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肠癌根治手术体位固定方法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预防截石位对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截石位的传统支架进行改良探讨。方法:选择直肠癌根治术病人62例,随机分为2组,改良组与传统组各3l例,术前术中测量下肢血氧饱和度,术后观察患皮肤颜色及术后随访。结果:传统组手术中下肢血氧饱和度随时间延长明显低于改良组(P<0.05),术后传统组小腿皮肤青紫及下肢肿胀麻木等反应发生率高于改良组。结论:改良支腿架可有效减少载石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总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护理配合,包括术前访视、术中护理(体位摆放、仪器连接、病情观察)、术后处理等。  相似文献   

3.
手术时患者需要一定的体位,主要是为了显示手术野利于医生操作,好的手术体位可以使医生更快更好地完成手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痛苦。膀胱截石位适用于肛门、尿道、会阴部、阴道前后壁修补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手术,膀胱镜检查、输尿管镜检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由于体位的特殊,患者要忍受因体位不适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膀胱截石位对宫腹腔联合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需宫腹腔联合手术的患者50例,按照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膀胱截石位,实验组采用改良膀胱截石位摆置方法,在术中用监护仪对患者进行监护.对2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体位恢复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心率比实验组波动明显,且对照组体位恢复后的收缩压、恢复前的舒张压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显著.术后随访发现对照组下肢疼痛、麻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对手术医生、助手操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改良的膀胱截石位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和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膀胱截石位是较常见的手术体位之一,广泛应用于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等手术,如直肠癌根治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等均采用该手术体位。膀胱截石位具有充分暴露会阴,便于手术操作等优点,但在临床应用中极易造成损伤,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膀胱截石位术后易出现皮肤软组织损伤、腰部酸痛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出现腓总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体位性低血压、小腿筋膜室高压综合症等[1]。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2057-2058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20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采取TURBT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取TURBT联合膀胱灌注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五年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五年内的复发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RBT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效果确切,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3年3月对48例膀胱癌采取经尿道电切术(TURBT),术后辅以丝裂霉素膀胱腔内化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截石位是常见手术体位之一,主要用于妇产科、泌尿科、肛肠外科手术。由于该体位在临床上易引起坐骨神经和腓总神经损伤^[1],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在手术配合上改良了传统截石位摆放的方法。2006年1月-2007年4月对100例妇科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两种体位摆放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51-952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78例膀胱肿瘤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21%,复发率为28.2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复发率为5.1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膀胱部分切除术相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与膀胱部分切除术对于治疗膀胱肿瘤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前来我院治疗的48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接受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后,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只有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仅4.17%;对照组有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9.2%。结论等离子电切术具有痛苦轻、出血少、创口较小恢复快、疗效高、术后并发症少、病发率低等多种优点。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电切术治疗的耐受性更好,术后生活质量更高,更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将改良体位干预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选择常规截石位,观察组选择改良截石位,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T0、T4时Ppeak相比,差异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在阴式子宫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0例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5例),观察组采取改良截石位,对照组采取传统截石位,观察两组手术体位在阴式子宫切除手术过程中医生满意度、与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舒适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患者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截石位适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手术,不仅为医生提供了良好的手术环境,还有效预防了术后因体位引起的并发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泌尿外科实施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的60例膀胱癌患者(观察组)与实施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60例膀胱癌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治疗膀胱肿瘤(PKRBt)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采用英国GYRUS等离子体系统电切膀胱肿瘤.肿瘤I级8例,Ⅱ级2例,Ⅲ级3例.结果 13例膀胱肿瘤行等离子体电切除术.手术时间20~50min,未发生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双极等离子体膀胱肿瘤电切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无切口种植转移等特点,是治疗膀胱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周玲 《全科护理》2015,(1):23-25
综述膀胱截石位并发症发生原因、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探讨手术室截石位手术病人最佳的护理方案,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改良手术截石位托腿架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托腿架在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旨在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体位架优势。方法将38例截石位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体位托腿架,实验组用改良手术托腿架。通过彩色多普勒测定,监测腘静脉直径、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术后了解下肢腓总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对照组中腘静脉直径显著增大,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显著减少,与实验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下肢疼痛、麻木等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其优势在于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可改善因体位导致血液回流不畅,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减少腓总神经损伤;同时减少了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护理纠纷,确保了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患者77例。77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患者(n=47)用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而对照组患者(n=30)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导尿时间、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出血量为45.68±15.56ml,对照组为136.84±24.23ml。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5.56±8.23min和77.88±12.22min,两组患者的平均导尿时间分别为.67±0.25h和5.83±0.47h。以上数据,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均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术后膀胱肿瘤的复发率为6.5%。再次为所有患者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后,均未发现再次复发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能有效治疗膀胱肿瘤,缩减手术时间和减少患者的出血量,安全可靠,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用自制镰刀状电极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应用膀胱注射针经尿道膀胱黏膜下注射1%利多卡因,再用自制镰刀状电极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T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5例。结果45例术中无1例发生膀胱穿孔,也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术后随访1~5a,复发3例(6.7%)。结论经尿道利多卡因黏膜下注射并以自制镰刀状电极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止血彻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尿道铥激光膀胱肿瘤完整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观察组行经尿道铥激光膀胱肿瘤完整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1年随访,观察组未见复发,对照组复发率15.6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铥激光膀胱肿瘤完整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