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关系以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103例,依据术后血管造影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呈色分级(MBG)分为两组,冠状动脉前向血流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糖水平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将62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AMI患者按入院时HbA1c及血糖水平分为2组。对照组28例,HbA1c≤6.5%,血糖(7.82±1.61)mmol.L-1;研究组34例,HbA1c〉6.5%,血糖(12.91±1.24)mmol.L-1。观察2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超声心动图监测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Dd)和左心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价值。方法将120例急诊行PCI的STEMI患者根据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分为慢血流和无复流组27例,血流正常组93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及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指标。结果慢血流和无复流组患者的IL-17、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 I)、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血流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L-17是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血清IL-17水平升高与PCI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有关,检测IL-17对PCI后慢血流或无复流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将94例经皮介入治疗(PCI)的非糖尿病的AMI患者分为2组,A组48例(血糖〈7.8 mmol/L),B组46例(血糖≥7.8 mmol/L)。对比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射血分数、溶栓再通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病死率及冠脉造影结果。结果 B组患者的射血分数明显低于A组、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溶栓再通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入院时血糖高者往往伴有多支血管病变,其心功能差,病死率高,入院时血糖水平可作为非糖尿病AMI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的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及其病死率等临床指标状况.[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之间的A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169例,分成无复流组及血流良好组,观察其病史、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术中记录及介入治疗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有29(17.2%)例患者于PCI时出现了无复流象.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梗部位、病变长度、狭窄程度、单支病变比例等方面相比较无显著差别(P>0.0);在冠状动脉开通时间、CK-MB、cTnI水平、ST段回落程度、术中最大扩张压力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方面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出现与无梗死前心绞痛史、冠状动脉开通时间长、CK-MB与cTnI水平高、先预扩张再支架、术中扩张压力大等可能有关,无复流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血流正常者,AMI急诊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RP(C-反应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早期诊断和近期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组56例,UA组78例,AMI组35例及健康对照组90例血清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全血肌钙蛋白T(CTNT)水平,并观察患者入院1周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CRP对SA组的诊断敏感性达17%,入院一星期内2例CRP阳性者发生心脏事件(14%);UA组CRP的敏感性达72%,显著高于CK、MB、CTNT,56例CRP阳性患者随后的心脏事件发生率占25%,22例CRP阴性者18%发生心脏事件;CRP对AMI的诊断敏感性达83%,与CTNT无显著差异,其中38%发生随后的心脏事件,CRP阴性者33%发生心脏事件;健康对照组无1例CRP呈现阳性。结论CRP对于UA的早期诊断敏感性高,与CTNT可以联合诊断AMI,对于UA和AMI的近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与硝酸甘油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262例,术中发生无复流36例,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和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组,观察术中TIMI血流、冠脉内有创血压、心率以及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对比,硝酸甘油组26.3%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可达TIMI3级,联合组82.4%患者血流可达TIMI3级(P〈0.05)。冠脉内有创血压、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均无死亡、再次心梗、心绞痛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冠脉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可显著改善AMI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不增加出血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对相关血管无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将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PCI术中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TIMI≤1级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在支架植入前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并且均成功植入支架,支架植入后均发生无复流,其中试验组无复流发生后应用血栓抽吸装置行抽吸处理,对照组应用血栓抽吸装置在血管远端推注替罗非班与硝普钠,比较两组无复流处理后TIMI血流分级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等。结果试验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急诊行PCI术中无复流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梗死区域的心肌再灌注,减少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内皮微粒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无复流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EMP)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64例根据术后TIMI血流分级随机分为两组,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 2级23例为无复流组,TIMI 3级41例为再灌注组,另以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于急诊入院时、再灌注后即刻和再灌注后24 h采集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 测定患者血浆EM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ICAM-1水平.结果 再灌注组和无复流组各时点EMP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无复流组各时点EMP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再灌注组(P均<0.05);再灌注组和无复流组再灌注后即刻和再灌注后24 h EMP和sICAM-1水平仍高于入院时(P均<0.05).EMP与s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35,P=0.003).结论 EMP在评价PCI术后无复流患者冠脉内皮炎症反应和损伤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支架术后无复流现象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无复流的发生率及其死亡率,评估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169名AMI行急诊PCI支架术的患者,分成无复流组和血流正常组,评估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及各项临床指标对无复流的意义.结果 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心梗部位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缺乏梗死前心绞痛史、冠脉开通时间,入院时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I)及住院期间死亡率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无复流的发生率17.2%.结论 无梗死前心绞痛史、冠脉开通时间长、入院时心功能分级低、白细胞计数高、CK-MB与cTnI水平高等是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PCI后出现无复流现象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下对急性危重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3-01-2007-12期间住院的25例诊断AMI并心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在ECMO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25例患者均在ECMO支持下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成功行PCI,梗死相关动脉全部再通,20例血流达到TIMI 3级,5例患者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血流TIMI 0~2级).急诊介入术中无一例死亡,介人治疗术后住院期内死亡7例,住院期间总的死亡率为28%(7/25).结论 ECMO支持使高危AMI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为高危患者进行PCI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为冠状动脉血运重建赢得了时间,明显提高了危重AMI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应激性高血糖(SHG)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老年患者心肌灌注情况影响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次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且于12 小时内成功实施急诊PCI老年非糖尿病患者459例,依据入院即刻血糖值分为正常组(血糖<7.0 mmol/L,148例)、升高组(7.0 mmol/L≤血糖≤11.1 mmol/L,169例)、高糖组(血糖>11.1 mmol/L,142例)。对比各组术后心功能指标、心肌灌注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各组不良心脏事件(MACE)情况。结果正常组、升高组、高糖组心肌灌注血流分级(TMPG) 2~3级的比例、术后2 小时ST段回落良好的比例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逐渐下降,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峰值逐渐升高(均P<0.05)。随访12个月,高糖组无MACE的生存率76.1%(108/142),较正常组89.2%(132/148)、升高组85.8%(145/169)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SHG也是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结论SHG可导致老年STEMI患者行急诊PCI后心肌灌注下降,同时也可使MACE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3.
李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5):2927-2928
对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再流近期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我院2002-01~2005-12 ACS患者82例,均行冠脉造影及急诊PCI,根据PCI术后血流分级(TIMI分级),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 2级患者9例为无再流组,正常血流(TIMI 3级)患者73例为对照组.两组基本情况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包括ST段抬高性和非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明确其梗塞相关血管为静脉搭桥血管(SVBG)后,进行急诊直接经皮血管成型术(PCI)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70岁与<70岁两组患者SVBG病变再通的临床效果和不良事件.方法分析2003年1月-2004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和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海德堡医院行急诊介入治疗的连续AMI患者309例,其梗塞相关血管为SVBG患者.全部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根据造影显示梗塞相关SVBG血流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Ⅲ级以下,或同时伴有较明显胸痛,梗塞对应心电图导联ST段仍抬高或压低,并均在确认无介入治疗禁忌证后行急诊PCI治疗(包括球囊成型术或支架术).比较两组患者即刻SVBG再通效果、血管有效再通成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及短期临床效果.结果急诊PCI治疗SVBG罪犯血管共309例支,≥70岁组213例,<70岁组96例.两组患者中应用各种血管远端保护器者47例,其比例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的技术成功率、急性再闭塞率差异均无显著性.≥70岁组SVBG直接PCI后发生慢血流或无血流现象明显增多,住院期间绝对死亡数多(20/24例),均较<70岁组明显升高.多次心肌梗死,SVBG连通大和优势冠脉血管,以及连通惟一仅存的SVBG时,发生慢血流或无血流后的死亡危险性较高.亚组分析显示相对于慢血流或无血流患者,正常血流组行直接支架术率较高,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73.5%比67.3%,P>0.05).结论 AMI梗塞相关SVBG病变、及≥70岁AMI患者组的急诊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总病死率较高.尽管两组PCI治疗手术技术成功率和各种血管远端保护器应用率差异无显著性,≥70岁组SVBG直接PCI后慢血流或无血流发生率较高,同时住院期间绝对死亡数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对术中慢/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发生慢/无复流分为慢/无复流组和对照组,术前检测生化指标、FDP、D-二聚体(D-D)、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无复流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慢/无复流的预测指标。结果 慢/无复流组与对照组的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无复流组的术前FDP、D-D、IL-6、IL-1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68、6.070、16.668、8.182,P<0.05);慢/无复流组的术前FDP、D-D水平与IL-6、IL-17水平呈正相关(P<0.05);FDP、D-D、IL-6、IL-17均是发生慢/无复流的影响因素(P<0.05);FDP联合D-D对PCI术中慢/无复流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现无复流现象的AMI患者近期预后。方法回顾分析AMI行PCI患者547例,根据PCI术后血流分级(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分级),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2级患者74例为无复流组,随机抽取TIMI3级患者7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7天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于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入院后第3天和第7天无复流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PCI术后3个月无复流组AMI、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外科手术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AMI行急诊PCI过程中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住院期间心功能明显低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提示AMI行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56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IABP辅助下行急诊PCI治疗及近期随访的临床资料。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示:单支血管病变8例,双支血管病变15例,三支血管病变25例,并左主干病变8例。56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全部再通,51例血流达到TIMI3级,5例患者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急诊介入术中死亡2例,介入治疗术后住院期内死亡17例。住院期间总死亡率为34%(19/56)。在随访至30d时行心脏彩超检查,左室射血分数均值为(0.37±0.11)。期间1例死于心衰;6例心绞痛复发;9例有心功能不全表现。无证实的亚急性血栓形成,无靶病变血管重建治疗或再次心肌梗死。结论:AMI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PCI治疗,能改善心源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有效地恢复梗死区心肌再灌注,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住院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PCI+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62例和对照组(直接PCI)56例。观察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发生率、球囊使用率、支架置入率、ST段回落率、肌钙蛋白T(TnT)峰值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无复流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球囊使用率明显降低(P〈0.01),两组支架植入率相当(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TnT及CK-MB峰值显著降低(P均〈0.01),心电图的ST段回落率、LVEF值明显增加(P〈0.01,P〈0.05),6个月内的心衰发生率、再次AMI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 PCI术中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急性STEMI患者冠脉内血栓负荷,改善冠脉血流,减小梗死面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血管再通后心肌无复流(NR)现象的影响。方法将100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随机分为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组(直接支架组)和球囊预扩张后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组(预扩张组),应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计帧法(CTFC)、心肌呈色分级(MBG)、心电图ST段回落(≥50%)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和峰值时间来评价两种方法对AMI患者NR的影响。结果两组虽然术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直接支架组与预扩张组比较,术后即刻CTFC显著减少[(23.10±4.51)帧vs.(25.53±5.09)帧,P〈0.05)]、MBG 2~3级显著增高(90%vs.74%,P〈0.05)、NR发生率显著减少(10%vs.26%,P〈0.05);术后6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50%发生率显著增加(88%vs.70%,P〈0.05),直接支架组CK-MB峰值显著减少[(217.2±96.86)U/Lvs.(260.22±97.78)U/L,P〈0.05]、CK-MB峰值时间显著提前[(11.72±2.67)hvs.(13.7±2.06)h,P〈0.05]。结论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可降低AMI血管再通后心肌NR的发生,缩小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的关系及对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96例STEMI急诊PCI治疗成功的患者,按介入治疗术中有无发生无复流(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 TIMI 2级)分为正常血流组(68例)和无复流组(28例),另以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病例组分别于入院时、术后24 h及2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MMP-9水平.2周做心脏超声,比较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术前血浆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无复流组各时点血浆MMP-9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P均<0.05).术后2周做心脏超声,无复流组LVEDd高于正常血流组(P<0.05),LVEF低于正常血流组(P<0.05).主要MACE的发生情况:无复流组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P<0.01).血浆MMP-9与LVEDd呈正相关(r=0.68,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2,P<0.01).结论.AMI患者急诊PCI术前血浆MMP-9水平增高与介入术中无复流发生有关,提示心功能不良、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