显相关(r=0.81,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PZ、CRP和AT水平的联合检测,对患者的高凝状态或炎症状况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