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MasonⅡ型以及骨折块较大的的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多采用切开复位金属内固定物治疗,但金属内固定材料大多需二次手术取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采用可吸收钉棒也可治疗桡骨小头骨折,且因其价格较低及无需二次手术取出的特点,具有独特的优势。目的:比较可吸收棒与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 Ⅱ或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Mason Ⅱ和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可吸收棒内固定,对照组采用Herbert螺钉内固定。结果与结论:其中79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34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但实验组患者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 〈0.05)。提示可吸收棒与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 Ⅱ或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近似,但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可以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因此在内固定材料选择上建议优先选用可吸收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桡骨小头MasonⅡ、Ⅲ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3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MasonⅡ、Ⅲ型)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骨不连及切口感染,按Metaizeau等的肘关节功能后期疗效标准分为良好10例,较好3例。结论:可吸收螺钉是治疗桡骨小头(MasonⅡ、Ⅲ型)骨折有效方法,能使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桡骨小头骨折Mason分型与治疗方法选择的关系。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3-2009年收治的28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中:MasonⅠ-Ⅱa型8例给予石膏外固定3~4周,均痊愈;MasonⅡb-Ⅲa型17例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均跟踪随访6~12个月,按Metaizean肘关节功能后期疗效标准评定,良15例,一般2例;MasonⅢb型3例给予桡骨小头切除。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MasonⅡb和Ⅲa型桡骨小头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对MasonⅡ和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再分型,有利于指导桡骨小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桡骨小头骨折治疗的临床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1月至2009年12月我们收治的80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守治疗12例(均为Mason Ⅰ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8例(Mason Ⅰ型4例,Mason Ⅱ型15例,Mason Ⅲ型24例,Mason Ⅳ型5例);桡骨小头切除12例(Mason Ⅲ型4例,Mason Ⅳ型8例);桡骨小头置换8例(均为Mason Ⅳ型).结果 随访1.0~4.1年,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其疗效,保守治疗优良率为83.3%(10/12),切开复位内固定优良率为87.5%(42/48),桡骨头切除优良率为75.0%(9/12),人工假体置换优良率为100.0%(8/8).结论 Mason Ⅰ型桡骨小头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Mason Ⅱ型、Mason Ⅲ型和部分Mason Ⅳ型骨折可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于部分Mason Ⅳ型骨折无法通过内固定达到稳定固定者可以选择单纯桡骨头切除或人工桡骨头假体置换.  相似文献   

5.
对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32例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9~26个月,骨折均得到愈合。依据改良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21例,良7例,中4例,优良率为87.5%。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可以达到满意复位,可靠固定的效果,术后关节功能优良率高,是临床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理想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asonⅢ、Ⅳ型桡骨小头骨折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MasonⅢ、Ⅳ型桡骨小头骨折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月。切开复位内固定组肘关节评分平均91.7分,优良率91.2%;桡骨小头置换组肘关节评分平均94.2分.优良率90.9%。结论:MasonⅢ、Ⅳ型桡骨小头骨折可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MasonⅣ型骨折可采用桡骨小头置换;桡骨头切除术后并发症较多,宜谨慎采用。  相似文献   

7.
桡骨小头骨折是肘部外伤中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将会影响肘关节的功能。2005年1月~2008年1月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对收治的桡骨小头骨折患者(MasonⅡ型)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桡骨小头骨折是肘部外伤中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将会影响肘关节的功能.2005年1月~2008年1月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对收治的桡骨小头骨折患者(MasonⅡ型)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大明  程杰 《中国康复》2010,25(2):129-130
目的:比较手法配合中药薰洗治疗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与传统石膏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43例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石膏组22例采用长臂石膏托固定4周后拆除进行功能锻炼;康复组21例骨折后不用外固定或短期内应用(3~10d),早期进行手法治疗配合中药薰洗及功能锻炼。结果:治疗4周后,康复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石膏组(100.0%与81.8%,P0.05)。结论:早期进行手法配合中药薰洗可显著促进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选择不同术式,保留或切除桡骨小头重建肘关节,治疗MasonⅣ型桡骨小头骨折(桡骨小头骨折伴肘关节脱位)对远期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MasonⅣ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28例,分别采用桡骨小头内固定(A组,16例)和桡骨小头切除(B组,12例)两种方式结合韧带重建治疗.并随访12~ 24个月.结果 依据Mayo肘关节评分(MEPS)系统进行评估,A组:优2例,良10例,可4例.B组:良5例,可5例,差2例.两组Mayo肘关节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464,P<0.05).肘关节屈伸活动度:A组达到健侧活动范围(61.3±11.5)%,B组为(59.5±7.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34,P>0.05).前臂旋转活动度:A组达到健侧活动范围(71.3±7.36)%,B组为(72.7±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37,P>0.05).结论 MasonⅣ型桡骨小头骨折,桡骨小头内固定与桡骨小头切除者肘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保留桡骨小头对远期肘关节稳定及功能好于桡骨小头切除者.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治疗MasonⅢ型骨折的方法各有利弊,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存在较多争议。目的:对比桡骨头假体置换、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桡骨头切除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更合理、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切除组11例、内固定组11例和置换组11例。通过治疗后随访评估3种方法的效果。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2~53个月,平均20个月,均获得较满意的肘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在肘关节疼痛、屈伸活动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前臂旋转活动度、X射线观察提携角和桡骨移位以及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在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置换组优于内固定组,内固定组优于切除组。提示,与桡骨头切除、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可获得更好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治疗MasonⅢ型骨折的方法各有利弊,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存在较多争议。目的:对比桡骨头假体置换、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桡骨头切除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更合理、更有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切除组11例、内固定组11例和置换组11例。通过治疗后随访评估3种方法的效果。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2~53个月,平均20个月,均获得较满意的肘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在肘关节疼痛、屈伸活动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前臂旋转活动度、X射线观察提携角和桡骨移位以及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在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置换组优于内固定组,内固定组优于切除组。提示,与桡骨头切除、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可获得更好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可吸收棒与微型钛板在桡骨小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取某院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64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排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分别采用微型钛板与可吸收棒治疗。最后通过随访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个月、半年、1年及2年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更优;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微型钛板,可吸收棒在治疗桡骨小头骨折中应用效果突出,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促进其肘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军  廖苏平  刘俊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4011-4013
目的:探讨肘关节后脱位伴桡骨头和尺骨冠突骨折("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6月至2008年11月,我科共收治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7例.桡骨小头骨折按Mason法分类,I型2例,Ⅱ型1例,Ⅲ型4例.尺骨冠突骨折按Regan-Morrey法分类,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2例.5例采取了手术治疗,以1.5 mm 可吸收螺钉或1 mm克氏针分别固定冠突和桡骨头,并缝合修复肘内外侧副韧带.术后屈肘90°,前臂中立位石膏外固定,6周后开始屈伸和旋转康复训练.结果:7例患者经6~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肘关节稳定.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优1例,良3例,一般2例,其中1例未手术治疗的功能评定为差,有肘关节不稳定和疼痛.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骨折片虽然很小,但伴有肘内外侧副韧带撕裂,肘关节严重不稳定.只有在重建了骨关节和软组织结构稳定的基础上,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才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桡骨小头骨折是常见骨折,Mason将桡骨小头骨折分为4型。Ⅰ型:骨块(边缘)无移位的骨折;Ⅱ型:骨块有移位的骨折;Ⅲ型:粉碎性骨折;Ⅳ型:骨折伴肘关节后脱位。大部分骨折可经非手术方法得到成功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是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应用侧副韧带修补重建并桡骨小头切除手术方式治疗青年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桡骨小头粉碎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自2005年1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共收治肘关节三联征损伤3例。桡骨小头骨折按Mason法分类均为Ⅲ型。3例患者均行冠状突固定、肘内外侧副韧带、关节囊修补、内侧副韧带加强、重建并桡骨小头切除术,术后克氏针辅助固定肱尺关节于屈肘90°前臂旋转中立位,石膏固定3周,然后拔除克氏针,去除石膏,开始屈伸和旋转康复训练。结果3例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骨折愈合,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2例为良,1例为可。结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伴有桡骨小头粉碎骨折的青年患者,韧带及关节囊的重建异常重要,桡骨小头置换应当审慎,在确保韧带重建满意的情况下切除桡骨小头并未造成肘关节明显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自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30例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中有3例行同种异体骨植骨,2例行侧副韧带修复。 结果25例获得随访,随访10~29个月,平均15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无畸形,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评分为平均93分(70~100分);肘关节屈曲平均120°(100~145°),伸直平均3°(0~10°),旋前平均50°(30~80°),旋后平均60°(40~85°);本组:优18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92%。所有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其中1例肌力稍较弱,对功能无影响,仅1例遗留肘部轻度疼痛。 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内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及致残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肘前方入路治疗MasonⅡ型及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1年10月肘前方入路治疗桡骨头骨折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23~58岁;左侧5例,右侧10例,双侧1例。MasonⅡ型13例,MasonⅢ型3例。术前和术后随访均拍摄X线片以评估骨折的位置和骨折愈合情况。临床评价包括手术并发症,运动范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有14例使用加压螺钉内固定,1例使用微型钢板固定,1例行桡骨头置换。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11~2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异位骨化、神经损伤、肘关节瘢痕挛缩、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影像学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为13.3周。在最后一次随访中,肘关节平均屈曲123.0°(110°~135°),平均伸直5°(0°~10°),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旋前84.5°(80°~90°),平均旋后85.0°(80°-90°)。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86~96分,其中优13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 肘关节前方入路软组织剥离少,桡骨头显露范围大,能直视下复位及固定重建,内固定方向选择更优化,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可吸收棒治疗桡骨头骨折18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桡骨头骨折临床常见.我院自2001年8月~2003年4月对有移位分离的(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18例采用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076-1078
分析运用可吸收棒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我院2012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24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予可吸收棒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常规进行功能锻炼。随访10~16(平均12)个月,采用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对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统计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总费用及并发症情况。根据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24例患者中优秀13例,良好9例,一般2例,差0例,优良率为91.67%;患者手术时间为(58.43±11.25)min,骨折愈合时间为(12.40±2.13)W,住院总费用为(11025.16±987.35)元;术后仅1例(4.17%)出现桡骨小头缺血性坏死,予以二期手术。运用可吸收棒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操作简单,损伤小,疗效满意,且可避免二次手术,减少患者痛苦与治疗费用,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